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这算什么危机 ...
-
二哥李靖安的效率极高。不出一个时辰,他便从父亲的书房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又充满干劲的神情。他找到正在我小院里,对着新画出的一系列“燕麦粥衍生品”草图发呆的我。
“攸宁,父亲同意了。”二哥言简意赅,“父亲说,此事全权交予你我处理,他只看结果。库房里的那批陈年燕麦米,约有两百石,我们可以动用。父亲只提了一个要求:行事需稳妥,莫要损了李家声誉。”
两百石!我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看来李家库底颇丰,父亲也愿意给我们年轻人一个试错的机会。
“二哥放心,攸宁晓得轻重。”我压下心中的激动,正色道,“我们不仅要赚名声,还要让这批陈米,发挥出远超新米的价值!”
我立刻和二哥、毓秀开起了战前会议。我将我的计划细化:
第一步:造势。
“二哥,我们需要立刻放出消息,但不能我们自己去说,那样显得刻意。最好是通过与李家交好、又常在市井走动的中间人,比如…三哥的那些朋友们?”我狡黠地笑了笑。
二哥立刻心领神会:“凌渊那小子,别的不行,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最是在行。我这就去找他,让他‘不经意’地把消息散出去,就说李家体恤民生,见燕麦米价格飞涨,于心不忍,愿将库中存米平价售出,以解燃眉之急。”
“对!而且要强调是‘陈年’燕麦米,但我们李家保证质量无虞。”我补充道。降低购买者的预期,才能在我们后续提供“增值服务”时带来惊喜。
第二步:定点销售。
“不能在全城铺开卖,那样管理混乱,也显不出我们的特别。我建议,就在我们家名下那间位置不错的‘李氏杂粮铺’进行限量发售。每日只售二十石,售完即止,营造稀缺感。”
二哥点头:“此法甚好,便于控制,也能聚集人气。”
第三步:增值服务——核心所在!
“每一袋售出的燕麦米,都必须附上一张精心印制的小卡片。”我拿出我刚刚设计的草图,上面简单画了一碗粥,写着“□□凝香粥”简易做法,重点突出了牛乳和冰糖的搭配,以及红枣枸杞的点缀。
“还要在卡片末尾加上一句:李家秘制,风味更佳,欢迎至城南‘李记甜水巷’品尝正宗风味!”
二哥拿起草图,眼中精光闪烁:“攸宁,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这卡片一出,我们卖的就不再是普通的米了,妙极!”
毓秀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看到二哥都赞不绝口,也与有荣焉地挺起了胸膛。
第四步:产品升级,引导消费。
“同时,我们要立刻改造‘李记甜水巷’。”我继续部署,“除了主打‘□□凝香粥’,我们还要迅速推出几个衍生产品:比如‘杏仁燕麦露’、‘红枣燕麦糕’。价格要定得比普通糖水高,突出其‘养生’、‘新奇’的特性。目标客户不仅是平民,更要吸引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富家小姐和夫人。”
计划已定,整个李家的商业机器,在二哥这个优秀执行者的推动下,高效运转起来。
三哥李凌渊听说能参与这么“好玩”又“仗义”的事,积极性空前高涨,立刻呼朋引伴,不到半日,“李家要平价售米平抑物价”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城米市和各大酒楼后厨。
第二天一早,“李氏杂粮铺”门口排起了长队。有真心需要原料的小酒楼掌柜,有想囤点便宜货的二道贩子,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百姓。
店铺伙计按照吩咐,有条不紊地售米,并给每一位购买者都递上那张精美的食谱卡片。不少人拿着卡片,好奇地端详,议论纷纷:
“哟,李家还附送方子?这倒是新鲜!”
“□□凝香粥?听着就雅致,怪不得醉仙楼能卖火!”
“看看,还得用牛乳和冰糖呢,这可是精细吃法…”
“说是李记甜水巷有正宗的?要不…去尝尝?”
就在杂粮铺火爆售米的同时,城南那条不起眼的小巷里,“李记甜水巷”也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造。
在二哥的授权下,我动用了自己的部分“分红”,和毓秀亲自监督。铺面被彻底打扫干净,换上了素雅的竹帘,桌椅也换成了更小巧精致的款式。最重要的是厨房,我临时培训了铺子里原来的老师傅和两个伶俐的小伙计,将“□□凝香粥”及其衍生品的标准化制作流程教给了他们。
我强调“标准化”:燕麦与水的比例、熬煮的时间、冰糖的用量,都必须严格一致,确保每一碗出品都稳定美味。
开业第一天,凭借杂粮铺引流过来的好奇顾客,以及三哥带来的一帮捧场的狐朋狗友,甜水巷的生意竟出乎意料地不错。尤其是那碗摆盘精美、口感顺滑的“□□凝香粥”,成了招牌。很多人在杂粮铺买了米,按照方子回家一试,总觉得差点意思,忍不住来店里尝尝“正宗”的,一比较,果然还是店里的更香浓滑腻。
于是,“李记甜水巷的燕麦粥才是真绝色”的口碑,渐渐传开。加上我推出的“杏仁燕麦露”口感新颖,“红枣燕麦糕”甜而不腻便于携带,很快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几天下来,杂粮铺的两百石陈年燕麦米销售一空,不仅回了本,还因为“乐善好施”赚足了名声,连官府都派人来表彰了李家的“义举”。而甜水巷的日均营业额是过去的十倍不止,利润可观。
晚上,二哥拿着账本来找我,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攸宁,你来看看。杂粮铺那边,平价售米,看似利润微薄,但算上节省下的仓储成本和获得的名声,已是稳赚。甜水巷这边,更是纯利丰厚!父亲看了账目,连连称奇,说你这丫头病了一场,竟开了窍了!”
