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经过6小时车程,总算抵达了D市。火车上有不少乘客起身,拿好行李提前去门口等待火车到站。火车将在D市停留13分钟,不存在下不去车的情况,江如等到火车进站,才俯身去够自己的行李,她提着拉杆箱的把手,跟着面前的人,缓慢向门口移动。
人挨着人,江如前面有行李箱格挡,尚能和前面的人保持距离,跟在身后的人没有行李箱,江如感觉到身后人散发的热气,隐隐绰绰的还能闻到清新的木质香,不惹人讨厌。
超过与人社交时的安全距离,江如不舒服的往前挪了挪,拉开和后面散发香气乘客的距离。肩膀被人碰触,后面的人随着她的移动重新贴了上来。江如眉头微蹙,把行李箱推进右手边的空位上,人背身贴紧椅子站立,脚跟踮起,身体前倾,她给后面的人腾出足够的同行空间。
没有人从她身后经过,江如困惑的转头去看,瞧见身后的萧白。停滞不前的队伍,后面有乘客不耐烦的催促,询问前面的人还走不走。女人面对催促完全不受影响,任前面空位留着,不疾不徐的示意江如走前面。
江如的定性显然比不过女人,她会感受到来自后面乘客的压力,重新回到队伍中,快步追上面前的人。
火车缓缓停靠在站台旁,前面的列车员正在开门。队伍没有继续行进的空间,旅客站在原地等待。
嘈杂的交谈声充斥着整节车厢,萧白拍了拍江如的肩膀,主动搭话,“诶,一会你去哪?我稍你一段?”语气熟稔,好似她们已经攀谈一路,交情颇深。
“不用,谢谢。”江如礼貌拒绝陌生人的邀请,她感觉萧白和人交往的边界感不强,而她并不愿意被人打探生活。
萧白完全不在意对方的拒绝,无所谓的笑笑,“别多想,还你泡面的人情而已。”
江如再次拒绝。火车的门已经打开,乘客陆续下车,江如没有停留的往前走去,刚走两步,她耳边传来熟悉的询问声,“真不用?”江如站定看着女人,有些无奈的重复,“不用。”
柔软的外表下包裹着厚重的壳,萧白深深看了眼江如,挥了挥手,潇洒离去。
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江如的眸光中多了几分怅然。江如没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多失败,但在社会的标准下,在父母的眼中,她的人生已经被打上标签。一个人内心的从容和平静,根本算不得有价值。
江如对女人有所好奇,但不愿用暴露自己的生活去换取女人生活的信息,此刻她无法坦然说出自己离婚又待业,像是生活的失败者。她和她的生活不同,那应该是更加张扬和肆意的人生。江如现在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的审判和说教,她在女人身上能感觉出强势的气息,本能的不愿深入接触。
去往地铁,公交,网约车和出租车的标识清晰明了,乘客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人潮开始分流,去往不同的方向。江如往地铁的方向走,人和人在特定的空间短暂的交汇后,消散在人群里。
选择离家不算太远的海滨城市重新开始生活,似乎可以抹平在旧有城市中的记忆,避开熟悉的人和事,身体变得轻盈,心也得了分自在。选择乘坐地铁的人少数,大包小裹的压缩着地铁里有限的空间,江如不赶时间,她等第二趟地铁来,才上车。
江如来过两次D市,第一次是高中时候跟母亲来的,印象最深刻的是D市海边买的铁板鱿鱼,味道鲜美。第二次是两年前找朋友玩,她和朋友在海边的帐篷里待了一天,日落,咖啡和音乐,活着的美好体验沁透每一寸肌肤,支持着她渡过了一段不算美好的时光。
不完全陌生的城市,很适合江如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时逢暑假,酒店和民宿价格涨得离谱,江如决定麻烦朋友,没必要让钱袋子遭罪。她相信朋友如果感到不自在,会直接拒绝她。不再牺牲自己的舒适感,去成全别人,每个人都该学会适当的拒绝。
按照导航给的路线,地铁倒地铁,历经一个半小时,江如在朋友告知的地铁口下车。有海的城市,空气里弥漫新鲜潮湿的味道,属于另一座城市的味道。
朋友住的地方是后来规划开发的新区,人行横道比老城区宽阔整洁,绿树成荫的山峦在道路尽头,这样的视野在她出生的地方根本看不到。江如心情舒展的环顾着四周,瞧见街道对面穿着米白色长裙的温婉女孩朝她挥手。
路边的红灯变成绿灯,江如步伐很快的穿过街道,刚把行李拖拽到人行横道上,绿灯闪烁两下重新变成红色,江如感叹:“这,腿脚不利索的人一次只能过半边马路”。
方念无奈的摊摊手,她不是第一次听人吐槽绿灯的时长,没有任何改变。过不去的人等待下一次变灯,更多的人选择加快脚步通行。
“或许决策人有自己的考虑,是我们考虑的太单一。”人们评价事务,大多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无法看见事物全貌。
江如这人就是这样,不会用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劝她人,这也是方念愿意和江如交朋友的原因。
有朋友自远方来,方念想过去火车站接人,但距离太远,不想折腾,“没去火车站你,没不高兴吧。”她怕朋友抱有期待,又感到失落,纠结和愧疚在等待江如的时间里发酵。
“我谢谢你,你从哪察觉出我期待你接了。”江如白了方念一眼,不解气的抬手朝方念身后拍去,巴掌打在宽松棉麻的长裙上,没有任何威慑力。
用猜测感知对方的需求,通常都不太准。
方念没有躲,挨了不重的巴掌,化去心中的担忧和自责,“这地方就是离市中心,离各大景区远,生活的配套实施还可以。”方念边走边给江如介绍周围环境,“那,便利店,平时的零食我都从那买,沿着路往前走,有生鲜水果。你记着点路啊。”
嘉华小区最早开发的楼盘之一,当时房价刚刚起步,政府对小区的绿化和容积审核的不算严苛。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楼房建设的相对密集,方念租的是小区里的公寓房,在小区位置最偏的地方。
单间式的格局,靠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一米五的双人床。早上新换的紫色爱心条纹的床单被罩看上去糯叽叽。旁边是奶白色的双人沙发和原木色的小茶几,比起两年前江如来的时候,只多了电脑桌。房间干净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江如知道,一个行李箱足够装下方念全部的家当,这些年她一直保持着可以随时拎包走人的状态。
“晚上我们去吃海肠捞饭啊。”本地的饭量给的足,平日里方念自己吃不掉,实在浪费,关键价钱也不便宜。
江如进门换好鞋直奔洗手间,上了厕所,洗了两遍手,出来看见馋猫方念在洗漱间门口等她,笑道,“行,我没意见。”
“那再加个大白菜炖豆腐,他家的招牌。”方念心满意足的倒在沙发上,“你想出去吃,还是点外卖?”
