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蓝金色漂流瓶 ...

  •   1.
      白叙第三次装作不经意地往斜前方瞥的时候,那道清瘦的身影依旧撑着脑袋一动不动。
      不用猜都知道她应该又扛不住困意了。
      问题不大,反正讲台上的地理老头看上去也像是要睡了,根本管不到她。
      他们班的地理老师是个秃顶大爷,从第一天上课开始就是一副半梦半醒的样子,讲课写板书的速度堪比树懒。大概是没两年就要退休了,所以开始提前适应慢节奏生活了吧。
      白叙自己倒是无所谓,他妈妈也是地理老师,高中的课程他已经提前学完了。此刻愿意乖乖坐在比念经好不到哪去的课堂里,纯属是他作为学生的素养在作祟。不过,她就不一定了。
      说好想认真学习的呢?
      她叫卢玲,是白叙的同班同学。
      不过在白叙的记忆里,过去一年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或者说,这个叫卢玲的女孩子几乎不和其他同学交流。除了地理课,其他课上她就只是安静地听,下了课就趴在桌上睡觉。成绩不上不下,也听不到来自她的任何动静,可以说近乎透明。
      在收到那本蓝色封皮的《海洋生物图鉴》之前,白叙对于这个人的记忆几乎空白。
      几周前的世界读书日,班主任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图书漂流活动,要求每个同学上交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可以附上读后感。之后,经过统一抽签获得其他同学的书籍,由此达到同学之间对于读书的交流。
      白叙为数不多的爱好就是读书,读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书。
      他读书的速度很快,所以,从家里堆积成山的书里随便挑出本书来,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陆地之旅》、《碎金与梦想》是两册的套装书,前不久他刚刚读完,虽然是不够落地的架空小说,但里面对于虚构岛屿的设定读起来还是挺有趣的。
      哪怕是虚构的,也有认真去思考世界观的架构,可见这位作者的相关知识很扎实,也是个很有诚意的人。他对真诚的人始终抱有好感。
      白叙随手用便签纸写了一张读后感塞进书里,就把这两册大家伙交到了班主任办公室。
      不是无话可说,只是他向来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况且自己对于同一本书的看法总是在变,写下来的文字会变成一种烙印,禁锢住他今后的思想。
      不过,当他翻开自己抽到的这本图鉴后,就开始后悔那天为什么不多塞几张便签纸进去了。
      因为那本薄得和数学练习册一样的海洋生物图鉴里,每一页都有读后感。详细得就像语文考试要求做的阅读理解。
      深蓝色的海水此刻汹涌澎湃地向他袭来。
      2.
      如果有机会时光倒流,卢玲一定不会在抽签的那天选择23号。
      放学的时候,那两本比牛津词典还厚的大书霸占了她书包的大部分空间,压得她原本就死气沉沉的步伐更加沉重了。
      书的主人最好是自己看完后真的推荐,不然她只能理解为这是在恶作剧。
      很快,卢玲就在心里确定,这就是恶作剧。
      因为那两本推在一起比生日蛋糕还高的大书,从头翻到尾只有一页便签纸的读后感。而且,从主人潇洒飘逸的字体上来看,这一页便签纸也只是他为了应付任务临时完成的。
      一点没有认真对待的影子。
      “余白。”
      署名看上去倒是认真思考过的,但仍旧改变不了她对这个人不美好的第一印象。
      不过,书是无辜的。所以从那天晚上开始,卢玲就会抽出空闲时间阅读它们。
      卢玲很喜欢阅读,这是她目前为数不多的会被长辈和老师夸奖的一点了。不过,她绝不是因为想要装作听话所以才喜欢读书的,至少在读书这一点上绝对不是。
      书籍对她来说是一种逃离,从现实世界短暂地逃离,去往另一个无论过程多么曲折坎坷,最终都会走向结局的世界。在这一个过程中,她尝试放过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
      这种感觉让她痴迷,让她完全放松。
      所以,阅读这两册金黄色大书的三个礼拜,除了那座小岛之外她几乎感受不到外界的任何动静。
      一年四季都温和舒适的小岛,成片成片长着金黄色花朵的小岛,自给自足友好善良的岛民……自己理想的生活在故事里具象化了。对于卢玲来说,这不单单是个故事,而是期盼已久的宝藏。
      一份从八岁开始就寻找的宝藏。
      读完它们的那天是个有月光的夜晚,姑父和姑姑都没有回来,夜安静得就像真空的海底。
      卢玲望着书籍金闪闪的封面发了很久的呆,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还没看看书的主人是怎么评价它们的。毕竟此刻,这是她唯一认识的读者,她迫切地想要和他讨论此刻的心情。
      “很难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或许是一场美好静谧的梦?我觉得不太准确,因为这是对于作为读者的我而言的。黄金岛对于主人公来说,用理想和寄托来描述可能更加合适,闪着光芒的碎金虽然很微小,但是当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亮得耀眼。
      这样的故事当我脱离开来去看,会很明显地感受到它的理想化,它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故事,毕竟小说对于人类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造梦,这一点也不稀奇。所以虽然我的小岛或许不是这样,但我也会很羡慕拥有这样小岛的人。
      那就祝你做梦愉快,早日实现。
      余白”
      就像余白很难形容他看完这个故事的感受一样,卢玲也很难形容她看完这张便签纸的感受。
      好像有点……委屈?
