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大红袍 打分:2 [2020-02-20 01:00:32]
?罗贯中喜欢周瑜,这可真是第一回听说,厉害了。还说因为时代拘束曹雪芹没能给所有人完美结局?还泪被吃了?受不了
15
[1楼] 网友:屑 [2020-02-20 10:25:43]
阿我也觉得罗贯中是专门虐都督的
31 [投诉]
[2楼] 网友:yudb [2021-02-14 02:44:07]
罗贯中对于周瑜的民间形象已经基于历史作出改动了,三国志平话把周瑜性格刻画得更离谱。不过周瑜粉丝三气周瑜ptsd其实也能理解。个人的感觉是演义毕竟是历史与民间传说集大成者,比较揉杂,不单单是罗贯中的个人作品,所以它对周瑜的刻画有点小小的前后矛盾,我看的时候一会觉得演义周瑜纯粹出于为东吴考量忌惮诸葛亮,一会觉得演义周瑜气量小……其实个人觉得,史实周瑜确实有对自己人雅量高致和对敌人忌惮两种态度,这两点演义其实基本都表现了,演义把史实周瑜对刘备的忌惮移到诸葛亮身上也没什么(虽然可能会减弱刘备的闪光点,但那也不影响周瑜),只是它引入了“嫉妒诸葛亮才华”这个概念就有点容易引起误解。不过同时演义对周瑜一些史实的化用我个人觉得是很巧妙的,比如把蒋干说的“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改编成群英会周瑜舞剑蒋干盗书,把周瑜历史上没成的美人计和孙权进妹结合等等,尤其群英会真的高光。说实话周瑜粉丝这么不满意是我没想到的。虽然我本命是诸葛亮,演义这么捧他,我好像不也配对别人指手画脚,但我真的觉得演义对周瑜比对刘备都好多了……只是性格稍微失当再加上被它最捧的,相当于主角的诸葛亮稍微压了一头,大体还是没多大问题,功绩有加成,在东吴地位更超然,瑜乔加戏也很多啊。可能周瑜特别招人心疼吧。
28 [投诉]
[3楼] 网友:123 [2021-07-09 21:26:45]
回复2楼: 你确定演义对周瑜性格描写只是稍微失当?演义对周瑜的性格的描写可以说是完全抹黑,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演义里的周瑜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诸葛亮稍微言语刺激一下,周瑜就动怒上当,智商也是立刻掉线。比如,在演义45回,周瑜让诸葛亮去断曹操粮草,诸葛亮用一句童谣讽刺周瑜只会水战,陆战不行,周瑜知道后就生气了,要亲自去断曹操粮草,以证明自已陆战也厉害。先不说这事在历史上根本没发生过,就算真有这件事,周瑜也不会这么轻易上当动怒。你真确定这是性格稍微失当?演义里的周瑜只要与诸葛亮斗智,智商永远不在线,还是智商强行下线那种。偶尔有点高光时刻,诸葛亮也能一眼识破,诸葛亮的智商在演义里完全碾压周瑜,可不是稍微压一点。
30 [投诉]
[4楼] 网友:柿子花 [2021-09-11 13:12:58]
你来同人文里寻找什么刺激和认同感?
15 [投诉]
[5楼] 网友:qwesrt [2023-02-05 02:57:29] 来自上海
我是2楼,时隔多年来回复三楼,你说的内容是对的。但是,演义不是历史,没有义务写出历史上的周瑜。它写的每个人物实际上都不符合历史。我说不理解周瑜粉丝的意思是,所有人物在演义这一集民间传说大成的历史小说(而不是史书)中,都与历史不符,而且演义形象不如历史形象丰满可敬更是常有,这一点连诸葛亮这种演义力捧的角色都无法幸免。不知道为什么部分周瑜粉丝老是觉得罗贯中刻意在针对抹黑他。另外,我已经说了演义有不成熟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演义里谁智商没被那个“智多近妖”的诸葛亮碾压?这本身就是早期写作中塑造人物的失真,周瑜相比之下已经算好得多了,除了演义bug诸葛亮还有谁能压他吗?
