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翌日,卯时初刻,天光未亮,寒意侵肌。

      周照萦已由青黛伺候着梳洗完毕,换上便于行动的素净练功服,立在昨日那方庭院中。她脸色比昨日更苍白几分,眼底带着淡淡的青影,显然是未曾安睡,但她背脊挺得笔直,如同风中的细竹,脆弱却带着一股不肯弯折的韧劲。

      孙嬷嬷与赵嬷嬷准时出现。孙嬷嬷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冷肃面孔,赵嬷嬷则笑容可掬,仿佛昨日的“意外”从未发生。

      “今日习坐、立、转身及执帕、捧茶之仪。”孙嬷嬷开门见山,没有半分寒暄,“坐,需稳,腰背挺直,仅坐椅面三分之一,双膝并拢,双手自然交叠置于膝上。肩松,颈直,下颌微收。”

      她亲自示范,动作刻板如同尺量,每一个角度都精准得令人窒息。周照萦凝神细看,依样模仿。紫竹尺再次点上她的脊背、肩胛,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纠正意味。

      “太僵,放松并非松懈。”

      “手位置不对,再上移半指。”

      “眼神,垂眸不是闭眼,需让人感受到你的恭谨,而非昏聩。”

      孙嬷嬷的要求严苛到近乎吹毛求疵。周照萦一遍遍调整,额角很快渗出冷汗,纤细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但她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只在那竹尺落下时,身体几不可查地瑟缩一下,更添几分可怜。

      赵嬷嬷在一旁,时而笑着打圆场:“孙姐姐,大小姐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气度是天生带来的。” 时而又会看似好意地提点:“照萦小姐,转身时裙裾的弧度还需再小些,宫里的贵人,不喜过于张扬的姿态。” 她的话听着柔和,却总在孙嬷嬷的严苛要求上,再叠加一层更隐晦的规矩。

      周照萦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顺,对两位嬷嬷的指点皆低声应“是”。

      练习捧茶时,青黛端来一盏温茶。周照萦依着教导,双手捧起茶盘,步履平稳地走向孙嬷嬷。许是太过紧张,又或是体力不支,在即将奉到孙嬷嬷面前时,她的手腕几不可查地一软,茶盏在盘中轻轻一晃,发出细微的磕碰声。

      孙嬷嬷眼神一厉。

      赵嬷嬷笑容微凝。

      周照萦脸色瞬间煞白,如同受惊的小鹿,慌忙跪下,声音带着哭腔:“嬷嬷恕罪!是照萦愚笨,未能端稳……” 她伏低身子,肩头微微耸动,仿佛下一刻就要晕厥过去。

      孙嬷嬷盯着她看了片刻,那目光锐利得能穿透人心。最终,她冷声道:“起来。宫中奉茶,手稳是第一要义。今日多加练习五十遍。”

      “是……谢嬷嬷。”周照萦颤声应道,在青黛的搀扶下勉强起身,眼圈已然红了。

      赵嬷嬷这才上前,柔声道:“大小姐快别哭了,孙嬷嬷也是为你好。这宫里啊,一步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呢。”她话中有话,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周照萦纤细的脖颈。

      一整日的训练下来,周照萦几乎脱力,被青黛半扶半抱地送回房间。她瘫软在榻上,连指尖都懒得动弹。

      “系统,分析今日数据。”

      “身体数据:多次接近临界点,肌肉乳酸堆积严重。行为记录:成功塑造‘努力但体弱、胆小且顺从’的初步形象。孙嬷嬷满意度预估:35%(基于其标准,宿主未直接对抗且表现出畏惧)。赵嬷嬷信任度预估:20%(其仍在观察评估,对宿主‘价值’与‘可控性’存疑)。信息记录:新增宫廷奉茶、行走转身等十七项细节规范,识别赵嬷嬷三次隐含挑衅或试探性言语。”

      周照萦闭上眼。示弱,并非真的软弱,而是将真实的自己藏于这层皮囊之下。孙嬷嬷要的是规矩,她便给她看规矩下的战战兢兢;赵嬷嬷要的是可控和价值,她便给她看“易于掌控”和“尚有潜力”。

      她知道,这还不够。

      夜里,她屏退青黛,只留一盏孤灯。从枕下取出那本《南柯杂录》和原主的日记,再次比对那兰草图样和笔迹。

      “系统,启动深度笔迹分析,对比范围扩大至周正明、林氏,以及你能扫描到的周府所有留有文字记录的物品。”

      “指令收到。深度分析启动……预计需要六个时辰。”

      她又想起那个洒扫的丫鬟。今日训练间隙,她似乎看到那丫鬟在远处廊下探头探脑。

      “系统,标记洒扫丫鬟。下次她再出现,尝试传递一个低风险信号——比如,在她视线范围内,‘不经意’掉落那方绣着兰草的旧帕子。”

      “指令已记录。风险预估:低。可执行。”

      做完这一切,周照萦才吹熄了灯,躺回床上。黑暗中,她睁着眼睛,听着窗外细微的风声。

      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精神的紧绷也是真实的。但她心底那片冰冷的计算,如同暗夜中的星图,清晰而冷静。

      她知道,两位嬷嬷的教导不会持续太久,选秀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她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不仅学会那些保命的规矩,更要摸清这周府乃至即将踏入的宫廷的深浅,找到可能存在的盟友,或是……可以利用的破绽。

      接下来的日子,周照萦的生活被严格到近乎残酷的宫廷礼仪训练填满。卯时起,亥时歇,站、立、行、坐、跪、拜,乃至执帕、奉茶、用膳、更衣的细微举止,皆需反复锤炼,不容半分差错。

