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四十九章 ...

  •   晨雾还有些没散,远处驶来个骡车,除了车夫,另一侧后座还坐了个十六七岁的姑娘,不对,是妇人。

      她手里拿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包袱,穿着素淡的裙子,面孔素净,眉眼带笑,和邵远汇合后面对着面说话。

      远远看去,二人很是般配。

      邵远欣喜若狂,喘着气连声喊了几声颜娘,“你怎么来了!”

      朱颜仔细看他的形容,叹了口气:“就是想来看看你。你呀,好不容易养起来的二两肉,又没了。”

      原本交了周娘子草图后,她是想等着确定好时间再同李二郎顺道,但一起了念头就忍不住,实在是有些不放心,干脆一大早花了三十个钱雇了个识路的骡车就来了。

      邵远不在意:“以前也这样,嗳,你坐车去李家吧,我早起上山了,还有一捆竹子要拖回去。”

      朱颜越过他看向那捆鲜竹,也就看到了不时望向这边还窃窃私语的村民。

      知道不是说话的地方,邵远说了位置,朱颜就让骡车师傅走前面,邵远拖着竹子走后面。

      或许是朱颜忽然来了,邵远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拖着一捆新鲜竹子也能走得脚下生风,加上朱颜有意让车夫慢些,因此他丝毫不比骡车的速度慢,一车一人几乎是前后脚到。

      朱颜说定了回去的时间,看着骡车前往刚才进村的树荫下歇凉,就转身跟着邵远进了李家。

      李父早年去世,李母还在,半失明状态,据说是为了养活孩子,日夜不停绣花卖钱熬的。

      而其他人就李大郎李二郎两兄弟,都未成亲。

      “才定了亲。”给李母送上两包点心后,邵远带着朱颜去外头说话,“说是隔壁村的,对方本来不同意,嫌李家寡母光棍的。但这回李家的大伯陪着李大哥,应下了八两银子的聘礼,就点了头了。”

      看来这八两银子就是出自邵远的拜师钱了。

      虽然这点钱在城里人看来并不多,或许还不如一把扇子和灯笼值钱,但乡下人的聘礼嫁妆大多数都超不出这个数,甚至还有人家根本给不起,只能凑二两银子撑撑场面。

      朱颜打趣他:“你的功劳,李家大哥有没有给你炖肉吃?”

      “我才不要,他的手艺太差了!”邵远小声的抱怨,甚至有些告状的意思,“你不知道,刚来的时候我次次被饭里的石子硌牙,菜永远黑乎乎的一团,分不清是菘菜还是蕨菜,也真难为李家婶子了,这样的饭她从失明就开始吃,还吃了这么多年。”

      虽然这不好,但朱颜还是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正赶上李大郎从地里除草回来,腿上都是草渣和没洗干净的泥污,看到朱颜来了露出个干巴巴的笑:“朱娘子来了。”

      朱颜原本还打算下晌走,听了邵远的描述,心里也不免产生畏惧,生怕李大郎招呼她吃他做的饭,于是改了主意,准备吃午饭之前就走。

      邵远虽然不舍,也只能送她出去,任凭李大郎在后面如何留朱颜吃饭,两人甚至越走越快。

      路上遇见捣衣回家的妇人小娘子,有认识的人就打招呼:“邵远,这是你媳妇吗?”

      邵远挺直了平日里被竹子压弯的腰背,笑着介绍:“是,王大婶,这是我媳妇,家里姓朱,在城里灯笼坊做工。”

      “你真是好福气哟,舍得把这么俊的媳妇放在城里,自己来这儿吃苦。”另有汉子道。

      邵远听出话里的不怀好意,没搭腔,脸一撇走过去。

      日头升高,朱颜将装着两件夏衣和一双新鞋的包袱递给他。

      “我衣裳还结实着呢,不用新的。”邵远有些面红,他说要给朱颜做新衣裳的,结果自己先穿上了,一时间难免有些羞臊。

      远远的树下骡车车夫看到二人过去就起了身。

      朱颜不啰嗦,把包袱往邵远怀里一塞:“你现在是学手艺,我当然得好好对你了,以后才能给我当工人啊,这世上还有几个像你这样忠诚的“长工”?就是花再多钱也买不来!别想那些了,现在我花点小钱,以后你可是要给我省大钱的,说起来还是我赚了。”

      明明是戏谑的口气,偏叫她说得带了三分认真,邵远没吭声,心里却好受了一些,将包袱捂紧在胸口,用力点头:“颜娘,你放心,我会是你最好用的长工!”