      她不太敢承认,当下的第一感受居然是委屈。委屈的是,“祝你做梦愉快”这样的话,直到她开始做梦后的九年才在一个普通同学那里听见。
      该庆幸吗?还好没到十周年。
      他说,他很羡慕拥有这样小岛的人。金盏岛是被祝福被羡慕的存在。
      卢玲反复将便签浏览了几遍,然后从抽屉里找出了之前用的信纸,铺在桌面上写起来。
      余白你好……
      3.
      放在之前,只有百来页的图鉴白叙可能一节课间都不用就能翻完。
      毕竟科普读物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更何况这本图鉴收录的生物范围还很狭窄,恐怕是编给孩子的启蒙书。
      “编者:蓝色知更鸟”?像是什么童话故事里会出现的角色,这个署名让他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想。
      不过,这次白叙却花了整整三个星期才算是看完了这本图鉴。
      因为当中大大小小的笔记随处可见,白叙觉得如果把这些手写字全都集结起来出书,那可能都比这本图鉴本身厚了。这种认真过头的注解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水出来的,所以图鉴的主人一定很热爱它。
      “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过海蛞蝓,说它们为了躲避追捕,会把自己包装得五颜六色。但恰恰是因为它们鲜艳靓丽的颜色,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它们,这算不算是一种反向保护了?哈哈,不过,我不相信有人会舍得伤害这么可爱的生物。”
      有没有一种可能,想伤害它们的东西根本就不吃可爱这套?白叙无奈地想。
      “海月水母对我来说就像海洋的象征,它们看上去轻盈美丽,好像无凭无依般自由。透明的、会发出幽幽蓝光的,是海里的明灯吧?如果有一天我沉没海底,它们会带我找到回家的路吗?”
      漂亮吧!但是水母大多有毒,如果沉没海底,你最好还是离它们远一点。把事情想得太浪漫不是件好事,白叙甚至开始担心起这个人的安危了。
      “原来珊瑚是无数珊瑚虫的骨骼堆积成的,这让我有些意外。渺小的生物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了安稳度日的手段,那就是聚在一起,让自己看上去庞大起来。生物的美丽好像大多都不是为了美丽本身,而我很多时候却总是被这种带着危险的美丽吸引呢。”
      好吧,原来是有自知之明的。
      ……
      每一页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个人似乎联想能力格外优秀,明明都是普通的可以用科学解释的自然现象,却都能引起她的长篇大论。
      有时候是对生物外型和习性的探讨,有时候甚至还掺杂着类似日记的心情记录。
      按道理来说,白叙对这些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言论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他大部分时候都无法共情。但神奇的是,他抱着“我倒要看看你还能怎么胡思乱想”的心态,居然认真地看完了所有的读后感。
      直到翻到最后一页,里头夹着一张浅蓝色的信纸。
      “捡到这个漂流瓶的同学:
      你好!
      可能你会觉得很费解,我未免太过唠叨,每一页都在发表自己不着边际的言论。这很无聊,我知道。但是事实上,在这之前这本书一直都是我的心情记录。这是我爸爸出版的第一本书,可能也是唯一一本吧,我不知道。八岁那年他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我之后就离开了。我从那年开始翻看它,直到十六岁开始才陆陆续续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感想,从来没想过要分享给别人。但是这一次,就当作是我鼓起勇气往大海里丢下了一个漂流瓶,不管它到了哪儿给谁捡到都无所谓,就这一次。所以,如果你真的认真看完了这本图鉴、看到了这里,也请不要让我知道。我很感谢你,但是请你原谅我的害羞和胆小。就当作,这是一个胆小鬼的宣泄吧。
      铃兰”
      该怎么说呢,白叙起先想要劝诫她的不要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念头,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4.
