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雨夜初遇,旧影惊情 ...


  •   暴雨是在傍晚突然倾盆而下的。

      苏晚抱着刚修复完的半册清代《园冶》抄本,站在古籍修复工作室的青砖门檐下,看着豆大的雨珠砸在青石板上,溅起半指高的水花。夏末的雨带着一股子蛮横的凉意,风裹着雨丝斜斜扫过来,打在露在袖口外的手腕上,让她下意识地往门内缩了缩——那里有道浅粉色的疤痕,像一道淡色的印记,藏在腕骨内侧,平日里被表带遮住,此刻却暴露在湿冷的空气里。

      工作室在老城区的巷子里,离最近的公交站要走十分钟,打车更是难上加难。她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晚上七点半,屏幕上跳出母亲生前设置的生日提醒,虽然已经过去五年,系统却没删干净。苏晚指尖顿了顿,按灭屏幕时,指腹蹭过冰凉的玻璃,像触到了当年停尸间里那层冷硬的盖布。

      “嘀——”

      一声轻响从巷口传来,打断了她的怔忪。苏晚抬眼望去,昏黄的路灯被雨雾晕成一团模糊的光晕,光晕里停着一辆深灰色的SUV,车窗缓缓降下,露出一张轮廓分明的脸。男人穿着件浅米色的薄款风衣,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一块简约的机械表,雨水打湿了他额前的碎发,却没让他显得狼狈,反而多了几分清爽的利落。

      “没带伞?”男人的声音隔着雨幕传来,带着点被雨水过滤后的温和,“我送你一段?”

      苏晚下意识地攥紧了怀里的古籍,封面上的牛皮纸被她捏出细微的褶皱。她不喜欢和陌生人搭话,尤其是在这样湿漉漉的、容易勾起回忆的夜晚,但看着巷口越来越浓的雨雾,以及怀里怕潮的古籍,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抬眼看向男人,对方的眼神很坦荡,没有恶意,只有一种自然的善意。

      “麻烦了。”她声音很轻,抱着古籍弯腰上了副驾驶。刚坐稳,鼻尖就萦绕开一股淡淡的雪松味,混合着雨水的清冽,驱散了雨夜里的沉闷。苏晚把古籍小心地放在腿上,目光无意间扫过副驾驶前方的储物格——那里压着一张塑封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院门口有棵老槐树,枝桠上挂着个褪色的鸟笼。

      这张照片像一把突然刺进心脏的针,让苏晚的呼吸瞬间顿住。

      她认得这座院子。

      那是父母生前最后的设计作品,在城郊的青岩镇,名叫“槐庭”。当年父母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把一座破败的老院子改造成了兼具江南园林与北方四合院特色的建筑,图纸改了十七稿,连院角的那棵老槐树都是特意保留的。可就在项目竣工前一个月,父母在去青岩镇的路上出了车祸,双双离世,“槐庭”最终成了烂尾楼,照片里的模样,是父亲生前拍的最后一张院子全景。

      “你认识这座院子?”

      陆屿的声音突然响起,苏晚才惊觉自己的指尖已经无意识地碰到了照片边缘,冰凉的塑封下,老槐树的影子清晰得仿佛能闻到当年的槐花香。她猛地收回手,指尖泛白,强压下喉咙里的发紧,勉强扯出一个淡笑:“看着有点眼熟,像是……青岩镇的老建筑?”

      “你去过青岩镇?”陆屿有些意外,脚下轻轻踩了刹车,避开巷子里一个积水的坑洼,“这是‘槐庭’,我现在在跟进它的改造项目。”他说着,侧过头看了苏晚一眼,目光在她微白的脸色上顿了顿,补充道,“我祖父以前和‘槐庭’的设计师苏敬言先生,在八十年代有过一次建筑理念的交流,家里还留着当年的合影,所以我对这个项目格外上心。”

      “苏敬言”三个字,像一块石头砸进苏晚的心湖,泛起密密麻麻的疼。那是她的父亲。她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听到陌生人提起父亲的名字,还带着一种近乎“熟悉”的语气。苏晚垂下眼,盯着怀里古籍的封皮,声音低得几乎要被雨声盖过:“原来如此,苏先生……是很厉害的设计师。”

      “确实。”陆屿没察觉到她的异样,或者说,他察觉到了,却没点破,只是顺着她的话往下说,“我看过他当年的设计手稿,对老建筑的保留和创新,比现在很多设计师都要透彻。可惜……”他话没说完,大概是想到了苏敬言夫妇的意外,语气轻了些,“这次改造,我想尽量还原他当年的设计理念,所以找了不少相关的古籍,准备研究一下清代园林的造园手法。”

