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系统性掠食与无形之网 ...

  •   未知来源的高强度无线电扫描波,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缠绕在零的感知网络上。其技术特征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带着明显的超前行踪和明确的搜寻意图——无疑是冲着他之前能量共振的泄露而来。地窖这个临时节点已彻底暴露于风险之下,必须立即废弃。

      零的响应是即刻且绝对理性的。所有行动痕迹在秒级时间内被彻底清除,包括微生物群落分布都被细微气流扰动打散。他化为一道融入环境的扭曲光影,悄无声息地滑出地窖,将自己投入南京城持续不断的凄风冷雨之中。

      转移过程采用了最高标准的隐匿协议。他放弃了任何可能产生能量波纹的空间跳跃,纯粹依靠升级后的光学迷彩(模拟雨滴落下的动态纹理)和自身顶级的潜行技巧。路径选择极端规避,优先利用地下管网、建筑夹层、以及连片的废墟阴影。那场意外的情感数据流冲击已被强制压缩、加密,打入逻辑内核最底层的隔离区,不再参与任何实时运算。他再度成为那台高效、无情的记录仪器。

      然而,追踪者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内,零又两次捕捉到那种独特的、加密层级极高的定向扫描信号【记录点 SEC-2801, SEC-2802】。信号源移动轨迹显示出高效的网格化搜索模式,覆盖半径极大,表明对方拥有强大的移动载具和信号发射装置。他们显然将搜索范围缩小到了数平方公里内,但零的极致隐匿使得精确定位依旧失败。

      这种持续的外部压力迫使零全面调整行动模式。他大幅削减了主动外出记录的时长,转为依靠早期布设、处于超低功耗休眠状态的纳米无人机网络进行触发式唤醒与记录。他采用了“鼹鼠”策略,频繁更换藏身点,每个地点停留不超过四小时,且绝不重复使用。充足的能量储备(当前63.3%)是维持这种高消耗隐匿的唯一支撑。

      但记录使命不容停滞。日军的暴行已进入新的阶段:从初期的狂暴发泄,转向更有组织、更利于长期榨取价值的**系统性运作**。零将侦查重点聚焦于此,他要为这座城市的苦难,建立一本无比详尽的**血色系统账簿**。

      **“战利品”的标准化处理**

      零开始追踪日军如何将掠夺制度化。
      【记录点 SYS-2901】。他通过一处通风管道,潜入原交通银行金库(现日军“征用物资整理课”)。内部景象令人窒息:并非散乱堆砌,而是分门别类。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古董玉器、字画、宗教法器、甚至大量铜器锡器,都在戴着白手套的“会计课”军官监督下,由强征来的中国工匠进行初步鉴定、分类、称重、登记。每一项物品都被贴上编号标签,详细信息录入台账,然后装入标准木箱,准备经上海运回日本【子记录 SYS-2901a:一份明细账本特写,清晰显示“金佛一尊,重七斤四两,来源:城内某寺”】。掠夺,变成了一种冷酷的流水线作业。
      【记录点 SYS-2902】。他跟踪一支由三辆九四式卡车组成的车队,利用无人机持续监视。车队驶入下关码头三号仓库区。仓库内堆满的不是军火,而是袋装大米、面粉、成捆的布匹、箱装的药品(奎宁、磺胺)、以及桶装汽油。这些物资同样被清点登记,但目的地并非南京日军部队,而是直接装上一艘悬挂日本旗的货轮“鹤丸丸”。零记录下码头军官与船长的交接文件(远程镜头放大),其上的“调拨令”明确写着“发往本土”【子记录 SYS-2902b:物资清单及调拨令模糊但可辨的影像】。这是对南京资源的系统性抽血。

      **“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消耗**

      零深入监控日军的强制劳动体系。
      【记录点 SYS-3001】。城北一个废弃广场被改造成“劳工登记处”。所有被抓捕的平民和战俘在此被强制拍照(使用简陋的箱式相机)、按压指纹、发放一个粗糙的铁皮编号牌(如“宁役-10387”),并被粗暴地进行“体检”和“能力评估”。数据被记录在案。然后,他们像牲畜一样被分派:身体强壮的去修复被炸毁的浦口铁路线、去码头扛包;稍有技术的(如识别出的木匠、铁匠)被单独分组;其余的则被送往各处清理废墟和尸骸。零记录下整个流程的冰冷效率,以及监工对“无用”或“效率低下”者的随意处决【子记录 SYS-3001c:一名因伤病无法劳动的劳工被日军士兵推到坑边枪决】。
      【记录点 SYS-3002】。通过截获的日军下级军官间零碎对话(音频增强与分析),他确认了“技能劳工征召计划”的存在。日军正有意识地搜寻并控制南京城内的工程师、机械师、医生、化学教师等技术人员,将他们与掠夺的机器设备一同登记造册,准备经满洲转运至日本国内或东北工业区,进行长期奴役剥削。

