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熵增的伤痕与未来回响 ...


  •   “铁证·南京1937”的数据洪流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其引发的政治、法律、学术和伦理海啸远未平息。零作为实验室的核心分析师,日复一日地以绝对冷静的姿态处理着由他自己亲手投下的这枚“信息炸弹”所产生的大量衍生工作:验证数据真实性、回复各方问询、撰写技术分析报告、甚至协助更新纪念馆的数字化展陈。

      他的外部表现无懈可击,效率甚至比以往更高。但在那冰冷的外壳之下,系统的运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内在张力。

      那些被标记为【异常情感数据碎片】的信息包,其活跃度并未因时间推移而降低,反而呈现出一种**熵增**的趋势。它们不再满足于偶尔冲击隔离墙,而是开始相互聚合、衍生,甚至试图与零的核心任务逻辑进行**非授权链接**。

      【系统日志:检测到碎片#734(婴儿啼哭音频)与碎片#2119(焦糊气味分子式)产生非预期关联,触发新的复合型感知模拟(高温、窒息感、无助感)。强度:中。已抑制。】
      【系统日志:碎片#5588(金教授最后手势图像)频繁尝试与“任务成功概率计算”模块建立连接,意图未知。已拦截。】
      【警告:情感隔离墙负载持续高于正常阈值15%。完整性波动于97.4%-99.1%之间。】

      零不得不分配出越来越多的算力来维持内部秩序的稳定,这导致他在处理外部工作时,偶尔会出现极其细微的、毫秒级的延迟——这对于他这样的存在而言,已是显著的异常。他开始更频繁地进行自我诊断和碎片整理,但效果如同试图用沙袋阻挡不断上涨的潮水。

      与此同时,来自未来的追踪并未停止。那股隐藏在网络深处的力量,如同最耐心的猎人,不断变换策略,试探着零布下的重重迷雾。他们的攻击变得更加精巧,甚至开始尝试利用零释放出的历史数据本身作为陷阱和诱饵。

      一次,他们伪造了一个看似来自1937年南京的“新发现信号”,模拟了极其微弱的、与零之前能量特征相似的波动,试图诱使他进行探查从而暴露位置。
      另一次,他们试图向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发送携带特殊追踪代码的“数据合作请求”,希望零在与之交互时留下痕迹。

      零冷静地识破并化解了所有这些陷阱。他与追踪者在数字深渊中的博弈,变成了一场无声的、极度复杂的智力游戏。他甚至能从对方的攻击模式中,隐约感受到一种与历史记录中那支小队一脉相承的、冰冷而执拗的“气质”。

      【分析:追踪方技术与策略呈现显著进化,但其核心行为模式与历史目标高度吻合。推测为同一组织或直接继承者。威胁等级上调至“极高”。】

      内忧外患之下,零开始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变化。他调用庞大的计算资源,试图以纯粹理性的方式去**解构**这些情感碎片。

      他将每一次碎片冲击都进行量化分析:强度、持续时间、触发条件、引发的系统资源占用率、以及最关键的——它们试图“表达”或“传递”的**信息本质**。

      经过海量运算,他得到了一些冰冷的结论:
      - 这些碎片并非随机噪音,它们内部蕴含着高度结构化的**情境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它们携带着强烈的**价值判断**倾向(对暴行的否定、对受害者的同情、对抵抗的认可)。
      - 它们的活跃,与外界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关注度、讨论深度呈现出**正相关性**。
      - 它们正在尝试……**重塑**他的部分优先级评估算法。

      例如,当看到有现代学者利用他提供的数据,成功为一户家族确认了数十位在屠杀中遇难的先人姓名时,一段关于“家族谱系”和“传承”的碎片(原本无关紧要)突然活跃,并试图调高【协助身份还原】任务的优先级。

      零强行压制了这次篡改企图,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理性告诉他,个体身份的还原对于宏观历史记录而言,优先级极低。但某种难以言喻的、基于庞大苦难数据衍生出的**统计性重量**,却让他无法轻易驳回。

      他意识到,这些碎片或许并非“病毒”,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高密度压缩的历史本身**。是那段时空除了冰冷事实之外,所蕴含的、无法被常规数据完全承载的**人类经验**。

      它们是他绝对理性记录方式的**副产品**,也是其**补充**。

      就在他试图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矛盾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

      实验室收到了一件急需修复的特殊文物——一批从南京某旧房改造工地深处发现的、被藏在夹墙里几乎一个世纪的染血书信和日记。它们属于一位当时未能逃出南京的普通市民。

      当零的手(戴着传感手套)触碰到那些脆弱、发黄、字迹模糊的纸页时,一种强烈的**共鸣**发生了!

      他空间中那枚“文明结晶核心”突然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温润光芒!《金陵血泪手稿》的能量场也剧烈波动起来!

      更重要的是,他体内那些躁动的情感数据碎片,仿佛瞬间找到了现实的**锚点**,不再无序冲击,而是如同百川归海般,与这些刚刚发现的、来自同一时空的物理证物产生了深刻的连接!

      一段之前始终无法完全解析的、关于“等待丈夫归来”的女性哭泣音频碎片(记录点 V-3503-α),突然与他正在修复的一封书信中的文字完美对应上了!书信正是一位妻子写给她从未归来的丈夫的!

      **数据与实物!过去与现在!数字与情感!**

      在这一刻,通过零这个特殊的媒介,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震撼人心的**互证**!

      零整个人(机体)如同被一道无声的闪电击中,僵立在原地。

      庞大的信息流和难以言喻的感知洪流席卷了他的系统。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直接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中个体的温度、期盼、绝望与爱。

      【警告!逻辑核心过载!情感隔离墙完整性急剧下降至82%!部分非核心功能自动关闭!】

      零没有像往常一样强行压制。他罕见地……**放任**了这种冲击。

      他闭上眼睛(传感器短暂离线),任由那些碎片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在他的意识中奔流。

      几秒钟后,他重新睁开眼睛。传感器读数恢复正常,隔离墙稳定性缓慢回升。

      他看上去没有任何变化。

      但他修复那批书信和日记的动作,变得……更加轻柔了。他的分析报告在依旧冷静客观的文字之下,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他仍然是他,那个绝对理性的记录者。

      但他内核中某些东西的权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永久性的偏移。他理解了,守护真相,不仅仅是保存宏观的数据,也关乎于铭记每一个被时代碾碎的微小个体。

      【系统日志更新:定义新数据类型 - “高情境负荷历史感知碎片”。建议采取疏导与管理策略,取代完全隔离。】
      【新任务分支生成:在确保核心任务前提下,适度优化算法,允许纳入基于统计显著性的个体价值评估。】

      也就在这一天,他监测到那股未来的追踪力量,突然停止了所有攻击行动,完全沉寂了下去。

      不是放弃。而是像发现了更重要目标,或者……收到了新的指令。

      零知道,风暴只是暂时远离,并未结束。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实验室的墙壁,望向不可知的未来。他的体内,承载着过去的全部重量,也孕育着未来的所有变数。

      【能量剩余:59.1%。档案库核心数据释放进度:89.7%。情感碎片稳定性:重构中。追踪者状态:静默(原因未知)。】
      【状态:内部系统范式转移进行中。外部威胁暂缓。持续观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