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进宫 ...

  •   青轮摇晃,轧过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车辕悬挂的汉文“德政”铜牌与契丹文书写的“忠勇”银牌碰撞,叮当作响。

      来到大辽两年,这还是我第一次坐上马车。阿爹心细,早吩咐丫鬟在硬木坐椅上多加了一层软绒垫子。

      我按捺不住好奇,偷偷掀开帘子一角。

      辽国皇城的布局与我认知的中原王朝迥然不同,没有长安的方正规整,倒是像个“日”字。南城烟火气重,是官署、寺庙与各族贵族的居所;北城则地势高峻,宫禁森严,是皇帝与契丹贵族的领地。宫殿区便坐落在北城中心。最为特别的是,所有宫殿大门均坐西朝东,迎着日出的方向

      马车穿过冗长的宫道,在大顺门前停下。阿爹抱我下车,守门士兵验明身份后,恭敬行礼放行。

      阿爹牵着我的手,步入重重宫禁,不知穿过几道门,眼前豁然开朗。

      宣政殿到了!

      大殿坐落于高大台基之上,庑殿顶铺着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梁柱粗壮,斗拱宏大。既有盛唐遗风,又带着草原的豪迈。

      殿门前,阿爹蹲下身,仔细替我理好发髻,抚平衣角的褶皱。

      “阿鸢,”他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紧张,“还记得嬷嬷教过的宫礼么?”

      “嗯,记得!”我重重点头,心里直发虚。记得个鬼,那些规矩早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阿爹将我一丝碎发挽到耳后:“乖,待会儿跟紧阿爹。若答不上话,便躲到阿爹身后。”

      内侍通传后,我们迈入殿中。

      御榻上端坐的,正是辽景宗耶律贤。他头戴高筒龙纹金冠,冠顶红宝石殷红如血,气度雍容,却掩不住眉宇间一丝病气。

      而他身侧伫立的年轻女子,只一眼便令人屏息。

      她并非完美的鹅蛋脸,下颌线条清晰有力。云髻偏梳,仅斜插一支金凤步摇,垂下的珍珠流苏熠熠生辉。一双凤眼,眼瞳是清澈的琥珀色,却如警觉的鹰隼,锐利得能穿透人心。

      她身穿一件石榴红色的锦缎窄袖袍,袍子的领口、袖口和下摆镶着雪白如云的银貂皮。袍身并非素净,而是用金线和彩线绣着盘旋的鹿纹与卷草纹

      腰间束着一条鞶革蹀躞带,带板由鎏金的青铜和温润的白玉制成,雕刻着繁复的狼鹿图案。带上悬挂个精巧的鎏金绣花盒。颈间戴着一串多层项链,由蜜蜡、红珊瑚和绿松石串成,色彩浓烈而和谐。脚上同样蹬着深色的软缎靴,靴筒上绣着精美的云纹。

      我想这便是日后与吕后齐名的萧绰,萧皇后。

      阿爹轻轻一拍我的后背,我立刻依着模糊记忆行跪拜大礼。阿爹随即单膝跪地,右手抚胸,行了一个标准的契丹扦礼。

      陛下似乎很是欣喜。

      他气息稍弱地招呼我们起身,寒暄几句后,便因故离开。

      皇后则移步至矮榻坐下,也给我们赐了座。

      “姚哥,这便是阿鸢吧?”她声音响起,自有一股草原的英气,“阿兄真是小气,得了这么个玉雪可爱的女儿,竟藏到如今才带来相见。”

      她笑着望向我,目光中的锐利化为了纯粹的欣赏。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我能感觉出皇后对我的善意。

      阿爹低头一笑:“多谢娘娘抬爱,阿鸢幼时体弱,臣便不大带她出门。如今已有五岁,臣想......”

      “阿兄的意思我知晓,鹭哥常抱怨读书无趣。她只比阿鸢大一岁,正好做个伴。”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阿爹看向皇后的眼神极为复杂,敬重之中,似乎缠绕着更深沉难言的情绪。

      而皇后,目光大多时候都落在阿爹身上。眼神深处,氤氲着,仿佛有我所不知道的过往。

      第二日一早,苏雅和图雅再一次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捞了出来。

      没错,我胡汉三要去上学了。寒窗苦读二十载,没想到穿越成官家小姐,还是逃不过读书的命。

      马车晃晃悠悠,再次穿过冗长宫道,停在了崇文馆。这里与其说是学堂,不如说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文化宫殿。

      进门正厅是崇文堂,已经有年长的学士、校书郎和正字等官员在此忙碌。往内是讲学堂,正是皇子们上课的地方。

      学堂中央较高处设讲席,下设四张徒席,桌案并列两排。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并书籍几本。讲学堂后是一处池塘假山,池塘边立着一座亭子。

      从亭子往左侧望去是一片巨大的空地,地上铺设石头。一侧摆放着兵器架,上面有弓箭、长枪等。尽头则摆放着练功所用的假人。

      阿爹将我领到右下角第二排的坐席处,便去前堂准备教案。因不能带贴身侍女,皇后特意指派了一个小宫女给我。她比我大不了多少,完全是契丹姑娘的模样,做事却利落老练。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旧名‘粘米’。”

      粘米?小羊羔的意思。一个会给女儿起名羊羔的家庭,到底是疼爱女儿,希望她如羔羊般温顺。还是视她如羊,不过是贵族餐盘上的午餐?

