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大靖第一人 ...
-
第二天。
明微是被明清的咳嗽声惊醒的,小丫头缩在她怀里,眉头拧成一团,每咳一声,单薄的肩膀就跟着颤一下,脸色比昨日更显蜡黄,连嘴唇都没了血色。
“小清?”明微赶紧坐起身,伸手探向明清的额头,指尖触到一片微凉,倒没有发热,可这阵咳嗽来得突然,听着却格外揪心。
她轻轻拍着明清的背,想帮她顺顺气,手指却无意间碰到了明清胳膊上的皮肤——薄得像一层纸,能清晰摸到底下凸起的骨头。
明清咳得缓了些,睁着一双水雾濛濛的眼睛看着她,声音细弱得像蚊子哼:“姐,我没事,就是……有点喘不上气。”
“还说没事。”明微把人搂得更紧。她不是原主,她知道这根本不是“没事”,这是长期营养不良拖出来的毛病。原主姐妹俩这半年来,吃的不是掺了沙土的粗粮,就是野菜煮的清汤,连点油星子都见不着,明清年纪小,身子底子本就弱,哪经得住这么熬。
等明清又昏昏沉沉睡过去,明微才轻手轻脚地下了炕。她得好好看看这个家,到底还有些什么能用上的东西,总不能一直坐以待毙。
这屋子是土坯砌的,墙皮早就剥落了,露出里面黄褐色的泥土,风一吹,还会往下掉渣。
屋里就一张破炕,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上面盖着的棉被补丁摞着补丁,棉花都板结了,摸上去硬邦邦的,根本不保暖。
炕边放着一个缺了腿的木箱,是原主娘留下的,明微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件打了补丁的旧衣裳,最大的那件,原主穿都嫌小,更别说她了。
她又走到灶房,灶台上摆着一口黑黢黢的铁锅,锅底坑坑洼洼,边缘还破了个小口子,每次煮粥都得用陶碗接着,不然准漏。
旁边放着两个豁了口的陶碗,一双断了柄的筷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家当了。水缸里的没剩多少,她昨天去村头的井里挑了半桶,现在见了底。
“真是破烂满地。”明微叹了口气,又绕到屋后。屋后有一小块荒地,约莫三分地的样子,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石头子儿随处可见,土看着也贫瘠得很,连野草都长得蔫蔫的。
原主娘在的时候,这里种过玉米,可自从原主娘走后,明实又总是被大房三房叫去做苦力,这地就没人打理,渐渐成了荒地。
她蹲下身,用手指捻了点土,放在鼻尖闻了闻,土腥味很重,还带着点潮湿。这个时节是腊月,地里冻得硬邦邦的,要想种东西,还得等开春化冻。
可明清的身子等不起,她必须尽快想办法弄点钱,买点粮食和药材,先把明清的身子养起来。
卖粮食是不可能的,家里那半袋玉米面自己都不够吃。去镇上打工?她一个十五岁的姑娘,镇上的作坊根本不会要她。
再说她走了,明清一个人在家,她也不放心。
那能干点什么呢?明微皱着眉,在荒地里来回踱步。突然,她眼前一亮,这荒地里虽然长的大多是杂草,可说不定有能入药的草药呢?她昨天在一处青山上也发现了很多草药。
像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这些,既能当野菜吃,又能入药,而且生命力顽强,就算是贫瘠的土地也能种活。
要是能在这三分荒地上种上草药,等开春长好了,拿到镇上的药铺去卖,说不定能换点钱。就算卖不了多少钱,自己采点草药给明清煮水喝,也能调理调理她的身子,总比现在强。
想到这里,明微心里有了主意。她先在荒地里转了一圈,仔细辨认着地里的植物。还真让她找到了几株蒲公英,虽然叶子都冻得发黄了,可根还在土里,等开春就能发芽。
她又发现了几丛艾草,艾草是好东西,既能驱蚊,又能入药,晒干了就能卖钱,而且特别容易活,随便插根枝条就能生根。
“就先从艾草和蒲公英开始种。”明微打定主意,又在心里盘算起来。现在是腊月,地里还冻着,没法翻土,只能先把荒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等开春化冻了再翻土施肥。
施肥也是个问题,家里没有肥料,只能去村头的河边捞点河泥,或者去山上捡点枯枝落叶回来堆肥。
正想着,屋里又传来了明清的咳嗽声,这次咳得更厉害了,还带着点喘息。
明微心里一紧,赶紧往屋里跑。只见明清蜷缩在炕上,小脸憋得通红,眼泪都咳出来了。
“小清!”明微赶紧把她抱起来,让她靠在自己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别急,慢慢咳,把痰咳出来就好了。”
明清咳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平复下来,靠在明微怀里大口喘着气,声音虚弱地说:“姐,我是不是快死了?”
