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锋芒初现与落败的怨毒 ...

  •   在一次次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里,悄悄滑到了尽头学期末,澄棠设计学院年度最重要的赛事——“启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现场。
      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期待,混合着淡淡的纸墨与模型材料的味道。决赛圈的作品陈列在展厅中央,灯光聚焦,每一件都凝聚了作者数月的心血。

      许晚棠特地请了假,从莱青赶过来给白青泠加油。

      她挤在围观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白青泠的作品——那是一本名为《蚀》的书籍装帧设计。

      作品的气质和白青泠本人一样,第一眼并不张扬夺目,却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整体采用了一种罕见的深灰蓝色调纸张,触感细腻而略带粗粝感,仿佛历经时光打磨的礁石。封面没有繁复的图案,只有一道凌厉的、仿佛被酸性物质腐蚀过的凹痕,从左上角斜劈而下,露出底下隐约的、色彩截然不同的内页材质。

      书脊处采用了手工缝线,线迹却故意做得不那么规整,带着一种挣扎般的生命力。

      书名《蚀》字体的设计更是精妙,笔画仿佛正在被无形之力缓慢侵蚀、溶解,却又顽强地保持着辨识度。

      许晚棠看着那本书,心里暗暗惊叹。她能从每一个细节里感受到白青泠投入其中的巨大精力和对主题的深刻理解——那是一种关于时间、记忆与外界力量侵蚀下,内在精神如何留存与抗争的表达。冷静,克制,却充满了内在的张力。

      相比之下,不远处另一件入围决赛的作品则显得“亮眼”得多。那是张钊的作品,一本关于未来城市构想的概念书。

      设计极其炫酷:封面是镜面亚克力材质,反射着周围的一切,显得科技感十足;内页使用了大量荧光色和夸张的立体插页、镂空结构,甚至嵌入了小小的LED灯珠,按下开关会发出炫目的光。看起来确实很“炸”,很能吸引眼球。

      张钊本人正站在他的作品旁,穿着精心搭配的潮牌服装,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不断和前来参观的老师、同学介绍着他的“超前理念”和“技术突破”。他的跟班李炜在一旁卖力地帮腔吹捧。

      许晚棠听到旁边有低年级学生在小声惊叹:“哇,张师兄这个好厉害!好酷!” “是啊是啊,感觉赢面很大!”

      但许晚棠注意到,几位资深教授模样的评委在张钊的作品前停留时间并不长,他们更频繁地驻足在白青泠的《蚀》面前,俯身仔细查看纸张的纹理、触摸封面的凹痕、研究书脊的缝线,彼此低声交换着意见,表情严肃而专注。

      决赛答辩环节开始。每个参赛者有十分钟阐述设计理念和五分钟回答评委提问。

      张钊先上场。他准备了一段酷炫的动画PPT,侃侃而谈他的“未来视觉”、“科技融合”、“打破常规”,语言流畅,充满各种时髦的设计术语,听起来十分高大上。

      但评委提问时,问题逐渐尖锐起来。

      “你的设计非常吸引眼球,但镜面封面在实际阅读时是否会造成反光不适?” “内页大量使用荧光色和强对比度,是否考虑了长时间阅读的视觉疲劳?” “这些复杂的立体结构和电子元件,是否考虑了书籍的耐久性和实际阅读、携带的便利性?它的成本将如何控制?” “你的设计,与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未来城市’的核心内容,关联性在哪里?是形式服务于内容,还是形式压倒甚至脱离了内容?”

