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论坛知己与现实鸿沟 ...
-
第11章:论坛“知己”与现实的鸿沟
总裁办的空气净化器事件,像一块投入部门池塘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渐渐平息。同事们对乔安安的态度悄然转变,从之前的微妙疏远和嫉妒,变成了带着几分同情、几分佩服、甚至几分依赖的复杂情绪。徐曼丽也暂时收起了刻意刁难的心思,转而将乔安安视为一个极具价值的“特种维修资产”。办公室的氛围,竟然因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和谐。
然而,对于身处风暴眼却毫无自觉的乔安安而言,一切似乎并无不同。她依旧每天背着那个沉甸甸的工具包,穿梭在各个故障点之间,与蓝屏的电脑、卡纸的打印机、接触不良的网络接口作斗争。顶层的维修任务依旧频繁,沈斯年的“破坏力”依旧稳定发挥,她也依旧面无表情地完成一次次“设备急救”,然后在她的《维修笔记》上添上几笔令人啼笑皆非的记录。
真正让她感到放松和愉悦的,是网络世界里的那片技术净土——公司内部技术论坛。在那里,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应对挑剔总裁和复杂人际关系的维修员“乔安安”,而是可以畅所欲言、与高手切磋的“维修学徒”。
与“Kernel Panic”的交流,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位大神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开阔、技术功底之深厚,都让她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深入,从具体的硬件故障排查,到抽象的算法优化,再到对行业前沿技术的看法。
【“维修学徒”:大神,您上次提到的关于缓存一致性协议在多核处理器中的瓶颈问题,我查了些资料,有个疑问……是否可以通过引入异步侦听机制来部分缓解?】 【“Kernel Panic”:思路可行,但异步引入的延迟不确定性本身可能成为新的问题。不如考虑优化现有MESI协议的状态转换路径,减少不必要的总线仲裁。】 【“维修学徒”:有道理!我尝试在仿真环境里模拟了一下,附上数据。[数据图片]您看这个路径优化方案,在极端并发下似乎还是会出现死锁?】 【“Kernel Panic”:你的仿真模型边界条件设置过于理想化。参考这篇论文第三章,引入伪随机扰动因子再试试。】 【“维修学徒”:原来如此!太感谢了!我这就去改!(星星眼表情)】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乔安安常常对着屏幕,为“Kernel Panic”一针见血的指点而茅塞顿开,也会因为对方偶尔难得的肯定而开心半天。她开始下意识地期待他的回复,甚至会把自己在维修实践中遇到的有趣技术难题,首先分享到论坛上,期待看到他的见解。
这是一种纯粹的、智力上的吸引和共鸣。她想象着屏幕另一端,应该是一位严谨、睿智、可能有点严肃、但内心对技术充满热情的中年工程师,或许戴着眼镜,坐在堆满书籍和开发板的办公室里。她将他视为导师,视为技术道路上的知音。
而另一边,总裁办公室里,沈斯年处理完一堆令人烦躁的公务后,习惯性地点开论坛,与“维修学徒”进行技术交锋,也成了他高压工作下一种独特的放松和思维调剂。
这个“维修学徒”展现出的灵性、扎实的动手能力和对技术本质的探究欲,都让他欣赏。他甚至几次动了念头,想让徐明去查查这个ID背后到底是研发部哪个组的员工,或许可以调来直接参与“灵眸”的攻坚小组。但转念一想,这种匿名的、纯粹的交流氛围或许更难能可贵,一旦戳破,反而可能失去这份难得的轻松,于是又作罢。
他只是觉得,和“维修学徒”讨论技术,效率极高,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对方那种偶尔冒出的、带着点青涩却充满奇思妙想的观点,能让他从固有的高管思维中跳脱出来,重新感受到技术最原初的乐趣。
【“Kernel Panic”:“维修学徒”,你对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卡尔曼滤波算法怎么看?在实际嵌入式应用中,如何平衡精度与计算资源消耗?】 【“维修学徒”:大神您这可问对人啦!我最近刚好在折腾这个!我觉得传统卡尔曼滤波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确实有点吃力,我尝试用了一种简化的互补滤波结合移动平均的变种,虽然理论精度稍逊,但实时性大大提升!附上我在一块老旧ARM板上的测试数据……】沈斯年看着那详细到甚至有点啰嗦的测试数据和手绘波形图,嘴角几不可见地向上弯了一下。这种极致的实践精神,是他手下很多偏理论的工程师所缺乏的。
