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双城记 ...
-
列车抵达江市时,正值午后。九月的阳光透过站台的顶棚洒下,依然带着夏末的余温,但空气中已经隐约有了秋日的清爽。
许晚棠深吸一口气:“回到城市的感觉好奇妙,既熟悉又陌生。”
白青泠轻轻点头,拎起两人的行李:“先回学校收拾一下吧。”
她们各自叫了车,一个到莱青院另一个侧去到了澄棠院。
“到了发消息,”白青泠在上车前说,“晚上视频讨论一下这周的计划。”
许晚棠比了个OK的手势:“知道啦,别忘了我们约好周末要去探索城市写生地点的!”
回到熟悉的宿舍,许晚棠被室友们团团围住,大家都好奇她暑假的收获。当她展示植物染料样品和展览照片时,引来一片赞叹。
“晚棠你可以啊!暑假不声不响搞了个大项目!”室友小林羡慕地说。
另一边,白青泠的宿舍则安静许多。她的室友们大多还没返校,她得以安静地整理行李。当她把月梨的那几本百合画集小心地放在书架上时,手指轻轻抚过封面,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晚上,两人如约视频通话。许晚棠兴奋地讲述着宿舍的趣事,白青泠则安静地听着,偶尔给出简短的回应。
“青泠,你这周什么时候有空呀?我们不是说好要开始‘城市写生地图’项目吗?”许晚棠问道。
白青泠查看课表:“周三下午和周末都有时间。你可以来我们学校,图书馆新开了艺术文献专区。”
“太好了!那我周三就去找你!”
开学第一周在忙碌中飞逝。许晚棠的实验艺术课程增加了新的媒介探索,而白青泠的出版专业则深入到了书籍设计和视觉传达理论。两人虽然专业不同,却总能在对方的课程中找到交集和灵感。
周三下午,许晚棠如约从莱青美院来到澄棠院这边。白青泠已经在设计院门口等她,手中拿着两杯奶茶。
“给你,”她递过一杯,“记得你喜欢这个口味。”
许晚棠惊喜地接过:“哇,青泠你居然记得!是不是想我啦?”
白青泠耳尖微红,转身走向图书馆:“只是顺便买的。”
澄棠设计学院的图书馆果然令人惊艳。新开的艺术文献专区收藏了大量国内外艺术书籍和期刊,还有许多珍贵的原版画册。
“这里太棒了!”许晚棠低声惊叹,“比我们学校的资源还丰富,话说学校是不是趁你们放假又偷偷翻新了。”
白青泠指向一个区域:“那边有专门的颜色理论和染料工艺书籍,应该对你的项目有帮助。”
两人沉浸在书海中,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当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时,她们才惊觉时间流逝。
“我找到了好多有用的资料!”许晚棠兴奋地说,“特别是那本《自然色彩与当代应用》,简直就是为我们的项目写的!”
白青泠点头:“我也发现了几本不错的视觉叙事和城市题材画册,可以做参考。”
走出图书馆,夕阳将校园染成金色。许晚棠突然拉住白青泠:“等等,这个光线很美,让我来拍张照。”
她迅速拿出手机,捕捉下白青泠站在夕阳中的侧影。光影勾勒出她清晰的轮廓,神情专注而宁静。
“删掉。”白青泠微微皱眉。
“不删。”许晚棠护住手机,“这张多好看啊,我还要设为聊天背景呢。”
白青泠无奈地摇头,嘴角却微微上扬。
周末,她们开始了“城市写生地图”项目的第一次探索。根据事先的研究,她们选择了江市老城区作为起点。
老城区保留着许多传统建筑和街巷,与现代都市形成有趣对比。许晚棠用水彩快速捕捉街景的色彩和光影,白青泠则用细致的线条记录建筑细节和街巷布局。
“我发现我们配合得很好,”休息时,许晚棠看着两人的画作说,“你捕捉结构和细节,我表现氛围和色彩,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画面。”
白青泠思考着:“像是一种视觉对话。可以发展成系列合作作品。”
中午,她们在老城区一家小店吃饭时,偶然听到邻桌的谈话——几个艺术学生在讨论一个跨校合作展览的计划。
“听说这次主题是‘双城记’,探索江市东西区的文化差异与融合。”一个学生说。
许晚棠和白青泠交换了一个眼神。
饭后,她们决定去打听这个展览的信息。果然,江市几所艺术院校正在联合筹备一个跨校展览,鼓励学生组队参与,特别是跨校合作的作品。
“这简直就是为我们设计的!”许晚棠兴奋地说,“‘城市写生地图’可以作为基础,再加入我们对双城文化的理解。”
白青泠已经进入策划模式:“需要更明确的概念和主题。不仅仅是写生记录,还要有深层的文化思考和视觉表达。”
她们坐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开始 brainstorming。许晚棠思维跳跃,不断提出大胆的想法;白青泠则理性分析,将概念具体化、结构化。
“我们可以从‘边界’的概念入手,”白青泠突然说,“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界,还有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边界。”
许晚棠眼睛一亮:“就像我们俩,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却在探索相同的主题!这就是活生生的‘边界对话’!”
