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长风几万里 ...

  •   火车鸣着长笛,缓缓驶离北京西站。
      怀真靠窗坐着,看着站台上送行的人群如潮水般褪去,最终化作一个个模糊的黑点。
      列车飞速行驶,窗外熟悉的高楼大厦逐渐被低矮的平房取代,最终化作一片望不到边的田野。
      车厢内嘈杂的人声、泡面与汗液混合的气味,都无法掩盖她内心那份越来越清晰的不真实感。
      她打开手机,最后看了一眼班级群里的消息。同学们都在讨论着入职offer、租房信息、出国留学的准备,屏幕上的字眼熟悉又遥远。
      而她,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怀真,你真的想清楚了吗?”三天前,导师推了推眼镜,目光里有关切也有不解。
      他的办公室里书香弥漫,窗外是北京秋日高远的蓝天,“以你的成绩和能力,留在北京,发展前景很好。去新疆支教...一年时间,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
      她想清楚了吗?
      怀真摩挲着手机屏幕上那张电子录取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大学生支教计划”。
      她自己其实也说不清。她只是记得,拿到保送通知书那天,小县城中学门口拉起的红色横幅,鞭炮碎屑落了满地,父母佝偻的身躯,鬓边若隐若现的白发和反着泪水的眼眶,记得第一次站在北京高楼大厦下时,那份几乎令人窒息的渺小与惶惑;记得在香港交换学习时,维多利亚港的灯火璀璨与她记忆中小县城夜晚八点后就陷入的沉寂,形成的巨大反差。
      命运像一座环流岛,将她从落后的四线小城推往繁华的都市,如今,又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将她拉回那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或许只是为了心底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反哺”的冲动,一份试图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渴望,或许只是想找一个答案,关于自己,关于未来。
      “老师,我想去看看。”她当时轻声回答,语气却有种异常的坚定,“总得有人去。”
      对面座位婴儿的啼哭声将她从思绪中拉回。孩子的母亲抱歉地对她笑了笑,笨拙地哄着。怀真摇摇头表示没关系,目光重新投向窗外。
      景色已然大变。绿色越来越少,厚重的黄土坡和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开始占据视野,天地间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感扑面而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苍凉力量。
      偶尔能看到零星的村庄,土黄色的房屋低矮,像是长在地上。天空却变得异常高远和湛蓝,大团大团的白云投下飞速移动的阴影。
      这就是新疆了,怀真垂下眼,在心里默念。
      三天两夜的火车旅程,是对耐心和体力的极致考验。
      硬卧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陌生方言的交谈声、鼾声、列车员推着餐车的叫卖声断续交织。
      她带了一本厚厚的《新疆风物志》,却很难静心读下去。大部分时间,她只是安静的看着窗外,看地貌的变迁,看光线的流转,看远处雪山峰顶首次出现时车厢里小小的骚动。
      她对面下铺是一位回新疆探亲的维吾尔族大妈,面容慈祥,皱纹里仿佛刻着风沙的痕迹。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和怀真搭话:“丫头,一个人去新疆?做啥去?”
      “去支教,当老师。”怀真回答。
      大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伸出粗糙的手拍了拍怀真的手背:“好,好呀!老师好!我们那里的娃娃,缺好老师哩!”她从随身的大布袋里掏出馕、核桃、葡萄干,硬塞给怀真,“吃,多吃点!到了我们新疆,就是回家了!”
      这份突如其来的热情让怀真有些无措,心里却暖暖的。一路上,大妈断断续续给她讲新疆的天气、吃食、要注意的事情,讲到她的孙子也在南疆的一个乡镇小学读书。“调皮得很哩,就盼有个严老师管管他!”
      怀真默默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微笑,窗外是飞速后退的、无边无际的戈壁滩,地老天荒般寂静。
      她忽然觉得,自己那点迷茫和忐忑,在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与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轻飘。
      到达乌鲁木齐时,是个晴朗的午后。
      阳光炽烈得晃眼,空气干燥得让呼吸都带着点沙沙的质感,仿佛有细小的金沙摩擦着鼻腔。
      火车站人流如织,各民族面孔汇聚,语言各异,充满了异域风情活力。
      她拖着巨大的行李箱,跟着人流,好不容易找到了“支教团集合点”的牌子。
      举牌的是个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的年轻男人,自称是自治区教育厅的工作人员小刘。
      “裴怀真?北京来的?欢迎欢迎!”小刘热情地帮她拿行李,“路上辛苦了!我们先去这附近的宾馆一晚,明天其他几个同学到了,一起坐车下去。”
      怀真点头,跟着他的步伐往前走。
      两人交谈间她得知,支教团算上她,一共八个人,来自天南地北。
      晚上在宾馆旁的饭店聚餐,算是破冰。
      大家脸上都带着初来乍到的兴奋和好奇,交流着各自的学校和专业,猜测着即将前往的学校的样子。
      气氛热烈,却总透着一丝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小心翼翼。
      怀真话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听别人说话,发表看法。
      她注意到一个叫李晓芸的女生,来自江南水乡,言谈间对新疆的干燥和紫外线充满了担忧,带了一整箱的护肤品。还有一个男生张浩,社会学专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充满研究热情,滔滔不绝地讲着丝绸之路的历史。
      第二天,一行人坐上了一辆略显陈旧的中巴车,真正向南疆进发。
      公路笔直地通向天际,仿佛没有尽头。
      两侧是浩瀚的戈壁,黑褐色的砂石地上零星点缀着耐旱的骆驼刺和芨芨草。远山如黛,山顶积雪皑皑。天空蓝得不像话,云朵低得仿佛触手可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