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青黛应声去了库房。周照萦依旧倚在窗边,目光看似落在庭院里那几株半枯的海棠上,实则心神已与脑海中的系统连接。

      “系统,调取大胤王朝近五十年后宫妃嫔出身及晋升路径分析,重点标记与礼部官员或没落勋贵相关的案例。”

      “指令收到。数据分析中……案例模型构建……筛选出十七例相关样本。分析显示:此类出身者,初入宫闱多封低位,晋升缓慢。其中三例凭借子嗣晋位,五例因家族立有功勋或站队正确得到擢升,其余九例终老于低位或死于宫廷倾轧。成功概率低于总体平均值。”

      但这反而让她更冷静,必须另寻倚仗。

      约莫一炷香后,青黛回来了,手里捧着几本纸页泛黄、装帧朴素的线装书,脸色却有些微妙的不安。

      “小姐,书取来了。是几本地方风物志和前朝笔记小说。”青黛将书放在榻边小几上,欲言又止。

      “怎么了?”周照萦拿起最上面一本,随手翻着,状似不经意地问。

      青黛踌躇了一下,低声道:“奴婢去库房时,正好遇上柳姨娘身边的钱妈妈也在,说是奉姨娘之命,清点一些旧物。她见奴婢取书,多问了几句,听说小姐要看,还笑着说……小姐真是越发进益了,病中也不忘读书。”

      周照萦翻书的手指微微一顿。柳氏的人?消息传得真快。她笑了笑,声音依旧柔弱:“钱妈妈有心了。我不过是躺着闷得慌,找些闲书打发辰光罢了,哪里谈得上进益。” 她将“闲书”二字稍稍加重。

      打发了青黛去小厨房看看汤药,周照萦拿起那几本书,快速浏览。除了两本确实记载各地风俗物产的志书,还有一本名为《南柯杂录》的笔记小说,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花签,散发着极淡的、与她房中类似但更为清冽的冷香。

      她心中一动,拿起那本《南柯杂录》,仔细翻看。书的内容多是些神怪奇谈、前朝逸闻,并无特别。但当她翻到夹着花签的那一页,目光凝住了。

      那一页记载着一个前朝旧事,提及某位失势亲王被幽禁于“北苑静思堂”,最后郁郁而终。而在书页的空白处,有人用极细的墨笔,勾勒了一幅小小的、未完成的兰花图样,笔触清雅,与书中印刷的呆板字体截然不同。这图样……她似乎在原主那本日记的某一页角落也见过类似的涂鸦。

      是原主画的?还是……另有其人?
      这冷香,这兰草图样,还有这本看似寻常的杂录……是巧合,还是某种暗示?

      “系统,扫描这本书,尤其是夹花签的页面和空白处的图样,分析墨迹年代、香料成分,对比原主日记中的笔迹和图样。”

      “扫描中……墨迹分析:空白处兰花图样墨迹与书中正文印刷墨迹非同年代,形成时间约在五年内。笔迹对比:与原主日记笔迹相似度78%,存在刻意模仿或受其影响可能。香料成分分析:花签残留香料与宿主房中香料基底相似,但多了几味宁神静气的药材,配方更为精良。”

      不是原主,但与原主有关联?是谁?那个送印章的“岚”?还是……府中的某人?

      周照萦将花签小心取下,夹回原主的日记本中,将《南柯杂录》放在枕下。这本书和这片花签,或许是一条隐藏的线索。

      接下来的两天,周府表面依旧平静。周照萦每日看书、喝药、接受林氏的探望,偶尔在青黛的搀扶下在廊下略走几步。

      但她能感觉到,暗处的视线似乎更多了。那个洒扫的丫鬟依旧准时出现,甚至有一次,周照萦“不小心”将一方帕子掉落窗外,那丫鬟拾起递还时,指尖微凉,眼神飞快地扫过她的脸,低声道:“小姐当心。”便匆匆退下。

      “系统,记录:洒扫丫鬟行为升级,存在主动接触意图。动机不明。”

      “已记录。风险等级评估:低至中。建议:可尝试进行有限度、低风险的信息交换,以探查其背后势力。”

      周照萦心中有数。她没有立刻行动,她在等,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或者,等对方先沉不住气。

      这日傍晚,林氏来看她时,眉宇间的愁绪更重了几分。

      “萦儿,”林氏握着她的手,叹息道,“宫里定了,三日后,教引嬷嬷便要入府了。一共两位,一位是太后宫里的老人,一位是……贤太妃指来的。”林氏压低了声音,“你父亲打听了,这两位嬷嬷,怕是不太好相与。太后与贤太妃……在宫里也并非一心。你……你千万要谨慎,莫要行差踏错,被人拿了把柄去。”

      贤太妃?太后的对头?