      *

      回了酒缸巷子,朱颜浑身上下都是汗,条件有限,她还是烧了点水擦身上,换了衣裳才感觉身上干爽舒服了些。

      才喊住豆腐担子买了半块做锅贴豆腐,原本的晴天转眼乌云密布,外头就细细密密下起了雨。

      到深夜里,雨越下越大,还时不时劈个雷,早上起来依旧是淅淅沥沥的,院子里的杏树叶子和果子打烂了一地。

      如此四五日,天都要下穿个窟窿了,也没见要停的意思。

      下雨天,屋里闷热,光线也不好,朱颜将桌子摆在门前雨水淋不到的地方,除了制作奉学子要的那十三盏灯外,便是铺纸描草图样版。

      上次郑学子丈人家的三座灯,她做的时候就有一些新构思,比如大纱灯可以做双层,里外花样一致,但用笔墨颜料分出层次,点灯的时候就能呈现出一种立体感。

      扇屏灯的话,若是改良成四角,或是六角,再将画面做得更有连贯性和故事性,如此一来,人手摇晃的同时如同西洋镜似的演了一出故事,是不是更有卖点?

      别怪她太功利,挣钱而已,谁也不用耻于在此,毕竟伸手问别人要更丢脸。

      她思索了一会,在扇屏灯上卡住。

      于是去东屋找了因下雨歇在家的冬云来商量。

      冬云在市集上摆摊也积攒了些回头客,加上朱颜给她介绍活,也多少有些收入,恢复了些少女的活泼。

      “要不然加上剪纸?毕竟画不能生动,剪纸可以达到任何想要的形状,延展出画纸之外,转动的时候更让人眼前一亮。”

      冬云听了她的构思,思索了一下,试探着建议道。

      朱颜闻言猛然一拍手:“对啊!”后世的立体画不就是这样的?她真是当局者迷啊。

      说干就干,她和冬云商量了一下,趁着这几日下雨空闲,先做出个雏形来看看。

      才说完,外头有人冒雨打伞来敲门,是王掌柜,即便举着大大的油伞,依然被淋得半边肩膀都湿了。

      她是来找朱颜的。

      “朱娘子,快,官衙那边紧急要六十个桐油灯笼,这雨太大,就你住的最近,快跟我走一趟。”

      朱颜没二话,到屋里门后拿了油伞,换上木屐,将布鞋背上,跟着王掌柜就走。

      “怎么这么着急?”

      雨下的见小些,朱颜紧跟在王掌柜身后问道。

      “南城门外的桥三日前一早冲垮了,刘县令已经派主簿去勘查过,昨日今日正在招募工匠和民夫,等再过几日雨停了就要去修复,这才特意差了李公人来加急做桐油灯笼,以便于夜里也能挖渠排洪。”

      檀州大市虽然没有河道,可外头却有,今年雨水充沛,连着下了四五日,窄小的河道承载不住,不但桥垮了,或许连下游的许多地方都要受涝。

      这是大事,朱颜不再多问,跟着去了乔家铺子。

      钱画匠住的更近,她们到时,钱画匠已经正在用桑皮纸泡桐油,足足一陶缸,满屋子都是桐油浓烈的味道。

      这是官府要的,又是雨里干活用的灯笼,用不着画画或是好看,只需要将库房里多的灯笼坯拿出来,糊上泡好桐油的桑皮纸,等阴干一遍后,再刷三道等干透即可。

      这是王掌柜说的。

      朱颜也不含糊,挽起袖子换好鞋,加入干活的阵营。

      外头雨依旧下着,时大时小,朱颜埋头干活,将编灯笼的排屋都用上,六十只灯笼铺满,看上去很壮观。

      再看另一边平时用来堆灯笼坯的地方,已经不剩几个,应该是把浴佛节没用完的都拿来这次用了。

      等第二遍阴干后,朱颜又要刷第三遍桐油时,钱画匠发了话:“今早我问过王掌柜了,官府那边着急要,等不了,这第三道就不用刷了。”

      朱颜抬头看他,见他一脸严肃,并未说什么,按往常一样依着他的意思做了。

      忙活了这几日,朱颜又恢复了之前累死累活挣块儿八毛的感觉,有种莫名的酸爽,放纵自己睡到了日头升高,床上躺不住了才起来。

      好容易歇了两日,周娘子日日来问,她也不好偷懒,就抽了个晴天的空去了趟布料铺。

      这里和从前的酒缸巷子一样,一整条街都是卖跟衣裳有关的铺子。

      从巷子口望过去,花花绿绿高矮不一的招幌已经被晒干,在日头底下飘着,丝毫看不到前几日淋个浇透老老实实挂着的样子。

      她本来可以不用走这一趟的,照例在王掌柜那儿扯半匹绢就成,这样还省事。

      但她心底已经有了打算,就不能老是图方便,还是得自己走一走,了解各类原料的价位。

      一路走过去,李记绸铺、王记布庄、孙记丝线行,还有麻线店、彩线铺、粗衣店、成衣行,连鞋帽都有专营的赵家油鞋、胡记帽行等等。

      总之,光着身儿进去,从头到脚都能置办全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