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雨挺大的,拿着吧 ...
-
月考后的第一次模拟考来临之际,黎笙安的错题本已经写满了大半本。最后一页,她抄下了一道江栩淮曾给她讲过的物理大题,旁边用红笔标注着他当时说的话:“别怕复杂,拆解成小问题,一步一步来。”
进考场前,李潇潇拍着她的背给她打气:“唉,我是没办法了,你肯定是稳步前进咯。”黎笙安同样拍了拍李潇潇的背:“你也可棒可棒了,我俩都能稳步前进哒!”
“好”李潇潇的唇角扬了扬。
黎笙安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转身时,正好对上江栩淮看过来的目光。他背着书包,站在不远处的走廊上,晨光落在他身上,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他朝她微微颔首,眼神里带着一丝鼓励:“加油。”
黎笙安的心猛地一跳,她用力点了点头,朝着考场走去。这一次,她的脚步很稳,心里没有了之前的惶恐,只剩下一种踏实的笃定。
考场的铃声响起,黎笙安翻开试卷,笔尖落下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草稿纸上,那些由工整字迹铺就的、通往未来的路。
模拟考的铃声像一道无形的指令,将考场里的喧嚣瞬间按下静音键。黎笙安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落在试卷上,将那些印刷体的题目照得清晰分明。她深吸一口气,握着笔的手指轻轻动了动,试图平复那一点点残存的紧张。
目光扫过语文试卷的第一道选择题,是关于字音字形的辨析,她几乎没有犹豫,就选出了正确答案,答案在纸上划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黎笙安的节奏很慢,却很稳。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求成,而是学着江栩淮说的那样,把每一道题都当成一个需要拆解的小问题,一步一步来。
做完基础知识部分,来到阅读理解题。第一篇是记叙文,讲的是一位老工匠坚守手艺的故事。题目问的是文章结尾处景物描写的作用。黎笙安皱了皱眉,这种题总是她的弱项。她停下笔,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试图回忆老师讲过的答题思路。
脑海中闪过的,却是江栩淮给她讲过的一道类似的题。当时他拿着她的练习册,用钢笔在段落旁标注:“景物描写的作用,无非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点明主旨、首尾呼应这几点,结合上下文套进去,再用原文的词句佐证。”
她顺着这个思路,重新阅读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夕阳把老匠人作坊的影子拉得很长,屋檐下的铜铃在风里轻轻摇晃,发出清越的声响”。她在草稿纸上写下:“渲染宁静祥和的气氛,烘托老匠人坚守手艺的淡然心境,与开头作坊的热闹景象形成对比,点明传承的主题。”
写完之后,她自己都愣了一下。这样的思路,简直比从前清晰多了。
中场休息的时候,黎笙安走出考场,在走廊上透气。李潇潇从隔壁考场跑过来,一脸苦相:“阅读理解太难了吧!我感觉我写的都是废话。”
黎笙安笑了笑:“没关系啦,考完就丢吧,不过,慢慢想总能想出来的。”
“你肯定是被你那个学霸同桌传染了。”李潇潇促狭地眨了眨眼,“刚才进考场前,我看到江栩淮跟你说加油了哦。”
黎笙安的脸颊瞬间热了起来,连忙摆手:“就只是普通的同学鼓励而已。”
“普通同学会特意等在走廊上跟你说加油吗?”李潇潇挑眉,“我可是看到他站在那里等了好一会儿呢。”
黎笙安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一下,有些慌乱。她没再辩解,只是低头踢了踢脚下的地砖缝:“快回考场吧,下一门要开始了。”
下午考数学的时候,黎笙安遇到了一道和她错题本最后一页那道物理大题思路相似的压轴题。题目很长,涉及到二次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看起来错综复杂。她深吸一口气,在草稿纸上写下江栩淮那句话:“别怕复杂,拆解成小问题,一步一步来。”
她先把题目里的已知条件一条条列出来,然后尝试着画出图形,在图形上标注出各个变量。接着,她把这道大题拆成了三个小步骤:第一步求函数解析式,第二步计算图形面积的表达式,第三步求面积的最大值。
每一步都不算容易,但当她解决完第一个小步骤时,心里就升起了一点信心。她想起江栩淮给她讲题时的样子,他总是能从一团乱麻的题目里,精准地找到那个可以撬动全局的支点。
最后一步计算最大值时,她卡了一下。导数的应用她还不太熟练,算到一半就乱了套。她盯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有点泄气。就在这时,她仿佛看到江栩淮拿着钢笔,在她的草稿纸上轻轻画了一条横线,把复杂的式子简化:“这里可以用配方法,比求导更简单。”
她眼睛一亮,赶紧换了种方法,果然顺利算出了结果。当她在试卷上写下最终答案时,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考完试走出考场,天色已经有些暗了。秋风带着凉意,吹得人神清气爽。黎笙安背着书包,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没有了以往考试后的忐忑,反而有一种踏实的平静。
她知道,不管这次考得怎么样,她都已经尽力了。那些写满了的错题本,那些江栩淮用钢笔标注的思路,那些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的痕迹,都在证明着她的努力。
成绩公布那天,黎笙安是被李潇潇拽着去看公告栏的。公告栏前依旧挤满了人,李潇潇像条小鱼一样,灵活地挤到前面,然后兴奋地朝她挥手:“黎笙安!快来!你进步好大!”