毓秀在一旁激动地直掐自己胳膊,小声念叨:“Okay,太Okay了!”
我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但并未得意忘形。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二哥,燕麦米的热度迟早会过去。我们要趁热打铁,把‘李记甜水巷’的品牌立起来。”我拿出我画的更多草图,“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时令,推出新品。比如夏季将至,我们可以做‘冰镇燕麦绿豆汤’、‘桂花燕麦凉糕’…我们要让顾客形成习惯,想吃新奇美味的甜点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李记!”
二哥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欣赏和期待:“攸宁,你想怎么做,二哥都支持你。需要人手、资金,尽管开口。看来,我们李家,真要出个女陶朱公了!”
然而,生意场上的顺利,总会引来眼红。就在我们甜水巷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麻烦来了。
这天,毓秀气呼呼地从外面跑回来:“小姐,气死我了!街角那家‘王记糖水铺’,居然也开始卖‘牛乳燕麦粥’了!价格比我们便宜三成!还…还到处跟人说,我们的方子没啥稀奇,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他们的才是祖传秘方!”
我挑了挑眉,并不意外。模仿是必然的,价格战也是常见的商业手段。
“走,毓秀,我们去尝尝他们的‘祖传秘方’。”我拉着义愤填膺的毓秀,戴上帷帽,去了王记。
点了一碗所谓的“牛乳燕麦粥”,尝了一口,我就笑了。粥底稀薄,燕麦米煮得过于软烂缺乏口感,牛乳估计掺了水,甜味也齁得发腻。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小姐,他们这分明是砸招牌!我们怎么办?也降价吗?”毓秀着急地问。
“降价?那是下策。”我摇摇头,“自降身价去跟模仿者拼价格,只会拉低我们的品牌格调。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模仿不来。”
回到甜水巷,我立刻召集人手,宣布了应对策略:
第一,品质升级。我们公开宣布,即日起,“□□凝香粥”全面选用今年新下的精品燕麦米,牛乳一律采用城西牧场每日送达的新鲜水牛乳,冰糖升级为更纯净的冰糖霜。成本虽然增加,但我们要将品质差距拉到最大。
第二,服务增值。我们在店内推出“定制口味”服务:客人可以选择加杏仁片、葡萄干、或是时令水果丁,每种加料收取少量费用。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体验升级。我设计了几款可爱的、可重复使用的陶瓷粥碗,上面刻着“李记甜水巷”的字样和标志。推出“粥碗会员”制度:顾客一次性购买一定金额的粥品,即可获赠一个专属粥碗,以后每次持碗来消费,可享受优惠,并优先品尝新品。这不仅能增加客户粘性,那个可爱的粥碗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广告牌。
第四,舆论引导。我让三哥再次出动他的“朋友圈”,散播这样的言论:“这吃食啊,一分钱一分货。李家的粥虽然贵点,但那用料、那口味,真不是路边摊能比的。尤其是人家那新出的会员粥碗,精致又实用,有面子!这叫什么?这叫格调!”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王记的低价粥确实吸引了一批价格敏感型顾客,但追求品质和体验的中高端客户,依然稳稳地留在了李记甜水巷。甚至因为我们的“升级”举措,吸引来了更多原本觉得糖水铺不上档次的富裕客户。那个小小的会员粥碗,更是成了城中小姐们的新宠,一时间,手持李记粥碗逛街,成了一种时尚。
王记的模仿,非但没有击垮我们,反而衬托出我们的优秀,帮我们完成了客户筛选和品牌升级。
一个月后,燕麦米的市场热度逐渐平息,价格回落正常。醉仙楼等大酒楼的燕麦粥成了常规菜品,不再新奇。王记糖水铺也因为一味低价、品质低劣,生意重回惨淡。
唯有“李记甜水巷”,凭借持续的产品创新、稳定的品质和独特的会员体验,成功地从一波短暂的流行趋势中突围,稳稳地扎下了根,成了城南名副其实的“网红”甜品店。
盘点这次“燕麦粥战役”的收益,远远超出了金钱范畴:
1. 金钱收益:杂粮铺清库存获利,甜水巷持续盈利,我个人和家族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回报。
2. 名声收益:李家获得了“仁商”、“有社会责任感”的美誉,而我李攸宁,也从一个人人眼中“被宠坏的小女儿”,变成了“有点石成金商业头脑的奇女子”。
3. 团队收益:我赢得了二哥这个实力派盟友的绝对信任,毓秀成了我最得力的心腹,手下也有了一支初步具有标准化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团队。
4. 品牌资产:“李记甜水巷”这个品牌和“会员粥碗”这个创意,成了我们宝贵的无形资产。
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天上和现代世界并无二致的月亮,吃着毓秀端来的新研制的“冰镇茉莉燕麦奶冻”,心情愉悦。
“小姐,您真是太厉害了!那么大的危机,被您轻轻松松就化解了,还赚了更多!”毓秀一边吃着奶冻,一边满眼崇拜地说。
我笑了笑,用勺子敲了敲她的碗边:“这算什么危机,顶多算个小插曲。真正的商业世界,风浪还多着呢。不过…”
我深吸一口带着茉莉花清香的空气,信心满满。
“有美食,有你们,还有我这颗来自现代的头脑,来什么,咱们就接什么。下一站,或许该对我们李家的其他产业,动动脑筋了。”
毕竟,一个成功的商人,眼光可不能只局限于一家小小的甜水铺。我的穿越经商宏图,才刚刚展开第一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