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第二日,詹映西便让副官薛佳给寻英送去了一批上好的棉花和细布,还附带了两名军中裁缝,这两人原是专为将士缝补铠甲的,手艺精湛,做起月事布来更是得心应手。
      寻英接到消息时,正和安禾一起裁剪布料,看着突然送来的原料和裁缝,一时有些发愣。
      “寻姑娘,将军说您做的布条对军属有益,让我们来帮您赶制,还说若有其他需要,尽管跟军中开口。”副官薛佳恭敬地转达詹映西的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对寻英的敬佩。
      薛佳心想:「毕竟能让镇国大将军特意关照的女子,整个武泉郡也找不出第三人。」
      「第三人?噢,苏夫人和大女儿是第一二人吼!」寻英在心里打趣道。
      寻英才明白,詹映西不仅知道了这事,还主动提供了支持。她心里一阵暖意,连忙让安禾给副官倒茶:“多谢将军体恤,也劳烦薛副官跑一趟。我这边若是有需要,定不会客气。”
      副官薛佳走后,两名裁缝立刻忙活起来。她们跟着寻英学了月事布的做法,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改进建议,比如在布条边缘缝上一圈细棉线,防止布料起球;在“纸团芯”里混些晒干的艾草,既能吸潮,又能缓解月事带来的腹痛。
      寻英听了连连点头,赶紧让安禾把这些建议记下来,打算下次改进时用上。
      有了裁缝的帮忙,月事布的制作速度快了不少。
      没过几日,第一批给军属准备的月事布就做好了。寻英特意让安禾送去军营家属院,还附上了一张纸条,写明了用法和注意事项。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有几位军属特意来詹府道谢,其中一位妇人拉着寻英的手,眼眶泛红:“姑娘,您这东西真是救了我们的命!以前用布条,冬天冻得刺骨,夏天又闷得难受,如今有了这改良的月事布,总算能安心过日子了。”
      寻英看着她们感激的眼神,心里满是成就感。她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廊柱,那里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詹映西的副官薛佳
      想来是将军特意让他来看看情况,确认这布是否真的有用。
      薛佳见寻英望过来,微微颔首,转身悄然离去。他回去后,把军属们的反应一一禀报给詹映西。
      詹映西听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拿起桌上的样品看了看,指尖拂过细密的针脚:“这姑娘,倒真能做成些事。”
      从那以后,詹映西虽从未直接跟寻英提起月事布的事,却总在暗中提供支持。军属院需要护垫,他便让副官薛佳直接跟寻英对接;寻英想教地方妇人做护垫,他便让地方官帮忙召集人手。在他看来,寻英的这份“细致”,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能温暖人心,也更能让武泉郡的百姓安心。
      而寻英也渐渐明白,詹映西这位看似威严的大将军,并非只懂征战杀伐。他虽不善言辞,却有着通透的心思和务实的考量,只要是对百姓、对将士有益的事,哪怕只是女子闺阁里的小改进,他也愿意给予支持。
      另一边,詹舒阳也减少了对寻英的监视,在他心中,寻英虽来路不明但心地善良,倒不像是什么敌国细作。
      只是出乎寻英意料的是——莫允听到风声也来找她。
      “你要这月事布干什么用,你一个大老爷们,又没有什么亲属在这武泉郡?”寻英纳闷地问。
      “本公子要买这东西还要给你说用处吗?”莫允反驳说。
      “三公子要啥没有啊!”寻英嘴上说。
      寻英看破不说破,内心OS:「装!你在这装!」她一对视就知道莫允心里是想买来送人的,只是送给谁就不得而知了,但肯定是他很喜欢的人,毕竟莫允心里可是春心荡漾啊,这一点寻英倒是非常笃定。
      “三公子,最近家属院的那批货要得紧,虽说是加派了人手,但也得费上时日,你这突然出现说要一批月事布,怕是一时半会做不出来哟!”寻英说的这也是实话,前些日子做的第一批月事布很是受欢迎,但当时只是按女眷人头每人制作大中小各一条,收获了好评之后,前日重新登记了每人需要的尺寸,现在正在赶制,对于莫允的突然索要自然是顾不上的。
      “你不给我,我就去找其他人买他们手里的!”莫允叫嚣道。
      他心里盘算着,「抢也是一个办法……不可不可!大将军下令给全军的军属做的,不好明抢啊!」
      寻英读出他歪心思,立马打断说:“行了行了,你再多等几日,我赶完这批货就给你做!”
      “只是……不知道三公子要多大尺寸的啊?”寻英狡黠地问。
      “什么尺寸?”莫允有些摸不着头脑,反问道。
      寻英拿出不同尺寸的月事布说:“喏,我们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尺寸。一般身材丰满者或是量多者我们推荐大尺寸的,身材瘦小者或量少者一般用小尺寸的,大部分用中尺寸的……”
      莫允听完寻英的话不觉思索起来,「长公主倒是身材纤细,但是量嘛……我也不清楚这事啊……」
      寻英意味深长地看着莫允,「好小子,被我逮到了吧!」
      “就是不知道,三公子的心上人属于哪种类型啊?”寻英故意说。
      莫允一听到“心上人”三字,瞬间红了脸,“你!你问太多了!你就三种尺寸都准备上,多准备一些!”
