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十六和四十一》  第72章

网友:苒苒的白桃乌龙 打分:2 [2024-04-24 23:53:26] 来自广东

以何雨与何默默的母女身体互换为主线,引入一位位不同的女性,利己的姥姥韩秀凤、一心为何雨的于桥西、天真莽撞的林颂雪、柔软却不软弱的时新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为女性,互成映照。
-
母女关系夹杂着爱、厌弃和权力。
韩秀凤对何雨更像以爱为理由的权力支配,极度的利己让她过上很好的生活,她便想让何雨“复刻”她的成功案例,觉得这是为何雨好,何雨一旦忤逆,她就收回自己的爱;何雨对何默默的爱夹杂着自厌,她一味隐忍地付出,为的是不让何默默走上自己的老路,但出于自厌和权力支配,她并不愿意向何默默袒露心声,在日复一日的沉默里,隔阂渐生。
-
林颂雪比之于何默默,更符合何雨对一个十六岁女孩的想象——“永远黑白分明,永远莽撞天真,永远承受赞美而非指责,永远怀抱梦想不知妥协”。
她是更天真版的何默默,身上又带着于桥西的影子。
于桥西说自己没从父母那学会什么是家,其实她没学会的是如何爱人,在荆棘丛里打滚过后选择亮出尖利的獠牙朝向所有人,只有何雨,真的如一阵雨般降临,于桥西对她没办法,两个人互相陪伴着走过了好多年。
于桥西身上体现着女人的强烈主体性,她不喜欢何默默,因为她是一步步看着何雨如何变成“何默默母亲”的,她是何雨“自我”与“母亲”之间最坚硬的一道锁,一次次不好听的话像无声呐喊:不要被“伟大”裹挟,不要被母亲的身份束缚,你是何雨,你不仅是母亲,你还是何雨。
于桥西可能不是那么讨喜,但她确实是世界上最爱何雨的人,何雨教会她什么是爱,她强硬又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何雨的自我,能有这样一位朋友又何其有幸。
林颂雪也是不懂爱的人,但她在还年少的时候就遇到了何默默,温和又成熟的何默默。
何默默其实跟何雨也很像,或者说每个人对爱的感知定义更多地来自于亲缘。何默默讨喜却令人心疼,她一定意义上效仿了何雨爱她的方式,面向林颂雪,总是沉默地付出,甚至最后决裂还是出于保护。
何默默日复一日在何雨笨拙沉默的爱下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她成熟懂事,比起何雨更像一位母亲,可她才十六岁,她明明可以任性一点、莽撞一点。
幸好有林颂雪,幸好有何雨,我更愿意称之为爱的反哺,何默默爱她们,她们将十六岁还给了何默默。
-
时招娣与时新月同样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两人的母女关系要更为纯粹,她们互为彼此在这世间的支柱。
面对家暴,时招娣看起来好像不那么在乎,她不敢去告、不敢正面刚,说我可以熬死他,作者欲扬先抑,让人恨铁不成钢后笔锋一转,对她的描述从“时新月妈妈”变成“时招娣”,一个名字把她为什么会这么想说清楚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也被作者设计了进去,书外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又何尝不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
时招娣是不幸的,她质问世界无果,学到的和平相处法则是“熬”,所以她教给时新月的也是熬。时招娣曾经逃离过,却为了时新月放弃一切选择回来,时新月知道母亲爱她,知道母亲已经给了她力所能及的所有,所以她不怨,只是默默筹划。
母亲为女儿克制,女儿回馈给她十八岁少女的勇敢。她不要求母亲为她玉石俱焚,她要靠自己为彼此争一个更好的未来——“您好,我想起诉一个人,我今天满十八岁了,我想起诉一个人”。
成年人被世道打磨后有多种顾虑,少年明知后果也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妈妈,你已经做到了为母则刚,那剩下的就交给我,母性与女儿性在二人的相互扶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这个故事并不完美,完整读下来有些主题先行的味道,里面讲了很多道理,充斥着大量的对话与辩论,偶尔或许还可以窥见作者本人的挣扎与叩问。故事是为了圆她的道理,而不是道理随着故事逐渐破土而出。
但我觉得作者不一定是写不好,而是她想传达的东西无法以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表达,母女关系、亲缘关系、母性与自我、婚姻、家庭、爱与梦想,这些都很重要,她选择通过各种博弈把观点噼里啪啦向读者砸下来,足够的冲击才能打破惯性思维,才有思考。
虽然文中有出现过几个男性角色,但这仍然是属于女人们的故事,不是言情,而是女主向无cp。女无真的很冷门,作者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愿意带来这个故事,这是她的真诚与勇气,我也不愿意草草看完就离开,故留下长评,胡言乱语、词不达意,却也希望回馈能给您带来一些慰藉。
谢谢。

10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19 05:38:50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