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旧账 ...
-
烛火摇曳,将沈卿容沉静的侧影投在书案后方那排高大的书架上,与那些沉默的账册融为一体。夜已深,万籁俱寂,唯有指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更漏滴水规律的轻响。
她面前摊开的,并非侯府近年的账本,而是一本边角磨损严重、纸色深黄的特殊册子。这是她从林氏私库最底层一个锁着的铁皮箱里找出来的,混在一堆过时的花样册子里,毫不起眼。册子封面没有任何字样,里面记录的却并非针线女红,而是一些零碎、古怪的收支。
起初,她并未在意,只当是林氏某些不便入公账的私己开销。但随着翻阅的深入,她的眉头渐渐锁紧。
这些记录时间跨度长达七八年,断断续续。条目极其隐晦,多用代称或只有经办人才能看懂的暗语。但结合她之前梳理出的林氏贪墨脉络和那几个可疑的外围账户,一些看似无关的数字和代号,渐渐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人心惊的可能性。
其中几笔数额巨大的支出,名目含糊地写着“香烛供奉”、“法事道场”,而收款方,却并非任何知名的寺庙道观,而是一个叫做“清虚观”的陌生名字。沈卿容让钱嬷嬷暗中查访,发现这所谓的“清虚观”在京郊名声不显,香火稀落,根本不可能承接如此巨额的法事。
更蹊跷的是,这些支出发生的时间点,往往与朝中某些微妙的人事变动、或是宫中某位嫔妃娘家的重要红白喜事,隐隐吻合。
还有一系列持续数年的“药材采买”记录,购买的皆是些名贵却不常用的珍稀药材,如百年老参、雪山茯苓等,数量不大,但单价高得离谱。采买经手人是一个早已病故的、原在锦安堂伺候药炉的婆子。而接收这些药材的,却并非侯府库房,而是一个代号“竹苑”的地方。
沈卿容反复思索,猛然记起,永昌伯夫人那位嫁入宫中、并不得宠的妹妹徐昭容,其娘家在城西的别院,似乎就叫做“竹苑”!
一个深宅妇人,为何要常年通过如此隐秘的方式,向一个失势宫妃的娘家输送巨额银钱和珍稀药材?
除非……这不是输送,而是投资,或者说,是政治押宝所需的“打点”和“供养”!
林氏的野心,远比她想象的更大!她不仅在掏空侯府,更可能利用侯府的财势,暗中勾结宫闱,参与那些凶险的皇权争斗!
沈卿容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若真如此,那林氏倒台,牵扯出的就绝不仅仅是内宅贪墨,而是足以将整个靖安侯府拖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泼天大祸!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指尖点着册子上另一处更为古怪的记录。那是几笔发生在三四年前,标注着“南丝”的支出。金额不算最大,但记录方式尤为奇特,像是某种密码,旁边还画着几个奇怪的符号。
“南丝”?南方来的丝线?为何要单独记录,还用了密码?
她凝神细看那些符号,忽然觉得有些眼熟。她迅速起身,从书架深处一个隐蔽的格子里,取出那本她用来记录核心秘密的佛经。
翻到某一页,上面同样画着几个类似的符号,那是她之前破译林氏与永昌伯府暗中交易时记下的暗号!
心跳骤然加速。她对照着佛经上的破译规律,尝试解读那几笔“南丝”支出旁的密码。
推演出的结果,却是一个地名—— “南陵”,以及一个模糊的代号—— “蚕婆”。
南陵?那是远离京城的一个南方州府,侯府在那边的产业并不多。蚕婆?是指养蚕的婆子?还是某种代号?
林氏为何要往南陵一个养蚕婆子那里送钱?还如此隐秘?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南丝”支出,背后定然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钱嬷嬷。”沈卿容的声音在深夜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一直守在门外的钱嬷嬷立刻应声进来。
“立刻让栓子准备,明日一早,动身去南陵一趟。”沈卿容语气沉凝,“不要惊动任何人,就说是去探访那边的茶园。让他务必查清,三四年前,南陵当地可有什么与‘蚕’有关的大事?尤其是,是否有一个被称作‘蚕婆’的人?以及……当时侯府派去南陵经办事务的人,是谁。”
钱嬷嬷见她神色凝重,心知此事非同小可,连忙郑重应下:“是,老奴这就去安排,定让那小子机灵些,绝不出岔子。”
烛火噼啪一声,爆开一朵灯花。
沈卿容凝视着那跳跃的火光,眸光幽深。
旧账之下,埋藏的或许是足以炸毁一切的惊雷。
而南陵之行,或许就是点燃引线的那点火星。
她合上那本沉重的旧账,仿佛合上了一段充满阴谋与贪婪的过往。
但她知道,过往从未真正过去。它只是潜伏着,等待着被重新翻开的那一刻。
而这一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