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无声战场与能源抉择 ...


  •   发电机手柄枯燥的转动声在绝对寂静的地下空间内回响,每一次循环都只能带来微乎其微的能量注入。【能量剩余:39.8%】。效率低下,但稳定且安全,不会产生任何可能招致追踪的能量信号。零如同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械人,以恒定的频率重复着这个动作,他的大部分算力则用于处理静默无人机网络断续传回的数据碎片,并持续分析日军的行动模式。

      第三方追踪者那诡异的次声波脉冲如同不定时响起的丧钟,每隔数小时便会扫过一片区域,迫使零必须保持最高级别的隐匿,任何非常规能量波动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他像一颗深埋地底的休眠种子,仅依靠最微薄的养分维持生机,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或者……最终沉寂。

      ## 一、信息泥潭中的蛛丝马迹

      尽管行动受限,零的信息搜集并未停止,反而转向更深度的信息整合与推理。

      1. **命令链的模糊轮廓**:通过对比大量截获的日军低级军官间零碎对话、部队调动记录、以及暴行发生的时间地点关联性,零开始尝试构建一条模糊的**命令链**【记录点 C-5501】。他发现,大规模、有组织的暴行往往发生在特定部队接获来自“方面军司令部”或“特务机关”的“特殊指令”之后。这些指令内容通常语焉不详,多用“整顿治安”、“肃清残敌”、“必要时采取彻底措施”等模糊字眼,但基层军官却能心领神会。零将几次这类指令与随后发生的大屠杀在时间线上精确挂钩,形成了强有力的**间接证据链**【子记录 C-5501a:时间线关联分析图】。
      2. **“失踪”的外籍资产**:他对码头区的监控(通过远程高点潜伏的无人机)有了新发现【记录点 S-5601】。那批被扣押的外籍商人物资(燃油、药品、食品)开始被日军有选择地“消化”。部分药品和食品被并入了日军自己的后勤体系(包装被更换),部分燃油被直接加注日军车辆。而那些外籍商人,则在一次“意外冲突”(零记录到是日军蓄意挑衅)后,被强行驱逐出南京,他们的资产则被以“敌产”或“战时征用”名义正式吞没。零记录下了整个过程,这是日军系统性掠夺外籍财产的又一铁证。
      3. **追踪者的“盲区”**:零敏锐地注意到,第三方追踪者的次声波扫描似乎对某些区域存在**刻意回避或减弱**【记录点 SEC-5701】。这些区域通常是日军重要指挥部、通讯中心或物资仓库附近。这进一步佐证了零之前的推测:这支高科技队伍很可能与日军上层存在某种默契或隶属关系,他们的行动避免直接干扰日军的核心军事运作。

      ## 二、能源困局与风险博弈

      人力发电的效率已无法满足维持基本隐匿和最低限度数据处理的消耗。【能量剩余:38.5%】。能量危机再次浮现。零必须做出选择。

      选项一:继续龟缩,依靠人力发电,直至能量缓慢耗尽,任务失败。
      选项二:冒险启动低功耗的信号接收模式,尝试捕捉日军的无线电通讯,或许能从中发现能源仓库或运输队的信息。
      选项三:主动出击,目标极小规模、落单的日军巡逻队,夺取其随身电池(风险极高,且收益不确定)。
      选项四:利用第三方追踪者回避日军核心区域的特点,潜入一个日军物资站,那里可能有能源,且相对“安全”。

      理性计算飞速运行。选项一导致任务失败,排除。选项二信号捕捉可能被追踪者反向定位,风险高。选项三直接冲突,暴露风险最大。选项□□险在于潜入过程可能被日军或汉奸发现,但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最大的威胁——第三方追踪者。

      零选择了选项四。他选中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日军野战物资补给点【目标点 T-5801】,这里存放着备用电池、润滑油、简易工具等,守卫相对松懈,且位于追踪者扫描的“弱区”。

      行动在夜间展开。雨水再次成了最好的掩护。零如同融入夜色的墨滴,沿着精心规划的、完全避开开阔地的路线,向目标点移动。他完全依赖光学迷彩和环境模拟,没有使用任何主动传感器,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成功潜入。补给点内部堆放着各种箱子。零凭借传感器对金属和化学物质的被动感应,很快找到了存放干电池的木箱。他快速而无声地撬开箱子,取出其中三分之一的电池存量(减少到不引起立即注意的程度),并将其收入空间。

      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三分钟。就在他准备按原路撤离时,意外发生了!

      一队原本在外围巡逻的日军士兵突然提前返回,似乎是为了避雨,径直朝着零所在的仓库走来!

