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章时总在跟着林野“较劲”——他对着文档里的“顾砚”删改时的纠结,其实是在和自己的“贪心”较劲:既想把喜欢写得直白些,又怕太明显会暴露心事;既觉得小说里的“顾砚”太冷淡,又不敢让他太热情,怕这份虚构的互动,撑不起现实里小心翼翼的心动。
那颗橘子硬糖的细节藏了很多小心思:橘色的糖纸、攥得发皱的纹路、手心的汗渍、有点化了的甜腻,都是林野把自己的遗憾折进了文字里——现实里没敢递出去的糖,让小说主角递了;现实里没说出口的慌张,让“攥着糖纸发烫的手心”替他说。他删掉“谢谢”,删掉“不爱吃甜的”,只留主角的生理反应,其实是懂了:少年人的心动从不是靠对话确认的,是手心的温度、发皱的糖纸、顿住的笔尖,这些藏不住的细节,比任何台词都更诚实。
他对着屏幕说“太贪心会被看出来的”,这句话像句自我告诫,又像份小小的妥协——他不敢让小说里的“顾砚”回应得太明显,就像不敢让现实里的顾砚发现自己的心事;他把心动藏在糖纸褶皱里、藏在发烫的手心里,就像把喜欢藏在速写本和日记里,觉得“这样就够了”。这份“够了”里,藏着少年人最柔软的克制:不是不想要更多,是怕想要太多,连现在这点偷偷的喜欢,都留不住。
最后让林野在梦里递出了糖,是想悄悄顺着他的心意来——现实里没敢完成的动作,梦里总能圆满吧;现实里没说出口的“有点甜”,梦里总能让顾砚听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