      孙嬷嬷如同一块冰冷的铁尺,精准地丈量着周照萦的每一个动作,紫竹尺的敲打声成了庭院里最常听见的节奏。

      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如同钉子,将宫规森严的概念牢牢楔入人心。

      周照萦在她面前,始终是那副努力却难掩孱弱、畏惧而竭力顺从的模样,几次三番因体力不支而脸色煞白、摇摇欲坠,却又在短暂歇息后,咬着苍白的下唇重新站直。这份“坚韧”,似乎稍稍软化了孙嬷嬷眼中一成不变的冷硬,虽依旧严苛,但那竹尺落下的力道,偶尔会轻上一分。

      赵嬷嬷则依旧扮演着“白脸”。

      她会在孙嬷嬷离开间隙,笑着递上一盏温热的参茶,说些“大小姐真是辛苦了”、“这般品貌,入了宫定能得贵人青眼”之类的软话,眼神却时刻捕捉着周照萦最细微的反应。

      她似乎试图用这种“关怀”来拉近距离,窥探这位周家嫡女真实的性情与心思。周照萦对她的每一次“好意”都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感激,眼神纯然信赖,言语间却滴水不漏,只反复表达对宫中生活的惶恐与对家族责任的懵懂认知。

      “系统,赵嬷嬷今日第三次提及‘贤太妃性喜雅静,尤爱工笔画’,并观察我反应。分析其意图。”

      “分析结果:概率87%为试探宿主是否知晓贤太妃喜好,或具备相应才艺。建议:维持‘不善女红画艺’人设,降低其初期关注度与利用意图。”

      周照萦从善如流。当赵嬷嬷再次“无意”问起她可曾习画时,她只是赧然低头,细声回答:“幼时母亲请过西席,只描摹过几笔花样子,实在不成体统,让嬷嬷见笑了。”

      赵嬷嬷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又被更深的审视取代。

      训练之外,周照萦的“小动作”也未曾停歇。

      那方绣着简易兰草的旧帕子,在她一次于廊下“歇息”时,“不慎”从袖中滑落,正掉在那洒扫丫鬟脚边。

      那丫鬟动作极快地拾起,指尖在兰草图案上微微一顿,随即低头恭敬递还,声音细若蚊蚋:“小姐,您的帕子。” 整个过程不过瞬息,她甚至没有抬头看周照萦一眼,但周照萦捕捉到了她那一瞬间的僵硬。

      “信号已传递。目标人物反应记录:存在明显辨识反应,肢体语言显示紧张度提升35%。”

      有反应就好。

      周照萦不动声色地接过帕子,柔声道了句“有劳”,心中已确定这丫鬟背后定然有故事,且与原主,或者说与那兰草图样有关。

      笔迹分析的结果也在几日后的深夜传来。

      “深度笔迹分析完成。空白处兰草图样笔迹,与原主周照萦笔迹相似度提升至85%,确认存在高度关联。与周正明、林氏及其他扫描范围内笔迹无匹配。另,在库房一批已登记‘待处理’的旧书页边缘,发现相同风格墨迹,内容为片段诗词,情绪倾向压抑。推测:原主曾有隐秘书写习惯,或存在另一位笔迹相似、关系密切者。”

      不是父母,那会是谁?那个“岚”?还是……这府中某个不为人知的存在?周照萦觉得,自己似乎触摸到了这具身体原主留下的、更深层的秘密。这本《南柯杂录》和那兰草图样,是关键。

      训练进行到第十日,开始涉及叩拜大礼。这对周照萦的体力是极大的考验。繁复的步骤,精准的方位,每一次俯身、起身都需耗费巨大气力。她做得格外艰难,几次跪下去便眼前发黑,需强撑才能稳住身形。

      孙嬷嬷眉头紧锁,却并未放松要求。赵嬷嬷则在一旁轻声细语:“大小姐,这叩拜之礼最是考验人的耐力与心性,宫中大典,有时一跪便是数个时辰呢……”

      周照萦心中凛然,知道这是实话,也是警告。

      她不再仅仅依靠身体硬抗,开始暗中调动意志,配合着系统的身体监测,精确计算着每一次发力与喘息,将体力消耗降到最低,同时将“柔弱却强撑”的姿态演绎到极致。

      这日傍晚,结束了一整日的跪拜练习,周照萦几乎是被青黛背回房间的。她伏在榻上,只觉得四肢百骸无一处不痛,连呼吸都带着灼热感。

      林氏红着眼圈来看她,摸着女儿冰冷汗湿的手,哽咽难言。

      周照萦反握住母亲的手,气若游丝,却努力挤出一点笑容:“母亲……别担心,女儿……撑得住。”

      她顿了顿,仿佛忽然想起什么,眼中带着一丝纯粹的孺慕与依赖,“母亲,女儿记得……库房里好像有外祖母留下的一对玉扣?女儿想着,若是……若是他日有机会,想戴着它,也算是个念想……”

      她提得突兀,声音微弱,仿佛只是病中脆弱时的一点思亲之情。林氏不疑有他,只当女儿是心中苦楚想寻个寄托,连忙应承:“好,好,母亲明日就让人找出来给你送来。”

      周照萦垂下眼睫,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思量。那对玉扣她曾在林氏偶尔的回忆中听闻,并非多名贵,但意义特殊。她要的,不仅是这份“念想”,更是借此进一步试探库房的反应,以及……看看柳氏那边,会不会因此再有动作。

      夜深人静,周照萦在脑海中复盘着一切。

      两位嬷嬷的态度微妙变化,洒扫丫鬟的反应,笔迹分析的线索,以及她刻意抛出的关于玉扣的试探……信息如同散落的珍珠,正在被一根无形的线慢慢串起。

      身体的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但她的精神却异常清醒。她知道,自己正行走在一根纤细的钢丝上,下方是周府的暗流,前方是宫廷的深渊。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在锦被上描摹着那个兰草的图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