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及笄礼 ...

  •   上京的四月总被桃花裹着,延庆殿外的几株桃树已是开的泼泼洒洒。嫩绿的新叶悄然萌发。延庆殿内,熏香袅袅,一种庄重而略显疏离的气氛弥漫在空气里。于我而言,今日的仪典,陌生甚于亲切。

      契丹贵女们的成年礼,我是见过的。

      前年耶律长寿女及笄,在上京那场喧嚣鼎沸的仪式上,草原的风仿佛都吹进了宫廷。

      契丹的成年礼没有这般繁文缛节,更多的是奔放的热情与直白的祝福。

      家族中尊贵的女性长者亲手解开了她孩童时的髡发,她们以灵巧的手和为她编织起象征成年的“云髻”。那种高耸而复杂的发髻,缀以华丽的额帕、耀眼的金饰与斑斓的宝石。

      那一刻,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帐幕。那不仅是一个少女的蜕变,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耶律长寿女已正式被纳入部族的婚恋体系,可以接受勇士们的追求,为强大的家族缔结新的联盟。

      此后,她获封越国公主,而萧太后锐利的目光,也开始为她审视着辽国上下所有适龄的英才俊杰。

      而我在阿爹的坚持下,迎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属于汉家的及笄礼。但令我没想到的是,萧太后竟然会破格将我的仪式安排在了延庆殿。这份殊荣,沉甸甸的,压得我心头慌,我感觉会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审视,衡量着这份恩宠背后的深意。

      宫中极为重视,延庆殿被精心布置过,殿宇开阔,帷幔低垂。厅堂正中设一扇巨大的紫檀木雕花屏风,屏风前放置一张崭新的苇席。东面设“盥洗位”,铜盆清水,巾帛齐备;西面设“醴席”,酒樽牺觞,静候其时。宾客们皆已按长幼尊卑入座。

      左侧是以阿爹为首的南面汉官及家眷,他们神色端重,带着一种文化上的自豪与郑重。

      右侧则是被邀观的契丹贵族,虽衣着华贵,却难掩好奇与些许的不解,对于他们而言,这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奇风异俗。

      桃花落下的一日,阳光正好,萧太后亲临观礼。

      她今日未着朝服,只穿一身绛紫色常服,外罩同色轻容纱帔子,威仪天成,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沉静地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或许还有一丝遥远的追忆。

      她是否也会想起自己当年的成年礼?

      赞礼官唱喏。

      我深吸一口气,从东房缓步走出。身上是一套色泽鲜妍的“采衣”,朱磦镶碧色滚边,象征着童稚之年。头发梳成双鬟髻,垂下红色的发带。我面向南方,向满堂宾客行揖礼,然后跪坐于席上。心跳如擂鼓,在这极致的安静里,我几乎能听到血液流动的声音。

      赞者上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汉人官员夫人,她手持象牙梳,象征性地为我梳理长发,动作轻柔。随后,担任正宾的皇室王妃缓步至盥洗位净手拭干。她行至我面前,声音清越而庄重,吟诵出古老的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每一个字都清晰入耳,“弃尔幼志”,抛弃幼年的志趣,我真的能完全抛弃吗?那个属于未来的灵魂,又该如何安放?

      思忖间,正宾已从侍者手中的托盘上,取过一支温润无瑕的白玉发簪,小心地将我的一部分头发盘绕,固定成一个简单却端正的发髻。

      随后,我起身,再次回到东房。在赞者和宫侍的帮助下,我褪去采衣,换上了一套素雅洁净的襦裙,月白的上襦,艾青的下裙,腰间系着浅碧色的丝绦。镜中的少女,褪去了几分跳脱,多了一丝沉静。

      我再次出房,面向东正坐。流程重复,正宾再次净手,上前,吟诵祝辞。这一次,她取下了那支白玉簪,为我换上了一支更为华丽精巧的缠枝牡丹花银簪,簪头嵌着细小的珍珠,行动间微光闪烁。

      再次回房,此次换上的是一套曲裾深衣,豆沙绿的锦缎上暗纹隐现,衣袂飘飘间,已初具汉家女子的风致。

      而后,是此次及笄礼最为隆重的环节。

      我三出房,正坐。心绪反而奇异地平静下来,仿佛灵魂飘升而起,俯瞰着这具身体完成这场古老的仪式。

      正宾三度净手,上前,吟诵最后的祝辞。她自那铺着明黄绸缎的托盘中,捧起一套异常华美的头面。

      那是萧太后亲赐的珠翠头饰。镶嵌着南海珍珠的金丝网格步摇、点翠嵌红宝的鬓花、赤金缕空的发梳......一件件,小心翼翼地簪戴上我已盘成的发髻上。

      分量很重,压得脖颈微微发酸。但这份沉重究竟是珠翠带来的还是及笄后的身份?

      我最后一次回房,换上了最隆重的大袖连裳。正红的织金锦缎,衣袖宽广,裙裾曳地,衣身上以五彩丝线绣着百鸟朝凤的图案,辉煌夺目,几乎不像平日里的我。

      看着镜中那个华彩逼人的陌生少女,我一阵恍惚。

      我究竟是谁?是千年后的孤魂,还是大辽的汉人姑娘?

      此后,是三拜。

      因这一世我并无母亲,第一拜,我向着萧太后与阿爹深深叩首。感谢太后的养育之恩与今日但恩典,感谢阿爹的抚育与坚持,为我争得这一份附属于我们汉人的及笄礼。

      第二拜,拜正宾及诸位来宾,感谢他们的见证与祝福。

      第三拜,我面向宫内方向,那里悬挂着一幅大父韩匡嗣的画像。

      礼成。萧太后唇角含着一丝淡淡的的笑意,缓缓开口,声音响彻殿宇:“女子许嫁,笄而字。今赐尔字曰‘易安’,取意顺遂安康,一世宁和。并册封尔为易安郡主,享食邑,望尔不负此名,不负此封。”

      我俯身谢恩,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易安郡主......这个名字究竟带着何种含义?

      就在此时,内侍躬身入内,呈上一个锦盒

      “陛下听闻郡主及笄之喜,特赐玉佩一枚,以为贺礼。”

      锦盒打开上躺着一枚羊脂白玉佩,玉质极佳,温润通透。上面精心雕刻着一幅海东青攫捕大雁的场景异常精美。

      我叩谢陛下。

      但太后看到玉佩的时候,脸上似乎有一瞬间的迟疑。

      殿外,阳光正好,而我的人生,似乎在这一刻,才真正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即将面对更加汹涌的暗流和更加不可测的未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