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3、岁月长 ...
-
戒指戴在无名指上的触感,清晰而真实,带着金属微凉的质感和属于何彦书的体温。那一晚,孟清辞躺在床上,无数次就着窗外透进的微光,抬起手,看着那枚在黑暗中依然隐约流转着光华的戒指,心里被一种巨大而安宁的幸福感填满,沉甸甸的,却不再令人窒息。没有噩梦,没有心悸,只有如同归港舟楫般的平静与踏实。
清晨,她在熟悉的、带着淡淡书卷和檀香的气息中醒来——昨晚回来得太晚,她便宿在了何彦书的公寓。身侧的床铺已经空了,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和食物温暖的香气。
她赤脚走到厨房门口,倚着门框,看着何彦书穿着简单的家居服,正背对着她,专注地看着咕嘟冒泡的粥锅,旁边的小碟子里放着煎得恰到好处的鸡蛋和培根。晨光透过窗户,为他挺拔的背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毛边。
仿佛是心有灵犀,他转过身,看到她,脸上便自然流露出温柔的笑意:“醒了?去洗漱,早餐马上好。”
这样寻常的早晨,这样寻常的场景,对于经历了三世离乱的他们而言,却有着近乎神迹般的珍贵。孟清辞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的腰,脸颊贴在他宽阔的背脊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
“怎么了?”何彦书放下锅铲,覆上她环在自己腰间的手。
“没什么,”她声音闷闷的,带着满足的喟叹,“就是觉得……真好。”
他懂了。转过身,将她拥入怀中,在她发顶落下一个轻吻:“以后,每天都会这么好。”
早餐后,他们开始商量婚礼的事情。没有太多纠结,两人默契地达成一致:简单,温馨,只邀请最亲近的几位朋友和同事。他们不想让仪式变得复杂,只想在一个重要的日子里,专注于彼此,完成那个迟到了太久的誓言。
在挑选请柬样式时,孟清辞的目光被一款素雅的信笺吸引,上面带着淡淡的水墨合欢花图案。她指着它,看向何彦书。他立刻明白了她的心意,点了点头。合欢,永结同好。这是对他们第一世信物的无声致敬,也是对今生圆满的期许。
他们特意去拜访了老王的后人。那位爽朗热心的景区管理员王大哥,在听他们隐去玄奇部分、只道是完成了对一段抗战历史的考证并因此结缘后,高兴得不得了,连连道贺,直说这是“历史的缘分”,一定要来喝这杯喜酒。看着他与梦中老王隐约相似的眉眼和那份同样的热心肠,何彦书和孟清辞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完成了某种跨越时空的交代。
他们也给远在西雅图的戴维·陈发送了电子请柬和消息。戴维很快回复,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并说虽然无法亲至,但心与他们同在,为这圆满的结局感到高兴。
婚礼的前一天,何彦书带着孟清辞去看了博物馆为他们特设的一个小型专题展柜。那枚完整的羊脂白玉合欢佩被安置在中央,柔和的灯光下,玉环流光溢彩,合欢花纹缠绵缱绻。旁边的展牌上,简明而深情地讲述了这对玉佩跨越数百年,关联两段动人爱情故事(清代与民国)的考证历程,并提及了当代研究者何彦书先生与摄影师孟清辞女士因追寻此玉而缔结良缘的佳话,末尾标注:“玉环重聚,佳缘天成。历史无声,情深回响。”
没有提及轮回,却将那份深刻的情感联结与宿命感,含蓄而有力地传达了出来。
站在展柜前,看着他们三世情缘的见证被如此庄重而温柔地安置,孟清辞的眼眶微微湿润。她伸出手,与何彦书十指紧扣。这一次,他们的手紧紧相连,再没有任何力量能将他们分开。
---
婚礼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午后举行。地点没有选在豪华酒店,而是城郊一个被竹林溪流环绕的雅致庭院。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微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香。
宾客不多,刚好坐满三桌。有何彦书博物馆的几位同事和老馆长,有孟清辞摄影圈的朋友和工作室的伙伴,有王大哥,还有几位他们共同的好友。气氛轻松而愉悦。
没有繁琐的仪式,没有喧闹的起哄。当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气质愈发清隽沉稳的何彦书,与穿着简约而不失优雅的白色缎面长裙、长发松松挽起、簪着一小枝新鲜合欢花的孟清辞,并肩站在由秋色花卉点缀的简单礼台前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交换的誓言也很简单。
何彦书看着孟清辞,目光深邃而专注,仿佛要将她刻入灵魂深处:“清辞,过往如烟,逝者已矣。今日站在这里的我,只为你而来。我承诺,从此刻起,我的目光将永远追随你的身影,我的臂弯将永远是你安宁的港湾。此生岁月,无论平淡或波澜,我将与你同行,直至生命尽头。”
他的话语平静,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击中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也让孟清辞的泪水瞬间盈眶。
