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药材谋生 ...

  •   腊月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明微刚把灶膛里最后一点火星压灭,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哐哐”的砸门声,混着她那奶奶明老太尖利的嗓门,隔着两重墙都能刺穿耳朵。

      “明微!死丫头片子,赶紧开门!躲屋里装死人呢?”

      明微翻了个白眼,她这还没消停两天呢又开始了。明微握着烧火棍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原主这身子弱,前儿个发了场高热,刚退下去没两天,房间里就只剩矮柜子里那半袋掺了沙土的玉米面了,那是她和明清一起藏起来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藏起来一点,不知不觉也就积攒了半袋,这么做就是以防明老太不给饭吃,她们也不至于饿死。

      她没应声,先快步走到床边,把缩在破棉絮里的明清抱进怀里。小丫头睡得不安稳,眉头皱着,小脸蜡黄,听见外头的动静,小嘴一瘪,含混地喊声“姐”。

      “没事,小清乖,接着睡。”明微拍着妹妹的背,声音轻得像棉絮,眼底却冷了下来。

      原主就是被这奶奶和大房的大伯娘磋磨死的,她既然占了这身子,就绝不会让悲剧再次上演。

      砸门声更响了,木头门栓都在晃,像是下一秒就要被撞开。明老太还在骂,污言秽语顺着门缝钻进来,裹着寒风,冻得人骨头缝都凉。

      “我看你是反了天了!家里的东西哪样不是你大伯二伯挣的?进个你房间怎么了?还敢拦着?”

      明微把明清放在炕角,用破棉袄裹严实了,才抄起那根烧得发黑的铁制烧火棍,一步步走到院门口。

      还没等明微打开门,“哐当”一声,破旧的木门被人一脚踹开,冷风裹着两个人影闯了进来。走在前头的是明老太,穿着打了补丁却依旧厚实的棉袄,三角眼一瞪,目光就像钩子似的落在明微脸上。

      跟在后面的是大房的大伯娘李氏,手里还拎着个空布袋,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里屋,李梅风风火火的闯进去,翻箱倒柜,没一会儿就找到了矮柜里的半袋粗粮。

      “死丫头,看见长辈来了还愣着?”明老太叉着腰,唾沫星子随着说话声飞溅,“家里揭不开锅了,你这半袋糙米还藏得跟什么似的,给你大伯家的儿子填填肚子!”

      明微攥紧了手里的烧火棍,心下了然,原来是有备而来。

      “奶奶,这是我和妹妹最后的口粮了。”明微强压着心里的怒火,声音平稳:“明清最近有些不舒服,还等着喝口稀粥呢。”

      “呸!什么口粮不口粮的?”李梅上前一步,伸手就要去抢粮袋,“这家里的东西,哪有你们两个小丫头片子做主的份?再说了,我家明泰是男孩,将来要给明家传宗接代的,他饿肚子可比你妹妹重要多了!”

      明微猛地侧身,挡住了李梅的手。

      “大伯娘,话可不能这么说。”明微抬起头,迎上明老太和李梅凶狠的目光,“这粮是我凭自己本事换来的,跟明家没关系。而且,官府早就有规定,遗弃幼童、导致幼童饿死的,都要抓去坐牢。明清才六岁,要是因为没吃的饿死了,到时候官府追查下来,奶奶和大伯娘觉得,谁能脱得了干系?”

      这话一出,明老太和李氏的动作都顿住了。明老太脸上的横肉抽了抽,显然是有些慌了。她虽然刻薄,但也知道官府的厉害,真要是闹出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氏咽了口唾沫,强撑着说道:“你这丫头胡说什么呢?我们就是来拿点粮食,怎么会让你妹妹饿死?”

      “拿了这半袋糙米,我和妹妹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明微冷笑一声,语气更加坚定,“到时候明清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去县衙告你们一状!让全县的人都看看,明家是怎么欺负孤儿寡女,怎么逼死亲孙女的!”