5 [投诉]
[6楼] 网友:荔枝Y5% [2023-02-05 22:49:46] 来自湖南
楼上说,同人没有义务写出历史上的周瑜,那么后人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接受同人之中明显的抹黑而不觉得愤怒。早些时候提起周瑜就只知道他气量狭小乃至于被气死,我都是后来学到苏轼的那首念奴娇之后感觉很违和,一查才知道没有这回事,大概是对被误解被抹黑感同身受才会让人如此愤怒,何况还有赤壁之战,浴血拼杀才得来的逆转,编出来一阵东风就把功劳给转移了,越想越生气呢。周瑜历史上本就雅量高致,想来也不会在意这些,可人嘛也是由历史联想到自己身上,也算是抒发愤懑之情了
19 [投诉]
[7楼] 网友:qwesrt [2023-07-23 15:14:02] 来自上海
六楼朋友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我上面已经说了,周瑜的演义形象出问题追根溯源根本不是罗贯中的锅……何必对演义大动肝火?你提到苏轼,那应该知道根据《东坡志林》,三国故事至少在北宋就已经被做出各种改编了吧?根据平话,周瑜的民间形象在演义前早就出问题了,民间形象的问题比他的演义形象大得多。罗贯中没有依据历史完全帮周瑜平反,就是在抹黑他吗?何况罗贯中的文学作品叙述有失偏颇,苏轼的文学作品就一定是历史周瑜吗?苏轼连赤壁在哪儿都没完全搞清楚吧。对纯夸赞的文学作品欣然接受,固然可以,但是对受民间形象和早期文学作品弊病影响的作品,哪怕人家已经在尝试改善了,也非要抨击到底不可吗?当然,我说话可能也有失偏颇,因为我挺欣赏罗贯中的才华的,一直有人为所谓的“抹黑”周瑜骂他,我心里不好受。
8 [投诉]
[8楼] 网友:糖炒柚子29% [2023-11-14 04:10:17] 来自云南
楼上说自己欣赏罗贯中,所以因为他因“抹黑”周瑜而被人骂心里不舒服,那喜欢周瑜的人,看到因为演义里编纂的“既生瑜何生亮”导致好多人觉得周瑜小肚鸡肠,心里会觉得舒坦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的孙权编给诸葛亮了,诸葛亮也根本没有参加赤壁之战还写他借东风,感觉大部分功劳都的是他的,而明明是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却给人感觉被弱化了。而且周瑜仿佛一个用来衬托诸葛亮的工具人一样,周瑜优秀有才能智慧过人,偏偏诸葛亮就是要高他一等,他再优秀也只能是“既生瑜何生亮”。虽然我也很喜欢丞相,但我并不喜欢这种写法,所以在我看来罗贯中也不怎么喜欢周瑜。
6 [投诉]
[9楼] 网友:小满 [2024-01-25 18:45:40] 来自浙江
回7楼。东坡志林关于三国的只一条,即卷一中的“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节取原文如下。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这里并未说明三国故事已被改编,只能说明,在北宋曹操风评不佳、刘备风评好,有说三国故事者,未谈及对比历史是否有改编。苏轼所作有关周瑜的诗词即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并未完全按照历史,历史上小乔初嫁是在赤壁之战的十年前,词人这样将这几件事集中叙述,是为烘托周瑜英姿。但写词不是写史书,这不必那么顾及枝枝节节,其改动也不算离谱。而且苏轼已在此词开头写明“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并未肯定的说这就是赤壁之战的那个赤壁,只是听说而已。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不免受时代影响,贬孙曹而抬刘。三国演义魔改三国志,诸多孙曹阵营的功绩被移花接木到刘备阵营,也改动了人物出生时间,如诸葛亮,人物形象更是为贬孙曹而抬刘魔改一通,如周瑜、刘备。但三国演义不失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这是演义不是史书。如果一定要和苏轼比较,显然三国演义对周瑜的魔改更多、程度更严重,苏轼那只能叫改动、够不上魔改。你对苏轼不知真赤壁,即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表示鄙夷。但是苏轼难道不知道这不是真赤壁吗?他已在词开头写明人道是,他人说此处是真赤壁,他在词中并未道出他对 此地是否为真赤壁 的看法,其态度最多只能说存疑。而且 赤壁本来就有好几处,哪处为真赤壁,古人也有不同看法,搞错并不可耻,你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比古人更多、更便捷的信息渠道,又凭什么这么高高在上看不起古人呢?你这样拼命为罗贯中辩护,却又不客观、十分地有理有据,宣泄情绪并在其中夹带些似是而非的论据。而且提到苏轼就应该知道东坡志林关于三国的部分吗?这显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而且你这样的语气,知道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不知道东坡志林里三国相关部分,这很不应该吗?明明这首词是中学必背,知道的人多很正常,东坡志林却在教科书里没有出场,不知道也很正常。你这样看过东坡志林这部分内容,就高高在上地鄙夷那些没看过东坡志林的人,以为这是不正常的,难道这会显出那些不知道东坡志林这部分内容的人浅陋吗?