      白叙发誓,他不是一个好奇心过分旺盛的人,也没有那么想要知道这个在图鉴上创作的人究竟是他哪个同学。
      一切都是意外。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意外地把脚扭了,自由活动课上意外地听朋友说阅览室开了凉快的空调,意外地转到了生物科学区去瞧瞧有什么新书,意外地遇到了躲在这里偷偷写笔记的同班女孩。
      白叙第一眼是觉得这个女生有点眼熟,好像是他们班的,第二眼就瞥见了她怀里的那本金色的《碎金与梦想》。都到第二册了,她看得还挺快。
      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目光停留得有点久,女生不动声色地把笔记本连同书都往自己身边挪了挪。俨然是一副拒绝交流的模样。
      白叙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冷淡,因为从他看见夹在笔记本里的浅蓝色信纸开始,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她就是铃兰,她是谁?
      噢,她叫卢玲。
      从高一开始就和自己同伴的同学,一个……低调得有些过头的同学。白叙此刻开始回忆,才发现她就坐在隔自己两排的斜对面,每次他朝黑板看过去的时候,余光都能够瞥到那个身影的。
      只是在这之前,那抹身影都只是取景框里模糊的背景,只有轮廓,没有名字。
      鬼使神差地,白叙从书架上随手抽了一本书,装作不经意地坐下翻看。他的座位离卢玲隔了两个空位。
      或许是觉得卢玲和自己刚好抽中了对方的书这件事有些巧,又或许是对一个内心絮絮叨叨表面却波澜不惊的人感到好奇。总之,白叙一整节自由活动课都没有挪过位置,愣是真的把那本书看了一半。
      集合的哨声响起来的时候,他叫住了女孩。
      “卢玲,能借我一张便签吗?我没带书签。”
      白叙清楚地捕捉到她的肩膀抖了一下,似乎是被他的声音吓到了。但她没有犹豫,很快从便签本上撕下一页,安静地递了过去。
      便签纸同样是浅蓝色的,四四方方、没有花纹,带着淡淡的柑橘味儿。
      “谢谢。”他向她道了谢,把便签塞进书里。
      “不客气。”女孩低声回答后,快速地从他身边走过,往操场的方向赶去。
      可能是当人有意识地去注意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她的影子。总之自那之后,白叙和卢玲有过几次不深不浅的交集。比之前一年加起来都要多。
      一次是心理课上,新来的老师根据学号尾数将班级分成了四个组,他们被分到了同个组。同组的几个同学互相都很熟悉,讨论的时候热火朝天嬉笑打闹,只有卢玲双手不自然地放在腿上,把校裤揪出了明显的褶皱。
      白叙也不喜欢参加这种无意义的聊天,无非就是趁着讨论的由头开始扯皮。所以他出声表示想赶紧把任务分配完,好节省时间赶赶作业。几个聊得开心的同学虽然有些意外白叙会急着写作业,但也停止了不着边际的笑话。
      那次他们没有说话,但结束的时候白叙对上了卢玲的目光。他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开始抬头看自己的。
      还有一次是年级的篮球比赛,白叙不知道是哪个人给他报的名,总之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已经在球场上了。他不是非常擅长球类运动,不过凑合凑合也能打。
      那次比赛的结果算是意料之中,索性输得倒不太难看。之所以会记住,是结束的时候作为后勤的卢玲往他手里塞了一瓶矿泉水。每个上场的球员都有,他知道。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手上的这瓶用签字笔画了一个笑脸樱桃,他看过别人的,别人的都没有。
      放学的公交车站,食堂的汤面窗口,分班考试的考场……
      那两册书真的好像两个漂流瓶,让大海两岸的人有了若有似无的联系。只是在卢玲看来,他或许只是个有些热心的同学,并不是金色漂流瓶的主人。
      白叙想过在活动结束之前就带着图鉴去阅览室堵她,告诉她“我喜欢这本书,我们交个朋友吧。”但是那封信上的请求又让他明白,对方并不想知道他是谁,甚至如果他说出来了,连带着热心的同学这份印象可能都不复存在了。
      那就,这样吧。等活动结束,等漂流瓶回到主人的手里,等他们以“铃兰”和“余白”的身份相识,他再告诉她:“我喜欢这本书,我们交个朋友吧。”
      可海水无数次翻涌,也没能将蓝金色漂流瓶带回主人的手里。
      5.
