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清微观 ...
-
离开军营的易兰一刻不敢停,她相信只要回到山里,回到清微观,回到三清祖师面前,她的心就会重新平静下来,她的脚步越来越快。
“无玄,我走不动了。”
无灼的抗议声拉回了易兰的思绪,她一转头,就见到无灼双手支撑膝盖,半蹲在身后喘气。
昨晚为等大军出发,她们一直到子时才去和陈医士请辞,与齐麟予纠缠一阵后,出了营地又一刻不停地赶路,此时已经天光大亮。无灼还只有十二岁,正是贪眠的时候,一整夜没休息,难怪支撑不下去了。
易兰有些内疚,其实本不需要那么着急,只是她自己心绪不宁,才一直拉着无灼勉强赶路。
她望见前面路旁有一家食肆,跟无灼提议去那里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再启程回清微观。无灼立马来了精神,点头答应。
二人要了两碗馄饨,又要了几个包子打算路上吃。
“我看两位身穿道袍,可是清微观的师父?”食肆老板上完她们点的东西,站在一旁有些犹豫地问。
“是呢。”无灼点点头。
“那可太好了,我和媳妇儿成亲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孩子。想请清微观的真人们帮忙做场求子法事。”老板像是看到了希望,连忙把妻子也叫出来。
“好说,只是求子这种中型斋醮一般都是师父来主持,我们两个出家时日尚短,还不能自己做法事。”
“二位口中的师父,可是了浮大师?”老板娘是个十分温柔的人,说话轻声细语的。
“没错。”
“可了浮大师不是上月外出了吗?清微观中还有其他真人能做法事吗?”老板娘有些疑惑道。
易兰和无灼听到了浮大师外出后俱是一惊,二人对视一眼。
“道观内其他师姐也可以做这法事,待我们回去算个吉日,下次告诉你时间和需要准备的东西。”易兰面上不动声色,耐心地跟老板夫妻二人交代注意事项。
离开时,老板还坚持不收包子钱,说是送她们路上吃。
“师姐,我长这么大,从没听说过师父出远门,她会去哪呀?”
“胡思乱想也没用,回到清微观问师姐自然就知道了。”
二人脚下不停,终于在日落时分踏进清微观的大门。
往常这个时间,师姐妹们都在吃饭。清微观的女冠们在俗物上什么都可以含糊,只有吃饭不行。师姐妹们大多都和易兰一样,是为了吃饱饭才萌生出拜师的念头。去吃饭的地方找她们准没错。
清微观不大,除开主殿和师父住的厢房,剩下师姐妹共五个人住一间大通铺,吃饭都是在厨房搭的小桌,后院是菜圃和药圃。
经历过流亡的易兰早已不再去想曾经在现代生活有多么舒适,那些记忆仿佛是上一辈子发生的事。如今能跟着师父吃饱饭,住得安稳,已是得来不易。
果不其然,易兰和无灼一踏进厨房就看到两个师姐面对面在吃饭。
无灼一眼看到桌上的饭菜,大惊失色。
“师姐,我们清微观如今已经吃不上饭了吗!”
桌上两个人碗里盛的清粥几乎看不到几粒米,菜也是只有后院菜圃种的青菜,最顶饿的是地里挖来的红薯。
要知道,清微观虽不富裕,但因为了浮大师常做善事,在周围的乡民中口碑不错。靠着法事收入和朝廷免除的课税,加上不多的香火钱,吃饱饭是没问题的,不然也养不起观里那么多人。遇上好时节,桌上还总能见到荤腥。
“无玄,你们总算回来了!”大师姐无念看到易兰仿佛看到了救星,立马跑了上来抓住她的胳膊。
“师姐,这是怎么回事?我和无灼在在山下听说师父外出了。”易兰一边安抚师姐,一边询问。
无念将那日的情况娓娓道来:“大约一个月前,有一个穿着看起来十分富贵的人来找师父。我不认得他身上穿的是什么布料,反正看着比城里的员外都贵。那人自称是梁都来的,说师父有一个在钦天监任职的师兄,有事要找她帮忙,需去一趟梁都。
师父把他请到房里谈了一会儿,出来就跟我们说需要离开一阵儿。她老人家年纪大了一个人上路不方便,无妄就陪着一起去了。观里就只剩下我和无幻两个人。”
“师父何时在钦天监有一个师兄?”易兰疑惑,从没听师父说起过这件事,她有些心慌。
无念摇摇头:“我们也是师父说了才知道的。”
“师父走之前,还交代了什么?”