4 [投诉]
[10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1:02:07] 来自上海
回九楼,抱歉,我之前语气可能不好,表达不善,谢谢你指出我的问题。尤其东坡之林这一节,我本意并没有想要高高在上的鄙夷谁,可能东坡志林这一段出现在我的教科书上了,我说的时候想当然作为常识提出,没有考虑到各地教科书的不同。但是我说三国故事早有改编,这是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我除了提到东坡志林(其实这里已经很明显看出是民间改编故事了,我推测小儿听的不会是三国志,第一小儿听不懂那么简练的文言,第二听三国志会对曹刘在感情倾向上差这样多吗?),而且就算这些故事是三国志,我还提到了还提到了平话…演义有民间故事的基础本来就是公论。对念奴娇和演义的观点我的理解和您大体上不差,但是我不认可您所说的魔改和改动的分别,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个界线太主观。但对此不妨各自保留意见,无伤大雅。我说苏轼可能不懂赤壁在哪,也并不是批评苏轼的意思,我所希望表达的,只是“文学作品不必完全遵照历史,既不应该作为讨论历史的论据,也不应该因此被大肆批评(不论演义还是念奴娇)”,可能我水平有限,表达不清,所以造成了这类误解。我对历史上的周瑜很佩服,对演义和念奴娇,作为文学作品而言,也很欣赏。最后还是谢谢你指出我语气的问题。
3 [投诉]
[11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1:14:41] 来自上海
回八楼,您说的对,周瑜粉丝产生那样的理解和情感情有可原。那时我看了一些说罗贯中因为被周瑜后人监考,所以抹黑周瑜才写演义的互联网言论,很上头,我始终认为这样中伤一个文学作品是不能接受的,文学作品不应该作为历史依据,也不应该因为不符合历史就被骂甚至被造谣(不是说你们造谣的意思,我说的那些互联网言论),尤其是从演义的文学史发展来看,有很多情节不是演义首创。但当时我的发言不够能够换位思考,这是我的疏漏。自然周瑜粉丝产生情绪也是正常的。向你们道歉。
1 [投诉]
[12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6:14:55] 来自上海
再回复一下九楼,其他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写作目的、历史局限性及其文学、文化价值,比较学术的观点,可以参考北京大学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我所举《东坡志林》只是成书过程的一例,其他例子并不缺乏,我举这个例子只是因为我的教科书上有,就以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我的错误)。而我们谈论的演义周瑜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而已,如果仅以“魔改”、“黑”评之,是并不公允的。
[13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6:17:59] 来自上海
再补一下上一句话,与此同时,念奴娇并不是我的中学必背篇目。各地教科书本来就是不同的。
[14楼] 网友:小满 [2024-04-08 00:45:37] 来自吉林
啊抱歉我当时也没考虑到各地教材不同的因素。“魔改”“改动”二词其实只是我含糊地表达改动幅度,不是很严谨,意思是谁改动的内容就要紧、更多,没找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就瞎选了二个。至于平话,我不了解,在我的反驳里也没有提及,只是针对东坡志林这一段及后面的语气问题发表的评论而已。
[15楼] 网友:筲言100% [2025-08-05 01:35:31] 来自广东
