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人生看得几清明(明穿)》 第1章
第1章:第一章 前门
第2章:第二章 春节
第3章:第三章 元宵
第4章:第四章 探亲
第5章:第五章 天宁寺
第6章:第六章 密谋
第7章:第七章 踏春
第8章:第八章 陷害
第9章:第九章 反击
第10章:第十章 再会
第11章:第十一章 端午
第12章:第十二章 榜谕
第13章:第十三章 初选
第14章:第十四章 七夕- 精选
第15章:第十五章 留宫
第16章: 第十六章 西苑
第17章:第十七章 重阳
第18章: 第十八章 钦定
第19章:第十九章 圣旨
第20章:第二十章 新府
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婚礼
第22章:第二十二章 朝见
第23章:第二十三章 蜜月
第24章:第二十四章 造访
第25章:第二十五章 驾崩
第26章:林霏未开
第27章:第二十六章 登基
第28章: 第二十七章 省视
第29章:第二十八章 奏章
第30章: 第二十九章 生病
第31章:第三十章 亲眷
第32章:第三十一章 国舅爷
第33章:第三十二章 争吵
第34章:第三十三章 狮子
第35章:第三十四章 美女
第36章:第三十五章 真假
第37章:第三十六章 惊变
第38章:第三十七章 怀孕 (上)
第39章:第三十八章 怀孕(下)
第40章:第三十九章 家宴
第41章:第四十章 晋封
第42章:第四十一章 冷宫
第43章:第四十二章 生子(上)
第44章:第四十三章 生子(下)
第45章:第四十四章 皇长子
第46章:江南春 (上)
第47章:第四十五章 命名
第48章:
江南春 (下)
vip章节
第49章:第四十七章 太子 vip章节
第50章:第四十八章 谣言 vip章节
第51章:第四十九章 郑村镇 vip章节
第52章:第五十章 公主府 vip章节
第53章:第五十一章 文书房 vip章节
第54章:第五十二章 伤逝 vip章节
第55章:第五十三章 自尽 vip章节
第56章:第五十四章 追赠 vip章节
第57章:第五十五章 荆王 vip章节
第58章:第五十六章 斗殴 vip章节
第59章:第五十七章 金冠 vip章节
第60章:第五十八章 何鼎 vip章节
第61章:第五十九章 皇二子 vip章节
第62章:第六十章 籓王进京 vip章节
第63章:第六十一章 内廷殿试 vip章节
第64章:第六十二章 崇王 vip章节
第65章:第六十三章 盛夏 vip章节
第66章:第六十四章 寻医 vip章节
第67章:第六十五章 赏花 vip章节
第68章:第六十六章 名医 vip章节
第69章:第六十七章 痊愈 vip章节
第70章:第六十八章 信道 vip章节
第71章:第六十九章 夜游 vip章节
第72章:第七十章 御作 vip章节
第73章:第七十一章 秋千节 vip章节
第74章:第七十二章 流言 vip章节
第75章:第七十三章 牵线 vip章节
第76章:第七十四章 伤情 vip章节
第77章:第七十五章 请辞 vip章节
第78章:第七十六章 走骠骑 vip章节
第79章:第七十七章 天花 vip章节
第80章:第七十八章 炼丹 vip章节
第81章:第七十九章 闯宫 vip章节
第82章: 第八十章 大火 vip章节
第83章:第八十一章 丧仪 vip章节
第84章:第八十二章 哀伤 vip章节
第85章:第八十二章 大雪 vip章节
第86章:第八十三章 花朝节 vip章节
第87章:第八十五章 科场舞弊 vip章节
第88章:第八十六章 御前斗才 vip章节
第89章:第八十七章 御前斗才(下) vip章节
第90章: 第八十八章 抱子 vip章节
第91章:第八十九章 父子 vip章节
第92章:第九十章 大结局 vip章节
按回复时间正序排序
按回复时间倒序排序
按点赞数量排序
乱七八糟
……(全显)
 
[回复]
[投诉]
难得不架空的
……(全显)
 