“师父说她们到了梁都就会遣驿站的人送信回来了,让我们别担心。”
“那就好。”易兰点点头,暂时放下了心。
转头,她又用眼神示意桌上的饭菜,问道:“那你们俩呢,这又是怎么回事?”
二师姐无幻泄愤似的拿筷子戳着面前的红薯,道:“师父不在,我和无念也不敢帮人做法事,观里香火又不多,我俩只能吃这些勉强度日。”
易兰无奈,叹了一口气,有些心疼两位师姐。她打开包袱,从里面掏出刚刚山下食肆老板强行送的两个包子,递给师姐们。
“我这儿还有两个包子没吃,肉馅的,你俩先垫垫吧。”
两个师姐饿了一个月,已经面如菜色,见状也没和易兰客气,两三口便一个包子下肚。
“师父说了什么时候回来吗?”
“没,没说。”无幻嘴里嚼着食物回道。
“无玄,那我们后面怎么办?不会要一直挨饿吧。”无灼着急起来。
无灼陪易兰待在梁军中的三个月,吃的可比面前桌子上的这些好多了。
她的父亲是猎户,不能保证每次出门都有收获。在父亲去世前,虽然也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但她从没经历过长时间没一点油水的日子。师父也不知何时回来,两个师姐看这样子也指望不上,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日日吃地薯的日子了。
面前三个师姐妹此时都眼巴巴地望向自己,易兰头有些痛,通宵赶路的疲惫在一起涌了上来。
她整个人依靠在门框上,沉思一会儿后,艰难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我们下山摆摊,帮人算命卜卦。你们觉得怎么样?”
“可是,无玄你不是最讨厌去榆城的吗?往日下山采买,你从来都是能不去就不去的。”无念有些惊讶易兰会提出这种建议。
“我是不喜欢下山,可眼下想不到别的办法了,总不能大家一起挨饿。”
大家互相看看,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答应下来。
易兰拿着包袱往后院走,回到往常睡觉的铺位坐下,她四周打量这个熟悉的房间。
砖砌的简易大通铺,洗到发白的床单被褥,柜子里统一样式大小不同的道袍。三个月没回来,除去柜子里少了几件无妄的衣服,这里没有丝毫改变,这让她的心下总算安定一些。
易兰在房内简单收拾一下后,便独自走进主殿。
三月不曾回来,她心中不安。
清微观不大,主殿亦是。三清神像摆在中间几乎占据了殿内大部分空间,左右两边是两座不大的地方神,易兰不认识,了浮大师也没认真教过。神台前设有香案,一张小小的长方形木桌,上面放着香炉、烛台、花瓶和供品。
殿中间的空间至多挤下三个人。若是来人想在殿内拜一拜,香不能举得太高,不然一俯身就会撞到香案,把供品打翻一地。
易兰在殿内定睛注视了一会儿神像后,拿出三柱香,用烛台的火点上,闭上眼睛虔诚地朝着神像将清香举至眉心。易兰闭上眼在心中默念,过了一会儿才将香插进香炉中。
香案上的花看得出来是今早刚换的,只是之前每日供奉的水果变成了山上野生的果子,应该是师姐去山里摘的。想来师父走后,清微观内光景确实不好,连供品都只能简化了。
易兰原地屈膝,闭上眼开始打坐,心中默念经文。
她静坐至深夜,才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只留下二师姐无幻看家,其他三人忧心忡忡地下山了。
她们在榆城中的集市支了个小摊,乡民中有不少人认出了无念是清微观的人,只因她是跟随了浮大师最久的弟子。
往日里,清微观的人下山都是由了浮大师带着,来帮人做法事或是采买生活物资。这下山摆摊,百姓们还是第一次见。