突然想到林妹妹跟周瑜都一样被别人黑小气小心眼子啊哈哈哈哈,可怜又相配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大红袍 打分:2 [2020-02-20 01:00:32]
?罗贯中喜欢周瑜,这可真是第一回听说,厉害了。还说因为时代拘束曹雪芹没能给所有人完美结局?还泪被吃了?受不了
15
[1楼] 网友:屑 [2020-02-20 10:25:43]
阿我也觉得罗贯中是专门虐都督的
31 [投诉]
[2楼] 网友:yudb [2021-02-14 02:44:07]
罗贯中对于周瑜的民间形象已经基于历史作出改动了,三国志平话把周瑜性格刻画得更离谱。
不过周瑜粉丝三气周瑜ptsd其实也能理解。个人的感觉是演义毕竟是历史与民间传说集大成者,比较揉杂,不单单是罗贯中的个人作品,所以它对周瑜的刻画有点小小的前后矛盾,我看的时候一会觉得演义周瑜纯粹出于为东吴考量忌惮诸葛亮,一会觉得演义周瑜气量小……其实个人觉得,史实周瑜确实有对自己人雅量高致和对敌人忌惮两种态度,这两点演义其实基本都表现了,演义把史实周瑜对刘备的忌惮移到诸葛亮身上也没什么(虽然可能会减弱刘备的闪光点,但那也不影响周瑜),只是它引入了“嫉妒诸葛亮才华”这个概念就有点容易引起误解。
不过同时演义对周瑜一些史实的化用我个人觉得是很巧妙的,比如把蒋干说的“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改编成群英会周瑜舞剑蒋干盗书,把周瑜历史上没成的美人计和孙权进妹结合等等,尤其群英会真的高光。说实话周瑜粉丝这么不满意是我没想到的。虽然我本命是诸葛亮,演义这么捧他,我好像不也配对别人指手画脚,但我真的觉得演义对周瑜比对刘备都好多了……只是性格稍微失当再加上被它最捧的,相当于主角的诸葛亮稍微压了一头,大体还是没多大问题,功绩有加成,在东吴地位更超然,瑜乔加戏也很多啊。
可能周瑜特别招人心疼吧。
28 [投诉]
[3楼] 网友:123 [2021-07-09 21:26:45]
回复2楼: 你确定演义对周瑜性格描写只是稍微失当?演义对周瑜的性格的描写可以说是完全抹黑,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演义里的周瑜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诸葛亮稍微言语刺激一下,周瑜就动怒上当,智商也是立刻掉线。比如,在演义45回,周瑜让诸葛亮去断曹操粮草,诸葛亮用一句童谣讽刺周瑜只会水战,陆战不行,周瑜知道后就生气了,要亲自去断曹操粮草,以证明自已陆战也厉害。先不说这事在历史上根本没发生过,就算真有这件事,周瑜也不会这么轻易上当动怒。你真确定这是性格稍微失当?
演义里的周瑜只要与诸葛亮斗智,智商永远不在线,还是智商强行下线那种。偶尔有点高光时刻,诸葛亮也能一眼识破,诸葛亮的智商在演义里完全碾压周瑜,可不是稍微压一点。
30 [投诉]
[4楼] 网友:柿子花 [2021-09-11 13:12:58]
你来同人文里寻找什么刺激和认同感?
15 [投诉]
[5楼] 网友:qwesrt [2023-02-05 02:57:29] 来自上海
我是2楼,时隔多年来回复三楼,你说的内容是对的。但是,演义不是历史,没有义务写出历史上的周瑜。它写的每个人物实际上都不符合历史。我说不理解周瑜粉丝的意思是,所有人物在演义这一集民间传说大成的历史小说(而不是史书)中,都与历史不符,而且演义形象不如历史形象丰满可敬更是常有,这一点连诸葛亮这种演义力捧的角色都无法幸免。不知道为什么部分周瑜粉丝老是觉得罗贯中刻意在针对抹黑他。另外,我已经说了演义有不成熟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演义里谁智商没被那个“智多近妖”的诸葛亮碾压?这本身就是早期写作中塑造人物的失真,周瑜相比之下已经算好得多了,除了演义bug诸葛亮还有谁能压他吗?