线上线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在乔安安和沈斯年之间并行着,彼此隔绝,又微妙地相互影响。
现实中,乔安安再次被叫上总裁办,这次是沈斯年那台顶配工作站的一个散热风扇异响。乔安安熟练地拆机,发现是风扇轴承磨损,导致叶片转动时刮擦外壳。她一边更换备用风扇,一边下意识地小声分析:“这种高速风扇的动平衡要求很高,劣质替换件反而会加重震动,加速其他元件老化……最好能定制液压轴承的……” 沈斯年正站在她身后看着一份文件,闻言,头也没抬,自然地接了一句:“可以考虑从XX供应商定制,他们做微型液压轴承精度不错,报我名字有优先权。” 乔安安动作一顿,有些惊讶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总裁居然连这种细分的供应商都知道?沈斯年说完也愣了一下。这种技术细节的讨论,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像在论坛里和“维修学徒”对话一样自然地说出来了。他立刻收敛神色,恢复冷峻:“换好了就出去。” 乔安安:“……哦。”(内心:果然还是那个阴晴不定的总裁。)
论坛上,乔安安因为这次维修,对高性能散热产生了兴趣,晚上又在论坛发帖讨论起来。 【“维修学徒”:今天遇到个案例,分享一下。[简述故障]我在想,是否能在BIOS层面对风扇转速曲线做更精细的调控,而非简单温控?】 【“Kernel Panic”:思路正确。但BIOS层面改动风险较大。可以尝试通过EC(嵌入式控制器)入手,我这边有份EC寄存器手册或许对你有用。[加密附件]】乔安安点开附件,如获至宝:“大神您太厉害了!这种内部资料都有!!”(她完全没想到,这对“Kernel Panic”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种现实与虚拟的交错,让乔安安偶尔会产生一种割裂感。现实中那个冷漠、挑剔、破坏力强的总裁,和网络上那个犀利、睿智、偶尔(虽然毒舌)会分享资料的“大神”,形象根本无法重叠。
而这一切,都被有心人徐江看在眼里。
他越发积极地接近乔安安,方式也更加巧妙。不再是直接打探总裁办,而是以请教技术、分享资料为名。 “乔工,我看你好像对嵌入式系统很熟?我这里有个驱动编译总是过不了,能帮我看看吗?” “乔工,这份关于无线传感网络协议的PPT,写得真好啊,你从哪里找的资料?能分享一下吗?” 他甚至“无意中”看到乔安安论坛页面的瞬间(乔安安忘了最小化),惊讶地说:“哎呀,乔工你也逛这个技术论坛啊?ID是哪个?咱们加个好友啊!”
乔安安对技术讨论向来不设防,只要问题本身有趣,她也愿意交流。但对于透露论坛ID,她却异常坚持,只是含糊地说:“就随便看看,学习一下。”她下意识地想保护“维修学徒”这个身份,以及和“Kernel Panic”大神之间那片纯粹的交流空间。徐江见状,也不强求,只是笑容更深了些。
通过观察乔安安的技术倾向和偶尔透露的碎片信息,徐江的大脑像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快速处理分析着:
·她对硬件底层和嵌入式系统极其精通。(可能了解设备物理接口和底层协议)
·她经常访问公司内部技术论坛,且似乎有固定交流对象。(可能是信息获取渠道)
·她能频繁、合理出入总裁办,对那里的设备布局和网络接口了如指掌。(完美的物理接触条件)
·她性格单纯,技术至上,对人际交往不敏感。(易于利用和引导)
一个计划的雏形,在徐江心中慢慢成形。这个乔安安,或许比他想象的更有价值,是一把或许能打开宝库的、却不自知的关键钥匙。
他需要更耐心,更谨慎地编织这张网。
这天临下班,徐江状似随意地走到乔安安工位旁:“乔工,明天技术部那边有个关于新型物联网设备安全协议的内部讲座,听说挺专业的,一起去听听?”
乔安安眼睛一亮,她对这类内容确实很感兴趣:“好啊,几点?” “下午两点,第三会议室。”徐江笑着回答,眼神掠过乔安安桌上那本摊开的、写满了复杂公式和电路图的笔记本。
他知道,鱼儿正在慢慢靠近诱饵。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扮演好那个热情、好学、人畜无害的“新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