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预定孟浩然 ...


  •   开元二十四年的秋末,长安城上空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气息。

      听闻耿直的张九龄相公又在朝堂上因为坚持己见吃了挂落,而善于揣摩圣意的武惠妃一党越发得势,连带着整个长安的风向都变得微妙起来。与此同时,举子们也开始入长安。

      大唐的科举大多在年初举行,可这年尾刚到,就已经有不少心急的举子开始四处投递行卷,争抢着在权贵面前露脸,指望能提前得了青眼,占得先机。

      李暮如今名头响亮,竟也有不少人拐弯抹角地把行卷投到了他那位荒唐爹李瑾那里。

      李瑾这人,纯属是“父凭子贵”的典型代表,自己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一时半会儿被那些吹捧谄媚之词包围,飘飘然之余,更多的是手足无措,压根不敢冒然跟自家那个主意比天大的儿子提这茬。

      成日里只能在府中踱步,期期艾艾,最后跑去搔扰唯一看起来靠谱的王维,

      王维被他烦得不行,恨不得拿刚写好的诗稿堵住他的嘴,让他滚一边凉快去。

      他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

      不仅要给李暮当老师,还得额外加班,给李暮那三个嗷嗷待哺的小举子进行考前突击辅导!

      他一个追求清静无为的诗佛,硬生生被逼成了高考冲刺班班主任,他找谁说理去?

      李瑾碰了一鼻子灰,又转头去找妻子武氏。武氏最近也是个大忙人,听闻儿子又开了个卖香露面脂的铺子,生意极好,她决心平日里穿梭于各家夫人的宴会,帮儿子搜集情报、拓展人脉,推荐推荐。

      河东郡王府邸深处,草木渐染黄褐,一片萧瑟。唯独那座倚着永安渠新落成的临水戏台,在秋风中显出一种格格不入的精巧与秾丽,像个浓妆艳抹的美人硬挤进了素颜的队伍。

      说白了,这就是李暮为李隆基精心打造的“高级私密偷情……啊不,是艺术交流会所”。

      这戏台是李暮呕心沥血的杰作,专为他的“大客户”——当今天子李隆基量身定制。台基用的全是厚重的青石,朱红栏杆上雕满了缠枝牡丹,花瓣层层叠叠,枝叶扭来扭去,工匠雕得眼睛都快瞎了。

      台顶覆着青光闪闪的琉璃瓦,台前引了活水,挖出个不规则的小池子,池水碧沉沉的,倒映着天光和戏台华丽的影子。几根早就没了夏日的风姿、只剩枯枝败叶的残荷倔强地杵在水里。

      李暮站在池边,身上那件皇帝新赐的、绯色亮眼的小科绫罗袍衫,在秋风里衣袂飘飘,腰间悬着的那只象征身份、其实屁用没有的鎏金小鱼袋跟着一晃一晃。

      他年纪还小,脸蛋儿肉嘟嘟带着稚气,但那双琥珀色的眸子习惯性地微弯着。

      自从得了【壮哉大唐】群里那帮心黑手狠、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祖宗们隔空灌顶式教学,李暮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以为“依法治国”就能解决一切的小天真了。

      帝王术这东西,真香!

      师夷长技以制夷,古人诚不我欺!

      李暮把李隆基当课件刷,这一深入研究不得了!

      真让李暮窥见了开元天子那光辉伟岸形象下,一丝不为人知的隐秘小九九——李隆基,这位开创了盛世的雄主,内心深处,居然潜藏着对背德感的隐秘渴望!

      李隆基被圣君这顶高帽子压得太久,一言一行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反而格外享受在某些方面偷偷越矩、打破常规带来的刺激感,就像个被规矩绑久了的好学生,总想找个没人的角落撒点野。

      看看他宠爱的女人就知道了:武惠妃,是那位差点把李唐江山改姓武的女皇的侄孙女,朝野上下对“武”字还心有余悸,跟提伏地魔似的。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出身教坊舞姬。还有那位未来的杨贵妃,身份更是敏感……

      总结一下,李隆基骨子里,就好一口打破禁忌的刺激。

      喜欢追求刺激?

      李暮嘴角勾起一抹“我懂了”的笑意,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为他量身定做的固宠妙计啊!

      这年头,有宠才有权。这宠,不会是他李暮来承,也会有别人,那为什么不能是他呢

      于是,这处隐秘的戏台,就成了李隆基宣泄压力、寻找“背德”快感的绝佳秘密基地。

      李暮不仅精心编排新戏,还胆大包天地将他与圣人私下里勾勾画画、共同“创作”修改的词文,拿到东西两市最热闹的勾栏瓦舍去公开上演!

      那些戏文辞藻华丽,情节抓马,又隐隐透着天家气派,每次上演都能引发万人空巷,一票难求,黄牛赚得盆满钵满。

      更绝的是,他偶尔会在这郡王府的戏台上,撺掇着圣人亲自粉墨登场,过把戏瘾!

