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心绪初明 ...

  •   春节过后,北京城迎来了早春。街边的树木悄悄抽出新芽,空气中弥漫着万物复苏的气息。林初夏的心情也如同这季节般,悄然发生着变化。

      她开始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苏沐清的感情非同一般。那不再是单纯的崇拜或欣赏,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情感悸动。每当想起苏沐清温柔的笑容,或是回忆起两人相处的点滴,她的心中就会涌起一阵甜蜜而又忐忑的暖流。

      一个周末的下午,林初夏和苏沐清相约参观一场当代艺术展。展览中有一系列关于爱与性别主题的作品,林初夏注意到苏沐清在一组描绘女性间微妙情感的作品前驻足良久。

      “这些作品很有力量,”苏沐清轻声评论,“展现了那些常常被忽视的情感维度。”

      林初夏的心跳微微加速:“清沐阿姨对这类题材有什么看法?”

      苏沐清思考片刻:“爱情本就形式多样,重要的是真挚的情感本身,而非标签或定义。”她转向林初夏,目光平和,“作为一名写作者,我认为所有真诚的情感都值得被尊重和书写。”

      这个开放而包容的回答让林初夏心中升起一丝希望。她小心翼翼地继续试探:“那清沐阿姨在自己的作品中会涉及这类主题吗?”

      苏沐清微微一笑:“我的下一部作品中确实有一个重要的女性间情感线索。不是主线,但很重要。”她顿了顿,“事实上,正是与某人的相遇,给了我描写这种情感的灵感和勇气。”

      林初夏感到自己的心跳骤然加速,却不敢追问那个“某人”是否与自己有关。

      观展结束后,她们在美术馆的咖啡厅小憩。林初夏注意到一对女性伴侣坐在不远处,她们的手指轻轻交缠,眼神中满是爱意。她假装不经意地观察苏沐清的反应,发现她的目光在那对伴侣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没有厌恶或惊讶,只有一种平静的理解。

      “清沐阿姨觉得她们勇敢吗?”林初夏轻声问。

      苏沐清收回目光,唇角泛起温和的弧度:“在任何时代,真诚地爱一个人都需要勇气。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爱。”

      这次交谈让林初夏心中的希望又增添了几分,但她仍然不敢确定苏沐清的态度是否意味着对自己可能的情感接纳。

      几天后,林初夏邀请苏沐清到家中看电影。她精心挑选了一部细腻描写女性间情感的经典影片,表面上是因为其艺术价值,实则暗含试探。

      影片播放过程中,林初夏不时偷瞄苏沐清的反应。苏沐清看得很专注,表情随着剧情起伏而变化,但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或反感。

      影片结束后,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最终是苏沐清先开口:“很美的故事,不是吗?那种超越言语的情感联结,往往最打动人心。”

      林初夏鼓起勇气问:“清沐阿姨会觉得这种感情...不正常吗?”

      苏沐清转过头,目光中有着深思:“什么是正常呢?在我看来,能够让人变得更好、更完整的感情,就是珍贵的。”她轻轻叹了口气,“社会总是喜欢给情感设置条条框框,但心的走向往往不由我们控制。”

      这番话让林初夏几乎要脱口而出自己的心意,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她意识到,即使苏沐清对同性恋持开放态度,也不代表她会接受一份来自女性的爱慕。

      随后的日子里,林初夏继续着她的“试探计划”。她会有意无意地分享一些关于LGBTQ+话题的文章或新闻,观察苏沐清的反应;她会选择那些有着隐性同性情感线索的书籍作为礼物;她甚至鼓起勇气,邀请苏沐清参加一个同性恋朋友举办的派对。

      令她惊讶的是,苏沐清接受了邀请。派对上,苏沐清表现得体而自然,与各色人等交谈甚欢,丝毫没有不适或偏见。

      “你阿姨真的很开明呢,”林初夏的朋友小悠私下评论道,“很多直人来到这种场合都会有些拘谨,但她完全不会。”

      这句话让林初夏的心中再次燃起希望之火。派对结束后,她送苏沐清回家,路上忍不住问:“清沐阿姨觉得今晚的派对怎么样?”

      苏沐清微笑:“很有趣,你的朋友们都很有个性。特别是那位作家朋友,我和她聊得很投机。”

      “我指的是...环境,氛围。”林初夏小心翼翼地说,“这种全是 LGBTQ+ 的场合,您会觉得不适应吗?”