“别胡说,”明微赶紧捂住她的嘴,“小清好好的,怎么会死呢?姐这就去给你找点草药,煮点水喝,喝了就好了。”
她把明清放躺下,盖好被子,又叮嘱了几句,才拿起墙角的镰刀,往村后的山上走去。现在是冬天,她记得昨天在山上看到有一个叫“枇杷叶”的草药,冬天也能采到,煮水喝能止咳化痰,对明清的咳嗽有好处。
山上的雪还没化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很滑,明微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摔下去。她沿着山路慢慢往上走,眼睛不停地扫视着路边的树木。功夫不负有心人,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她终于在一棵老枇杷树下停下了脚步。
这棵枇杷树长得很高大,树枝上还挂着几片枯黄的叶子。明微踮起脚尖,伸手够了够,够不着。她四处看了看,找了根长长的树枝,踮着脚,费力地把树枝上的枇杷叶打了下来。
她捡起地上的枇杷叶,仔细挑选了几片看起来比较新鲜的,又找了块干净的石头,把叶子上的灰尘擦干净,才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除了枇杷叶,她还在路边找到了几株薄荷,薄荷虽然冬天叶子都枯萎了,可根还在,她挖了几株,打算带回家种在屋后的荒地里,薄荷既能入药,又能当调料,用处多着呢。
等她回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明微顾不上休息,赶紧把采回来的枇杷叶洗干净,放在锅里,加了点水,又偷偷从白面袋子里抓了一小撮,放了进去,枇杷叶煮水有点苦,加点白面能让水变得稍微好喝一点。
锅里的水慢慢烧开,冒出阵阵热气,带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明微把煮好的枇杷叶水倒在陶碗里,放凉了些,才端进屋里。
“明清,起来喝点水。”明微坐在炕边,把明清扶起来,让她靠在自己怀里,拿起陶碗,小心翼翼地喂到她嘴边。
明清喝了一口,皱了皱眉:“有点苦。”
“苦才好呢,苦的药才能治病。”明微笑着说,“你乖乖喝了,咳嗽就好了,到时候姐给你蒸馒头吃。”
明清听了,眼睛亮了亮,乖乖地张开嘴,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一碗水很快就喝完了,明清靠在明微怀里,没过多久,就睡着了,呼吸也比刚才平稳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急促了。
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要想让明清彻底好起来,还得想办法弄点粮食和钱。
她把碗放在一边,坐在炕边,借着微弱的天光,开始盘算着开春后的计划。
首先,要把屋后的三分荒地清理干净,把杂草都除了,再翻一遍土,施上肥。然后,把采回来的薄荷和蒲公英种下去,再种上几株艾草。等开春天气暖和了,再去镇上买点种子,种点蔬菜,像白菜、萝卜这些,容易活,还能当菜吃。
明微轻轻拍着明清的背,“明天姐带你去大夫那儿抓点药。”
明清眨了眨眼,“姐,咱村子里没有大夫,镇上倒有个医馆,但是太远了,而且……听说张婶家的孩子就是那医馆大夫治死的。”
明微的手顿了一下,“你从哪听来的?”
“大伯娘她们在村口唠闲话时被我听到的。”
“……”
这下明微记起来了,她现在身处的大靖朝,以发展农业为主,医术落后,药材稀缺且品质极差。
哦豁,这不就来活了。
明微挑了挑眉,她要做大靖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