      当丝竹管弦嗨到顶点,当鼓点密集得像在砸场子,穿着戏服、彻底融入角色的李隆基,仿佛瞬间卸下了九五之尊的黄金枷锁,眉眼间全是抛却身份后的酣畅淋漓和迷之陶醉。

      满堂喝彩都是为他一个人,而满朝文武、三宫六院,却没人知道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正猫在这里跟一个小孩不务正业。这种背着全天下、共享一个秘密的刺激感,极大地取悦了这位站在权力巅峰、日常缺乏惊喜的帝王。

      李暮深谙对李隆基来说,利益捆绑且不藏着掖着做白纸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将火爆演出赚来的丰厚利润,亲自挑了个李隆基在兴庆宫花萼相辉楼前欣赏新进贡的牡丹、心情倍儿棒的午后,用一只木箱装着,屁颠屁颠地抬到了御前。

      记得那天,秋高气爽,楼前牡丹争奇斗艳,姚黄魏紫,晃得人眼花。

      李隆基正跟心腹宦官高力士赏花,看到李暮和他身后那箱明显分量不轻的钱帛,先是一愣,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抚掌大笑,亲切地唤着他的小字:“二十九郎,你这孩子……朕富有四海,还能缺你这三瓜两枣不成?”

      天子笑声洪亮,吓得旁边侍立的宫女太监们纷纷低头,肩膀耸动。

      李暮当时就抬起小脸,笑嘻嘻的回道:“大家富有四海,自然看不上这点。但这可是孙儿与大家一同挣来的,意义非凡!孙儿不敢吃独食,特来与大家分红。”

      他故意把挣字咬得格外清晰,透着股“咱俩是一伙儿的”亲昵劲儿。

      果然,李隆基眼中那抹被理解、被迎合、甚至带着点共犯默契的欣喜藏都藏不住,他大笑着示意高力士收下这赃款,还难得地用了一种近乎市井哥们儿的语气冲李暮打趣道:“下次若还有这等好营生,记得再叫上朕,分红可不能少!”

      李暮应了一声,随即坐在对面,跟他展示自己最近的羯鼓学习成果,引得李隆基欢欣不已。

      这种隐秘的、不足为外人道的乐趣,如同最顶级的剑南烧春,醇烈上头,回味无穷,让习惯了马屁与敬畏的帝王,感受到了久违的新鲜、放松与活着的真实触感。

      李暮的圣宠,便是在这一次次精准挠到皇帝痒处、堪比顶级心理按摩的投其所好中,坚不可摧地建立起来。

      有宠爱,自然就有了地位和话语权。

      他那身绯色小袍配上小金鱼袋,虽然更多是装饰品,但行走于宫禁之中,内侍省那些眉毛都是上仰的宦官们,以及各宫局谨慎小心的宫人,见到他这一身行头,那弯腰的弧度,那口称“小郎君”时的热乎劲儿,都透着十二分的恭敬与巴结。

      这长安城的风,吹到李暮身上,都带着暖烘烘的马屁味儿。

      没人敢给他脸色看,人人见了他都笑脸相迎。河东郡王府这门庭,从前爱答不理,如今已是高攀不起的热灶头。

      仿佛所有人都选择性失忆,忘了这家曾经的落魄。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李暮乐得如此,日子怎么过不是过。

      李暮鼓励他爹李瑾多办宴席,也怂恿老师王维多搞搞文人雅集,地点甚至可以用他在长安新得的那处御赐宅子。

      他对那些来投递行卷的人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甚至还颇有兴致地亲自“面试”。

      说实话,来他这儿的和去王维那儿的,简直是两个极端。王维那边是清流汇聚,仙气飘飘。

      他爹李瑾招揽的,那简直是浊流滚滚,都快浊成臭水沟了。

      可见他家的名声在外人眼里是个什么成分。

      李暮也不着急,他的目光主要盯着王维那边。

      王维那性子,平时清冷得像终南山上的积雪,交际圈并不广。但是,架不住他颜值高、才华横溢、名声好啊!

      除了那个同样光芒万的李白,据说还是王维单方面不爱搭理人家,但凡是家世清白、有点追求的文人,谁能拒绝一个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大美人的饭局呢?

