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kongweizi 打分:2 [2009-09-08 22:30:21]
《 红楼梦 》里,围绕着主人公贾宝玉婚姻的一段金玉良缘流传了两百年,但是又有多少读者说得清楚:为什么偏偏是金玉良缘,而不是什么金木良缘、珠玉良缘呢?为什么主人公贾宝玉的玉就必须要用金来配呢?这涉及到《 红楼梦 》成书时代的婚姻风俗。满清时候,男女双方若是有了结亲的意思,男方会派人到女方家相看姑娘,如果男方家中意,要赠送玉如意、金饰钗钏等礼物作为定礼,名曰“小定”。所以,“金、玉”两种物品本身代表的就是婚姻的意思。以此来看,单单从宝黛钗三人的命名就可知晓作者的本意:宝钗是宝玉婚姻的局内人,而草木人黛玉即便万千宠爱,最终也只能和宝玉的婚姻无缘。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但是她虽然克制着这种在她看来不当的感情,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的表露出来。因此在《 红楼梦 》里宝玉和宝钗的几次单独相处都有着极其暧昧的意味。第一个断章:“金”、“玉”首现。《 红楼梦 》第八回,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在这一个回目中,金玉之说,头一次被摆上了桌面,宝黛钗三角之势,已然成立。这一回说的是宝玉去梨香院探望生病的薛宝钗,那是书中描写的宝玉、宝钗第一次深入交流。宝玉眼中的宝钗如何?“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同水杏。”这时候的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很温暖的一副冬闺艳图每当看到这里总是觉得这样一幅场景是十分暧昧的。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坐在炕上闲聊清谈,宝钗的身上还散发着青春少女的阵阵香气,不由得宝玉这样一个风流情种不想入非非。紧接着又有了莺儿的些微露意,道出了金玉良缘,两个人不由自主地接触到了婚姻这个话题,你能说这不暧昧?假设一下,如若没有林黛玉急匆匆地赶来,宝玉和宝钗接下来的话题将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作者十分聪明,必须到此处戛然止住,否则真真唐突了宝钗姑娘的清白名声了,岂不应了贾母元宵夜“掰谎记”里“私订终身”的话了?那薛宝钗何以堪!但两个小儿女第一次说“金玉”,却是一个懵懂,一个羞涩。作者如此大篇幅来写宝玉宝钗的金和玉,只是障眼法而已,日后宝钗宝玉“金玉成空”,到结局处读者忽然领悟到其中的真意,有一种大梦彻醒的辛酸滋味。第二个断章:宝钗未解的“销魂”之谜。每个主人身边,都应该有个能说会道的丫鬟作点缀,关键时刻也可以充当自己的传声筒。莺儿之于宝钗,同样如此。宝钗的丫鬟莺儿为宝玉打络子,两人或有意或无意地聊起了宝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文中有一句“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这一句话写得好,透露出了两重意思:其一,宝玉对莺儿动心,至少有了生理反应,不然不会“不胜其情”。其二,通过莺儿想到了宝钗,就更不能自已了。在这里,曹公显然是不忍心荼毒圣洁的宝姐姐,所以让她身边的丫鬟来做分身,含蓄地表达了宝玉对于宝钗的动心动情,当然这种感情更大的程度上是由于青春期的生理萌动。更妙的是,正说到关键处,宝钗来了,又是戛然止住,否则若是任由莺儿真把宝钗的好处一五一十讲个明白,不光有辱宝钗清名,更会令宝玉甚至是令读者感觉寡然失味。这个打断,实在是妙中之妙。毕竟,宝钗的“好处”,何需莺儿再来啰嗦一遍?通篇下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第三个断章:宝钗最失身份的“床边戏”。宝钗为宝玉绣鸳鸯肚兜的文字。试想,一个夏日的中午,贾宝玉只穿着睡衣躺在床上睡觉,表姐薛宝钗却坐在床边帮他绣起了只在睡觉时穿的贴身肚兜,而且还是鸳鸯戏水的图案。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宝钗也是遐思不断。当然,鸳鸯自然是夫妻的寓意,暗示宝玉和宝钗会有婚姻的牵扯。但这场婚姻未必会有结果,因为在宝钗绣得正专注之时,宝玉一句梦话又让宝钗的遐思戛然而止。不少分析者认为:宝玉这句梦话实际是故意说给宝钗听的,以便让她绝了金玉良缘的念头。这话或许不假,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宝钗在此之前对自己和宝玉的婚姻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不然听了这话也不会“不觉怔了”,若真是心中没有故事,不会有这样的反应。还有后面贾宝玉挨了打,薛宝钗送药的描写: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看上面的文字那里还是平日里因为金玉一说远着贾宝玉的冷美人,根本是一个情根深种古时热恋的少女所有的表现。剩下的诸如此类的羞笼红麝串因为宝玉挨打错众人疑到薛蟠的身上,薛宝钗劝解之时被薛蟠的直接了当说她维护贾宝玉气哭诸如此类的的情节更是一点一点的揭示着薛宝钗对贾宝玉炽热的感情。从此可以看出薛宝钗这样现实的女孩子,同样也会有爱情的萌动。只可惜,红楼一梦,你争我斗,全是输家!