不多时,摊位的四周已围满了来凑热闹的人。
无灼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跟着师父的时间也最短,但她年纪小又机灵可爱,十分讨长辈的喜欢。
三人里,只有易兰是最生的面孔,往日里她几乎从不下山,脸上又是一副不与人亲近的模样。虽然众人都曾听说过清微观中有一弟子医术十分了得,但并不能将其与易兰此人对应上。
虽都在清微观内修行,但三人各自的长处并不相同。无念擅长算命和卜卦,易兰擅长医理和经文,无灼则很会画符箓。
一上午,无念和无灼客满为患,而易兰则十分清闲,她乐得在一旁看起了医术。
直到无灼看不过眼易兰的闲散,才不满地大声跟乡民们介绍,易兰就是那个清微观内医术了得的弟子,希望她能忙起来。
可惜,天不随无灼愿。
乡亲们在知道易兰医术了得后,刚开始还有人上前问诊,但很快又寥寥无几。
易兰只好笑着捏捏无灼气鼓鼓的脸蛋,帮二人收银打杂。
临近中午,乡民们都要回家准备午饭,市集上的人渐渐少下去,易兰又拿起医书。
刚看一会儿,思绪就被隔壁的鱼贩摊上几人的聊天内容打断。
“听说了吗?梁军昨日一举拿下了南梭河那头魏国的大岐城。”
“这哪能不知道啊?我今早去打鱼的时候,河对面都没有魏国人跟我抢鱼了。”
鱼贩那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看来往日里魏国人没少跟他抢鱼。
“哎!李大娘,你儿子不就是在梁军里当兵吗!这下你儿子立了功要发达了啊!到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街坊邻居啊!”其中一个乡民大声朝猪肉铺的老板娘喊道。
“哎哟,好说好说。”
李大娘一听到这好话,与有荣焉地笑了起来。
镇上的所有人都在为梁军打了胜仗高兴。梁军强盛,这个边境小镇才能少烦扰。甚至他们的子侄们还能趁此机会搏一搏,若是建功立业,整个家族便能脱离穷苦的生活。
易兰像是被这种欢乐的氛围感染,看着乡亲们互相吹捧打闹,她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
她还在梁军时,就曾帮军中一些人代写过家书。李大娘收到的她儿子那封信,说不定还是她帮着写的。
李大娘被周围的乡亲们一阵吹捧,也忍不住开始吹嘘:“我家那小子运气好,被分去做了梁世子的卫兵。”
“可不得了!你儿子前途无量啊!他有没有跟你说过梁世子的事?”
一听李大娘的儿子竟然认识天皇贵胄,还在集市上的众人不由得起了好奇心,纷纷向李大娘打听八卦。
谁知那李大娘见大家都被吸引过来,反而谨慎起来,作势赶人。
“那梁世子是什么人,我儿子哪敢随意跟我提起,在军中瞎说话可是要被处置的。之前有个跟他一道的卫兵,报信时多跟同僚聊了两句,被罚了五十军棍,人都差点没了。我可不想我儿子因为我说错什么话也被打得剩半条命。起开起开,都别围着了!”
这话易兰一听就知道是真的。
梁军待遇是不错,但与之对应的是梁世子军规极严。梁军中的士兵要是被发现私藏酒肉都是会被当众责罚的。
像报信这种事,若是报的重要军情,耽误半刻都可能会有极其严重的后果。梁世子没有下令处死他,只能说明他大概报的只是一些不重要的事。
易兰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跟梁军有接触了,这些事情都与她无关。
她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