      周照萦心思碾转。看来,这选秀尚未开始,各方势力就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各府邸。两位背景对立的嬷嬷同时入驻周家,这哪里是教导规矩,分明是监视和较量的前哨。

      “母亲,女儿晓得了。”周照萦依偎进林氏怀里,声音带着依赖和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女儿会好好学规矩,不敢给家里惹祸。只是……女儿心里实在害怕……”

      林氏搂紧她,心疼不已,却也无能为力,只能反复叮嘱:“好孩子,别怕,万事有母亲……和你父亲。”只是这后半句,说得她自己都有些底气不足。

      送走林氏,周照萦独自坐在昏暗的室内,指尖冰凉。

      周照萦走到妆台前,看着镜中那张苍白、柔弱、我见犹怜的脸。

      她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镜面,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极淡、却冰冷的弧度。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这日清晨,周府中门大开,一派肃穆。周正明与林氏皆着了正装,于正厅等候。连平日不甚出院的柳氏,也精心打扮,带着庶女周照蕊立于林氏下首,低眉顺眼,却难掩那几分窥探之意。

      周照萦则被青黛早早唤起,按品大妆。一身浅碧色绣缠枝玉兰的宫装,衬得她愈发肤白如雪,腰肢纤细,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她面上薄施脂粉,掩盖了过分苍白的脸色,却刻意保留了眉宇间那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怠与柔弱。她安静地坐在厅中下首的绣墩上,垂眸敛目,双手规规矩矩交叠于膝上,如同一个精致易碎、等待被检视的瓷娃娃。

      辰时正,两位教引嬷嬷准时抵达。

      一位年约五旬,面容肃穆,眼角嘴角的纹路如同刀刻,眼神锐利如鹰隼,通身的气度沉凝而冰冷。她身着深褐色宫装,料子普通,但浆洗得笔挺,一丝褶皱也无。这便是太后宫里的孙嬷嬷。

      另一位瞧着年轻些,约莫四十上下,面容白皙,未语先带三分笑,眼神却灵活得过分,滴溜溜一转,便将厅内众人神色扫入眼底。她穿着石青色暗纹比甲,衣料明显更考究,头上簪着一支成色不错的碧玉簪。这是贤太妃指来的赵嬷嬷。

      “奴婢等奉旨入府,教导周大小姐宫中礼仪,叨扰周大人、周夫人了。”孙嬷嬷率先开口,声音平板无波,礼数周到却毫无温度。

      赵嬷嬷则笑容可掬地补充:“是呢,周大人、夫人放心,大小姐瞧着就是个灵秀的,奴婢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太后、太妃娘娘所托。”

      周正明连忙起身还礼,言辞谦恭。林氏也陪着笑,只是那笑容有些勉强。

      寒暄过后,两位嬷嬷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齐齐聚焦在周照萦身上。

      “这位便是周大小姐了?”孙嬷嬷上前一步,距离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失礼,又带着无形的压迫感。

      周照萦依着青黛事先反复提点的礼节,缓缓起身,垂首,敛衽,行了一个标准却略显生涩的万福礼,声音细弱蚊蚋:“小女周照萦,见过孙嬷嬷、赵嬷嬷。” 起身时,她似乎因体弱,身形微不可查地晃了晃,幸得身旁的青黛及时扶住。

      孙嬷嬷面无表情地看着,眼神在她纤细的脖颈和不堪一握的腰肢上停留一瞬,淡淡道:“大小姐身子弱,礼数到了即可。只是宫中规矩大,日后觐见贵人,这行礼的姿态、分寸,还需细细雕琢。”