      明老太被明微的话震慑住了,她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变得伶牙俐齿的孙女,心里竟有些发怵。以前的明微懦弱胆小,随便骂两句就吓得不敢说话,可现在,她眼里的那股狠劲,让明老太觉得陌生又害怕。

      “你……你这丫头翅膀硬了,敢跟我顶嘴了?”明老太色厉内荏地喊道,却没再敢上前一步。

      “奶奶,不是我敢顶嘴,是我和妹妹要活命。”明微放缓了语气,却依旧寸步不让,“要是大伯家真的揭不开锅,我可以把昨天挖的野菜分一些给你们。但这糙米,我不能给,它关系到我和明清的命。”

      李梅看了看明老太,又看了看明微手里紧紧护着的粮袋,知道今天这糙米是拿不走了。她心里虽然不甘,但也怕真的闹出人命,连累到自己家里。

      “娘,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拿点野菜回去吧。”李梅拉了拉明老太的袖子,低声说道。

      明老太狠狠瞪了明微一眼,又看了看里屋的方向,最终还是不甘心地哼了一声:“算你这丫头狠!不过你记住,咱们只要没分家,就还是一家人,别太绝情!”

      “奶奶放心,只要不逼死我和妹妹,我不会绝情的。”明微淡淡地说道。

      明老太和李梅拿了些野菜,骂骂咧咧地走了。看着她们消失在院门外的背影,明微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瞬间垮了下来,手心全是冷汗。

      她走到里屋,看着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明玥,心里一阵酸楚。明清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虚弱地说道:“姐姐,刚才是谁来了?好吵。”

      “没事,是奶奶和大伯娘,来拿点野菜。”明微摸了摸明玥的额头,还是有些烫,“姐姐现在就给你熬点药,喝了药病就好了。”

      明清点了点头,又闭上眼睛睡着了。明微走到灶台边,把剩下的草药放进陶瓷锅里。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从粮袋里舀出两勺糙米,淘洗干净后放进锅里,添了些水,慢慢煮了起来。

      看着锅里渐渐沸腾的米粥,散发着淡淡的米香,明微第一次有了现实的实感。她知道,在这个乱世里,想要活下去很难,但只要她够强,熬过这个冬天,就会迎来春天。

      粥煮好后,明微先盛了小半碗,放凉了一些,然后小心翼翼地喂给明清。明清喝了几口粥,脸色稍微好了一些,明微又把药喂了。

      明微自己也盛了半碗粥,就着剩下的野菜,慢慢吃了起来。虽然粥很稀,野菜也有些苦涩,但她却觉得无比香甜。

      正月的风还裹着残冬的寒意,明微揣着两个掺了野菜的粗粮饼,踩着结了薄霜的土路往村外走。

      前几日硬刚奶奶和大伯娘护住口粮后,她便清楚,单靠挖野菜和那点糙米撑不了多久,眼看马上就要入春了,她的计划也要提上日程。

      本来是想着屋后那三分地,但空间逼仄,经过这两天观察,她寻到了一处比那三分地更好的地方。

      村西头有个山坳,那里常年背风,土层也比别处松软。明微蹲下身,指尖捻起一捧土,凑到鼻尖轻嗅——没有腐臭的黏湿气,反倒带着些微干爽的土腥,正是适合草本植物生长的沙壤土。

      她又拨开枯草,仔细观察土壤的分层,表层疏松、下层略紧实,既能保水又不积水,心里先有了几分底。

      明微准备先找蒲公英。

      蒲公英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嫩叶能当野菜,全株晒干了还能入药,是性价比极高的作物。顺着山坳往里走,果然在向阳的坡地上,看到了几株贴着地面生长的蒲公英。深绿色的锯齿叶泛着光泽,胖乎乎的根须扎在土里,轻轻一拔就能带出完整的根系。

