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无声的维护 ...


  •   周一的晨光带着点刚褪去的晨雾凉意,像被磨细的玻璃碴,斜斜地扎进星垣实验室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一道窄窄的暖金色光斑。光斑刚好落在实验台中央的移液枪上,把银色的枪身照得发亮,枪头还套着透明的保护套,是陆池昨天收工时特意套上的,怕落灰影响精度。

      实验室里已经有了淡淡的人声,却没了往日的轻快。通风系统低低地运转着,送来带着乙醇淡香的空气,混着窗外飘进来的、带着梧桐叶清香的风,却压不住角落里若有似无的窃窃私语,像一群嗡嗡的飞虫,绕在耳边挥之不去。

      陆池刚把浅灰色帆布背包放在椅背上,背包肩带的缝线处还沾着一点周末去图书馆的灰尘,他没顾上拍,就弯腰去拿实验台下层的样本盒。样本盒是浅白色的塑料款,上面贴着“周一待检测-20支”的蓝色标签,是他昨天晚上整理好的,每支样本管都按编号顺序排列,标签朝向一致,边角对齐,透着他一贯的细致。

      指尖刚碰到样本盒的边缘,就听到斜后方的试剂架旁传来压低的议论声——不是平时讨论数据的清晰语气,而是带着点刻意的含糊,却又刚好能让他听见。

      “你说陆池是不是真靠季总啊?上次离心机坏了,下午就能送来新的,还是最新款的,咱们谁有这待遇?”说话的是李研究员,他靠在试剂架上,手里捏着一支空试管,指尖无意识地转着,眼神却瞟向陆池的方向,带着点酸溜溜的意味。

      旁边的王研究员立刻接话,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点笃定的恶意:“肯定是!你想啊,他一个Omega,凭什么当核心研究员?咱们实验室哪个Alpha不是熬了五六年才摸到核心项目的边?他倒好,一来就跟季总对接,天天还有早餐送,不是靠关系是什么?”

      王研究员的声音刚落,李研究员就“嗤”了一声,手里的试管转得更快了:“可不是嘛!上次张经理来拉他应酬,季总跟护犊子似的冲出来,我看啊,他俩关系肯定不一般……”

      后面的话陆池没再听,指尖攥着样本盒的边缘,塑料的棱角硌得指腹发疼,连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知道实验室里一直有关于他的议论,从他以Omega身份进入核心项目那天起就没停过,可每次听到,心里还是像被针扎了一下,细细密密的疼。

      他不是没努力——为了跟上项目进度,他连续三个月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把所有资料翻了三遍;为了调整样本配方,他熬了三个通宵,实验台旁堆着七八个空咖啡杯,连眼睛都熬红了;上次离心机坏了,他本来已经联系了外面的检测机构,想自费加急处理,只是还没来得及说,季景涵就送来了新的。

      可这些努力,在“Omega”“靠关系”这些标签面前,好像都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板。陆池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松开样本盒,直起身,假装没听见,伸手去拿实验台另一侧的移液枪——他不想跟他们争论,也知道争论没用,只会让自己更难堪。

      移液枪是银色的,枪身上还贴着他的名字贴,边角有点卷边,是他用了两年的旧款,却被他保养得很好,连刻度都清晰得没有一点磨损。指尖刚握住枪身,还没来得及调整量程,一道熟悉的、带着冷意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像冰锥刺破了实验室里的暧昧氛围:

      “张研究员,上周你负责的样本数据,误差超过了1%,需要重新测吧?”

      议论声瞬间停了,像被按了暂停键。整个实验室里只剩下通风系统的低鸣,还有李研究员手里试管掉在地上的“哐当”声——他吓得手一抖,试管摔在瓷砖上,碎成了好几片,透明的玻璃碴散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钻。

      陆池回头,看到季景涵站在实验区的门口,身上穿着一身深灰色的西装,面料挺括,没有一点褶皱,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骨处那道浅粉色的疤痕,只是今天的疤痕好像比平时更显眼,连周身的雪松香都带着极强的压迫感,像寒冬里的冷风,瞬间驱散了实验室里的暧昧气息。

      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皮质文件夹,里面装着本周的项目进度表,文件夹的边角没有一点磨损,显然是精心整理过的。他的目光没看李研究员和王研究员,而是落在了不远处的张研究员身上,眼神冷得像淬了冰,连声音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张研究员原本正低头整理数据,听到季景涵的声音,身体猛地一僵,手里的钢笔“啪”地掉在数据册上,墨水晕开一小片黑色的痕迹。他连忙弯腰捡起钢笔,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比墙上的白大褂还白,支支吾吾地说:“季……季总?误差……误差可能是仪器问题,我……我再看看……”