[回复]
[投诉]
其实,孝宗这筒子绝对是奉程朱理学为正朔的。。。囧,这家伙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身上自然有许多儒家思想留下的优点,也有许多缺点。貌似,就是他在位的时候,把郑和航海的资料全都烧了。。
orz
========================================
话说,销毁郑和航海图的ms是刘大夏吧,而且是宪宗时候的事情了。其实明朝的文官们一直都不赞成郑和下西洋,因为劳民伤财不说,且军民死者万计,于国无益,而明军所到之处,又不抢又不掠,又不进行殖民贸易,也不搞剥削移民,反而给当地带去大量赏赐用的礼品,加上出海的成本,支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当然,文官们搞不过强悍的太宗,但是太宗一死,这项“面子工程”就立刻停工了,ORZ。不过随着官方海外朝贡贸易的衰落,私人海外贸易却开始兴起,并极大程度上地影响了中后期的明朝政治格局。
……(全显)
 
[2 回复]
[投诉]
鱼干女的机甲生涯
……(全显)
 
[回复]
[投诉]
先按爪收藏灭哈哈~~
……(全显)
 
[回复]
[投诉]
这个女主太差劲了,自私,目光短浅,根本配不上这么深情的皇帝。——老实说,真没看出来作者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把女主设计成穿越者,感觉她这水平跟个智商中等偏下的古人没什么区别。
1。首先,女主除了整天一心要求皇帝对她一心一意外,根本没看出还有哪点象个穿越女。穿越的身份除了让她不合时宜,不顾皇帝的种种苦衷,只想着成全自己的爱情,没有给她带来任何一点现代人该有的洞明世事,远见卓识,宽容大度,为国为民。穿越女要求什么一对一的感情也不是稀罕事了,作为读者虽然看烦了这种不顾大局的行为,但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错。但是女主的问题处在她除了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为自己着想谋福利以外,根本没有想过利用自己穿越的身份,皇后的地位为国家,为人民,甚至为自己的丈夫做点实事。不求她经天纬地,但是起码还是应该做个贤德的皇后,至少也对得起皇帝对她的无上宠爱,对得起她享受的民脂民膏,荣华富贵吧!还穿越人呢,感觉一个贤良的古代人都不如。
2。女主明知外戚势大的危害,身为穿越人,也应该不会太重视功名利禄,身后追封什么的。更何况,那些亲戚都是自己穿越得来的便宜亲戚,应该也没什么深厚的感情。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贤德一点,抑制自己娘家的权柄?最重要的是,明知皇帝对她父亲弟弟姑父荣宠太过,已经不合礼制,怎么还听之任之,不好好阻止。每次皇帝做出过度优厚她娘家的事,她都不疼不痒的劝一句就算了,感觉完全是做个样子,表表贤惠,最后乐得顺水推舟 。更重要的是,明知自己的两个弟弟不成器,不好好训诫教导,反而任由皇帝加恩,最后搞的天怒人怨,人命都出了几条。事情闹大了不疼不痒的小小惩罚罪魁祸首不算,还要斥责劝柬的李x阳。有没有搞错!!女主真的是穿越人吗?几条人命对现代人来说应该是多大的罪啊,即使明知皇帝最后不能把她弟弟怎么样,她作为姐姐和皇后,也该好好的惩罚和申斥他们吧,她倒好,又是不疼不痒的提出个小小惩罚就算了,她适应古代的特权生活倒是快啊,草菅人命都觉得没什么了。