      张钊一开始还能应对,但问题越来越深入核心,他的回答逐渐变得空洞,开始重复那些华丽的术语,显得有些招架不住,额头微微见汗。

      他试图强调“创新”和“视觉冲击”,但评委们似乎更关注设计的功能性、与内容的契合度以及实现的合理性。

      轮到白青泠。她走上台,依旧是那副清冷平静的样子,甚至没有用PPT,只是将《蚀》这本书捧在手中。

      她的阐述清晰而简洁,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她从选择的纸张材质谈起,解释这种触感如何隐喻“被时间磨损的记忆载体”;封面那道腐蚀痕的创作过程,如何模拟自然界的侵蚀效果,象征“外部力量对内在的冲击”;书脊不完美的缝线,代表“创伤后的愈合与倔强”;字体的设计,如何直观表现“蚀”的过程与结果的对抗。

      她语调平稳,却带着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和情感深度。

      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被赋予了明确的目的和深刻的含义,全部紧密围绕《蚀》这个核心主题服务。

      评委提问环节,问题同样犀利,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这种特殊纸张的耐久性和印刷适性你做过测试吗?” “手工缝线如何保证批量生产的可能性?或者它本身就是限定艺术的一部分?” “你的设计整体基调非常压抑冷峻,是否考虑过读者的接受度和市场性?”

      白青泠一一回答,语气依旧冷静:“纸张经过测试,强度与耐久度符合要求,特殊涂层解决了印刷问题。”“手工缝线并非为了量产,而是表达主题的必要手段,探讨的是艺术性与概念性的边界。”“压抑与冷峻是主题所需,设计不应一味迎合市场,更应引导读者思考。”

      她的回答或许不那么“圆滑”,却扎实、诚恳,直指核心。

      答辩结束,评委们退场评议。等待结果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张钊脸上的自信笑容已经有些僵硬,他不断和李炜说着什么,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安静坐在角落的白青泠。

      白青泠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指尖,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许晚棠走到她身边,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发现她的指尖一片冰凉。

      终于,评审团主席上台宣布结果。 “……本次大赛银奖获得者——张钊同学!他的作品《未来幻境》展现了大胆的想象力和技术探索精神!”

      张钊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挤出一个笑容上台接了奖杯,但眼神已经沉了下来。银奖,意味着他输了。

      “金奖获得者——”主席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投向台下,“白青泠同学!她的作品《蚀》,以极其深刻的概念、完整统一的视觉语言、精湛的细节处理以及对书籍设计本质的深刻理解,征服了所有评委,实至名归!”

      掌声雷动。许晚棠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白青泠在掌声中站起身,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上台接过了那座沉甸甸的奖杯。

      灯光打在她身上,和她手中那本低调却充满力量的《蚀》融为一体。

      下台时,张钊正好也走下台。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许晚棠清晰地看到,张钊侧头看向白青泠的那一眼——那里面充满了难以置信、不甘、屈辱,以及一种迅速发酵的、几乎无法掩饰的怨毒。

      那绝不仅仅是输掉一场比赛的眼神,那更像是一种所有物被抢夺、尊严被践踏的嫉恨。

      白青泠仿佛没有看到,径直走了过去。

      赛后的小型庆祝,许晚棠拉着白青泠在外面吃饭。许晚棠还在兴奋地复盘着比赛过程,夸赞她的冷静和厉害。

      白青泠安静地听着,偶尔吃一口菜,半晌才说:“他的技术很好,想法也很活跃。” 许晚棠不以为然:“花里胡哨的,华而不实,跟你那个根本不能比好不好!”

      白青泠摇摇头:“形式本身没有错。只是他用错了地方,或者说,忽略了更本质的东西。”

      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平淡却一针见血:“他太想赢了,以至于忘了设计为什么服务。” 许晚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们都没有再多谈论张钊那个怨毒的眼神。或许在白青泠看来,那不过是一个失败者微不足道的情绪,不值得关注。而在许晚棠看来,那只是比赛激烈竞争下的短暂失态。

      谁也没有料到,那颗名为嫉恨的种子,早已在那一刻深埋进张钊扭曲的心里,并在阴暗处悄然滋生,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这场光明正大的较量中的落败,为他日后那些龌龊不堪的行径,写下了最初的注脚。

      而此刻,她们只是享受着比赛胜利后的轻松与喜悦,远处的阴影,尚未蔓延到她们的光明之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