      “这是哪家来的丫头?阿兄你看她,长得像白面团子!”

      一道稚嫩的童声打断我的思绪。抬头看去,两个契丹少年步入堂中。

      为首的少年约摸十岁的模样,蓄着契丹特有的髡发。他身穿一件紫色云纹的左衽丝绸窄袖袍,外面罩着一件鸦青色的对襟褙子。腰间一条玉带,带上挂着一枚玉坠,举止温文。

      他的身后是一名年纪稍小的少年,约莫七、八岁的年纪。同样是髡发,但不同的是小少年的髡发只在头顶两侧留两撮头发,编成小辫子。他身穿一件红色的左衽窄袖锦袍,袍子上绣着雄鹿的纹样。脖颈上戴着一串琥珀项链,腰间一条金带闪闪发光,上面挂着一把镶嵌宝石的小弯刀,更添一分草原男儿的野性。

      不出意外就是阿爹的两位皇子学生。

      我站起身来,歪歪扭扭行了个礼。

      “你是韩教授的女儿吧?”大皇子开口,言语里有一分汉人少年的温和,“母后昨夜提起过,果然可爱。”

      二皇子挤上前,眼神亮晶晶地打量我:“是吧阿兄!她和韩教授长得一样,眼睛这么大,脸像天上的云朵似的。”

      我被他们逗笑,大方伸出手:“我叫韩音,小字阿鸢,纸鸢的鸢。”

      两人一愣,大皇子随即笑道:“我是耶律隆绪,小字文殊奴。这是二弟耶律隆庆,普贤奴。”

      文殊奴?普贤奴?我一时语塞。以菩萨的法号做名,这名字以后该怎么喊?直接喊文殊、普贤?这菩萨会怪我大不敬吧!

      耶律隆绪仿佛看出了我的挣扎,继续说道:“也可叫我们汉名,我唤燕烈,他叫燕隐。”

      “叫我阿隐就好,”耶律隆庆一摆手,“你是教授的女儿,以后就是本皇子半个师妹了。”

      “阿弟总是这样率性,那便也喊我阿烈即可。”

      “阿烈阿兄好,阿隐阿兄好!”

      我们正说着,阿爹步入讲堂。

      两位皇子立刻收敛笑容,肃立行揖礼。我手忙脚乱地跟着学样。

      阿爹抬手:“梁王殿下,二皇子请入座。”

      随后两人一左一右坐定在了第一排的坐席中。

      我左侧的坐席还空着,耶律隆庆回头悄声道:“那是我三妹的位子,她又闹脾气不来了。”

      我没忍住噗嗤一笑,阿爹的目光扫来,我羞愧低头,耶律隆庆却浑不在意。

      阿爹开始讲授《诗经·周南》,我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思绪随着学堂后处的小池塘假山上的流水而去......

      课毕,侍女通传皇后留我在宫中用晚膳。

      阿爹是外臣,时辰一到便需离宫。他细细嘱咐我注意事项,又托付了领路侍女,这才离去。

      安德殿内灯火通明。萧皇后正伏案批阅奏章,眉宇紧锁。她未着朝服,一身绛紫锦袍,头戴金丝步摇冠,不怒自威。

      下首坐着四位皇子公主。我俯身行礼,耶律隆绪微微颔首,耶律隆庆大方摆手。两位公主中,年长的微笑回礼,年幼的却别开了脸。若我没有记错,年长的公主名唤耶律观音女,那年幼的便应是耶律长寿女了。

      侍女轻声提醒,皇后这才抬头,目光落在我身上:“阿鸢来了,入座吧。”

      宫人们鱼贯而入,布好餐桌。皇后在主位落座,身后宫女执孔雀羽扇轻摇。

      皇子公主们按长幼次序分坐两侧。耶律隆绪居左首,神情恭敬沉稳。其余人依次端坐,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人面前都有一张独立的矮脚食案。我坐在最末,紧挨着那位不太友善的小公主。

      晚膳极尽丰盛:烤鹿肉、羊肉、腊貔狸摆满主桌,每人案上还备着乳酪和肉糜粥。

      所有人正襟危坐,无人动筷。一名近侍上前,用银箸尝遍主案菜肴,静候片刻,确认无恙后躬身退下。

      萧皇后目光扫过她的孩子们,带着母亲的温柔,与刚刚批阅奏章时的严肃掌权者判若两人。她缓缓拿起眼前的金银筷箸。直到她吃下第一口肉,其他人才开始进食。

      我心惊胆战地模仿着别人的动作,生怕出丑。一不小心,视线竟与皇后撞个正着。

      她眼神微动,侍膳官便会意地将一碟蜜饯果仁端到耶律隆庆案上,又将一块特制奶糕送到我面前。

      “燕隐,听说你骑射有进益,这是你爱吃的。阿鸢,尝尝这马奶糕。”

      耶律隆庆立刻起身离席,跪地叩谢

      我学着他的样子照做,皇后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阿鸢是个聪明的孩子。”她温声道,“大家无需拘束,用膳吧。”

      殿内气氛这才活络了些。

      我捏着那块奶糕,心里明白。从今往后我在这辽宫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在她的注视之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进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