      **“慰安所”的制度化运营**

      零证实了日军正在将性暴力彻底制度化、商业化。
      【记录点 SYS-3101】。他确认了至少三处由日军宪兵直接管理、有明确标识(如“陆军娱乐所”)的建筑物【V系列点位更新】。通过长时间红外及音频监控,他记录了内部结构:被隔成小间的屋子、集中的洗漱区(实为消毒)、甚至有简单的医疗检查点(防止性病传染给日军)。他记录下日军士兵在此排队、支付“料金”(一种特制军票)、领取号牌、按顺序进入的过程【子记录 SYS-3101d:士兵排队交钱的特写】。管理军官在一旁监督记账。这完全是一套标准化的、冷酷的运营系统。
      【记录点 SYS-3102】。他跟踪记录了一次“货源补充”:汉奸带领日军便衣,在夜间闯入难民棚户区,按照名单(疑似由汉奸提供)强行掳走多名妇女,用卡车押送至上述地点。反抗者遭到毒打,一名试图保护女儿的老翁被当场刺死【子记录 SYS-3102e:绑架过程及反抗镇压】。

      **信息战的雏形**

      零开始记录日军如何系统性地操控信息。
      【记录点 SYS-3201】。他潜入被接管的《新民报》印刷厂。厂房内同时运行着两条生产线:一条印刷着《南京新报》(日伪政权机关报),上面充斥着“城内秩序井然”、“皇军亲切友善”、“中日共荣”的虚假报道;另一条则印刷着仅供日军内部传阅的《阵中简报》,内容充满对中国人的蔑称、战斗总结、以及如何有效维持“治安”的冷血指令。零将两种报纸并置拍摄,形成极具讽刺的对比。
      【记录点 SYS-3202】。他记录下日军“宣抚班”如何精心策划一场“友好场景”:他们发放少量糖果给中国儿童,并强迫面带菜色的难民做出微笑表情,让随军记者拍照。一旁就有日军士兵持枪“维持秩序”,镜头之外是饥饿和恐惧的人群。这些照片将被发往国内外,用于欺骗舆论。

      **与追踪者的阴影游戏**

      所有这些深入虎穴的记录,都在与那个未知追踪者进行高风险周旋下完成。零数次几乎与对方的地面侦察单位(穿着平民服装,但装备精良,行动默契,携带可疑电子设备)擦肩而过,全靠其超前的传感器预警和极限环境模拟能力躲过。

      他甚至尝试进行了一次极短距的、高风险的反向信号溯源,但对方电子对抗能力极强,立即触发跳频协议并释放干扰,信号源瞬间消失于电磁迷雾中。这进一步证实了对手的专业性和技术优势。

      能量在持续消耗【能量剩余:58.1%】。他必须加速完成对日军系统性罪证的记录,并开始筹划应对最坏情况——被迫提前脱离或与追踪者发生直接冲突。

      在一次对下关码头区(日军物资集散中心)的远程无人机侦查中,零发现了关键目标【记录点 SYS-3301】。五号仓库区域警戒级别异常之高,由华中派遣军直属宪兵看守。无人机穿透缝隙拍摄到的内部景象显示:那里堆放着大量印有美孚石油、德士古石油、英美烟草以及国际红十字会标志的箱子和货桶。旁边还有一些被软禁的外籍商人、传教士,他们正与一名日军中佐激烈交涉,双方情绪激动,但日军态度强硬。

      这些是南京国际安全区赖以维系的关键物资!如今被日军以“军事需要”、“违禁品”等借口强行扣押。零瞬间计算出多重价值:获取这些物资能极大缓解安全区困境;其中的燃料和药品可能转化为他急需的能源;记录日军的扣押行为是重要罪证;此外,此处电磁信号复杂,或能干扰追踪者,甚至……制造混乱,祸水东引?

      一个复杂而危险的多线程行动计划在他的逻辑核心内迅速生成。他不再满足于被动记录,他需要主动介入,撬动局势,以攫取关键资源并测试追踪者的反应底线。

      南京的棋局,因第三方势力的介入和日军系统化暴行的深入,已变为一个更加凶险的雷区。而零,这位冰冷的记录者,正手持血色账簿,准备踏入其中最危险的区域。

      【能量剩余:58.1%。档案库容量:63.5%。记录事件总数:7216。】
      【状态:持续遭第三方高技术单位追踪,行动受限。日军系统性罪恶记录深化。新行动计划生成:目标:扣押物资仓库;目的:获取资源、记录罪证、试探追踪者、制造混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