讨论越来越深入,从简单的写生计划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项目概念。她们决定以“边界对话:双城视觉笔记”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合作作品。
回到学校后,她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创作。许晚棠负责色彩实验和氛围营造,白青泠负责结构设计和视觉叙事。两人通过视频通话和共享文档保持沟通,周末则面对面工作。
一个周日下午,她们在白青泠的宿舍工作。许晚棠在调试一种新的蓝色染料,试图捕捉江市夜空的颜色;白青泠则在排版文字说明,思考如何最好地呈现他们的概念。
“青泠,你看这个蓝色是不是太冷了?”许晚棠问道,“江市的夜空应该带点紫调,因为城市灯光的影响。”
白青泠走过来,仔细查看染料样品:“确实。可以加一点玫红色调节。”
她们并肩调试颜色,距离无意间拉近。许晚棠能闻到白青泠身上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气息,突然感到一阵心悸。
“好了,”白青泠轻声说,向后稍稍退开,“这个色调更接近了。”
许晚棠看着她的侧脸,突然问:“青泠,你觉得我们算是在探索什么样的‘边界’?”
白青泠思考片刻:“很多层次。首先是地理上的东西区边界,然后是艺术与设计的学科边界,还有……”她停顿了一下,“个人创作与合作的边界。”
“还有呢?”许晚棠追问。
白青泠看向她,眼神深邃:“还有情感与理性的边界,友谊与……其他可能性的边界。”
空气中突然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许晚棠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白青泠则低头整理画笔,耳尖泛红。
就在这时,许晚棠的手机响起,是月梨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姐姐,晚棠姐,”视频那头,月梨看起来刚放学,“小姨让我问问你们国庆节回不回来?”
她们讨论了假期计划后,月梨突然说:“对了,我最近画了一些新的漫画,发给你们看看?”
当她分享屏幕展示画作时,许晚棠和白青泠都微微一愣——画中是两个女孩并肩作画的场景,明显是以她们为原型,氛围温馨而亲密。
“月梨你……”许晚棠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月梨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但眼神狡黠:“只是练习人物互动场景。觉得你们一起工作的画面很有感觉。”
通话结束后,两人一时无言。最后还是许晚棠打破沉默:“月梨那孩子,观察力还是太强了。”
白青泠轻轻“嗯”了一声,继续整理画具,但手指微微发抖。
夜幕降临,许晚棠不得不回学校。站在宿舍楼下,她突然说:“青泠,我很喜欢我们现在这样。一起做项目,探索城市,讨论艺术……感觉很充实。”
白青泠点头:“我也是。”她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比一个人要有趣得多。”
许晚棠上前轻轻拥抱她:“那下周见。别忘了周三我们要去江东区写生。”
白青泠微微一僵,然后轻轻回抱:“不会忘的。你路上小心。”
回学校的路上,许晚棠回味着那个短暂的拥抱,心中泛起阵阵暖意。而宿舍楼上的白青泠,则站在窗前,看着远处许晚棠离去的身影,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些百合画集的封面。
江市的故事刚刚开始,而两个女孩之间的“边界对话”,也在艺术与情感的领域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