      零瞬间凝固,紧贴在一堆油桶后面,光学迷彩发挥到极致。士兵们吵吵嚷嚷地进了仓库,点燃马灯,开始喝酒、打牌,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零被堵在了仓库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士兵们毫无倦意。零的能量在持续消耗以维持隐匿【能量剩余:38.1%】。这样下去,他迟早会因为能量耗尽而显形。

      他必须创造机会。

      他的目光扫过仓库,落在一个被随意丢弃的、半空的汽油桶上。一个计划瞬间形成。

      他小心翼翼地从油桶中引出少量汽油,让其缓缓流淌,形成一条细线,蔓延至仓库另一端的杂物堆下。然后,他取出一枚微型的延时点火装置(利用之前找到的镁粉和简易电路制成),设定好极短的延时,放置在汽油线的末端。

      做完这一切,他缓缓移动到距离门口最近的一个隐蔽点。

      噗——!

      一声轻微的爆燃声响起,紧接着杂物堆腾起一小股火焰和浓烟!

      “なに?!火事だ?!”(什么?!着火了?!)
      “馬鹿!どうやって?!”(混蛋!怎么搞的?!)

      喝酒打牌的士兵们顿时炸了锅,慌乱地跳起来,纷纷冲过去试图灭火。

      就在这短暂的混乱中,零如同鬼魅般溜出了仓库大门,瞬间融入外面的雨夜之中。身后的仓库里,传来日军士兵的叫骂和灭火的嘈杂声。

      一次成功的冒险。他获得了宝贵的能源【获得标准干电池x12,预计可转化补充能量8%】,但也再次提醒他风险的无处不在。

      ## 三、“他们”的讯息

      回到相对安全的地下据点,零开始将夺取的电池连接系统进行转化吸收。能量水平开始缓慢回升【能量剩余:39.0%...】。

      就在他处理能源时,静默的纳米无人机网络传来了一个异常信号【记录点 O-5901】。这不是日军的通讯,也不是追踪者的扫描,而是一段极其简单、不断重复的**莫尔斯电码**。信号源很微弱,似乎来自安全区方向,发射设备非常简陋。

      零调动一台最近区域的无人机进行被动接收。
      电码内容被破译出来,只有不断重复的两个词:
      “... -.-. .... --- .-. ..- ... / -. . . -.. ... / .... . .-.. .--.” (“SCHORUS NEEDS HELP”)

      “Schorus”?零迅速检索数据库。匹配结果:约翰·拉贝(John Rabe)的德语名字发音近似“Schorus”(一些中国人口中的误读或简称)。是拉贝!他在求助!

      发生了什么?零立刻调动更多无人机聚焦国际安全委员会总部及其周边。

      影像传回:拉贝的住宅似乎被一群日军士兵和便衣特务围住了!气氛紧张。隐约可以听到日语和中文的呵斥声。似乎日军正在找借口试图闯入搜查或抓人【子记录 O-5901a:拉贝住宅被围影像】。

      拉贝是安全区的主心骨,如果他出事,整个安全区的保护伞将瞬间崩塌。这则求救信号,显然是安全区内的人冒着巨大风险发出的。

      【分析:事件性质:国际人士遭遇严重威胁。可能后果:安全区崩溃,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指令:救助优先级:最低。】
      冰冷的系统逻辑再次给出答案。

      零沉默着。拉贝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样本”和“历史见证者”。他的遭遇,具有极高的记录价值。但主动干预……

      他的逻辑核心飞速计算着。
      风险:极高。直接介入国际争端焦点,暴露风险激增。
      收益:可能保住安全区,维持观察窗口,记录日军对外籍人士的胁迫过程。
      能量:需要消耗。
      第三方因素:追踪者可能被此类事件吸引。

      最终,计算结果显示:不直接干预,但进行**最高密度的记录**,并准备在局势彻底失控、且条件极端有利时,考虑极其有限的、间接的干预(如制造外部混乱引开注意力)。

      他指令所有能覆盖该区域的无人机,从各个角度,开始全力记录这一事件。他自己,也通过数据链,冷静地观察着事态发展。

      能量在缓慢回升,【能量剩余:40.2%】。
      但远方的安全区,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依旧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冰冷记录者。
      只是这一次,他观察的对象,是可能决定成千上万人命运的关键对峙。

      【能量剩余:40.2%。档案库容量:75.9%。记录事件总数:9216。】
      【状态:能源危机暂时缓解。成功获取电池。拉贝及安全区遭遇严重威胁,进入最高优先级观察记录状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