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赵久回去的路上依然气愤,心里想着晚上要在温庭笙回家路上套个麻袋揍他一顿。
      十几岁正是人生最热血最疾恶如仇的年龄,
      赵久眼里,伤害他最珍视的赵姐姐的人,都是十恶不赦的。

      赵久原名赵九,是报社印刷工,李长秀的小跟班。
      他妹妹现在住在李长秀家里,虽然没改姓,也算半个养女。
      他和妹妹若不是碰上赵昭平和李长秀夫妻,也许根本没有活路。

      赵久父母是吴江土生土长的农民,早些年混战的时期都没了。
      五年前,年仅十四岁的赵九就带着四岁的妹妹赵十一从吴江一路乞讨到了沪城街头。
      因为本地乞丐的排挤,兄妹俩差点饿死街头。

      李长秀的妻子胡茵女士初见这对兄妹乞讨时,就给他们送过些吃食。
      但那时候她并不知他们是兄妹。
      赵十一一直是男孩打扮,又鲜少开口说话,赵久也乞讨的时候,也是说可怜可怜我们弟兄俩。
      李长秀早年比较动荡,胡茵与李长秀聚少离多,为他四处漂泊吃了不少苦。
      前些年安定些了,她好不容易怀上孩子,却不幸早产,孩子未能保住,医生还说她此后大概再难有孕。
      所以她总会对孩子多一些怜惜,即便自己日子也紧巴,还是会时不时救助一些乞讨的孤儿。
      李长秀怜惜她,哪怕因为时常接济乞儿,自家的伙食一直挺糟,也从来不阻拦妻子。
      夫妻俩都是善良的人,哪怕自己吃不上肉,也愿意时常行善积德。
      胡茵那天买菜回家,见着赵久鼻青脸肿、一瘸一拐地牵着“弟弟”的样子,看着着实可怜,便带俩人回家上药。
      胡茵一开始也没打算收养他们的。
      赵久那时带着“弟弟”流浪时间不短了,他身上时不时就会有伤,眼神中也不时流露出凶狠与戒备。
      胡茵没法判断那是受多了欺凌还是他本身争强好胜。
      因为赵久和附近混帮派的少年打过架,周围的人自然说这孩子心性凶狠。
      听得多了,再见着赵久的眼神,总会有些担心孩子是不是心性不好。
      胡茵知道不可全信。
      胡茵与李长秀是少年夫妻,两人都是浙省水乡人,当初来沪城,最早是因为李长秀到沪城大学教书,刚住进楼里的时候,语言不通,也被本地人排挤,背后议论过。
      倒也不是本地人就人心有多坏,而是外来的不知根知底,一旦有人恶意揣度,其他人也容易跟着相信。
      后来知道李长秀是教书写文章的,周围邻居的态度就好很多了。
      学校那边乱起来后停课了,李长秀就与朋友们一起办起了报社。

      这年头里能读书的人家,家里条件都不会很差。
      从前,李长秀家也是颇为殷实的,李长秀父亲在水乡开了几家酒楼,父亲过世后,李长秀转了出去,拿着钱去过许多地方。
      文人重义,世道动乱,李长秀一直帮助学生与好友,办报社又花掉了大部分家产,这些年才会略显拮据的。
      胡茵幼时家里不让女子上学,与李长秀成婚的时候,也是不识大字懵懂纯真的小女孩。
      风风雨雨三十多年相伴,儒雅博学的李长秀,一点一点教会她读书识字,为人处世的。