      “仪器上周刚校准过,误差不超过0.1%。”季景涵没给他辩解的机会,迈开脚步走进来,皮鞋踩在瓷砖上,发出“踏踏”的声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所有人的心上。他径直走到陆池身边,目光扫过陆池攥得发白的指尖,还有他眼底没来得及掩饰的委屈,眼底的冷意更浓了些,却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拿起陆池面前的数据记录本。

      记录本的封面是浅灰色的,上面贴着陆池的名字贴,里面的纸页已经被翻得有些发卷,第15页到第18页还夹着几张浅灰色便签,上面是他熬通宵时随手记的配方调整思路,字迹潦草却清晰,末尾还标着时间——“凌晨2:17”“凌晨3:45”“凌晨5:02”,都是他熬到最困的时候写的。

      季景涵翻开记录本,指尖停在“样本抑制率94.3%”那一行,声音不大,却足够让整个实验室的人都听到:“陆池的样本抑制率从93.5%提到94.3%,靠的是熬了三个通宵调整配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实验记录上的时间标注、配方修改痕迹,都能查,不是靠谁撑腰。”

      他的指尖轻轻点在便签上“凌晨5:02”那行字上,动作很轻,怕戳破纸页,却带着极强的说服力:“上周三他为了等样本离心结果,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一点,连晚饭都没吃,这些你们谁看到了?”

      实验室里彻底安静了,连掉根针都能听见。李研究员和王研究员低下头,不敢看季景涵的眼睛,手里的试管和记录本都捏得紧紧的,耳尖泛红——他们知道季景涵说的是真的,上周三晚上他们走得早,确实看到陆池还在实验台前,只是当时没放在心上,现在被点破,只觉得脸上发烫。

      张研究员更是把头埋得更低,手里的钢笔捏得指节发白,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上周的数据误差确实是自己不小心算错了,却不想承认,现在被季景涵当众点出来,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季景涵合上记录本,放在陆池面前,目光扫过整个实验室,声音比刚才更冷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原则:“星垣看的是数据,不是性别。不管是Alpha还是Omega,只要能做出成果,就是合格的研究员。以后再让我听到这种无凭无据的议论,就去跟主任解释,说说你们是怎么在背后议论同事,怎么无视别人的努力的。”

      说完,他没再看任何人,只是对陆池说:“把今天的样本拿出来,我们早点开始对接,别耽误进度。”

      李研究员和王研究员对视了一眼,连忙弯腰捡起地上的玻璃碴,然后匆匆回到自己的工位,连头都不敢抬。张研究员也拿着自己的数据册,小声说了句“我去重新测数据”,就快步走向了另一台实验台。刚才还带着恶意的议论声,像被风吹散的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实验室里又恢复了平时的安静,只有通风系统的低鸣和远处离心机的轻微震动声。陆池看着季景涵的侧脸,他正低头翻着项目进度表,阳光落在他的发顶,泛着淡淡的光泽,连腕骨处的疤痕都好像柔和了些。刚才心里的委屈像被温水冲过,慢慢消散了,只剩下暖暖的感动。

      “谢谢季总。”陆池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指尖轻轻碰了碰数据记录本上季景涵刚才点过的便签,还能感觉到纸页上残留的温度。

      季景涵没抬头,只是翻开进度表的第二页,指着上面的“样本B-45至64”说:“不用谢,这是事实。今天的样本都是新采集的,基础病史标在表的最后一列,等会儿对接时重点关注有高血压病史的样本,信息素浓度先按0.28μg/mL试,看看抑制率会不会更稳定。”

      他的语气和平时一样沉稳,没有多余的安慰,却比任何安慰都更让陆池安心。陆池点点头,拿起移液枪,这次指尖不再发紧,调整量程时动作也稳了很多——刚才因为议论而颤抖的手,在季景涵那句“熬了三个通宵”的维护里,彻底稳住了。

      季景涵好像察觉到他的放松,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从口袋里拿出一支浅灰色的笔,递给陆池:“这支笔芯是你常用的0.5mm黑色,上次看你笔芯快用完了,顺手带了一支。”

      陆池接过笔,笔身的触感很熟悉,是他一直用的牌子,笔帽上还贴着一个小小的雪松香贴纸,显然是季景涵特意准备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