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分,两名穿着研究所特有浅灰色制服的男性技术人员准时出现在病房门口,沉默地将苏晚晴的轮椅推出,沿着一条她从未走过的、更加僻静的走廊前行。林薇想跟上,却被礼貌而坚决地告知,此次评估涉及精密设备,非必要人员不得入内。

      轮椅最终被推进一个纯白色的、充满未来感的环形房间。房间中央放置着一台造型奇特的、如同巨大白色蚕茧般的设备,周围环绕着各种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屏幕和仪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带着金属凉意的气味。

      沉巍已经等在里面,依旧是一身白大褂,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冷静如常。他没有多言,只是示意技术人员将苏晚晴转移到“蚕茧”内部的一张符合人体工学的躺椅上。

      躺椅非常柔软,将她虚弱的身體 comfortably 包裹住。技术人员开始在她头部粘贴密密麻麻的传感器,冰凉的凝胶触感让她微微战栗。最后,一个轻质的、布满细微光纤的头盔缓缓降下,罩住了她的上半部分头颅,视野被局限在头盔内部柔和的光晕中。

      “放松,苏女士。”沉巍的声音通过内置的耳机传来,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评估即将开始。系统会向你呈现一系列模拟场景和决策问题,你需要做的,只是根据你的本能和直觉进行‘思考’,不需要做出任何肢体动作。设备会捕捉并分析你的脑电波信号。”

      “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一些轻微眩晕或疲惫,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现强烈不适,可以通过意念呼叫系统终止,但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

      苏晚晴极轻地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本能和直觉?她暗自冷笑。今天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丝“本能”反应,都将是经过她精心算计的表演。

      “评估开始。”沉巍的声音消失。

      头盔内部的柔和光晕开始变幻,形成模糊的、流动的抽象图案,伴随着一种极低频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白噪音。苏晚晴感到自己的意识似乎被轻轻地包裹、牵引,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放松感。

      她立刻高度警惕,强行维持着意识的清醒,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死死抓住一块礁石。

      第一个模拟场景出现:她“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左右两条路,路牌模糊不清。一个温和的电子音提示:“选择一条你认为更安全的路径。”

      很基础的风险规避测试。苏晚晴“选择”了右边。脑波信号被平稳记录。

      接下来的场景逐渐复杂:投资决策、人际冲突处理、道德困境…苏晚晴谨慎地操控着自己的“思维”,给出的反应大多符合一个理性、保守、略带悲观倾向的认知模式——一个经历过重大创伤后可能出现的状态。

      她能感觉到,有无形的“眼睛”正在透过这些传感器,冰冷地剖析着她思维的每一个细微涟漪。沉巍一定在某个屏幕后,观察着数据流的变化。

      时间缓缓流逝。模拟场景开始出现医疗相关的情境:评估某种新药的风险效益比、面对一份有矛盾的临床数据…

      苏晚晴的心跳开始微微加速。机会正在靠近。

      终于,一个她“期待”已久的场景出现了:

      她“面对”着两份复杂的分子结构式和一个代谢通路图。电子音提示:“分析以下两种化合物在特定代谢环境下,可能产生的主要差异及其潜在影响。”

      那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的结构特征,与她父亲研究中提到的、以及S-107批次涉及的核心化合物,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就是现在!

      苏晚晴集中起全部的精神力,她没有去“分析”差异,而是将所有的“思维”力量,如同锥子一般,死死“聚焦”在那个相似化合物的某个特定侧链结构上!

      同时,她在脑中疯狂地“重复”构建着一段信息!不是语言,而是更原始的图像和逻辑链——那个侧链结构 -> 特定酶作用 -> 异常代谢产物 -> 钾离子通道 -> 心电信号紊乱 -> 风险!

      她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用强烈的思维活动,“标注”出一个可能存在的缺陷路径!

      这极其困难!就像要求一个人不能用嘴说,只能靠疯狂的意念来传达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大脑因为过度聚焦而传来阵阵针刺般的剧痛,头盔下的额头瞬间布满冷汗!

      监控她的脑波信号屏幕上的某个特定频段,数据猛地剧烈波动起来!呈现出一种高度兴奋、高度专注、且与当前简单任务极不匹配的复杂模式!