3。女主弟弟带皇帝的金冠,导致何公公下诏狱,这事都出在他们草菅人命之后,可见女主根本就没把她弟弟们的罪大恶极放在心上,管都没管,说都没说一句。而且皇帝要处死何公公,女主给他说情时也轻描淡写,好像一副看他劳苦功高才为他求情饶他一命的“善良”“施恩”嘴脸,她难道不知道何公公一点错都没有,一切都是她的好弟弟造成的?她该做的不是觉得饶人一命就是自己的莫大恩典,而是应该好好给皇帝说明何公公一点错都没有吧。什么现代人,这点觉悟都没有?
4。我真的想问,女主是不是智商低啊?但凡有点脑子的,不论于公于私,她都应该尽量低调,不要让皇帝过分恩宠她娘家外戚才对啊 。就算不是穿越的,是个土生土长的古人,这点都应该想到吧。于公,自家亲戚兄弟烂泥扶不上墙,人不成器给他们权利大了只会危害国家,祸害百姓。于私,她得到的宠爱已经叫人侧目了,更应该低调行事才对。何必为了一些身外之物,为了几个便宜亲戚把自己推倒更糟糕的处境呢?自己娘家人败坏皇帝和她的名声不算,更会给她和儿子带来危险。
5。沈琼莲的事完全是女主活该自作自受。61章的时候为太子选身边人,因为才华出众沈琼莲脱颖而出,皇帝要她去伺候太子。人家沈琼莲明明白白的拒绝过了。人家都说了还有2年就要出宫,想回家孝敬父母。皇帝不理解一定想劝她留下,施展抱负也就算了,毕竟皇帝是古人,也是男人。可看看女主说些什么:
“是啊。”舒云也插嘴道:“你如此才华,就算不能做官,辅佐太子做个贤帝,也可青史留名,不虚此生了。”
——我就奇怪了,这是一个穿越女主能说出来的话吗?身为现代人,也身为女性,应该知道什么是一个女人真正的幸福才对。她自己因为怕进宫连太子妃都不相当,怎么会认为人家做个女官,辅佐太子就不虚此生了?她自己整天想着追求爱情幸福,甚至要求什么一对一,怎么就认为人家孤独一生有个虚名就该满足?要说女主是个古代女人这么说也可以理解,可是她是个穿越者,自己还爱情至上,怎么会说出这么迂腐自私的话还觉得理所应当?
6。藩王进京的事,女主不支持皇帝决定也罢了,反而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去说服皇帝让藩王进京?不说这种朝堂大事她根本不应该插嘴,就凭她的智商和大局观,能做出什么好决定来?而且女主也太自私了,为了将来能看儿子,就不管不顾的胡乱劝说皇帝改变法度。完全不顾将来可能造成的恶果。
——
朱祐樘却摇摇头,“今日私下有人劝我说,若让崇王进京,一旦开此先例,只怕让后人难做。”
“这是什么话。”舒云心火一蹿一蹿,她深知所谓后人就是指的太子,“这两个儿子都是我带的,一母同胞,情分岂是其他诸王可比。”
——
我就说了,女主穿越人的身份出了让她更自私,更为自己着想外,根本没有起到任何好的作用!她的儿子是人,别人的儿子就不是了?就因为她是穿越的,她的亲情就更可贵?!有点脑子吧,不让藩王进京是有原因的, 她现在为了自己,说服皇帝改变法制。她怎么不想想这可能带来的危害呢?就算她保证自己的儿子不会造反,子孙后代呢?做人不光不能太短浅,何况她还皇后呢,能不能做事不要只看眼前,只为自己,偶尔也用用脑子啊?如果智商实在不行,出不了主意,就要学会闭嘴,省得越帮越忙!
7。皇帝信道,女主要劝。但凡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劝”吧,更何况这个是皇帝呢!女主倒好,把皇帝骂的跟三孙子似的。她这穿越女当的也惬意,普通人跟自己老公说话都不会这么没技巧。请看女主怎么说的:
———
她啪的把书往桌子上一摔,冷冷道:“陛下这是打哪回来的?”。。。
。。。“我问你,这些日子,整日跑去西苑斋醮烧炼可是有的?奏疏稽留数月可是有的?听说前头送来的劝谏折子都堆满了司礼监班房了,你却不闻不问,也是有的?”
————
还有后来砸场子,拜托,你面前是皇帝也!就算现代人训老公也不会这么随心所欲吧!何况你现在是劝柬啊,用点脑子,注意点技巧会死啊?!
……(全显)
 
