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铁证如山的血债与无声硝烟 ...

  •   零的意识如同精密运行的量子计算机,处理着来自纳米无人机网络与传感器阵列的海量数据流。【能量剩余:58.1%】的数值悬浮在他的视界一角,提醒着他必须在能源耗尽前完成对日军最核心罪证的终极记录。第三方追踪者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迫使他的行动必须像手术刀般精准、高效且隐蔽。他的目标不再仅是广泛记录,而是**深度聚焦**于那些能彻底钉死历史罪责的**关键事件与系统性暴行**,尤其是那些已被部分史料提及但需进一步实证的极端案例。

      ## 一、“百人斩”的完全实证与延伸调查

      零根据数据库内存储的《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线索,将侦查重点重新锁定在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所属的部队活动区域。他不仅满足于确认其存在,更要**完整记录其暴行模式、参与规模及后续影响**。

      1. **暴行模式记录**:通过高频次、多角度的无人机隐蔽跟踪【记录点 C-3401】,零成功捕捉到向井敏明与野田毅多次在南京郊区等地进行“杀人竞赛”的实况影像(虽其“百人斩”主要发生在进军南京途中,但其在南京境内的暴行持续且升级)。镜头中,两人以中国战俘及平民为靶子,用军刀进行劈砍练习,甚至比较谁的刀锋“卷刃更少”,其行为已超出军事必要性,纯粹为取乐和炫耀武力。零的录音设备清晰地收录了其部下的喝彩、狂笑以及受害者临死前的惨呼。
      2. **参与规模证据**:零发现并记录【记录点 C-3402】,此类暴行并非孤例,也非仅此二人参与。其他中队军官乃至士兵受其影响,也效仿开展小规模的“砍杀比赛”。零甚至记录到一名日军曹长要求新兵用活人练习刺刀,以“锻炼胆量”的训话过程。这证明了“百人斩”背后是一种自上而下默许、甚至鼓励的**残暴文化**。
      3. **影像与物证固定**:零动用所有侦查单位,多角度记录了这些场面。他特别注重拍摄凶手的面部特写、军刀特写(记录编号及血迹)、受害者惨状及周围环境地标。同时,他冒险收集了现场遗留的弹壳、被劈坏的军刀碎片(后回收)、以及沾染了血迹的泥土样本,一并存入空间【子记录 C-3401a: 物证收集清单】。这些影像与物证,与高文彬后来发现的报纸报道形成了无可辩驳的**证据链闭环**。

      ## 二、系统性性暴力的深度揭露与受害者证言

      零加强了对日军性暴力罪行的调查力度,其记录远超一般意义上的□□,揭示了其作为**战争武器**和**恐怖统治工具**的本质。

      1. **普遍性与残忍度**:记录证实了张纯如在其著作中的结论:“在南京,没有女人是安全的”。零的镜头【记录点 V-3501】捕捉到的受害者,从垂暮老人到幼龄女童,无一幸免。他记录下日军在街头、民居、难民收容所甚至宗教场所内公然施暴的无数场景。暴行往往伴随极端的残酷:虐待、穿刺、割乳、剖腹……之后多数受害者被杀害灭口【子记录 V-3501b: 暴行后的尸体处理】。
      2. “**慰安所**”制度运转实录:零对已标识的几处“慰安所”【记录点 V-3502】进行了持续监控。他记录了女性被强行掳掠、运送、编号、“体检”、分配的全过程。内部管理文件(通过缝隙拍摄)显示,这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役制度,甚至规定了“营业时间”和“收费标准”(军票)。零还记录到有军医定期来进行所谓的“卫生检查”,进一步证明了其系统性【子记录 V-3502c: 管理日志片段】。
      3. **幸存者证言采集**:零的纳米无人机潜入安全区和难民营,捕捉了多位女性幸存者私下泣诉的证言片段【记录点 V-3503】。她们讲述的经历——家人被杀、自己被多次□□、身心遭受永久性创伤——与零记录到的暴行画面相互印证。这些音频资料极为珍贵,是受害者视角的**血泪控诉**。

      ## 三、掠夺与破坏的文化维度记录

      零有计划地针对文化、教育、宗教机构进行了重点记录,证实了日军旨在**摧毁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企图。

      1. **有组织文化掠夺**:【记录点 C-3601】零跟踪一支由师团参谋指挥的特殊小队,他们携带清单,有针对性地洗劫了原中央图书馆、国学研究所、以及多位著名学者的私宅。珍贵古籍、字画、文物、研究手稿被装箱贴封,运往下关码头,准备装船运往日本【子记录 C-3601a: 掠夺物品清单及目的地标签】。零记录下了这支小队与普通抢劫士兵的区别:他们更专业,目标明确,且对不便带走的大型文化载体(如碑刻、古建筑构件)进行恶意破坏。
      2. **宗教场所的亵渎与毁灭**:【记录点 C-3602】多处寺庙、道观、教堂被焚毁或砸毁。零记录下日军在佛像前屠杀僧侣、用经卷擦靴子、甚至将基督教堂改为临时马厩和妓院的场面。这些行为凸显了其对中国人精神信仰的蔑视与践踏。
      3. **教育机构的针对性摧毁**:【记录点 C-3603】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舍遭受了远超军事需要的破坏。实验室被砸烂,仪器被抢掠或损毁,图书馆化为灰烬。零记录下一名日军军官对手下的训话:“要摧毁□□未来的希望,就要让他们的年轻人无处读书,无书可读!”