      再加上宴会地点是在李暮御赐的宅子,安全又体面。

      李暮才五岁,却圣眷正浓,常伴帝侧,平日里想巴结都找不到门路,如今全天下都知道李暮是王维的开山弟子,情同父子。

      哪怕圣人再忌讳官员与宗室过从甚密,李暮也才五岁。冲着王维的面子和李暮的背景,这诗宴的含金量也是杠杠的。

      甚至偶尔李暮还能把李隆基本尊也忽悠过来与民同乐一下。这下更是了不得,各方人马趋之若鹜,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来往宾客络绎不绝,隐隐有当年岐王李范那座“文艺沙龙”的鼎盛气象。

      李暮自己倒不常泡在宴会里,毕竟他忙得很:新开的专对长安贵妇们小化妆品店需要他研发新品,两位大佬亲授的文化、骑射课程不能落下,要辅导自家奴仆考进士,要处理王府事务看账本,还要陪着李隆基唱戏,并在群中大佬的帮助下,趁机将这位活生生的帝王当成“一对一高端帝王心术实践课”的课件来学习……

      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他觉得他比宰相忙。

      他办宴,自然带私货。他把自己手下要考进士的李涌、李念、李素可着劲儿往王维的诗会上塞。

      王维在他手上,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刚满一年,李暮就常常“死缠烂打”,让他务必带着自己和李涌等人去蹭各种高级文会。

      毕竟大唐的科举,尤其是逼格最高的进士科,那绝不是光有才华就能上的!

      在大唐,投卷、行卷之风盛行,没有权贵名流的推荐,没有足够响亮的名声,就算你是文曲星下凡,也多半得在家抠脚。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尽了其中血泪。

      为啥?因为大唐考试有时候还真不看文采!看看李林甫就知道,这位未来宰相有个外号叫“弄獐宰相”,为啥?因为他给人写贺词的时候,能把“弄璋之喜”写成“弄獐之喜”!人家生儿子,他写生野生动物,狸猫换太子超前版。

      连字都认不全的宰相都能上位,所以你个小小进士,光会写诗顶个屁用!

      大唐的科举省试大多在年初,但前期的投卷、造势必须早早动手。唐代科举,考生向权贵名流投递作品即投卷以求推荐是基本操作。

      李暮瞄准的就是今年年末,给这三个打包送蜀中。

      当然,以他现在的圣宠,给弄个小官当当是易如反掌。不然那些举子不会来给李瑾投卷。

      毕竟他跟李隆基混得这么熟,撒个娇卖个萌,皇帝一高兴,说不定就准了。

      一方面他对李隆基确实没啥威胁,年纪太小。二来,他可以甩锅给他爹李瑾,说是替父分忧,擦屁股,这理由百试百灵。

      只是吧,他身上武惠妃侄孙的标签太醒目,属于武惠妃一派,这是板上钉钉,洗都洗不掉。

      当然因为他年纪小,清流派的官员目前只把他当个有点才华的熊孩子,还没上升到政治对手的高度。

      但这是态度问题。像张九龄这种耿直boy,就绝不会踏足他李暮办的诗宴。

      不过,他也在宴会上见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人:比如幽默风趣的秘书监贺知章小老头,比如喝高了就泼墨挥毫、号称“草圣”的张旭,还有画技通神、被尊为“画圣”的吴道子,还有乐圣李龟年……

      这些算是文艺圈的中立人士,或者说是技术型官员,没那么强的派系观念。

      李暮常跟他们谈笑风生,以前他们与岐王熟络,对李暮也是照顾有加,一口一个昕光奴,李暮偶尔还能讨要几幅墨宝、几篇诗稿,收获颇丰。

      李暮超爱他们的,还偶尔过府,一个五岁小孩,他去学字学画有什么问题。

      反正,一天天的,除了那个宫里首席乐师雷海青,因为可能觉得李暮搞的音乐太离经叛道,对他没啥好脸色外,其他面上过得去的人,对他也还算客气。

      忠臣,他们都是大唐的忠臣。

      而他李暮,在有些人眼里,大概就是那个带坏皇帝、搞歪门邪道的奸佞了。

      所以,奸佞就好佞呗!他李暮暮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暮当然知道李林甫很快就要上位了,他去走李林甫的门路,保管一试一个准。李林甫不敢不给他,或者说给武惠妃这个面子。

      但李暮把李林甫当作最后的、万不得已的出路。毕竟,那老李头比狐狸还精,比泥鳅还滑,他可不想过早与之周旋,免得被啃得骨头都不剩。

      不然他何必费老大劲给李涌他们脱奴籍、落户、造名声?吃饱了撑的?

      【壮哉大唐】群里的一众大佬们,早就搬好了小板凳,等着看李暮这场期末实践大考的好戏。毕竟帝王心术灌输了小半年,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遛了。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如同天籁般响起。

      【大型系统任务②发布:定子蜀中】

      【任务目标:于蜀中之地建立初步掌控力。】

      【任务难度:三颗星】

      【任务奖励:全体成员集资兑换的“力能扛鼎”buff十年体验券!】

      李暮眼睛瞬间亮了!大力buff十年!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跑路……啊不,是安身立命之神技啊!