      赵嬷嬷则笑吟吟地接口:“孙姐姐说的是。不过大小姐初学,又是这般娇弱的人儿,咱们慢慢教便是。瞧这通身的气派,底子是极好的。”她话里话外,似乎带着几分回护之意,但那双精明的眼睛,却将周照萦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

      周照萦始终低眉顺眼,“怯生生”地应着:“是,谨遵嬷嬷教诲。”

      周正明安排两位嬷嬷住进早已准备好的、相邻却又独立的两个小院,以示不偏不倚。

      真正的“教导”,从下午便开始了。

      第一课,便是站姿与行走。

      庭院中,日头正好,但对于周照萦这具身体而言,仍有些刺目与燥热。

      “肩要平,背要直,颈要正,目视前方,却不能直视,需微微垂睫,目光落在身前三步之处。”

      孙嬷嬷声音冷硬,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根光滑的紫竹尺,时不时轻轻点在周照萦的肩、背、腰际,纠正着她的姿态。

      “步幅需匀,不能过大,亦不能过小。落地无声,裙裾不动,环佩不响。”赵嬷嬷在一旁补充,脸上依旧带笑,眼神却紧紧盯着周照萦的足下,“大小姐,您这步子,还是急了点,不够稳。大家闺秀,行止当如云流水,从容不迫。”

      周照萦依言调整,额角却迅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渐渐急促起来。她这身体,久病初愈,哪里经得起这般严格、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她便觉得双腿发软,眼前阵阵发黑。

      “系统,监测身体数据,在我即将达到昏厥临界点时提前预警。同时,记录两位嬷嬷的教学重点、习惯性用语及彼此间的眼神交流。”她在心中冷静地吩咐。

      “身体监测中……心率偏高,血压偏低,肌肉疲劳度持续累积……预计七分三十秒后达到临界点。信息记录持续进行。”系统迅速回应。

      果然,又坚持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周照萦身形猛地一晃,这次并非假装,而是真的体力不支,直直地向后倒去。

      “小姐!”青黛惊呼,连忙上前搀扶。

      孙嬷嬷眉头微蹙,手中的竹尺顿住。赵嬷嬷则快步上前,扶住周照萦的另一边胳膊,惊呼:“哎呀!快扶大小姐坐下!这日头是有些毒了,大小姐身子弱,怕是受不住。”她掏出自己的帕子,体贴地为周照萦擦拭额角的汗,动作轻柔。

      周照萦靠在青黛怀里,面色惨白,嘴唇失了血色,胸口剧烈起伏,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只余细弱的喘息。

      孙嬷嬷沉默片刻,终于开口,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却松了口:“今日便到此为止吧。送大小姐回去歇着,将府医开的补气汤药用了。明日卯时,继续。”

      “孙姐姐,大小姐这般……”赵嬷嬷似乎想劝。

      “宫里的贵人,不会因谁身子弱便免了规矩。”孙嬷嬷打断她,目光扫过周照萦,“今日是站与行,明日是坐与跪,后日是叩拜大礼。时间紧迫,耽搁不得。”她说完,转身便走,姿态僵硬而决绝。

      赵嬷嬷看着孙嬷嬷的背影,又看看虚弱不堪的周照萦,叹了口气,对青黛柔声道:“好生照顾你家小姐。”也转身离开了。

      回到房中,灌下一碗苦涩的汤药,又由青黛用热毛巾敷了许久,周照萦才觉得那阵天旋地转的虚弱感稍稍退去。

      “小姐,您何苦如此勉强自己……”青黛心疼地红了眼眶。

      周照萦靠在引枕上,闭目养神,心中却无半分委屈或退缩。

      “系统,回放刚才两位嬷嬷在我‘昏厥’前后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分析。”

      “分析结果:孙嬷嬷在你倒地瞬间,瞳孔微缩,右手拇指与食指有轻微捻动动作,显示其内心并非毫无波动,但其坚持训练计划的态度未变,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疑似更看重‘规矩’本身及太后威严。赵嬷嬷反应迅速,搀扶动作带有表演性质,言语关切但眼底审视意味未减,其目标更倾向于观察你的‘价值’和‘可控性’,疑似代表贤太妃一方进行初步评估和示好。”

      一个铁面无私,一个笑里藏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