      ## 四、幸存者与见证者的艰难存在

      零的镜头也记录下了在炼狱中挣扎求生的普通民众以及少数试图救助者的身影,这些影像为历史的完整性提供了另一维度。

      1. **幸存者的挣扎**:他记录下人们寻找食物、水源的艰难,记录下他们失去亲人的悲痛与麻木,记录下他们在恐惧中瑟瑟发抖却又顽强求生的瞬间【记录点 S-3701】。常志强、薛书琼等人的遭遇,只是这三十万分之一悲剧的缩影,零的记录为其提供了宏大的**时代背景**和**集体命运**的注脚。
      2. **国际友人的义举**:零也客观记录了拉贝、魏特琳、马吉等国际安全委员会成员【记录点 S-3801】如何奔走呼号,设立安全区,尽其所能地保护难民、提供医疗、记录日军的暴行(如马吉的摄影机)。零的镜头捕捉到了他们面对暴行时的愤怒、无奈与坚持,他们的努力如同黑暗中的微光,见证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

      ## 五、危机下的证据整合与突围

      当零正试图接近一处疑似存放大量掠劫文物仓库时【记录点 HUNT-3901】,险情骤生!

      1. **遭遇伏击**:那支神秘的第三方技术队伍,似乎通过某种先进的信号分析技术,终于大幅缩小了零的潜在活动范围,并在其可能经过的区域设下了埋伏。零的传感器突然报警,显示多个高速热源正从侧翼包抄而来,同时强烈的电子干扰试图阻断他的通讯与传感能力!
      2. **激烈交锋**:零瞬间启动最高级别隐匿模式,同时释放所有无人机进行干扰和反向侦察。一场静默的高科技追逐战在废墟间展开。对方显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配合默契,其技术水平远超这个时代。零利用【短距离空间跳跃】和【高级环境模拟】多次险之又险地避开合围,但能量读数在飞速下降【能量剩余:45.3%】。
      3. **证据转移与备份**:意识到风险极高,零在周旋的同时,争分夺秒地将最新记录的、最具冲击力的核心证据(特别是“百人斩”详细影像、系统性性暴力证据、文化掠夺清单)进行多重加密和压缩,通过特殊手段,将部分关键数据包隐匿地传输至之前设置好的几个物理存储节点(利用废弃线路和简易接收装置),这是他为防止自身系统意外崩溃导致数据全军覆没而预设的**离线备份方案**。
      4. **金教授的意外接应**:就在零被逼向一个相对狭窄区域,形势极度危急时,一阵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和枪声从追踪者的侧后方响起!原来是金教授领导的残余记录者小队,他们一直在暗中关注零的行动(虽无法理解其技术),察觉到他陷入巨大危险,毅然决定以自身为饵,发动了一次自杀式的佯攻,试图引开追兵!
      他们的武器简陋,行动悲壮,却成功吸引了追踪者部分火力,为零创造了宝贵的突围窗口。【记录点 O-4001:第三方武装与当地抵抗力量发生交火】。
      5. **艰难撤离**:零没有犹豫。他冰冷的核心计算出这是最佳也是唯一的撤离时机。他瞬间将动力输出最大化,沿着金教授小队用生命撕开的口子,冲出了包围圈,消失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地下管网之中。身后,激烈的交火声持续了片刻,继而渐渐稀疏,最终归于死寂……

      零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地下深处节点停下,系统自检显示多处轻微损伤,能量水平【剩余:41.7%】。他沉默地调出最后时刻的记录:金教授小队成员接连倒下的画面,以及一位年轻人最后回头望向无人机镜头(零的)的决绝眼神。

      这些影像,与他所记录的日军暴行、幸存者苦难、国际友人救助一样,都成为了他庞大档案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共同诉说着:在这片血色的土地上,有疯狂的罪恶,也有不屈的抵抗;有冰冷的屠杀,也有温暖的牺牲;有试图湮灭历史的企图,也有无数人用生命去**捍卫真相**的努力。

      他的记录,必须让世人看见。

      【能量剩余:41.7%。档案库容量:71.8%。记录事件总数:8432。】
      【状态:经历高强度追击战,系统轻微受损,能量消耗较大。核心证据已备份。与当地抵抗组织产生间接交集并受其援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