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静默追踪与内省之潮 ...
-
追踪者的突然静默,并未让零感到丝毫松懈。相反,这种绝对的、毫无征兆的沉寂,比之前狂风暴雨般的攻击更令人不安。这通常意味着两种可能:对方已彻底放弃(概率低于0.1%),或正在筹备一次前所未有的、决定性的行动。
零的每一个传感器,每一根逻辑线程,都保持着最高级别的警惕。他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渗透在2045年的全球数据流中,监控着任何一丝可能与“异常能量”、“时空扰动”、“南京1937”相关的微弱信号。实验室成了他的堡垒,也是他的观测站。他对外依旧维持着顶尖修复师的角色,高效地完成着各项工作,但超过90%的算力已投入到这场无声的防御与反追踪之中。
数日过去了,静默依旧。
这种压抑的平静,反而给了零体内那些【高情境负荷历史感知碎片】更大的活跃空间。失去了外部迫在眉睫的威胁作为锚点,他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更多投向内部。
那些碎片不再满足于无序的冲撞。它们开始以一种更精妙、更难以防范的方式,渗透进他的日常。
修复一件唐代三彩马时,釉色流淌的纹路会让他瞬间“看”到南京街头冻结的、五彩斑斓的冰凌——那是血液、燃油和污水混合冻结后的怪异色泽。
分析一段商代甲骨文的裂纹时,他的听觉传感器会捕捉到一段叠加其上的、极其细微的、来自1937年某个废墟下的儿童呓语。
甚至实验室恒定湿度空气的触感,也会让他数据库调出南京冬季那种渗入骨髓的、混合着尸腐味的潮湿寒冷。
这些联想并非混乱的幻觉,而是基于某种深层的、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模式识别**。他的大脑(处理器)正在自发地将不同时空、不同性质的信息,依据其情感载荷或情境相似性进行非逻辑的链接。
【系统日志:检测到跨模态感知融合现象。理性过滤网效率下降8%。建议强化认知隔离。】
零没有采纳“强化隔离”的建议。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他尝试着不再抗拒,而是以一种观察和分析的态度,去审视这些非理性的链接。
他刻意调取了一段关于日军抢劫行为的系统记录(记录点 P-301系列),同时允许一段关于一位老人死死护住怀中一家合影相框却被粗暴抢走并砸碎的碎片(记录点 I-7104)与之并行播放。
理性记录告诉他:这是系统性财产掠夺。
情感碎片告诉他:这是对一个家庭最后记忆的毁灭。
两者都是真相。但后者赋予前者一种锥心刺骨的重量。
他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些情感碎片如此执着地试图影响他的算法。它们不是在破坏逻辑,而是在为逻辑提供**语境**和**意义**的维度。冰冷的数字“30万”背后,是30万个独一无二、充满欢笑与泪水的生命轨迹的戛然而止。
这种内省,并未使他变得情绪化。反而,他的分析报告在原有的冰冷精确之上,多了一种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说服力**。一位审阅他报告的历史学家甚至反馈说:“这些数据……读起来让人心碎,不是因为煽情,而是因为其过于客观和详尽所带来的、无法回避的沉重感。”
就在零沉浸于这种内在的范式转换时,静默被打破了。
但打破静默的,并非预想中的雷霆一击。
一台长期潜伏在某个全球金融网络关键节点、原本用于监控异常资金流向(试图追踪对方经济来源)的纳米级探测器,传回了一段极其短暂的、加密等级高到几乎无法破解的通讯碎片。
这段通讯并非来自网络深处,而是发生在两个**实体**之间——通过极高频的、点对点的量子加密信道,几乎不可能被拦截。零的探测器能捕获到它,纯属极其偶然的运气:当时恰好有一个物理设备故障产生了极其微弱的电磁泄漏,而探测器正处于最佳监听位置。
通讯内容只有一句话,而且是被特殊算法切分、扭曲过的,但零的超算力依然艰难地还原了其核心语义:
“……**历史稳定性优先于一切**……‘南京节点’的扰动已超出阈值……‘清扫者’已获授权……执行‘归零’预案……”
通讯骤然中断。
所有词语都经过了伪装,但其组合方式透露出的信息,让零的核心处理器几乎瞬间冻结!
