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第五十章 ...

  •    她现在主做灯笼和书画类,要逛的就三种铺子,字画店、颜料铺、以及绸布庄。

      她并未去看起来宽阔的布庄,反倒是挑了一家在角落里小小的布行。

      这家布行的招幌上写着小老儿布行五个大字,看起来挺有趣的。

      招待她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却怎么也不能和小老儿挂上关系。

      似乎是看出朱颜的疑惑,那中年人就笑:“这家铺是我爹开的,他就是“小老儿”。”

      朱颜也跟着一笑。

      “小娘子想要点什么料子?”

      朱颜指了下铺在外头的两匹绢,“这样的什么价?”

      这两匹绢是下等绢,不过普通百姓也不舍得买来做衣裳,因此销量上不如手感丝滑细软的上等绢,下不如结实耐用又实惠的夏布和葛棉,平时没什么人买。

      中年人看她年轻,说话气韵却不俗,并未轻慢之心,反而先问她拿来做什么用。

      朱颜如实说。

      中年人将方才那绢推出来:“小娘子是行内人,这绢布的确是最适合做纱面灯笼的。”

      朱颜却摇摇头:“寻常的纱面灯笼的确适合,但我要做的却不适合,线太多,以至于每回我都要抽一些线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太麻烦了。”

      因此她今日不单单是为了询价,还是为了找一款不用再多一道工序的替代品。

      “小娘子,坐。”中年人请她在中堂坐下,还给倒了杯茶,说:“我姓杨,不知小娘子贵姓?在哪处做工?”

      他态度客气,朱颜也跟着自报姓氏和地方。

      “乔家铺子,我知道。咱们檀州府里的老字号了,我爷爷死的时候还是请乔老爷子亲手做的白事莲花灯,手艺比现在的好不知多少。唉,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乔老爷还在的时候南州府铺子还剩不少,现在只剩下檀州这几家了。”杨掌柜跟竹筒倒豆子似得说着,还抬头望了下这间小铺面,苦笑一声,“我还说旁人呢,我这也快关张了。”

      “怎么好好的要关张?”朱颜好奇,“我瞧这不是挺好的吗?”

      “你瞧着好,但现在开布行的人少了,多得是开成衣铺的,破了行规连带着卖布,若不是老客照顾,我现在还不如关张。”

      杨掌柜似乎难得抓到个愿意听他诉苦的,也不管才跟朱颜认识一刻钟不到,就将心里话倒了出来。

      “看我,说这个作甚。”杨掌柜笑了笑,继续方才的话题,“你要的我倒是有,就是不知你看不看得上。”

      朱颜点头:“请杨掌柜取来就是。”

      杨掌柜就去后堂里捧了匹料子来,朱颜先看后摸,发现这块纱绢看上去薄润,摸上去却有点淡淡的粗感。

      再一捻,发现本来紧密的丝有些许的松软,再少许力左右绷紧,十分细密的缝隙就微微露了出来,放在烛火面前过 ,很好的将光源透出来却不刺目,更不会遮了光度。

      “这个……”

      杨掌柜仔细观察她的神情,知道她对这个满意,才介绍起来:“是我儿媳妇织的,原本家里的织布机有些坏,时灵时不灵,影响织布运作,之前试着用了织出来的不是缺线就是打团。”

      他指了其中一处明显的地方,“调整后再织就是这样的,看上去很好,和上等的丝绢并无两样,但只要上手一摸就能看出门道,若是再轻微拉扯,就晓得这料子什么衣服也做不了,就这样放这儿,我也不敢推销。你今日一说,我就想起这匹纱,瞧瞧,是不是和你说的一样?”

      朱颜连忙点头:“正是。”

      实际上心里已经欢喜到不行了。

      得来全不费功夫!

      她仔细观察杨掌柜说话时的神情,故意装嫌弃,“虽然是我要的料子,可我也不晓得能不能用上,要不你扯几尺,我回去试试。”

      杨掌柜连忙摇头,惋惜了半晌,最终还是妥协了,“这样的我还有七八匹,不晓得谁能卖完,这匹你要是要,就一整个拿走,否则留一半我也不好卖了。”