      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白叙出了一次车祸,险些没能参加考试。
      用他后来的话说就是,有些严重,但还好没死。只要没有真的没命,在他眼里就不是什么需要担惊受怕的事情。不过父母对他这种态度非常不满,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允许他骑自行车上学。
      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白叙只记得他住院期间老师组织同学们来看望过他一次,关系好的、没什么交集的同学都来了,热热闹闹地把病房几乎站满了。
      不过卢玲没来,他朝人群里望了好几眼,直到深灰色的眼底变得冰冷。
      他独自生了一场没有理由的气,就像夏天暴雨前的狂风一样不讲道理。
      自始至终也就只有他一个人察觉。
      等他回到班级才知道,卢玲转学了。在临近考试之前的半个月,发生得比他出车祸还突然。
      他曾经旁敲侧击地询问过班主任,没得到什么明确的回答。同学们也没有什么反应,谈起高二暑假前的事情,他们只记得白叙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车祸。
      她的离开就和她的存在一样淡,淡得除了便签纸上的柑橘味儿,没有任何味道。
      考试结束那天气温很高,白叙回到家就把空调打开了。
      室内的温度逐渐开始变得舒适,阳光把拉起来的天蓝色窗帘照得泛亮,他躺在床上就像坠入深海。
      那本图鉴最终没能够还给它的主人。此刻它就平躺在离白叙不远处的床头柜上,蓝色的封面如果不仔细看就会融进房间背景中。
      “这些小鱼总是成群结队地在海里穿梭,哪怕遇到了危险的大鱼可能也不会多么害怕了。”“它们会始终一起游吗?如果有一条小鱼落单了,别的小鱼会找它吗?”“没被找到的话,它可能会被大鱼吃掉,也可能会被别的鱼欺负。”
      “好想和大家一起游。”
      “好想交个朋友。”
      白叙记起了这段不起眼的笔记。她写得很隐蔽,文字都挤在鱼群插图的边角,就像在给小鱼编故事。
      更像在偷偷许愿。
      把事情想得太浪漫不是件好事,但也不太坏。白叙摩挲了一下图鉴的封面,然后起身将它塞进了书柜的高处。在一排深色的书籍里面,那抹蓝格外突出,怎么也掩盖不了。
      ——————————
      “书架上怎么还有这么厚的两本书啊?”女人一伸手,将书架最上层的两册大家伙吃力地取了下来。随着一片薄薄的干灰洒落,书架彻底被搬得干干净净了。
      “要带到新家去吗?”女人转过头问道。
      一边正在整理抽屉的女孩闻言走了过来,接过她手里的两本书。沉甸甸的,比她高中时候用的牛津词典还厚。
      她抚了抚两册书的金黄色封面,然后凭借记忆翻到了23页的位置。
      一张浅蓝色的信封如印象里那般出现在眼前。
      女孩安静了许久,最后把书合上还给了女人。
      “留着吧。”
      那毕竟是她在海底那段时间,唯一一次奋力向上游的证明。
      “余白你好。
      首先我真的很高兴能够读到你推荐的这两册书,我很喜欢,非常非常喜欢。抱歉,我在面对自己打心底里喜爱的东西时,完全说不出什么漂亮话,只会这样夸赞了。
      你说黄金岛的故事就像是一场梦,那你认为这场梦是什么样的呢?我是想问,这场梦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很奇怪吧,但我很想听听看你的回答。因为美好静谧这样的形容,在他人看来总是虚幻的、难以直观感受的词语吧。但好像梦也是这种东西,无法同人诉说,无法让他人身临其境。
      我说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将我的理想具象化了,你会相信吗?
      你说这样的生活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我是赞同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它与现实相背离,这样美好的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我做不到不去想象。我离不开做梦。
      你的读后感很少,少得我完全无法通过只言片语去猜测你是谁。你是我的同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对同班同学的了解都太少了。或者说,我无法和班上的同学开口交流这些,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和我离得很远。
      不过没关系,至少现在的我们能够以漂流瓶的方式进行一场没有负担的交流。所以你就当我是在倾诉吧。
      余白你好,接下去的内容是之后补上的。本来这封信应该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心情。
      这段时间我很开心,具体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同你说,大概就是找到鱼群了吧。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其实就是,我好像慢慢能够融入这个集体了。
      有一个同学帮了我很多忙,真的特别多,多到我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虽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说过话,一句也没有。不过我知道他也不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过去我还以为他脾气不太好,会很难相处。我应该道歉,他不是这样的人,他挺温和的。如果要用一个人物去概括一下的话,他给我的印象就像《樱桃树》里的男主角弗朗西斯。你可能没看过那本书,那也是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在这儿就先不介绍了。
      总之因为他,我好像也可以试着去和同学们交流了,虽然很多时候对方都有些意外和局促,不过我很高兴自己能迈出这一步。
      余白,我也要和你坦白。在此之前我虽然很高兴能读到你的书,也很想认识你,但我一直犹豫要不要用同学的身份。因为我的絮叨太过直白,你知道,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尤其对于我来说。因为我觉得,这会让我变得更加胆怯弱小,比红鼻子的诺斯还要弱小。还有就是,我担心你会讨厌我。
      不过现在我觉得没关系了,我想大胆一次,什么结果我都接受的。
      所以,等到漂流瓶活动结束之后,我能认识你吗?
      铃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