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言 ...

  •   嘉林的雨,总是来得没有道理。

      先是天光暗下来,不是黑夜的那种暗,是天地间被蒙上了一层旧纱布,颜色都失了真。然后,风起了,卷着尘土和榕树的气根摇晃。最后,雨点才不紧不慢地敲在玻璃窗上,先是试探的两三声,继而就连成了片,哗啦啦的,把世界隔绝在外。

      张函瑞总是坐在窗边,看雨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水痕,像地图,也像眼泪流过的路径。教室里的灯光白得有些惨淡,映着少年们低垂的头颅和奋笔疾书的手。空气里有纸张的味道、雨水的潮气,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青春期的焦灼。

      他偶尔会侧过头,视线掠过几排桌椅,落在那个熟悉的身影上。张桂源的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棵努力向上生长的小白杨,专注地看着黑板,或者低头演算。他们之间,隔着不过数米的距离,却仿佛横亘着嘉林整个雨季的潮湿与沉默。

      高二文理分科后,张函瑞选了文,张桂源选了理。教室隔着一层楼,十二级台阶。有时张函瑞会抱着一摞作业本下楼,在转角处“偶然”遇见正要上楼的张桂源。两人会同时停顿,张桂源的眼睛亮一下,像雨夜里忽然划过的流星。

      “下雨了。”张桂源有时会没头没尾地说一句。

      “嗯,带了伞?”张函瑞问。

      “没。”

      “我这有。”

      对话总是简短得像被雨水打断的电波,断断续续,词不达意。有一次张桂源真的接过了张函瑞递来的伞,一把蓝色的、印着白色云朵的折叠伞。第二天他还回来时,伞被叠得整整齐齐,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洗衣粉味道。张函瑞把伞放进书包,感觉像藏了一个秘密。

      左奇函是张桂源的同桌,也是他们之间最常见的“信使”。他会在放学时凑到张函瑞班门口,大大咧咧地喊:“张函瑞!桂源让我跟你说,今天篮球赛取消,别去等了!”全班的目光都会聚焦过来,张函瑞恨不得把脸埋进课本里。杨博文则会在一旁拽左奇函的袖子:“你就不能小点声?”左奇函回头,一脸无辜:“我声音很大吗?”

      这些碎片式的交集,像雨滴一样零星地洒落在他们的高中时代。每一次都微不足道,每一次都在心底留下一个微小的凹痕。

      转折发生在高三上学期的期末。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张函瑞在走廊尽头看见张桂源和一个女生站在一起。女生眼眶发红,张桂源正把一封信塞回她手里,动作轻柔,语气却坚定。张函瑞的脚步顿在原地,他看着张桂源摇了摇头,看着女生捂着脸跑开。

      雨声震耳欲聋,可张函瑞却觉得自己能听见张桂源那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他看见张桂源转过身,看见了自己。两人的目光在潮湿的空气里相撞,张桂源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那一刻,空气绷紧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弦。

      可最终,张桂源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与张函瑞擦肩而过。他的校服外套擦过张函瑞的手臂,带起一阵微凉的风。那阵风里,有什么东西无声地碎裂了。后来张函瑞才知道,那封信是女生写给张桂源的情书,而张桂源的拒绝简单直接——“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了。”

      是谁呢?张函瑞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却从未问出口。有些问题一旦问出,就再也回不去了。他们依然会在走廊相遇,依然会简短地交谈,只是那十二级台阶,忽然变得像十二座山峦一样难以跨越。

      有些故事,还没开始,就仿佛已经写好了结局。像这南方的山,常年笼罩在雾里,你看得见它的轮廓,却永远摸不清它的全部。而那场弥漫在山间的雾,是什么时候升起来的呢?是在每一次欲言又止的瞬间,每一次心照不宣的回避,每一次看似偶然的别离里,一点点汇聚,最终浓得化不开。

      这并非惊天动地的悲剧,它只是生活本身缓慢流淌的忧伤,像水渗入泥土,无声无息,却足以改变一切的地貌。我们就在这雾中,走着,看着,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直至再也看不见彼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