      胡茵不单纯了,她是个睿智明理的妇人,哪怕善良,也是警戒的。
      她见过邻居家的孩子,自小便是看着长大的,昔日那憨厚可掬、贪吃可爱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怎料年仅十五六岁,便误入歧途,加入了帮派,成了为恶人征收保护费的打手,欺压乡邻。
      怜惜赵九“兄弟”,却也心存戒备,面对这位非亲非故、背景全然未知的少年,她又怎会轻易放下防备,给予信任呢?确实是因为发现赵久受伤有些严重,伤口好像因为没有处理发炎了,怕他没钱买药会出事,到时候他那么小的“弟弟”就真的无人照顾了,才会贸然带他们回家,打算给孩子上点药,上完药就让他们离开的。
      若非这少年一直把“弟弟”护得很好,哪怕自己身上总有伤痕,但“弟弟”从来都没有见到过一点伤。
      胡茵觉着,心里有家人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上药时,听着少年肚子的咕噜声,胡茵又不忍心,给少年和“弟弟”一人煮了一碗面。
      吃了面,可能是因为有些发烧,也可能是好些天被伤痛折磨没休息好,赵久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胡茵思索片刻,终究还是心软了,打算让他们留宿,便领吃碗面乖巧坐着不说话的瘦弱的“弟弟”去洗澡。
      衣服脱了一半,胡茵这才惊觉,眼前这个瘦弱的孩子,赵十一,竟是个女孩。

      胡茵一下子心就揪住了。
      她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巴掌大小、皮肤皱巴巴、浑身紫红的早产小婴儿,那是她历经七个多月艰辛孕育的女儿,出生时体重尚不足四斤,仅仅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几个小时便匆匆离去了。
      心思纷乱地给孩子洗完澡,胡茵丈夫李长秀也回来了。
      胡茵和他说起想收养小女娃。
      李长秀并不反对。
      他们都知道,这世道乱,女孩在外面流浪太危险了。

      但现在问题是,就算有心想收养,他们家日子也并不富裕。
      收养一个小女孩或许还好,可再多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恐怕就有些棘手了。
      况且,赵久不是小孩子了,是个身量已经和李长秀差不多高的半大小子了。
      这么大的孩子,要养出感情来实属不易,更何况赵久还是个打架极为凶狠的孩子。

      夫妻俩聊的时候,趴桌上睡着的赵久醒了。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赵九十分防备,开口就是拒绝。
      赵久其实没听到几句,只是下意识地喊:“你们谁也别想带走我妹妹!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那声音中带着急切与愤怒。

      赵昭平那天刚好去拜访李长秀。
      李长秀也不知道赵昭平在门外听了多久、听到多少。
      只是就那么巧,赵久把妹妹抱在怀里就要往门外跑的时候,赵昭平敲门了。

      打开门看见赵昭平,赵久有些愣住了,没有再往外走。
      赵昭平与李长秀夫妻寒暄完,跟两个孩子打了招呼,然后自顾自地说:“我刚听说这孤儿兄妹也姓赵,想起了我远方的表弟表妹,许久不见,也不知道他们在南洋是否安好,我觉着与赵家弟弟妹妹很有缘分,以后也想能与你们常见见,聊聊天,赵家弟弟现在还没有工作,报社那边不是正好确缺人维护秩序么,胡嫂子你看赵家弟弟这身高,多合适呀”
      然后又看着洗过澡白白嫩嫩的小十一,说“赵家弟弟,你看妹妹这脸瘦的都没肉了,饥一顿饱一顿可不行,以后要长不高的,你之后上班忙也没时间每天给妹妹做饭,还是胡嫂子手艺好,你看,妹妹肚子都吃得鼓鼓的,以后天天这样多好。”
      “这世道磨人,你很努力在保护妹妹了,我们不会抢走你妹妹,只是给你帮助,让你能更好地照顾妹妹,你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么。”
      僵持了快一分钟,赵九点头了。
      赵昭平建议李长秀给两个孩子改个名字,说好的名字可以带来一些好运道,让你们往后的日子能顺遂一些。
      问清楚哥哥叫赵九,妹妹叫赵十一后,李长秀沉思了几秒,给了建议。
      “父母给你们起的名字,虽然简单,也不应全忘。九通久,一作意,平安长久,幸福如意,哥哥叫赵久,妹妹叫赵如意可好?”
      也许是‘平安长久,幸福如意’的寓意太过美好,又或许是赵昭平强调的只是帮助而非收养,也可能,因为说话的人是赵昭平。
      最终赵久接受了李长秀夫妻和赵昭平的好意,与妹妹接受了新的名字和赵昭平的建议安排。
      毕竟,一直带着妹妹祝桥洞,与乞丐抢茅草盖被,也不是长久之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