[1楼] 网友:茶茶绿色 [2009-09-08 23:32:43]
大大分析的真不错,红楼是很多话都是反着说的,特别是在写王夫人、袭人、宝钗时。当年我还小,看第一遍红楼时,很多隐晦的东西不理解,按作者的评语分别是慈善、老实、宝钗吗更不用说的都是好话,但就是觉得别扭,又说不出怪在哪里。后来大了重读的时候才明白,原来作者早说了“风月宝鉴”千万不能正着看。
1 [投诉]
[2楼] 网友:闲卧云天 [2009-09-08 23:46:25]
楼主写的这几段,还真是宝钗比较正面的形象,可惜,更多的是口不对心的动作.所以,还是不喜欢宝钗.
[投诉]
[3楼] 网友:闲卧云天 [2009-09-09 01:13:48]
哇,茶茶,原来红楼应该这么看啊,你的风月宝鉴一说,真是妙啊.
[4楼] 作者回复 [2009-09-10 03:02:37]
大大分析的很好,就是这样,曹公常常与细微之处表露真意。送分!
[5楼] 网友:fdefhu55% [2009-09-13 22:07:53]
有感情不是坏事,问题在于不该为了自己的感情而陷害别人,这就落了下乘。不是违背了礼教,而是失去了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曹雪芹擅长用一两个细节来昭显一个人物的性格,所以,同样的事情从来不多说。比如说王熙凤草菅人命,只说一例,薛宝钗害黛玉,也是一例足已!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kongweizi 打分:2 [2009-09-08 22:30:21]
《 红楼梦 》里,围绕着主人公贾宝玉婚姻的一段金玉良缘流传了两百年,但是又有多少读者说得清楚:为什么偏偏是金玉良缘,而不是什么金木良缘、珠玉良缘呢?为什么主人公贾宝玉的玉就必须要用金来配呢?
这涉及到《 红楼梦 》成书时代的婚姻风俗。
满清时候,男女双方若是有了结亲的意思,男方会派人到女方家相看姑娘,如果男方家中意,要赠送玉如意、金饰钗钏等礼物作为定礼,名曰“小定”。所以,“金、玉”两种物品本身代表的就是婚姻的意思。以此来看,单单从宝黛钗三人的命名就可知晓作者的本意:宝钗是宝玉婚姻的局内人,而草木人黛玉即便万千宠爱,最终也只能和宝玉的婚姻无缘。
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但是她虽然克制着这种在她看来不当的感情,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的表露出来。
因此在《 红楼梦 》里宝玉和宝钗的几次单独相处都有着极其暧昧的意味。
第一个断章:“金”、“玉”首现。
《 红楼梦 》第八回,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在这一个回目中,金玉之说,头一次被摆上了桌面,宝黛钗三角之势,已然成立。
这一回说的是宝玉去梨香院探望生病的薛宝钗,那是书中描写的宝玉、宝钗第一次深入交流。宝玉眼中的宝钗如何?“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同水杏。”这时候的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很温暖的一副冬闺艳图
每当看到这里总是觉得这样一幅场景是十分暧昧的。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坐在炕上闲聊清谈,宝钗的身上还散发着青春少女的阵阵香气,不由得宝玉这样一个风流情种不想入非非。紧接着又有了莺儿的些微露意,道出了金玉良缘,两个人不由自主地接触到了婚姻这个话题,你能说这不暧昧?
假设一下,如若没有林黛玉急匆匆地赶来,宝玉和宝钗接下来的话题将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作者十分聪明,必须到此处戛然止住,否则真真唐突了宝钗姑娘的清白名声了,岂不应了贾母元宵夜“掰谎记”里“私订终身”的话了?那薛宝钗何以堪!