      苏晚的心又颤了一下。她所在的工作室,前几天刚接到一个订单,就是修复一批与青岩镇老建筑相关的古籍,客户那边对接的人,好像就姓陆。原来,是他。

      车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雨刷器来回摆动的“唰唰”声,以及引擎的轻微轰鸣。陆屿余光瞥见苏晚的手腕,那里有道浅粉色的疤痕,长度大概两指,不像意外造成的,倒像是……刻意划下的。他眼底闪过一丝探究,想问些什么,却看到苏晚下意识地把手腕往袖子里缩了缩,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明显的防备。

      陆屿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每个人都有不想被触碰的角落,尤其是在这样陌生的相处里,过多的追问反而显得冒犯。他转而打开了音乐,舒缓的钢琴曲流淌出来,冲淡了车厢里的沉闷。苏晚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子里却全是“槐庭”的样子——父亲在院子里丈量尺寸时的背影,母亲坐在槐树下画图纸时的笑容,还有车祸后,她在太平间里看到的、父母冰冷的脸。

      手腕上的疤痕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刺痛,像是被雨水浸透后的酸胀,苏晚下意识地用指尖按了按。这道疤是父母去世后第三个月留下的,那天是她的十八岁生日,她在空荡荡的家里,看着父母的遗像,拿起了水果刀。后来被邻居发现送进医院,医生说再深一点,就伤到肌腱了。从那以后,这道疤就成了她的“软肋”,只要情绪激动,或者想到过去,就会隐隐作痛。

      “快到前面的路口了,你往哪个方向走?”陆屿的声音把她从回忆里拉回来。

      苏晚睁开眼,看到车已经开出了老巷,前面是十字路口,红绿灯在雨幕里明明灭灭。“左转,到‘望溪园’小区就好,麻烦您了。”

      “望溪园?”陆屿挑了挑眉,“我家也在那附近,顺路。”

      车子左转后,雨势稍微小了些。望溪园是个老小区,没有地下车库,陆屿把车停在小区门口的避雨棚下。苏晚抱着古籍准备下车,手刚碰到车门把手,就听到陆屿说:“等一下。”

      她回头,看到陆屿从后座拿了一把黑色的伞,递到她面前:“雨还没停,拿着用吧,下次见面再还我就好。”伞柄是木质的,带着点温润的触感,不像新伞那样冰凉。

      苏晚看着那把伞,又看了看陆屿的眼睛——他的眼神很真诚,没有多余的试探,只有纯粹的善意。她犹豫了一下,接过伞:“谢谢,下次……我们应该会在工作室见面吧?我是‘青简阁’古籍修复工作室的苏晚。”

      “陆屿。”他笑了笑,伸出手,“建筑设计师,以后请多指教。”

      苏晚的指尖碰到他的手掌,温热的触感传来,和雨天的湿冷形成鲜明对比。她很快收回手,抱着古籍下了车,站在避雨棚下对他挥了挥手:“路上小心。”

      陆屿点了点头,车窗缓缓升起,车子汇入车流,很快消失在雨幕里。苏晚站在原地,看着那把黑色的伞,伞面上印着一个小小的logo,是陆屿所在的建筑事务所的名字——“屿筑”。她握紧伞柄,转身走进小区,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像在敲打着某种被遗忘的记忆。

      回到家,苏晚把古籍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架上,那里摆着父母的遗像,照片里的父母笑得温和,背景就是“槐庭”的设计图纸。她走到洗手池前,打开水龙头,用冷水泼了泼脸,试图驱散心里的闷痛。抬头看向镜子时,她看到自己眼底的红血丝,还有手腕上那道浅粉色的疤痕,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她伸手摸了摸疤痕,刺痛感还在,像是在提醒她那些无法忘记的过去。手机放在梳妆台上,屏幕亮了一下,是工作室的群消息,负责人李姐发了条信息:“明天陆设计师团队会来对接古籍修复的事,苏晚你负责接待一下,他们要的那批《青岩镇建筑考》你记得整理好。”

      苏晚看着那条信息,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回了个“好”。

      窗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像是在诉说着什么。苏晚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被雨水打湿的路灯,想起陆屿车里的那张“槐庭”照片,想起他提到父亲时的语气,心里突然泛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去的恐惧,有对“槐庭”的在意,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

      她不知道,这次雨夜的相遇,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掀起怎样的涟漪;也不知道,那座名叫“槐庭”的老院子,会把她和陆屿的命运,紧紧地缠绕在一起。

      夜风裹着雨丝吹进窗户,苏晚打了个寒颤,转身把窗户关上。书架上的《园冶》抄本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书页间夹着的一张书签,是母亲当年亲手画的“槐庭”草图,上面写着一行小字:“愿此庭宇,承岁月之暖。”

      苏晚拿起那张书签,指尖轻轻拂过字迹,眼眶突然就红了。她知道,有些过去,终究是躲不开的;有些故事,也该重新开始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全文屯稿。短篇。5章完结,另加随机番外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