      她小心翼翼地将蒲公英连根挖起,摊开在手心仔细查看。根系白净、没有虫蛀,叶片也无黄斑,说明这片土地的生态极好,没有病虫害隐患。明微又接连找了几处,发现蒲公英的分布很广,只是大多零散生长,若能集中开垦一片土地种植,产量定然可观。

      接着是薄荷。薄荷喜温暖湿润,村西头山坳旁有条小溪,溪水常年不涸,溪边的土壤湿润肥沃,正好符合薄荷的生长习性。明微沿着溪岸走了没多久,就闻到了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循香望去,几丛薄荷正长势旺盛,椭圆形的叶片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用指尖一掐,就有清凉的汁液渗出。

      她摘下一片薄荷叶放进嘴里嚼了嚼,清凉感瞬间从舌尖蔓延到喉咙,提神醒脑。蒲公英和薄荷都是常见的药材,且种植难度不高,村西头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十分适宜,若是能成功种出这两种药材,不仅能解决自己和明清的温饱问题,说不定还能靠着卖药材攒下一笔钱,为日后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就在明微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时,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她循声走去,只见溪边的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个约莫十岁的小男孩,他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每咳一次,身体都忍不住颤抖。小男孩的身边,还站着一个妇人,正急得直掉眼泪。

      “柱子,你再忍忍,等你爹去镇上请了大夫,就好了。”妇人一边给小男孩拍着背,一边哽咽着说道。

      明微走上前,轻声问道:“大婶,这孩子是怎么了?咳得这么厉害。”

      妇人见是明微,叹了口气,抹了把眼泪说道:“唉,前几天柱子淋了场雨,就开始咳嗽,一开始以为只是小感冒,没当回事,想着挺挺就过去了。可谁知道,这咳嗽不仅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今天早上还发起了高烧。我让孩子他爹去镇上请大夫,可镇上离这儿远,一来一回得一天,真怕孩子撑不住啊。”

      明微摸了摸小男孩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她又看了看小男孩的舌苔,舌质发红,舌苔薄黄,这明显是风寒入里化热的症状。

      若是在现代,只需吃些清热止咳的感冒药,再配上物理降温,很快就能好转。可在这偏远的村落,因为医术落后,村民们对小病不够重视,往往要拖到病情严重了才去请大夫,不仅多受了罪,还可能因为延误治疗,让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

      “大婶,我懂一些草药知识,或许能帮孩子缓解一下症状。”明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女子懂医术是件很稀罕的事,贸然开口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但看着小男孩痛苦的模样,她实在不忍心袖手旁观。

      妇人有些迟疑地看着明微,显然是不太相信。明微也不辩解,只是转身从溪边采了几片薄荷和一些蒲公英的叶子,又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一个小陶罐,将草药放进罐子里,用石头砸碎,再加入适量的溪水,放在火上煮了起来。

      “薄荷能清热解解表、疏散风热,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这两种草药煮水喝,能缓解孩子的咳嗽和发烧症状。”明微一边煮药,一边向妇人解释道。

      不一会儿,药汁就煮好了。明微将药汁过滤出来,放凉了一些,然后小心地喂给小男孩喝。小男孩喝了药汁后,没过多久,咳嗽就明显减轻了,脸色也稍微好了一些。

      妇人见状,激动得拉住明微的手,不停地道谢:“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若不是你,柱子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明微笑了笑,说道:“大婶不用客气,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只是这药汁只能缓解症状,等大夫来了,还得让大夫好好给孩子看看。”

      妇人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说道:“唉,咱们这村子穷,又偏僻,镇上的大夫很少来,村民们有个小病小痛的,只能自己硬扛。去年冬天,隔壁的王大爷就是因为咳嗽没及时治疗,最后转成了肺痨,没多久就走了。”

      听了妇人的话,明微的心里沉甸甸的。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医术落后给村民们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靠药材谋生的想法。若是她能种出蒲公英、薄荷这些常见的药材,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村民们,为他们缓解病痛。而且,这些药材若是能卖到镇上的药铺,说不定还能打开更大的销路,让她和明清的生活彻底好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