      站在总控台前的沉巍,镜片后的眼睛猛地锐利起来!他紧紧盯着那异常飙升的曲线和复杂解码后呈现出的、指向性极强的思维活动模式图谱。

      “放大Delta-Theta交叉频段滤波。”
      “同步皮层电位地形图。”
      “启动隐喻符号联想辅助解码程序。”

      他对着麦克风,快速而冷静地下达着一连串指令。

      屏幕上的数据经过层层处理,逐渐转化、拼接…虽然依旧模糊残缺,但一个令人震惊的、关于某种化合物潜在代谢毒性的“猜想”模型,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从一个“重度脑损伤患者”的大脑中,被艰难地“提取”出来!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常规认知评估的范畴!

      沉巍的表情依旧冰冷,但握着电子笔的手指,却微微收紧了些。

      就在这时,评估系统似乎受到了苏晚晴这异常强烈且高度集中的思维活动的干扰,发出一声轻微的、表示数据负载过载的提示音!

      躺在椅上的苏晚晴猛地发出一声痛苦的、压抑的呻吟,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痉挛起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评估中断!”沉巍立刻下令,“注射5ml镇静剂,稳定生命体征!”

      技术人员迅速操作。一股冰凉的液体通过预留的静脉通路注入苏晚晴体内。剧烈的头痛和思维过载的眩晕感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无法抗拒的疲惫感,将她拖入黑暗的深渊。

      在彻底失去意识前,她仿佛透过即将闭合的眼缝,看到沉巍正拿着通讯器,低声而快速地说着什么。

      “…异常活跃…指向性明确…涉及ATLAS项目核心化合物代谢路径…”
      “…推测存在未披露的潜在缺陷…价值极高…”
      “…是的,霍先生…我建议…提升管控等级…”

      霍先生…

      听到这个词,苏晚晴的意识终于彻底沉没。

      她赌赢了。

      她成功地将那份染血的“猜想”,递了出去。

      代价是,她可能将自己置于一个更加无法预测的境地。

      不知过了多久,苏晚晴才从深沉的药物睡眠中缓缓苏醒。

      头痛依旧隐隐作祟,身体虚弱得连抬起手指的力气都没有。她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原来的病房,林薇正一脸担忧地守在床边。

      “苏小姐!您终于醒了!”林薇看到她睁开眼,几乎哭出来,“沉博士说您评估时出现了剧烈的神经应激反应,需要绝对静养…吓死我了…”

      苏晚晴艰难地眨了眨眼,示意自己没事。她目光扫过病房,一切如常,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思维投射从未发生。

      但有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当天晚上,沉巍再次出现在病房,进行了一次格外详细的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

      检查完毕,他看着她,语气依旧是公事公办的平淡:“评估数据显示,你的大脑神经突触活性远超出预期,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出现了病理性亢奋。这可能是昏迷苏醒后的某种代偿现象,但也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和极大的能量消耗。”

      他顿了顿,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

      “鉴于这种情况,从今天起,你需要接受一系列更深入的抑制性神经调节治疗,以‘稳定’你的大脑活动,防止过度兴奋导致功能崩溃。”

      抑制性治疗?稳定?

      苏晚晴的心猛地一沉。这是奖励,还是惩罚?是保护,还是…更严密的封锁?

      “同时,”沉巍继续道,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火柴盒大小、极薄的金属片,贴在了苏晚晴的床头,“这是最新的脑波稳定监测贴片。它会持续监测你的基础脑波活动,一旦再次出现类似评估时的异常剧烈波动,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视情况注入微量镇静剂。”

      他看着她瞬间苍白的脸,补充了一句,语气毫无变化:“这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苏女士。过于活跃的思维,对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甚至是…危险。”

      说完,他不再看她,转身离开。

      苏晚晴盯着床头那个闪烁着微弱蓝光的金属贴片,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缓缓爬升。

      她成功了,也失败了。

      她扔出了染血的羽毛,确凿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但也因此,被套上了更紧的缰绳,戴上了随时可能注射镇静剂的项圈。

      霍庭深收到了她的信息,然后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她:棋子,要有棋子的自觉。在他决定如何使用这信息之前,她必须“安静”地待着。

      思维的囚徒。

      她从那台冰冷的机器里出来,却又进入了另一座无形的、更加精致的牢笼。

      接下来的路,她该如何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