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毕业留言 ...
-
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气息——紧张、压抑的备考情绪,与毕业季特有的、即将告别的淡淡伤感,以及对未卜前途的憧憬和焦虑,交织在一起。课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留言册,它们像承载着记忆的方舟,被同学们忙碌地互相传递着,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下祝福语和联系方式。
我手里拿着自己的那本淡蓝色封皮纪念册,小心翼翼地挨个请同学写留言。
大部分同学都是笑着接过,随手写下几句“前程似锦”、“友谊长存”的吉利话,再留下电话号码,然后很快就能还给我。然而,我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我真正在意的是,看看夏林会写些什么。
轮到夏林时,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我将纪念册递到他面前,他接过本子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我的手。他迅速收起手,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深邃而复杂。我一时竟读不懂,里面似乎藏着许多话,却又什么都没说。他抿了抿嘴,神情严肃,仿佛在面对一道需要深思熟虑的难题。
“这个……”他看着我的纪念册,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斟酌着什么,“我带回家写吧,明天给你。”
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期待。他要带回家写?这说明他会认真对待,或许会写下一些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东西,也许能说出我一直想听的话。
第二天,我带着这份忐忑又甜蜜的期待走进教室。我的目光不时地瞟向夏林,他如往常一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我按捺住立刻翻看的好奇心,强迫自己专心上课,直到周围的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才悄悄地翻到他的那一页。
他的字,还是一如既往的清秀干净。果然,映入眼帘的绝非那些常见的祝福语,甚至没有一句直接对我说的离别赠言。取而代之的,是几行工工整整的诗句: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我把这几行字反复看了几遍,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默念,甚至将其背诵下来。字写得真好,诗句词语美丽、带着独特的韵味,读起来安静又伤感,让我的心头蒙上一层淡淡的愁绪。
“若不得不分离……”我的手指轻轻抚过这几个字。我们算是要分离了吗?中考还没来,高中志愿也还没填,我从未讨论过高中志愿,他怎么就预见了“分离”?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我逐字逐句地分析着。这个“她”是指谁?是指我吗?还是泛指某个他曾经经历过的模糊的女性形象?如果是我,他为何不说清楚?如果不是我,那他为何要将这样一份带有私人感情的诗句写在我的纪念册上?我的心里像被无数只小虫子啃噬着,感到巨大的困惑。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这句话好像很有道理,带着一股超乎我们十五岁年龄的沧桑感。哪怕我心思敏感,也无法完全体会这种需要“长大之后蓦然回首”才能明白的境界。我只觉得,这和他平时给我的感觉不太一样,有点深沉、有点距离感,仿佛在透过我,看向另一个遥远的时空。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这比一句简单的“珍重再见”或者“保持联系”要复杂得多,也模糊得多。我猜不透,心里那点因为他回家悄悄写而升起的小小期待,终究还是落空了。我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一句直接的表白,而不是这样一篇令人难以捉摸的诗句。
我只能长叹一口气,合上留言册,摩挲着封皮上凹凸的纹路,将它紧紧抱在怀里。转头看向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橘红色。教室里,同学们依旧在互相打趣,交换着留言册,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做着最后的狂欢。可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对夏林心思的猜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夏林,我们……真的要分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