      朱颜心里欢喜,面上依旧一副勉为其难的架势,好歹是讲了讲价格,从一两二杀价到六百文,乐滋滋地抱着布料回去了。

      往日做灯的纱用的是下等纱,一两六一匹,郑学子丈人家里定的扇屏灯用料最好,是二两八的上等素纱,连带着边角料部分,不过只用了一匹多一点。

      杨记布行这匹纱如果能在效果上不逊色于前者,那么她就能再节省一部分成本。

      到回去时,天色还早,她迫不及待拿出工具,开始试验这块纱糊上灯后的效果。

      她这次没用牛胶,牛胶的确牢固,但即便是多年的老手,到底也有刷胶导致的凸起痕迹,因此她特意在回来的路上绕了路,去船郎那里买了鱼鳔胶。

      裁好尺寸,便在油灯上加热,开始糊纱面。

      和她想的一样,鱼鳔胶价格比牛骨胶贵,但贵有贵的道理,纱面被平平整整紧贴在竹篾框上,仿若同生。

      四面糊完,收尾,如此一只她做习惯了的桌案灯胚就做好了。

      此时外头天色暗下来。

      灯笼胚里有盛油灯的灯窝,倒了点桐油,加上棉线灯芯,点燃后,朱颜开始观察有何不同之处。

      仔细观察后,朱颜有些失望。

      因这纱织法不同,手上拉扯和实际做成品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光源度,虽然的确是按照她的设想光亮不少,但也稀稀拉拉的,若是坐在桌前细看就觉得品质低下,和一两六的下等纱没法比。

      再有外头冷风扑进来,烛火急闪,若不是朱颜动作够快,怕是灯芯要被吹灭了火。

      看来一分钱一分货还是有道理的。

      算是白忙活了。

      她叹了口气,将剩余的纱都锁进了箱笼里。

      *

      邝州府的一家宅子里,灯火通明,人来客往,多是年轻学子。

      进来的人都无一不先到堂前,冲着主位端坐的须发皆白老人拱手拜礼,态度谦逊。

      与同窗一道进门的奉存新上前冲老人深拜:“学生给老师贺寿!”

      尹老先生呵呵地笑:“好好好,不必多礼。”

      奉存新就看了一眼身后,立刻有书童小厮将带来的礼品奉上。

      尹老先生少年父母双亡,靠舅父舅母养蚕织布供养读书,十二岁时中秀才,三年后中举人,次年春天赴京参加会试,夺得黄甲头名状元,得皇帝亲自会面,大赞其为天降英才国之幸事,至此时他时年也不过才不到十七岁而已。

      致仕回乡后,尹老先生也不停歇,在南州府游历多年,四处收徒传道解惑,州学县学他也时常去教学一二,品评学子策论习作,因而学生众多。

      光是今日能来给他贺寿的就围满了庭院内堂,家境富裕手面宽的学子当然不吝啬于送礼,各样笔墨字画的精致礼盒堆满了尹家管事的桌案,饶是有两个小厮帮忙也都有些忙乱。

      尹家小辈多,今日收到的稀奇玩意也多,不过在这样的夜里忽然点起一盏盏花样新奇的灯,顿时有两名梳双髻的小童被吸引过来。

      “这些是我特意定制的,读书习字,不可少引路明灯,代表了我的一点心意,还望老师和诸位小郎君们收下。”奉存新恭敬道。

      尹老先生抚须笑:“你心思灵巧,从前就展露不少,这次又是做了什么新鲜玩意?”

      有甚懂他心思的仆人立刻取来一盏。

      尹老先生一瞧,见这灯比普通的桌案灯小巧,却不减精细。

      纱面四方都画着马,却并非是常见那种体膘俊美,气势磅礴的烈马,而是憨憨肥润的小马,不愿驮骑手正尥蹶子反抗。

      从第一幅到第四幅,分别将这小马和骑手的抗争过程画成了连续画,画风可爱有趣。

      另外的十几只也是如此样式,或两鼠打架,或牛儿拟人学牧童吹笛。

      最趣味的是一盏灯上的龟兔比赛,寥寥数笔,以一种略微夸张的手法描画出兔子得意忘形导致的失败,也能见乌龟持之以恒得之终胜,可见作画的实在是个灵巧毓秀之人。

      又因上头贴了蛤粉,灯面还能手拨转动,点了灯后看上去流光溢彩,比平日里的桌案灯更漂亮。方才还没被吸引过来的小童,都纷纷围了过来,人手一个找到自己属相的桌案灯,你看看我的画,我又看看你的画,一时间热闹极了。

      四周有学子也凑头看热闹,见尹老先生也喜欢,便凑趣道:“还得是奉兄心思灵巧,咱们想都想不到这些。”

      还有人问:“这样的灯从前并未见过,不知奉兄从何处寻来的?”

      “这是一位朱姓娘子所作,她年岁虽小,但手艺娴熟,画技不俗,且慧心巧思,我也是偶然识得的,若你需要,我可为你引见。”奉存新笑语晏晏,一一作答。

      尹老先生年岁高,却亦觉纳罕,更明白了这些灯上的花样生肖都是对照了自己孙辈侄孙辈,的确是比旁人用心更多,便笑呵呵道:“难为你一片心,特意备了这些。”

      奉存新赶紧说:“老师客气了,虽然我现在于檀州读书,但学生始终不能忘怀当初在老师舍下求学时光,您的教诲学生从未忘怀,只盼以后还能有向老师讨教学问之时。”

      周围学子也前先后有声,皆为附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第五十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