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034 ...
-
一年前的十二月,还是摄政王理政的时候,安城县递上来一个折子,上边写着:皇上早上好!老臣冒昧打扰您,请您谅解!
看到这里赵忆年真的要生气了,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行了,用得着这样吗?
略过一堆废话之后,赵忆年终于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
原来是安城县有一个村庄因为天气太干燥导致失火,火势很大,把整个村庄都烧了个干净,村民们无处可去,纷纷涌到县城。
县城不大,一下子进了这么多的难民,县令没法子只能开仓放粮,搭棚子施粥的同时上折子禀明皇上,求朝廷的帮助。
可朝廷迟迟没有消息下来,县令只好求助县城内的富贵人家,请求他们捐粮,可那些富贵人家哪里愿意白白捐粮?
县令没有好处许给他们,他们也就不愿意。
县令只能再次上折子,可是还是没有后文。
看完了两张折子,赵忆年大概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了,这些土匪会不会就是当初的难民?
因为知道县令曾经帮助过他们,所以没有动县令家里的任何东西,反观衙门和那些富贵人家,都被抢得不剩什么了,一时间安城县内人心惶惶的。
安城县,胡县令拿出了自家的存粮供给衙门内的捕快们吃。
那些富贵人家有自己的门路可以弄到吃食,不需要他操心。
在收到朝廷下来的消息时,胡县令简直就要心梗了,叫他们自己解决?要是他们能解决的话,还会上报朝廷吗?
他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声‘狗皇帝’,朝门外喊了一声,让小厮去把师爷请过来。
刘文知道县令这个时候找他,肯定是因为山匪的原因,他不敢耽搁,快步来到书房。
刘文敲敲胡县令的书房门,里头传来“进”时,他才推门进去。
“大人,您唤我来有何要紧事?”
“师爷,坐,你看。”
胡县令把朝廷发下来的折子递给刘文,刘文不明所以地接过,打开看了一眼,脸色一变。
“这是皇上的意思吗?这个字迹我瞧着不像皇上写的。”
之前县令问候皇上,皇上回了话‘一切安好,切勿挂念’。
第一次得到皇上的亲笔回信,胡县令与师爷刘文高兴坏了,刘文还特意多看了几遍皇上的字迹,现在还依稀记得。
胡县令摸着下巴蓄的胡子,摇头。
“这个哪里知道呢?朝廷的意思是让我们自己解决,我们哪里解决得了?”
刘文:“是啊,衙门现在只有百余人,怎么可能解决?”
安城县衙门原先是有六百余人的,因为驻守边塞,调了好些人走,剩下的不过百余人了。
朝廷重文轻武,越来越多的人想着去考取功名,不愿参军。
在胡县令与刘文的商讨下,决定再写一封折子递上去,恳求朝廷出兵。
·
赵忆年在御书房内处理奏折,再一次看到了从安城县送上来的奏折。
他打开来看,里边写着的依旧是关于山匪的事。
四年前也是连续上了两次折子,现在也是连续上了两次,想必事情真的是很严重,他们无法解决才这般的。
几日前收到的那封折子,赵忆年尝试用皇后的法子,结果遭到了反对,翰林学士代笔回了一封折子给安城县,让他们自己解决。
当时的赵忆年很无力也很无奈,他没有办法,只能这样。
现在又收到了由安城县递上来的折子,赵忆年觉得无论如何他都要派兵出去,不能让安城县寒了心。
于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忆年又提了这个事情,不出意外,还是被韦振华、齐征等人给否掉了。
赵忆年看着底下的大臣们,忽然发问:“你们还当朕是皇帝吗?”
他说这个话的声音很轻,但是那些大臣们还是听到了。
他们哗啦啦的全都跪下了,异口同声道:“臣惶恐。”
惶恐?赵忆年冷笑一声,站了起来。
“惶恐?朕看你们一点都不惶恐!到底朕是皇帝还是你们是皇帝?朕继位以来,无论朕说什么你们都不当一回事,只管做自己的,现在朕要求出兵去安城剿匪!”
几位大人对视一眼,最后决定由兵部尚书齐征出来说话。
皇上动怒了,齐征不敢走路,他跪着挪到大殿中央。
“皇上,不是臣不安排出兵,而是无兵可出呀!大部分的兵力都去守着边塞了,留在城防营的就只有这些,若是随意调动到安城的话,怕是不妥。”
韦御史也挪出来:“皇上您请三思!”
鲁侍郎也挪出来:“皇上请三思!”
