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二十五 ...

  •   黄天沙地,滚滚硝烟四散消弭,马蹄声逐渐清晰起来,自漫天烽火中露出他英俊的面庞,沾染了血与沙。
      周瑜上前,见为首的孙将军仍趋马缓行,便知有异。然而到近前时,马上孙策仍是神采斐然,双目璨然,其声洪亮:“公瑾!”
      周瑜下马相迎,孙策看到他,从马上扑下身,抚他的肩大笑,道:“我在彼处酣战,遥望公瑾连破数阵,果然异才!”
      周瑜面上也笑,却见他大腿上插着折断的半支箭,隐在披风中,此刻跳下马,伤口又一股股向外冒血,只因战袍已被陈血染成了深色,旁人看不真切。
      孙策一直把手放在他肩上,大声笑谈。以山大王抢劫成功的气势,挥手指挥士兵们回营,兵卒们只道孙郎诙谐不拘小节,周郎端稳从容不迫,江东双璧主臣和谐,天下无二。
      只有周瑜一个人知道,小霸王扶在他肩头的手,是在借他的力,才得以站稳身躯,不至于跌倒。

      周瑜从很小的时候,就目睹亲人的夭亡,族人,叔伯、兄长,乃至父亲。他的人生就在不断地失去中更迭。所以他总是不肯犹疑,行而果决,他知道人生不会很长,人在死亡突如其来时,总是遗恨不绝。
      伯父曾道:“瑜儿状似端方稳厚,实则内似烈火,我心甚忧”。
      周瑜亦知,所以多年研习音律以养性,果然心性能沉静多矣,但他仍然决绝的往前走,急速地走。
      直到遇到孙策,他才会回头看走过的路,想:如果这一生,能够很漫长,也是很好的。

      当日周瑜回建康,与孙权议招亲之事时,孙权不想动兵,但他也不对周瑜明说。周瑜心中明白,便迂回道:“招亲是假,诱刘备入瓮是真,此计若成,或可不动刀兵收复荆州。”
      其实周瑜心中了然,不动刀兵断不可能,但他不想与又闹得不可收拾,招引他的胡为。
      二人各自妥协斡旋,或进或退。
      孙权道:“话虽这样说,但于我小妹名节总是有损,母亲知道了,恐也不从。”
      周瑜道:“小妹与刘备,连面都不必见,此事须秘而疾,不可张扬,不可拖延。”
      孙权道:“倘若那刘备拒绝,又当如何?”
      周瑜想,那真是求之不得,如此便出师有名。可他却说:“主公放心,刘备巴不得与我东吴联姻,岂会拒绝?”
      不是你们整天要联合联合么?
      孙权听罢,微微一笑:“公瑾啊,你的计策,我何曾不从?就是坏了吾妹的名节,损了我孙家的面子,也都罢了。这江东之事,一并都交予你,公瑾必不负江东。”
      周瑜一揖道:“他日国太如有责问,请主公如实告知国太,这都是我周瑜的计谋,听凭国太发落。”
      孙权的目光游弋在他领中的颈项上:“国太视公瑾如子,爱甚于孤,如何舍得发落……”

      当时,孙权尚未决定是否要将诸事缘由一概推到周瑜身上,后来,他才肯定,如果母亲的责难能使周瑜更多一些顾忌和愧疚,那么,也不是不可以的。
      而日后周瑜再次铮铮言说,但望以性命换取荆州,那样的语言也愈来愈迫切而真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