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清影微波74% 打分:2 [2025-06-30 21:47:29] 来自福建
我记得有个说法是汉武帝认为刘据不类己,只是想再削他的势力,结果没想到一直忍的太子爆发了
1
[1楼] 网友:丽土93% [2025-06-30 21:51:19] 来自辽宁
我觉得他就是信了方士长生那套,认为自己能还能再活很多年,准备培养培养刘弗陵,所以立尧母门,结果太子死了之后,清醒了,知道长生是不可能的,才后悔了
29 [投诉]
[3楼] 网友:青橙85% [2025-07-01 00:53:57] 来自广西
一楼说法有道理
[投诉]
[4楼] 网友:浮生 [2025-07-16 11:55:18] 来自浙江
一楼的说法我不赞同,现在刘彻的角度往前看,他爹刘启,他爷爷刘恒,哪怕是高皇帝刘邦,都死的挺早的。他自己本人也是生过几场大病的,又有秦始皇的例子在前面。他得是多糊涂才会觉得自己能长生不老,然后放弃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把自己几十年的安排打乱的一塌糊涂,去相信一个几岁的孩子能长成的
8 [投诉]
[5楼] 网友:治愈系 [2025-08-19 02:07:31] 来自江西
汉武认为刘据不类己也是《资治通鉴》写的,之前并没有类似说法,属于孤证当然参考也可以,但原文中并非因为政见或性情而是说“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在太子对皇帝征伐的劝诫上,《资治通鉴》记录的态度是“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并不是因此不满的态度。1楼说法不太可信,汉武四十岁左右病重过一次,好了之后安排了当时的太子太傅石庆做丞相,这是明显给太子铺路做准备的行为(汉景帝给汉武铺路是相同做法),后来石庆在丞相位置上一直做到过世,再安排了公孙贺做丞相(刘彻做太子时的太子舍人,娶了卫家长姐)。尧母门很难说明什么,因为刘彻有个弟弟名字叫刘舜。
1 [投诉]
[6楼] 网友:治愈系 [2025-08-19 02:08:45] 来自江西
汉武认为刘据不类己也是《资治通鉴》写的,之前并没有类似说法,属于孤证当然参考也可以, 但原文中并非因为政见或性情而是说“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在太子对皇帝征伐的劝诫上, 《治通鉴》记录的态度是“上笑日:吾当其劳, 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并不是因此不满的态度。 1楼说法不太可信,汉武四十岁左右病重过一次, 好了之后安排了当时的太子太傅石庆做丞相,这是明显给太子铺路做准备的行为(汉景帝给汉武铺路是相同做法),后来石庆在丞相位置上一直做到过世,再安排了公孙贺做丞相(刘彻做太子时的太子舍人,娶了卫家长姐)。 尧母门很难说明什么,因为刘彻有个弟弟名字叫刘舜。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清影微波
74% 打分:2 [2025-06-30 21:47:29]
来自福建
我记得有个说法是汉武帝认为刘据不类己,只是想再削他的势力,结果没想到一直忍的太子爆发了
1
[1楼] 网友:丽土
93% [2025-06-30 21:51:19]
来自辽宁
我觉得他就是信了方士长生那套,认为自己能还能再活很多年,准备培养培养刘弗陵,所以立尧母门,结果太子死了之后,清醒了,知道长生是不可能的,才后悔了
29 [投诉]
[3楼] 网友:青橙
85% [2025-07-01 00:53:57]
来自广西
一楼说法有道理
[投诉]
[4楼] 网友:浮生 [2025-07-16 11:55:18] 来自浙江
一楼的说法我不赞同,现在刘彻的角度往前看,他爹刘启,他爷爷刘恒,哪怕是高皇帝刘邦,都死的挺早的。他自己本人也是生过几场大病的,又有秦始皇的例子在前面。他得是多糊涂才会觉得自己能长生不老,然后放弃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把自己几十年的安排打乱的一塌糊涂,去相信一个几岁的孩子能长成的
8 [投诉]
[5楼] 网友:治愈系 [2025-08-19 02:07:31] 来自江西
汉武认为刘据不类己也是《资治通鉴》写的,之前并没有类似说法,属于孤证当然参考也可以,但原文中并非因为政见或性情而是说“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在太子对皇帝征伐的劝诫上,《资治通鉴》记录的态度是“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并不是因此不满的态度。
1楼说法不太可信,汉武四十岁左右病重过一次,好了之后安排了当时的太子太傅石庆做丞相,这是明显给太子铺路做准备的行为(汉景帝给汉武铺路是相同做法),后来石庆在丞相位置上一直做到过世,再安排了公孙贺做丞相(刘彻做太子时的太子舍人,娶了卫家长姐)。
尧母门很难说明什么,因为刘彻有个弟弟名字叫刘舜。
1 [投诉]
[6楼] 网友:治愈系 [2025-08-19 02:08:45] 来自江西
汉武认为刘据不类己也是《资治通鉴》写的,之前并没有类似说法,属于孤证当然参考也可以, 但原文中并非因为政见或性情而是说“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在太子对皇帝征伐的劝诫上, 《治通鉴》记录的态度是“上笑日:吾当其劳, 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并不是因此不满的态度。 1楼说法不太可信,汉武四十岁左右病重过一次, 好了之后安排了当时的太子太傅石庆做丞相,这是明显给太子铺路做准备的行为(汉景帝给汉武铺路是相同做法),后来石庆在丞相位置上一直做到过世,再安排了公孙贺做丞相(刘彻做太子时的太子舍人,娶了卫家长姐)。 尧母门很难说明什么,因为刘彻有个弟弟名字叫刘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