一时间整个大殿都回荡着“皇上请三思”这几个字,这几个字不止回荡在大殿,也回荡在赵忆年的心间。
最终商量还是无果,赵忆年败下阵来了。
下朝后,赵忆年来到了坤宁宫。
此时是已经是巳时的尾巴了,皇上下朝了,宋谣却才刚起床。
还好在皇上过来之前,宋谣已经梳妆打扮好了,正在用早膳。
说是早膳不如说是午膳了,看到皇上过来,宋谣坐得稳稳的,招呼他一起吃。
经过这半个多月的相处,宋谣已经完全不怕皇上,她在皇上面前敢说敢闹。
赵忆年弯弯嘴角,他也是有些饿了。
叮当去拿了一副碗筷给皇上,就识趣的下去了。
伺候久了,她已经基本摸清楚皇上的习性了,皇上在与皇后娘娘相处时不喜有外人在。
赵忆年吃着吃着,突然问宋谣:“你用的这是早膳还是午膳?”
宋谣不明所以的回答:“早膳啊,怎么了?”
赵忆年一噎,他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还真的是早膳,他卯时起床上朝的时候用过了早膳,是把这顿当午膳用的。
“现在已经快午时了,你用的是早膳,那午膳什么时候用?”
关于这个问题,赵忆年是真心好奇,他不怎么了解女人,不太懂是不是女人都这样。
宋谣摸摸鼻子,“饿了再吃啊。”
她每天没什么事可以干,小波在将军府也没有带过来,整天不是看话本就是去御花园看花,剩下的时间就是睡觉了,她要把在现代那三十年没有睡够的觉补回来。
赵忆年:“……”
用完‘早膳’后,宋谣如往常一样打算去御花园逛逛,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赵忆年也跟着她一起。
叮当看到皇上跟了上去,她就不跟了。
宋谣以为后边跟着的还是叮当,她伸了个懒腰,扭扭脖子。
“不行,我觉得我胖了,我得减肥了!叮当你说是不是?”宋谣回头问叮当,看到皇上的时候还吓了一跳。
不是,叮当去哪了?怎么是皇上呢?
“皇上,您怎么有空跟我来逛御花园了呀,您不忙吗?”
宋谣感觉皇上怪怪的,经常来坤宁宫,有时候吃个饭,有时候又什么都不说,坐一会儿就走了。
不会是被什么鬼怪附身了吧?宋谣打了个寒颤。
赵忆年其实是想开口问宋谣关于土匪的事情的,可是他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就只能犹犹豫豫的跟在宋谣身后。
“无碍,我想陪陪你。”
赵忆年想说的话在嘴巴里拐了一个弯藏了起来,脱口而出这个,说出来后耳朵才后知后觉的泛起了红晕。
宋谣的脸也红了,俩人到底还是太纯情了。
十一月的帝都天气已经很冷了,宋谣已经穿上了珠儿做的绣花棉袍,很是暖和。
赵忆年身上还是一件单薄外衫,风一吹就紧紧的贴在身上。
见状,宋谣疑惑的问他:“皇上,您是不冷吗?”
赵忆年没觉得冷,只是觉得风有些大,吹得头发乱飞,有些碍事。
宋谣看了看天,也觉得风太大了,她昨天出来逛的时候风还没那么大呢,她拉着皇上的胳膊:“起风了,我们回去吧。”
说完,也没管赵忆年有没有说话,宋谣拉着他就走了。
赵忆年看着自己胳膊上宋谣白皙的手,他借着她的力道往回走。
这一路上赵忆年想了很多,之前宋谣不愿意掌管后宫中馈的事,他以为她是不会且没有能力。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他的皇后好像很有头脑,只是不愿意展露出来。
他大概能猜到她为什么不愿意展露出来,因为会的多就要做得多,大概就是这样。
回到坤宁宫,叮当已经烧好了银丝炭,屋里暖融融的。
一进屋,宋谣就松开了赵忆年的手,脱下棉袍递给叮当。
这个天气最适合吃烤红薯了,宋谣瞥了赵忆年一眼,吞吞口水,脱了鞋子爬到矮榻上想着下次皇上不在的时候再吃。
赵忆年又像以前一样,什么也不说,就干坐着。
宋谣在榻上翻话本子,看着看着注意力又到了赵忆年身上,她真的真的很好奇,皇上这是怎么回事?这几天像撞邪了一样。
赵忆年坐在椅子上纠结着要不要问宋谣,要怎么开口问。
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问,他和缓步走到矮榻边上,脱了鞋子就上去。
他凑到宋谣边上:“皇后,你在看什么?”
赵忆年想了半天,决定先问候一下宋谣再开口问,不能表现得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