她深吸一口气,迎上他的目光,声音清晰而温柔:“彦书,我曾迷失在时间的河流里,寻找一个模糊的影子。直到遇见你,我才找到了完整的自己。我承诺,将我的信任、我的依赖、我未来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交付于你。此生愿与你,共朝暮,度春秋,白首不相离。”
没有“无论贫穷富贵”的套话,只有属于他们的、历经沧桑后的懂得与珍惜。他们为彼此戴上简单的铂金对戒,在亲友们祝福的掌声和目光中,轻轻拥抱。那个拥抱,克制而深情,仿佛凝聚了所有未尽的言语和跨越生死的眷恋。
晚宴是精致的家常菜,气氛温馨。朋友们轮流送上祝福,王大哥喝得脸色通红,大声说着“何研究员,孟摄影师,你们这是天作之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馆长端着酒杯,感慨地对何彦书说:“小何啊,做我们这行,常与冰冷的器物打交道,但你能从中找到这样温暖的缘分,是福气,要珍惜。”何彦书郑重地点点头。
月光初上时,宾客们陆续散去。庭院里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溪流的潺潺声和竹叶的沙沙声。
何彦书和孟清辞没有立刻离开,他们牵着手,在月光如水的竹林小径间慢慢散步。夜风微凉,他将自己的西装外套披在她肩上。
“累吗?”他低声问。
她摇摇头,靠在他臂弯里:“一点也不。感觉……像做完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终于醒了过来,而且,醒来的世界比梦里美好千万倍。”
他停下脚步,在皎洁的月光下凝视着她,她的眼睛亮如星辰,脸上带着新嫁娘特有的娇羞与幸福光晕。他低下头,吻了吻她的额头,然后是鼻尖,最后,温柔地覆上她的唇。这是一个不带任何阴影、纯粹属于当下与未来的吻,充满了珍视与承诺。
竹林静谧,月光为鉴。
---
婚后的生活,如同舒缓流淌的溪水,平静而甘甜。他们住在何彦书那间充满书卷气的公寓里,一起添置了许多小物件——阳台上蓬勃的绿植,沙发上柔软的抱枕,厨房里成套的碗碟……属于孟清辞的痕迹越来越多,将这个原本略显清冷的空间,一点点浸润得温暖而充满生机。
何彦书依旧埋首于他的故纸堆和文物修复,但身上那份若有若无的孤寂感彻底消散了,眉宇间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孟清辞的摄影工作室运营得不错,她接一些自己喜欢的商业拍摄,同时也继续着她的个人创作,主题愈发偏向生命与温暖。
他们会为晚餐吃什么而简单讨论,会为对方工作上的一个小进展而开心,也会在周末的午后,各自占据书房的一角,他看书,她修图,互不打扰,却又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空气里弥漫着静谧而满足的气息。
初冬的第一场雪悄然落下时,孟清辞发现自己怀孕了。
当验孕棒上清晰显示出两条红线的瞬间,她愣住了,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喜悦和一丝恍然的情绪,如同温热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她下意识地用手捂住依旧平坦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全新的小生命。
她没有立刻告诉何彦书,而是将验孕棒小心收好,像怀揣着一个甜蜜的秘密。晚上,她做了一桌他喜欢的菜。
吃饭时,何彦书敏锐地察觉到她有些心不在焉,眼底却闪烁着一种异常明亮的光彩。“今天有什么开心事吗?”他给她夹了一筷子菜,随口问道。
孟清辞放下筷子,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拿出那支验孕棒,轻轻推到他的面前。
何彦书的目光落在上面,动作瞬间僵住。他盯着那两条红线,看了足足有十几秒,仿佛无法理解其含义。然后,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孟清辞,眼睛里充满了巨大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震惊与狂喜,嘴唇动了动,却没能发出声音。
“我们……有孩子了。”孟清辞看着他难得一见的、近乎呆滞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出来,眼眶却也同时红了。
何彦书猛地站起身,绕过餐桌,动作甚至有些踉跄。他蹲下身,单膝跪在她面前,颤抖着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如同触碰世间最脆弱的珍宝,轻轻覆上她的小腹。
他的手掌温热,带着轻微的颤栗。
他抬起头,仰望着她,眼中情绪翻涌,有喜悦,有激动,更有一种深沉如海的、近乎感恩的复杂情感。他想起第二世那封绝笔信中,对未出世孩子的无限眷恋与歉疚……
所有的遗憾,所有的亏欠,仿佛都在这一刻,被这个悄然降临的新生命所弥补、所救赎。
他将脸轻轻贴在她的小腹上,声音哽咽,带着前所未有的虔诚与温柔:
“他(她)来了……终于……来了……”
孟清辞抚摸着他浓密的黑发,泪水无声滑落,滴在他的发间。她知道他未说出口的话,懂得他此刻心中那汹涌澎湃的情感。
窗外,雪花无声飘落,覆盖了城市的喧嚣。屋内,灯光温暖,将相拥的两人笼罩在一片静默的幸福光晕里。
岁月悠长,而他们的故事,终于翻开了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