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四十 ...
-
侍从一盏盏灯点亮,鲁肃深夜求见,孙权身披外衣从内堂出来。
:“子敬何事?”
鲁肃拱手道:“主公恕罪,事急!公瑾秘令子明设三百刀斧手在甘露寺两厢,刘备危矣,刘备若有所差池,战必起!主公快快召公瑾入府,待我苦劝,令他罢手!”
孙权踌躇片刻,道:“子敬,公瑾的脾气,苦劝又有何用。”
鲁肃道:“那就请主公下令撤兵!此事危急,不可如常事等而视之。”
孙权知事已千钧一发,亦心惊,但此时倘再强硬下令阻止周瑜,恐周瑜不能再忍。
虎符一事,公瑾已怨我至深。再拉紧,弦就断了。
孙权笑,道:“子敬,并非人人都如你,和孤心意相通。我已罢了公瑾,他仍如此专行,你可知缘故?”
鲁肃知周瑜在军中根基,不由体察孙权隐痛,连连扼腕道:“主公啊,此事非同小可,不论用甚么手段都必须阻止。”
鲁肃在府中又留了一刻,最后孙权道:“没有子敬,孤该如何是好?子敬行事最稳妥,孤亦最信任,如今,唯尽人事,听天命。”
鲁肃从吴侯府出,在大门口来回踱步,终于几步上车,道:“去馆驿。”
清晨阴寒,天色迷蒙,曙色微展,自吴侯府三面,数架马车鱼贯而来,张昭车驾先止,鲁肃紧跟其后,停在右侧,二人自车内而出,彼此对望一眼,尚不及说话,周瑜车驾停在后方。
周瑜打开车门,见二人并立,他不急不缓,等随从摆车凳,方自车内按剑下阶。
周瑜上前,三人行简礼,没有一句多话,侍官传吴侯令,命入见,周瑜鲁肃便让张昭先行。
张昭忽然问:“公瑾,子明何在?”
周瑜含笑道:“主公传召子明否?或主公另有调遣罢。”
鲁肃神色凝然,与周瑜并排趋行,欲言又止。
入殿内,孙权在高座上等候,四更时他已得鲁肃报:刘备不肯走。孙权知刘备一走,事态也难收场,故喜忧参半。此时见周瑜身后空无一人,心知吕蒙必已行事,想:公瑾果然果行于事。
等了片刻,国太自后殿而出,向堂下众人颔首道:“今日之事,关乎我女儿终身,望诸位谨言慎行。”
众人应诺,正待起行,国太却对周瑜道:“公瑾,子敬,你们留在府中,不必随行了。”
周瑜呼道:“太夫人!”
国太道:“公瑾啊,你与那刘备曾有罅隙,你去了,岂不让他们寻事端?”
国太又笑点鲁肃道:“子敬,我听闻你与那诸葛亮颇近,我是不偏不倚的,今日也不要你去,我要亲自去看看那刘备是甚么人,能不能与我女儿般配。”
鲁肃笑道:“谨尊太夫人命。”
周瑜虽知吕蒙是可成事之人,但国太主公张公等齐聚,恐子明一人支撑不下,鱼死网破而损及自身。
可国太话已出口,又留下鲁肃在身边牵制,周瑜心中忧迫,面上不得不承命。
至殿外,吴侯车驾已摆好,后面有一车略小,装饰颇精。
国太先上车,孙权要上马时,周瑜突然道:“主公。”
孙权停步,一挥手,周围人等皆向后退了数步,周瑜近前道:“主公,事关小姐终身,主公三思。”
孙权道:“公瑾放心。我定以江东大局为重。”
周瑜知事恐难成,便道:“主公,我已命子明在甘露寺内部署,保护国太小姐——”他加重语气道:“子明皆奉我之命。”
孙权初不语,继而一笑,近前低声道:“公瑾——是有求于孤么?”
周瑜想不到他来这样一句,向后退步,拱手相送。
孙权返身上马,他紧握马缰的手是冰冷的,手心的汗却沾在缰绳上。
长队起行,缓缓向外去,鲁肃正要上前,突然见到队伍末尾车身略小的马车在周瑜面前停下。
车帘掀起,孙小妹端坐于内,她面色忧沉,似有怨抑,道:“多谢公瑾,为我寻得这样一桩好姻缘!”
周瑜听出她语中的责怪,反倒略感安慰。忽见她手中握着一支青白色的箫,眼中像被刺扎了一般。
是他的。
月夜时他坐在山涧边吹悠长的曲子,吹到半途忘了曲调,兀自编排吹下去,又笑着将箫塞到周瑜怀中,令他重教。
他的身体在月色中泛着光,他拉周瑜的手,一处处带他摸身上的创痕。
……
周瑜只觉胸中倒海翻江,强压下去,道:“小姐千金之躯,切勿自难,瑜势必维护小姐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