黎笙安挤过去,顺着李潇潇指的方向看去。她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第89名的位置,旁边标注着“进步21名”。
她愣住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146名到110名,再到89名,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竟然真的往前迈了这么多步。
“厉害啊!”李潇潇拍着她的肩膀,比自己进步了还开心,“我就说你坐火箭嘛!”
黎笙安的眼眶有点发热,她用力眨了眨眼,把眼泪逼回去。她转过头,想在人群中找到江栩淮的身影,却没看到他。
回到教室,江栩淮已经坐在座位上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在看一本厚厚的书。黎笙安走到自己的座位旁,放下书包,犹豫了很久,还是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
“那个……成绩你看了吗?”她小声问。
江栩淮转过头,点了点头:“看了。”
“我……”黎笙安咬了咬下唇,“我考了89名。”
“嗯,”江栩淮的目光落在她脸上,眼神里带着清晰的笑意,“很棒。”
这一次,他说的不是“进步很大”,而是“很棒”。简单的两个字,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黎笙安的心里漾起了层层涟漪。她的脸颊又开始发烫,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课本,声音细若蚊蚋:“谢谢你……经常给我讲题。”
江栩淮没再说什么,只是从桌洞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递给她。
黎笙安疑惑地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江栩淮整理的数学易错点总结。用他那标志性的工整字迹写着,每一个易错点后面都跟着例题和解析,比老师发的复习资料还要详细。
“这个……”黎笙安惊讶地抬起头,“给我的?”
“嗯,”江栩淮点头,“里面有几道题,是你经常错的类型。”
黎笙安拿着那个笔记本,指尖都在微微发颤。她能想象出他整理这些的时候,是怎样一笔一划,认真细致。这份礼物太过贵重,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太谢谢你了,”她真诚地说,“我……我该怎么谢你啊?”
江栩淮想了想,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下次考试,争取进前50名。”
黎笙安的心猛地一跳,她看着江栩淮眼中期待的目光,用力点了点头:“好!我一定努力!”
从那天起,黎笙安和江栩淮之间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不再仅仅局限于题目,偶尔也会聊一些别的。比如,黎笙安会问江栩淮为什么总能写那么工整的字,江栩淮告诉她,他从小练习书法,钢笔字是基础。比如,江栩淮会问黎笙安错题本上那个小小的笑脸是谁画的,黎笙安红着脸说是自己画的,用来鼓励自己。
黎笙安发现,江栩淮其实很喜欢看书,尤其是科普类的书籍。他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竞赛书,总会背着一两本厚厚的科普读物。他还会在课间的时候,给她讲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比如“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他讲这些的时候,眼神里会闪烁着一种特别的光芒,像藏着星星。
而江栩淮也发现,黎笙安虽然有时候会很迷糊,但却有着惊人的韧性。她认准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她的错题本越来越厚,上面的字迹也越来越工整,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难题,现在也能慢慢理出思路了。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冬天的脚步也渐渐近了。教室里开始有同学穿上厚厚的外套,窗户上也偶尔会凝结出一层薄薄的水汽。
一天晚自习,外面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窗户,给安静的教室增添了一丝朦胧的意境。黎笙安做着一道化学题,遇到一个不会的化学方程式,正想戳戳江栩淮的胳膊,却发现他趴在桌子上,似乎睡着了。
他大概是太累了。黎笙安看着他熟睡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阴影,平日里总是带着清冷感的轮廓,此刻显得柔和了许多。
过了一会,江栩淮醒来。
晚自习结束后,雨还在下。黎笙安走到教学楼门口,正发愁没带伞,一把黑色的雨伞突兀的递到了她面前。
她抬头,看到江栩淮站在雨中,手里拿着两把伞,一把递给她,另一把撑在自己头顶。
“拿着吧,”他说,“雨挺大的。”
黎笙安接过伞,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指,两人都像触电一样缩回了手。
“谢……谢谢。”黎笙安的声音有点结巴。
“不客气,”江栩淮看着她,“路上小心。”
黎笙安点点头,撑开伞。
走进雨幕中,她走了几步,回过头,看到江栩淮还站在原地,撑着伞,目光落在她的方向。看到她回头,他微微颔首,然后转身走进了相反的方向。
雨丝落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黎笙安握着伞柄的手,却感觉暖暖的。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错题本,上面同样落着少年的东西-点点字迹
她知道,通往未来的路还很长,考试还会有很多次,困难也依旧会存在。
那个穿着白衬衫、字迹工整的少年,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的错题本。
回到宿舍,黎笙安把江栩淮给她的那个易错点总结笔记本拿出来,在扉页上,用自己最工整的字迹写下:“目标:前50名。加油!”
写完后,她看着那行字,嘴角忍不住上扬。窗外的雨还在下,但她的心里,却是一片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