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 裂痕、星夜与笨拙的证明 ...
-
数学联赛的备战像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拉锯战。研讨室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咖啡因以及某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感。
北萧感觉自己像是在同时进行两场战争。一场是针对那些刁钻古怪、仿佛永远也驯服不了的数学题;另一场,则是针对对面那个冷静得不像人类、要求严苛到变态的南笙。
他确实在努力。那份被南笙批注得一片红的“弱项强化计划”,他咬着牙一题一题地啃。深夜的台灯下,他第一次不是为了抄作业,而是真正试图理解那些该死的概率模型和数论定理。他甚至拒绝了哥们儿好几次开黑的邀请,这让对方大跌眼镜。
但进步是缓慢的,而南笙的标准是高耸入云的。
每一次讨论,对他而言都像是一场审判。他的思路总是被指出不够严谨,他的推导总是被找出逻辑漏洞,他的书写规范更是被批得体无完肤。南笙的话语永远客观、冷静,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开他的每一个错误,不留丝毫情面。
“这一步缺乏依据。”
“反例存在,结论不成立。”
“书写混乱,扣分点。”
这些冰冷的评语,日复一日地砸下来。北萧那点刚刚燃起的、想要证明自己的火苗,被反复浇淋,只剩下呛人的烟气和顽固的余烬。
他开始变得愈发沉默和烦躁。在研讨室里,他常常阴沉着脸,只有在被逼到极限、偶尔灵光一现提出一个让南笙也会停顿片刻的“歪点子”时,眼底才会闪过一丝极短暂的光亮,但随即又会被更多否定的浪潮淹没。
锦云试图在其中调和,但她活泼的思维和插科打诨,在两人之间那道日益加深的冰缝前,也显得越来越无力。
冲突在一个周五的傍晚彻底爆发。
他们正在攻克一道往届的压轴题,涉及极其复杂的代数变换和空间想象。北萧卡在一个关键步骤上,尝试了几种方法都徒劳无功,烦躁得几乎要抓狂。
南笙看完他的草稿,用红笔在一个地方画了个巨大的叉。
“这个代换毫无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她的语气依旧平稳,但听在北萧耳里,却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否定。
一直紧绷的弦,骤然断裂。
“对!我就是浪费时间!我就是在做无用功!”北萧猛地站起来,椅子被他巨大的动作带倒,发出“哐当”一声巨响,在安静的研讨室里格外刺耳。“我这种蠢货就不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跟你们这些天才组什么队!”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眼眶微微发红,积压了许久的委屈、愤怒和挫败感在这一刻彻底决堤。
南笙抬起头,看着他。她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清晰的错愕和……不解。她似乎完全无法理解他为何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
“我只是在指出错误,避免后续继续走弯路。”她陈述事实,语气里甚至带着一丝困惑,“情绪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句话更是火上浇油。
“是!我情绪化!我不够冷静!我没有你那颗计算机一样的大脑!”北萧几乎是吼出来的,他一把抓过桌上那些写满红叉的草稿纸,狠狠揉成一团,砸在地上,“我不干了!行了吧!你们自己玩去吧!”
他说完,猛地转身,冲出了研讨室,门被他摔得震天响。
研讨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被揉皱的纸团孤零零地躺在地上,还有僵在原地的锦云,以及依旧维持着抬头姿势、眉头微蹙的南笙。
她的目光落在那团废纸上,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某种类似于……茫然的神情。她似乎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明确的指错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对抗。在她看来,指出错误、修正、优化,是通往正确的唯一途径。情绪,是最无效且需要摒弃的干扰项。
锦云叹了口气,弯腰捡起纸团,小心地展开,看着上面北萧努力书写却布满红批的痕迹,无奈地摇摇头:“南笙……你有时候……真的太直接了。”
南笙沉默着,没有说话。她只是低头,看着自己面前写得工整清晰、毫无瑕疵的解题过程,指尖无意识地收紧。
那天晚上,北萧没有回宿舍。他一个人跑到了空旷的操场上,绕着跑道一圈又一圈地疯跑,直到精疲力竭,才瘫倒在草地上,大口喘着气,望着城市夜空稀疏的星星。
委屈和愤怒渐渐被夜风吹散,剩下的是更深重的无力和迷茫。他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那种高度?都无法……被她看在眼里?
而图书馆的研讨室里,灯还亮着。
南笙没有离开。她罕见地没有沉浸在书本里,而是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久久沉默。锦云早已离开。
北萧爆发时那双通红而愤怒的眼睛,反复在她眼前闪现。他那句“计算机一样的大脑”,像一根细小的针,刺了她一下。
她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在她绝对理性的世界里,“正确”是唯一的目标,效率是唯一的准则。她从未考虑过,传递“正确”的方式,或许也需要顾及接收者的……感受?
这个词对她来说很陌生。
她站起身,走到北萧之前坐的位置,捡起地上那张被揉皱又抚平的草稿纸。上面字迹潦草,思路混乱,但能看出书写者的挣扎和努力。那些被她打上红叉的地方,有些并非全无道理,只是不够严谨,缺乏引导。
她看着那些红叉,第一次觉得它们有些刺眼。
沉默良久,她回到座位,拿出一个新的笔记本。然后,她开始做一件她从未做过的事情——她将那道压轴题,按照北萧最初那个被否定的、不严谨的思路,尝试着一步步推导、完善,将其中跳跃和缺失的逻辑链条仔细补全,并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旁边写下引导性的疑问和提示,而不是直接判错。
她的笔尖停顿了很久,写写停停。这个过程对她而言,比解一道全新的难题更耗费心神。这不再是纯粹的理性推导,而是需要一种她并不熟悉的、名为“共情”和“引导”的能力。
窗外的星子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直到深夜,南笙才停下笔。她看着眼前这份截然不同的“解题指导”,眼神复杂。这完全违背了她一贯的效率原则,但她却做完了。
她将它小心地夹进了联赛的文件夹里。
与此同时,北萧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楼下,却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等在那里。是北璃。
北璃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看到他,小声说:“哥……锦云姐让我给你的……说是她煮的安神茶。”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她还说……南笙学姐其实把你之前提出的几个想法,都补充完善后记进了她的核心笔记里……她说你很厉害……”
北萧愣住了,接过那杯还温热的茶,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五味杂陈。
他抬头望向宿舍楼,大多数窗户已经漆黑,只有零星几盏灯还亮着。
其中一盏,来自图书馆的方向。
夜凉如水,寂静无声。激烈的冲突之后,是冰冷的裂痕,也是笨拙的、试图跨越裂痕的证明与无声的和解。
星河在天幕缓慢流转,见证着骄傲的折损,冰层的微融,与一颗从未如此困惑却又如此认真过的少年心事的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