      莫允说完就转身离去,刚走到门口又转身回来,在桌上拍下几张银票。
      寻英没想到莫允平日里一副拽拽的模样竟然有个能让他脸红心跳的人,心里吐槽道,「真不知道是那位长公主的幸运还是不幸啊?」
      莫允想着寻英的话,几乎是落荒而逃,连回头都不敢。
      寻英看着他仓促的背影,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再桀骜的公子哥,碰到心上人相关的事,也会露出这般青涩模样。”
      而此时的莫允,骑着马往城外跑了半里地,才勒住缰绳,胸口还在微微起伏。他抬手摸了摸发烫的耳尖,思绪却不受控制地飘回许多年前的御花园里……
      那年他才六岁,跟着父亲去宫里参加赏花宴。满园的牡丹开得热闹,他却被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引着,不知不觉就走丢了。红墙高瓦层层叠叠,来往的宫人都穿着陌生的服饰,他越走越怕,最后蹲在一株海棠树下,小声地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
      清甜的声音像春日的泉水,突然在头顶响起。莫允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就看见一个穿着鹅黄色襦裙的小姑娘站在面前,发间别着一支珍珠发簪,眉眼弯弯的,像画里走出来的人。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长公主赵灵月。
      彼时她才八岁,已经有了公主的端庄,却没半点架子,见他哭得可怜,还从袖袋里掏出一块桂花糖,递到他面前:“别哭啦,吃糖就不难过了。我带你去找你父亲好不好?”
      那块桂花糖的甜味,莫允记了许多年。长公主牵着他的手,耐心地问清他父亲的官职,又找宫人打听了方向,一路把他送到宴客厅外。临走前,她还揉了揉他的头发:“以后别乱跑啦,宫里路多,容易迷路。”
      自那以后,莫允就记住了这位温柔的长公主。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中瑨朝有规定,朝中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到了六岁都要进“崇文馆”读书,男孩女孩分堂授课,却能在晨读、课间时碰面。莫允特意提前打听了长公主的课表,每天都故意绕远路,就为了在走廊上跟她打个照面;晨读时总把声音提得老高,盼着能让隔壁堂的她听见;甚至会攒下母亲给的零花钱,买些精致的笔墨纸砚,借口“先生说这些好用”,偷偷塞给长公主的伴读。
      他那时年纪小,不懂什么是喜欢,只知道看到长公主笑,自己也会跟着开心;看到她被先生夸奖,比自己受表扬还高兴;连她用过的旧书签,被伴读随手丢在窗台上,他都偷偷捡回来,宝贝似的藏在书箱最底层。
      有一次,崇文馆组织学子去城郊的书院游学,路上遇到突发的暴雨,大家都挤在路边的破庙里躲雨。长公主淋了些雨,脸色有些发白,莫允立刻把自己的外袍脱下来,不管不顾地递过去。那是母亲刚给他做的新袍,用的是上好的云锦,他平时都舍不得穿。长公主愣了愣,接过外袍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莫允的脸瞬间红透,连话都说不完整了,只含糊地说:“公主……别着凉。”
      那天之后,长公主待他似乎也亲近了些,偶尔会在课间叫住他,问他 “这道策论题你是怎么想的”,或是把自己画的小像偷偷塞给他一张。莫允把那些小像夹在最常读的《中瑨礼记》里,每次翻书看到,都觉得心里甜丝丝的。
      后来他长大些,知道了“长公主”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她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未来的婚事必然是关乎朝堂的大事,绝非他一个侯府公子能轻易企及。可那份藏在心底的喜欢,却像春日里的藤蔓,悄无声息地越长越密。他开始学着收敛心思,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直白地靠近,却总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默默关注着她的消息:听说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就偷偷跟着学;听说她喜欢骑射,他就每日天不亮就去校场练箭,只求有朝一日能在她面前露一手;甚至听说她偶尔会犯腹痛,他就四处打听偏方,把珍贵的药材悄悄托人送到公主府。
      这次来武泉郡,他原本是跟着詹舒阳历练,却在出发前听说,长公主最近会来边关慰问军属,这个消息让他一路都心神不宁,既盼着能见到她,又怕自己如今的模样不够好,惹她嫌弃。前些日子听说寻英做的月事布舒服又实用,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长公主:她素来怕疼,若是有了这改良的月事布,定能少受些罪。
      可他又不好意思明说,毕竟是女子闺阁之物,他一个大男人主动要,难免会被人笑话。刚才在寻英面前的叫嚣,不过是想掩饰自己的窘迫,没想到还是被看穿了心思。
      莫允坐在马背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轻轻叹了口气。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小像,那是长公主去年给他画的,画里的他正拉着弓,眉眼间满是少年意气。他指尖轻轻拂过画中人的脸,心里默默想:「再等等,等我在武泉郡立了功,定要堂堂正正地去求陛下,求她把你许给我。」
      而此时的詹府小院里,寻英正对着莫允留下的银票哭笑不得。
      安禾凑过来,好奇地问:“姑娘,三公子到底要这月事布给谁呀?”
      寻英把银票收好,笑着摇了摇头:“谁知道呢?不过看他那紧张的样子,定是很重要的人。” 她想起莫允脸红的模样,又补充道,“等咱们赶完家属院的货,就多做些月事布,给三公子送去,也算是圆了他的心意。”
      安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低头继续缝手里的布条。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两人手边的杭绸布料上,泛着温柔的光。寻英看着眼前的景象,心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