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李贤的幌子 ...
-
第九章 李贤的幌子
“初九巳时一刻”相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这个神秘卜辞让李贤憋了几十年也探寻了几十年。
有一次儿子李耀书回家省亲,李贤实在憋不住,将四十多年前的这桩心事问他。“‘初九巳时一刻’相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李耀书对父亲说:“你听他瞎说,都是封建迷信!”
“我和你爷爷从临桂出来那天也是‘初九巳时一刻’。这又是为什么?”李贤再问。
李耀书:“碰巧了别!要不就是记错了。”
“吾儿,碰巧了,记错了。时间久远倒有可能。但是‘初九巳时一刻’离开罗财主家绝对没错,当时犹如放飞的笼中鸟,再就是娶得你母亲,这个时间我绝对不会记错,绝非相师瞎说,也非封建迷信。”李贤将罗财主认他做干儿子,给他举办婚礼以及返回西龙镇过程一一道来。
李耀书听后不以为然的说一句:“这也太简单了……”如此如此,李耀书给父亲推算。
李贤听后折服不已:“哦。原来这么简单!”
谜底解开,揭开相师的神秘,也了却憋在李贤心中几十年的一桩心事。心事虽然了却,却没有了结李贤对于占卜术的探寻,反而因为它“简单”,以及“简单”背后引人入胜、琢磨不透,猜测不已的“诡辩”。
占卜真的很有意思,既有趣又好玩,还能挣钱,让李贤非同一般地崇拜。不但李贤崇拜,西龙镇乡民,庆远居民,桂省民众都有着深厚的崇拜。肩扛八卦幌子穿街走巷,来往频繁的相师和从不吝啬问卦占卜的信众便是最好例证。
于是,李贤突发奇想:我将这门相术学来如何?
那天一名相师走过裁缝铺,李贤喊住他,塞给他一把钞票,第二天跟着相师走进八万大山。拜学回来,李贤在自家裁缝铺门柱插上一面八卦幌子给过客占卜,他占卜不收分文,只为兴趣,收获他心中那种别样的崇拜。
有个卜客问他,你算得如此如此。何不给自家长幼也算一卦。
李贤说:“算过了。都算过了。”
“卦象如何?”卜客追问。
“当然了。你没看我家子孙?”李贤说。
“子孙?没看见啊。发达了?发财了?发福了?”卜客再问。
“当然了。当然了。问一下乡民便知道。”李贤再说。
李贤的相术还不精炼,还没有达到对答如流的地步。
“你告诉我不就完了?咋还问乡民?”卜客毫无顾忌巫道的忌讳,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当然了。当然了。你看我的裁缝铺……”李贤再答,仍然回避正题。
裁缝铺?
裁缝铺可以证明李贤占卜的因果?
当然可以!
自从李贤学来这门相术挂幌占卜,且不收钱,还自备茶水供给卜客。四邻乡民闻得讯息,一为聊天;二为占卜;三为茶水。再加上量布作衣的顾客,裁缝铺热闹非凡。这位卜客看着裁缝铺来来往往的人流,再加上李贤将他往裁缝铺热闹场面引导,明白其中。应道:
“奥奥。是是。裁缝铺发财发财。”
卜客占卜完事,要掏钱。李贤止住他:“规矩不可破。规矩不可破。”边说边手指身边一块牌子。
牌子上写:“免费占卜免费茶水。”
卜客欣喜而去。来到西龙隘就着大榕树下石条歇息,忍不住问身边乡民:“李贤家……”
“哦。他家啊……”乡民如此如此款款道来。
几乎所有西龙镇乡民都知道,李裁缝家这些年发了大财。“大财”除了他勤奋裁缝挣得之外,还有两个意外。一个意外是土改时分得覃氏老宅三间青砖大瓦房;另一个意外是有个姓黄的皮货商留下遗嘱,将十几两黄金赠与他。三项相加,李贤堪称西龙镇首富。
分得覃家青砖大瓦房是新生的人民政府赐与的。十几两黄金是他救过性命的黄玉君老板当年给他股份他不要,黄老板立下遗嘱酬谢他的。两桩大财虽在他名册之下,可他至今没有居住一天,没有接受分文。
卜客信了。坚信李贤的卜辞,他一路回走一路叨念:善积而积不善余殃别尔;君义其正过则迁;言行异则凶生;安勿忘危治其乱矣;宁小善弗为小恶无伤弗而去也。
卜客叨念的是李贤说给他的卜辞。
呵呵,这叫什么卜辞?分明是《易经》经典名句经过李贤之口得出来的几句劝言罢了。
不妨对照《易经》原句如下:
第一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二句: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第三句: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第四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第五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味如兰。第六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第七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第八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第九句: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占卜真的很有意思,很有趣也很好玩。李贤深陷其中,其乐自得。
你别说,李贤学啥成啥。他学得的占卜术和他的裁缝一样,名扬西龙镇大街小巷,十里八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