      苏沐清轻轻摇头:“为什么要不适应?爱就是爱,无论形式如何。”她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深沉,“其实我年轻时也有过女性朋友,我们的感情超越了普通友谊,但那时社会更加保守...”

      她突然停住,仿佛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林初夏的心跳漏了一拍,却不敢追问下去。

      那晚之后,林初夏注意到苏沐清似乎更加留意她的一举一动。有时她会捕捉到苏沐清注视自己的目光,那目光中有着探究和思考,仿佛在重新审视她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午后,她们在苏沐清的公寓喝茶读书。林初夏发现一本关于女性主义文学的书籍摊开在茶几上,其中一页正好是关于女性间情感表达的章节。

      “清沐阿姨在看这本书?”她假装随意地问。

      苏沐清点点头:“为下一本书做研究。很有趣的视角,不是吗?”她顿了顿,若有所思地补充,“有时候我觉得,社会对女性间的情感太过敏感。为什么深厚的女性情谊总是被过度解读呢?”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林初夏心中的希望之火。她意识到,苏沐清可能将所有的试探都理解为对女性友谊的讨论,而非个人情感的暗示。

      随着时间推移,林初夏的试探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她开始观察苏沐清与其他女性的互动,试图分辨出她对自己是否有些特别。

      她注意到,苏沐清虽然对每个人都温和有礼,但只会为自己泡特定种类的茶;只会与自己分享写作中最脆弱的部分;只会在疲惫时接受自己的按摩服务。

      这些细微的特殊对待让林初夏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但她仍不敢确定这是否只是苏沐清对“外婆邻居家小孩”的特别关照。

      三月的一个雨天,林初夏来到苏沐清的公寓,发现她正在为一场文学沙龙做准备。沙龙的主题恰好是“文学作品中的同□□表达”。

      “清沐阿姨要在这个话题上发言?”林初夏难掩惊讶。

      苏沐清正在整理笔记,闻言抬头微笑:“是的,编辑认为我的视角可能比较独特。”她示意林初夏坐下,“事实上,我正在思考如何平衡艺术表达和个人立场。”

      林初夏的心跳加速:“清沐阿姨的个人立场是?”

      苏沐清沉思片刻:“我认为作家不应该被标签限制,但有必要为少数群体发声。”她注视着林初夏,目光深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地图,不是吗?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能与你灵魂共鸣的人,无论性别。”

      这番话让林初夏几乎要窒息。她强作镇定地问:“那清沐阿姨找到那个灵魂共鸣的人了吗?”

      苏沐清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微微一笑:“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

      沙龙当天,林初夏坐在观众席中,看着台上从容发言的苏沐清。她讲述着文学作品中的同□□情如何从隐晦到明朗,从边缘到主流,言辞间充满了理解和包容。

      在问答环节,有人直言不讳地问:“苏老师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同□□情?您会支持身边的人追求这样的感情吗?”

      苏沐清沉默了片刻,会场安静得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林初夏感到自己的心跳如擂鼓。

      “我会尊重每个人的情感选择,”苏沐清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真正的爱是稀罕而珍贵的,无论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如果我在意的人找到了这样的爱,我会衷心祝福。”

      掌声雷动中,林初夏感到眼眶湿润。她不确定苏沐清是否有意向自己传递什么信息,但这句话给了她继续希望的勇气。

      沙龙结束后,林初夏在后台等待苏沐清。当看到她的身影时,林初夏忍不住上前给了她一个拥抱:“您讲得太好了。”

      苏沐清似乎有些惊讶,但很快回抱了她:“谢谢你能来。”她在林初夏耳边轻声说,“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回程的路上,林初夏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苏沐清的态度明明如此开放包容,为何对自己的试探总是回避呢?是她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心意,还是察觉到了却不知如何回应?

      那晚,林初夏失眠了。她回想这段时间的所有试探和观察,试图从中找出答案。凌晨时分,她终于鼓起勇气,给苏沐清发了一条信息:“今天您说的话让我很感动。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找到那个灵魂共鸣的人,无论TA是谁。”

      几分钟后,手机亮了。苏沐清回复道:“你一定会找到的。因为你值得所有的爱和美好。晚安,初夏。”

      这条回复温暖而体贴,却依然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林初夏叹了口气,将手机放在胸前,感受着那份甜蜜而又苦涩的希望。

      她知道,自己的心意已经如同春日的嫩芽,破土而出,再也无法隐藏。而苏沐清的态度,则像是春日里忽明忽暗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却又捉摸不定。

      这份情感的走向,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但林初夏决定,无论如何,她都要继续勇敢地向前走,直到找到明确的答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