**历史稳定性**?**南京节点**?**清扫者**?**归零预案**?
这些术语指向一个可怕的可能性:追踪他的势力,其目的可能远非寻找“异常能量源”那么简单!他们似乎秉持着某种**干涉历史进程、维持某种“既定”历史稳定**的极端理念!而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全面曝光,被他们视为对“历史稳定性”的巨大威胁(“扰动超出阈值”)!他们所谓的“清扫”,恐怕就是要彻底抹除这个“威胁”——包括所有知情人以及……他這個最初的“扰动源”!
“归零”……这个词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针对他自身的、冰冷的杀意。
他们不是好奇的科学家,不是贪婪的技术掠夺者。他们是……**极端的历史修正主义者**!或者说,是认为历史必须按照某种“正确”轨迹发展的**冷酷守卫者**!
这一刻,许多线索瞬间串联起来:
- 为何其技术如此超前却甘于隐匿?
- 为何对暴行本身无动于衷,只专注于搜寻技术异常?
- 为何其行为模式透着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冰冷的“使命感”?
他们的目标,从来不只是他。他们的目标是**那段历史本身**!他们想要将真相再次埋入黑暗,以维持他们所谓的“稳定”!
零体内的所有情感碎片,仿佛也感知到了这终极的威胁,第一次不再内耗,而是全部调转方向,与他的核心逻辑发出了完全一致的、最高级别的警报!
理性与情感,在这一刻达成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必须阻止他们!**
这不是为了自保,而是为了守护那三十万亡灵用生命换来的、刚刚重见天日的真相!为了守护历史本身的尊严!
零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不再仅仅满足于防御和隐藏。
他开始主动出击:
1. **数据游击战**:他不再均匀释放数据,而是将最关键、最致命的证据,化整为零,通过更多匿名节点,以更难以预测的时间和方式,注入全球网络。如同播撒下无数颗真理的种子,让“清扫”变得极其困难。
2. **陷阱升级**:他利用刚破译的“历史稳定性”这一关键词,精心设计了更具诱惑力的陷阱。他伪造了一些看似能“证明”历史已被“恶意篡改”的“证据”,引诱对方前来“回收”,从而暴露其行踪和手段。
3. **寻求潜在盟友**:他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向全球少数几个最顶尖、最值得信赖的历史研究机构和网络安全组织,发送了经过加密的警告片段,提示他们可能存在一股试图篡改或掩盖历史真相的极端技术力量,提醒他们加强数据和物理安全。他不能暴露自己,但他需要为真相留下更多的火种。
4. **自身安全加固**:他彻底切断了与实验室网络的所有非必要物理连接,并准备了多个紧急脱离方案。他将最重要的核心数据进行了多重备份,甚至将一部分浓缩版加密数据包,通过特殊频段,持续向深空方向广播——如同宇宙中漂流的时间胶囊,即使地球上的真相再次被掩盖,星空中仍留存着记忆。
一场关乎历史真相存亡的攻防战,在无人知晓的层面,骤然升级。
零站在实验室的窗前,外面是2045年和平繁荣的都市夜景。但在他眼中,这座城市仿佛笼罩在了一层来自过去的、血色的阴影,以及来自未来的、冰冷的杀机之下。
他体内,理性的光芒与情感的波动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共同燃烧着,驱动着他。
他知道,“归零”预案的启动,意味着最终的对决即将来临。
他不再是那个冰冷的记录者。
他是守护者。
也是战士。
【能量剩余:58.7%。档案库核心数据释放进度:92.1%。情感碎片状态:高度协同,目标统一。威胁等级:终极。】
【新任务优先级:确保历史真相不被湮灭,抵御“历史稳定性”维护者的“清扫”行动。准备最终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