      李涌他们过乡试已是板上钉钉。他们的诗文或许并非顶尖,但在李暮打造的“人设”光环和密集宣传下,些许不足,已被那响亮的名声所掩盖。

      李暮果断将三人踢去参加各种宴会混脸熟,同时,精心为他们挑选了最终的投卷对象——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性子活泼,喜欢热闹,常来李暮这边的宴饮。李暮与寿王李瑁相熟,与这位公主表姑自然也关系匪浅。

      凭着武氏这层血脉联系和日常的走动,咸宜公主对李暮这个小侄子颇为照顾,连带着那位因“转世”传闻与武惠妃不太亲近的太华公主,对李暮都颇有好感。

      李暮挑中咸宜公主,绝非一时兴起。

      在大唐,公主的束缚远比宗室男子少,行事更为自由。

      咸宜公主作为武惠妃的爱女,风头正劲,她只需轻轻打个招呼,比许多朝臣递话都管用。

      得公主赏识,总比得“弄獐宰相”赏识听起来清贵多了!

      李暮与咸宜公主走动频繁,深知她爱美,便时常将自家工坊新研制的、在长安贵妇圈中颇受追捧的香露、面脂等护肤品作为礼物相送,哄得这位公主表姑心花怒放。

      李暮看准时机,毫不迟疑,果断向咸宜公主开口:“姑母,现下我那儿制作香露的花材不够用了,品质也参差不齐,想去蜀中多购置些上等的,再设个工坊。只是那边到底人生地不熟,需得几个得力又信得过的人去帮侄儿打理照应。”

      咸宜公主正对镜试用李暮新送的芙蓉玉露,闻言笑盈盈道:“可以呀,你说,要姑母如何帮你?”

      李暮直接道:“我瞧着近来名声不错的曲江三杰倒也是机敏之人,前日宴饮与他们说了蜀中风情,他们也愿去历练一番,不知姑母能否帮侄儿递个话,安排个合适的职司,方便他们为侄儿办事?”

      这在咸宜公主看来,不过是安排几个家仆性质的文人去蜀中做个底层小官,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她爽快应下:“小事一桩,包在姑母身上。”

      李暮立刻又奉上甜言蜜语,并承诺最新款的全套“霓裳彩妆”很快便给她送来,逗得咸宜公主笑逐颜开,硬是留他用了膳才放人。

      投行卷、安排人去蜀中的大事,就这么在谈笑间定了下来。

      然而,李暮还没来得及高兴领取buff,他那位以“佛系”著称的老师王维,却突然表示:倦了,乏了,看透了这歌舞升平!一天到晚的宴饮交际,不是吹捧就是炒作,乌烟瘴气,歌舞升平。

      他倦了,他真的倦了!他感觉自己的灵魂正在被玷污!他准备收拾包袱,去终南山静静心,修行一下!

      李暮一听,眼珠子都快瞪出火星子了。

      天啊!我的好老师!期末考试卷子刚发下来,重点划了一半,你说你要去睡觉了?

      这合适吗?这合理吗?这符合师德吗?

      文化沙龙,可是积累人脉、笼络人心的重要平台,必须持续办下去!

      你徒儿还指望着靠这个圈子,慢慢渗透,最终能嗦一嗦张九龄那只硬骨头呢。

      张九龄要是能被他拿下,那他估计得猖狂死,顺便还能在地府大佬们那里换点小钱钱奖励。

      他在地府也得有活动经费不是?

      李涌他们现在分量还不够,撬不动张九龄。

      王维不说话,王维就看着他的好大徒。

      李暮:……,妈的,让他想想,还有什么牌可以打。

      李暮眼珠子一转,扭过头,对着王维那张写满生无可恋的俊脸,露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甜度超标的笑容:“老师,上次您说的那位友人,是叫孟浩然,对吧?听闻他在文人圈里名声也很响亮呢!”

      “您觉得……以他的才华,在秘书省里当个校书郎,校勘一下典籍,怎么样呀?” 他开始利诱。

      王维闻言,猛地咳嗽了一声,正色道:“孟夫子性情高洁,不事权贵!绝不投李林甫之门!”

      这是他的底线。

      李暮从善如流,立刻接口:“好!不投李林甫!咱们直接投圣人!老师,您就让孟夫子把他最好的、最牛逼的诗给我一份!我拿去给圣人看!这总行了吧?”

      王维一听“投圣人”,还能展示好友的才华,眼睛“蹭”的一下就亮了,仿佛瞬间充满了电,刚才那股要死要活的倦怠感一扫而空:“行!孟夫子近日正好有新作!我这就去信与他说!”

      看着王维瞬间满血复活、急匆匆去找孟浩然的背影,李暮摸着下巴,露出了小狐狸般的微笑。

      搞定一个!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孟浩然这块砖放到他该放的地方。

      孟浩然,也可以写赠昕光奴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预定孟浩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