但两个小儿女第一次说“金玉”,却是一个懵懂,一个羞涩。作者如此大篇幅来写宝玉宝钗的金和玉,只是障眼法而已,日后宝钗宝玉“金玉成空”,到结局处读者忽然领悟到其中的真意,有一种大梦彻醒的辛酸滋味。
第二个断章:宝钗未解的“销魂”之谜。
每个主人身边,都应该有个能说会道的丫鬟作点缀,关键时刻也可以充当自己的传声筒。莺儿之于宝钗,同样如此。
宝钗的丫鬟莺儿为宝玉打络子,两人或有意或无意地聊起了宝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文中有一句“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这一句话写得好,透露出了两重意思:其一,宝玉对莺儿动心,至少有了生理反应,不然不会“不胜其情”。其二,通过莺儿想到了宝钗,就更不能自已了。
在这里,曹公显然是不忍心荼毒圣洁的宝姐姐,所以让她身边的丫鬟来做分身,含蓄地表达了宝玉对于宝钗的动心动情,当然这种感情更大的程度上是由于青春期的生理萌动。更妙的是,正说到关键处,宝钗来了,又是戛然止住,否则若是任由莺儿真把宝钗的好处一五一十讲个明白,不光有辱宝钗清名,更会令宝玉甚至是令读者感觉寡然失味。这个打断,实在是妙中之妙。毕竟,宝钗的“好处”,何需莺儿再来啰嗦一遍?通篇下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第三个断章:宝钗最失身份的“床边戏”。宝钗为宝玉绣鸳鸯肚兜的文字。
试想,一个夏日的中午,贾宝玉只穿着睡衣躺在床上睡觉,表姐薛宝钗却坐在床边帮他绣起了只在睡觉时穿的贴身肚兜,而且还是鸳鸯戏水的图案。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宝钗也是遐思不断。当然,鸳鸯自然是夫妻的寓意,暗示宝玉和宝钗会有婚姻的牵扯。但这场婚姻未必会有结果,因为在宝钗绣得正专注之时,宝玉一句梦话又让宝钗的遐思戛然而止。
不少分析者认为:宝玉这句梦话实际是故意说给宝钗听的,以便让她绝了金玉良缘的念头。这话或许不假,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宝钗在此之前对自己和宝玉的婚姻还是抱有一定期望的。不然听了这话也不会“不觉怔了”,若真是心中没有故事,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还有后面贾宝玉挨了打,薛宝钗送药的描写: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看上面的文字那里还是平日里因为金玉一说远着贾宝玉的冷美人,根本是一个情根深种古时热恋的少女所有的表现。
剩下的诸如此类的羞笼红麝串因为宝玉挨打错众人疑到薛蟠的身上,薛宝钗劝解之时被薛蟠的直接了当说她维护贾宝玉气哭诸如此类的的情节更是一点一点的揭示着薛宝钗对贾宝玉炽热的感情。从此可以看出薛宝钗这样现实的女孩子,同样也会有爱情的萌动。只可惜,红楼一梦,你争我斗,全是输家!
[1楼] 网友:茶茶绿色
[2009-09-08 23:32:43]
大大分析的真不错,红楼是很多话都是反着说的,特别是在写王夫人、袭人、宝钗时。当年我还小,看第一遍红楼时,很多隐晦的东西不理解,按作者的评语分别是慈善、老实、宝钗吗更不用说的都是好话,但就是觉得别扭,又说不出怪在哪里。后来大了重读的时候才明白,原来作者早说了“风月宝鉴”千万不能正着看。
1 [投诉]
[2楼] 网友:闲卧云天
[2009-09-08 23:46:25]
楼主写的这几段,还真是宝钗比较正面的形象,可惜,更多的是口不对心的动作.所以,还是不喜欢宝钗.
[投诉]
[3楼] 网友:闲卧云天
[2009-09-09 01:13:48]
哇,茶茶,原来红楼应该这么看啊,你的风月宝鉴一说,真是妙啊.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09-09-10 03:02:37]
大大分析的很好,就是这样,曹公常常与细微之处表露真意。送分!
[投诉]
[5楼] 网友:fdefhu
55% [2009-09-13 22:07:53]
有感情不是坏事,问题在于不该为了自己的感情而陷害别人,这就落了下乘。不是违背了礼教,而是失去了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曹雪芹擅长用一两个细节来昭显一个人物的性格,所以,同样的事情从来不多说。比如说王熙凤草菅人命,只说一例,薛宝钗害黛玉,也是一例足已!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