[26 回复]
[投诉]
惊!这个文坑了我多久啊!今天偶尔路过居然发现……完结了……
……(全显)
 
[回复]
[投诉]
先按爪收藏灭哈哈~~
……(全显)
 
[回复]
[投诉]
最近看了明朝时期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曾德昭写的《大中国志》一书,觉得还是很有意思。
曾德昭是耶稣会士,1613年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他在中国呆了22年之多,对当时处于明朝末期的中国,应该说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
西班牙人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里介绍的明朝,时间段主要是万历十年以前,基本上属于明朝中期到晚期的过渡阶段,根据的材料主要是这个时期,亲自到中国的一些葡萄牙军人,还有葡萄牙西班牙的传教士的记载,比如在嘉靖时期海战中被明朝政府抓住并关进监狱的加列奥特的《中国见闻录》,在中国广州住了几个月的克鲁兹写的《中国情况记》,还有出使中国商议消灭海盗事情的马丁.德.拉达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门多萨对中国的富裕繁荣,以及文明程度,文化礼仪,政治经济做了高度的评价。
而曾德昭与之不同,他在中国跨越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时代,基本已经属于明朝灭亡的前夜,那么他记载下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在明朝政府极端黑暗腐败的高压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极端痛苦之中云云?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曾德昭笔下的明朝依然是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如果把笔下的明朝末期的中国和1793年英国派遣到清朝的使者马嘎尔尼记载下满清统治的中国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明朝末期的中国居然远比那个所谓康乾盛世的中国富裕文明的多,各方面都优越的多。
当然,曾德昭在中国大部分的时间都停留在南方,根据记载,他“复入内地后,留居浙江数年,居杭州时为多”。而南方远比北方富裕繁荣,难免让他的记载显得不够全面,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对照判断,因为要知道马嘎尔尼访问满清的时候,也是从南方再到北方的。而马嘎尔尼记载下的中国南方都是那样的令人厌恶丑陋。
下面我摘录一些曾德昭的记载
“我曾在流往杭州的南京河的一个港湾停留8天,……,一个砂漏时辰过去,仅仅数数往上航行的船,就有三百艘。那么多的船都满载货物,便利旅客,简直是奇迹。船只都有顶篷,保持清洁。有的船饰以图画,看来是作为游乐之用的,不是运货的”
“所有的省都不乏长寿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见许多精力旺盛和健壮的老人”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他们种植许多蔬菜,供百姓常年食用”“他们在各地,即使小村镇,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用的是猪肉,牛肉去骨售卖,他们的鹿肉很少,也不怎么爱吃它”
“中国人特别喜欢花,他们有非常美丽,但不同于我们的花。我们有的,他们也有。有一种没有甚么味道的丁香紫罗兰。他们极力在园子里种植全年各个季节的花,在园里,它们看来很希奇。”
“中国人是如此之多,我在那里生活了22年,离开时和刚到时一样,拥挤的人群令人惊叹。情况确是这样,决非夸张,不仅城镇及公共场所(有的地方,如不用力推攘就不能通行),甚至在大道上,也汇集了大群的人,很象欧洲通常过大节或群众集会,如果我们查看总户籍簿,其中只登录纳税人口,而不记载妇女儿童、太监、文武教师(人数几乎无穷),共有5805万5180人人(引者注:明末中国人口至少在两亿以上,应该接近三亿。这也可以和曾德昭这里的记载相印证,5千多万的人口不包括女性,不包括儿童,也不包括文官阶层,应该还不包括一大部分的流民和商人阶层,所以接近三亿应该是保守的估计)”
“这个国家的财富值得称羡,从上述可以看出,除盛产各种谷物以及一切生活所需东西以外,他们还把所有东方最好最贵重的商品售卖给外国人。”
“中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处(引者注:这里指的是广州)运往各地,因为它是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且不说6个邻国的土著和异邦人运走的各种货物,仅葡萄牙运往印度、日本和马尼拉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类丝绸,每箱装有100匹真丝,天鹅绒花缎和缎子、轻料如半花缎、彩色单层线段,还有250块金子,及每块重12盎司的2200块金锭,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镀金器皿,糖,中国木,大黄,麝香,……即使长篇开列也不能尽举其名”