江如从行李箱里翻找出穿旧的白色纯棉短袖,棉质细腻柔软,因为领口处泛黄现在被江如拿来当睡衣穿,灰色的纯棉运动短裤,也是几年前买的,面料舒适柔软有弹性,适合当家居裤。
火车上穿过的衣服丢进洗衣机,江如把靠垫扔到地上,盘腿坐在上面,背后靠着沙发,“点外卖吧,有点累,不想出门了。”她给母亲报了平安,屏幕上淡淡地“嗯”字浇灭了江如想要分享交流的热情。手机扣着放在茶几上,江如身体后仰,脑袋放到沙发上。
方念没有询问江如怎么了,她起身找了两件要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机,将客厅的空间留给江如。称过衣服的重量,显示出预计时间,水开始流入。机器运作的声音打破了空气中的安静。
半晌后,江如冲着洗漱间的方向大喊,“点了没,我饿了。”
接收到信号的方念从洗漱间出来,她都看了半天洗衣机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了,“还有二十分钟到。”方念顺手打开屋内的灯。
暖黄色的灯光下,屋内平添了几分温馨,方念和江如并排坐在地上,“我明天接了个外地的活,钥匙给你留一把。”
方念现在算是自由职业,主要陪伴小孩学习,她们希望成为家长老师的骄傲,但又往往达不到大人们的期待。她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不被看见,方念主要服务于这类人群,收入不固定,有朋友曾劝她找份正经工作,觉得她不能长久的以此为生。方念没有辩驳,明白朋友只是对未来有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瞟了眼鞋柜放着的备用钥匙,江如转回头,“行,你到了给我发个定位。”
对她的选择不加以评判和质疑,方念脸上浮现出笑意,直达心底,她定定看着江如,“来,给我抱一下。”
蛮突然,江如没有拒绝。两个同样瘦削的身影紧紧抱在一起,手轻抚对方的背脊,温柔而有力,江如把头靠在方念的肩头,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慰藉,什么都不必说,她们懂得彼此的不易和委屈。
外卖电话打断两个女生的依偎,她们分开时,在彼此眼中看见璀璨的星河。
火车上的经历用来下饭,江如重点描述了跟她要泡面的女人,“感觉她生活条件蛮好,不知道为什么会坐绿皮火车出行。”
“现在小孩的生活条件,比咱们那会好多了。”方念翻着自己的朋友圈,“之前找我陪着学习的小孩,出国玩了。”
欧式的建筑背景下,人在街边的抓拍,都市的时髦感扑面而来,江如赞道:“真不错,有机会我们也出去玩,国外不行,国内也是好的。”在大陆的版图上,江如和方念可以选择的地方有很多。
条件不错的女人,进门就直奔浴缸,黑色的龙头调至热水的最大开度,瀑布式的水流倾泻而出,不断注入浴缸。
点燃的香薰蜡烛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配合着舒缓的音乐声。手边放着冰镇西瓜和粉色饮品,卸妆洗脸之后,浴缸里的水已经注好,温度刚好。
萧白的身体侵入浴缸,泡去身上并不存在的复杂味道。她脸上敷着面膜,仰头倒浴缸的边缘,高举着手机,“什么时候回来”。人生就是要有不同体验,在小朋友强烈的建议和央求下,萧白坐了绿皮火车。很不好的体验,拥挤混乱嘈杂,人的空间被不断的压缩,吃个泡面两只手都不能同时放在桌上。
萧白刚闭目养神,回复的信息就来了,“在收拾东西,四十分钟左右到家。”
舒缓的轻音乐突破变成流行歌曲,曲风躁动,萧白困惑的查看手机,她有存过这些曲目?泡澡的专属歌单里面,除了前面三首,剩下的都是陌生歌曲,不用问也知道,是小朋友偷偷篡改了曲目。
萧白眯起眼睛,她点开最上面的聊天界面,风轻云淡的回复:“嗯,早点回来,好挨收拾。”
听说自己要挨收拾的小朋友疯狂找理由,“唔唔,姐姐,不好的体验也是体验,你不能这样。”
“周里里,我在泡澡。”
开始没反应过来的小朋友回了个疑惑的表情,之后又发了个哦,显然是记起自己做过什么,“那个,姐姐,我回家给你炒土豆丝吃吧。”
小朋友的惯用伎俩,却让萧白的嘴角上扬出好看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