“(福建省)这个省滨海,是中国输出大量商品又一个优良港口,当地的勤劳百姓,把货物运往马尼拉、日本等地区”
“在海关……有更多的方便。没有堆放、过磅和检查货物的房间,也不需从船上取出货物,只察看一下并根据商人的簿册,征收一笔适当的税。若旅客不是商人,即使他一人带着奴仆,载运五、六口箱子以及许多其他物品,他从一地赴另一地时,一般都把东西留在船上,并不打开检查,更不付税。这对欧洲的海关和税务所是一个好榜样,欧洲的穷旅客遭到凶狠野蛮的劫掠搜夺,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还抵不上向他索取的税”
“(浙江)论富庶它超过许多其他省,可以称作中国商品潮流的最佳源头。它的特产是丝绸,无论生丝还是成品,也不管是茧还是原料,都运往各地。总之,中国输出的丝绸,都产自该省”
“南方九省的最后一省是南京,……是中国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的精华。……其西部地区最富庶,盛产棉纱,……仅在常州城(Xanuchi)城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由于织布机小巧,一间屋子内常常安放许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行业”
“南京城……我认为它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优良的建筑,宽大的街道,风度优雅的百姓,以及丰富优良的种种物品。它有令人惊羡的游乐场所,境内人口众多,……各处能遇到拥挤的人群,街道难以通行。此外,无数的宫殿、庙宇、楼塔以及桥梁,使城市显得非常壮丽。”
“中国人天生好经商,不仅从一省到另一省做买卖,获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里有的东西,街上几乎都有售卖。……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时(葡人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点)”
“中国人温良多礼,喜交谈,因此,在这点上,我们那些仅住在澳门和广州的人是不相信的,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说是处于不断的战争状态,起因是葡萄牙人的奴仆和中国人之间每天都发生矛盾冲突。……但在中国其他省份和内地,如我们所述,他们恭敬有礼的和我们交谈,所有集会上都把我们当作上宾,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异邦人,因此他们称我们是来自远方国土的客人,有所需要时,他们从不拒绝借给我们所需求的东西,即使价值超过我们给他们的抵押,也不要利息”
“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他们最喜欢的欧洲工艺品是我们的钟,但现在他们已生产很好的桌钟,并能生产类似的小钟,价钱和我们的相当,他们生产的某些东西,如在我们这儿生产,价钱会十分昂贵”
老实说,在曾德昭的记载中,最让我注意的并非是关于物质财富或其他方面的描述,而是这一段话:
“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这样的评价和长期以来灌输给我们的明朝中国人的形象大概是完全不符合的吧,一直以来,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明朝中国的形象都是,首先明朝和清朝是一样的,所以明清明清,总是放在一起说,其次,那时候的中国人都是愚昧僵化,盲目自大,井蛙观天,以天朝上国自居,对西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或者一律看成是奇技淫巧,等等。
这样的灌输,当然根本是错误的。最根本错误就在于把明朝和清朝混淆起来,实际上明朝是明朝,清朝是清朝,从明朝到清朝,文明发生了根本性的断裂,中国人的气质和心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明朝的中国人眼界宏大,心胸开阔,能热情积极的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的事物,这从曾德昭的记载中也得到了证明!而到了将近两百年后的满清统治下,那个“英明圣武”的乾隆皇帝写出的却是这样愚昧的令人鄙视的文字“□□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所产茶叶、磁器、丝筋,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全显)
 
[2 回复]
[投诉]
我来顶一下作者,知道我是谁吗!
用太监开头还是挺新鲜的,我当初在明朝那些事儿上看到“未经选拔严禁自行阉割”时,笑死了,惩罚还挺重的,好像是充军吧。
在天涯上看过那个正德年间的囧人囧事上,也有关于私自阉割的这段,也笑死了。
大大加油!
……(全显)
 
[2 回复]
[投诉]
1
2
3
...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19 13:03:53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