5 [投诉]
[6楼] 网友:荔枝Y
5% [2023-02-05 22:49:46]
来自湖南
楼上说,同人没有义务写出历史上的周瑜,那么后人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接受同人之中明显的抹黑而不觉得愤怒。早些时候提起周瑜就只知道他气量狭小乃至于被气死,我都是后来学到苏轼的那首念奴娇之后感觉很违和,一查才知道没有这回事,大概是对被误解被抹黑感同身受才会让人如此愤怒,何况还有赤壁之战,浴血拼杀才得来的逆转,编出来一阵东风就把功劳给转移了,越想越生气呢。周瑜历史上本就雅量高致,想来也不会在意这些,可人嘛也是由历史联想到自己身上,也算是抒发愤懑之情了
19 [投诉]
[7楼] 网友:qwesrt [2023-07-23 15:14:02] 来自上海
六楼朋友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我上面已经说了,周瑜的演义形象出问题追根溯源根本不是罗贯中的锅……何必对演义大动肝火?你提到苏轼,那应该知道根据《东坡志林》,三国故事至少在北宋就已经被做出各种改编了吧?根据平话,周瑜的民间形象在演义前早就出问题了,民间形象的问题比他的演义形象大得多。罗贯中没有依据历史完全帮周瑜平反,就是在抹黑他吗?何况罗贯中的文学作品叙述有失偏颇,苏轼的文学作品就一定是历史周瑜吗?苏轼连赤壁在哪儿都没完全搞清楚吧。对纯夸赞的文学作品欣然接受,固然可以,但是对受民间形象和早期文学作品弊病影响的作品,哪怕人家已经在尝试改善了,也非要抨击到底不可吗?当然,我说话可能也有失偏颇,因为我挺欣赏罗贯中的才华的,一直有人为所谓的“抹黑”周瑜骂他,我心里不好受。
8 [投诉]
[8楼] 网友:糖炒柚子
29% [2023-11-14 04:10:17]
来自云南
楼上说自己欣赏罗贯中,所以因为他因“抹黑”周瑜而被人骂心里不舒服,那喜欢周瑜的人,看到因为演义里编纂的“既生瑜何生亮”导致好多人觉得周瑜小肚鸡肠,心里会觉得舒坦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的孙权编给诸葛亮了,诸葛亮也根本没有参加赤壁之战还写他借东风,感觉大部分功劳都的是他的,而明明是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却给人感觉被弱化了。而且周瑜仿佛一个用来衬托诸葛亮的工具人一样,周瑜优秀有才能智慧过人,偏偏诸葛亮就是要高他一等,他再优秀也只能是“既生瑜何生亮”。虽然我也很喜欢丞相,但我并不喜欢这种写法,所以在我看来罗贯中也不怎么喜欢周瑜。
6 [投诉]
[9楼] 网友:小满 [2024-01-25 18:45:40] 来自浙江
回7楼。东坡志林关于三国的只一条,即卷一中的“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节取原文如下。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这里并未说明三国故事已被改编,只能说明,在北宋曹操风评不佳、刘备风评好,有说三国故事者,未谈及对比历史是否有改编。
苏轼所作有关周瑜的诗词即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并未完全按照历史,历史上小乔初嫁是在赤壁之战的十年前,词人这样将这几件事集中叙述,是为烘托周瑜英姿。但写词不是写史书,这不必那么顾及枝枝节节,其改动也不算离谱。而且苏轼已在此词开头写明“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并未肯定的说这就是赤壁之战的那个赤壁,只是听说而已。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不免受时代影响,贬孙曹而抬刘。三国演义魔改三国志,诸多孙曹阵营的功绩被移花接木到刘备阵营,也改动了人物出生时间,如诸葛亮,人物形象更是为贬孙曹而抬刘魔改一通,如周瑜、刘备。但三国演义不失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这是演义不是史书。如果一定要和苏轼比较,显然三国演义对周瑜的魔改更多、程度更严重,苏轼那只能叫改动、够不上魔改。
你对苏轼不知真赤壁,即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表示鄙夷。但是苏轼难道不知道这不是真赤壁吗?他已在词开头写明人道是,他人说此处是真赤壁,他在词中并未道出他对 此地是否为真赤壁 的看法,其态度最多只能说存疑。而且 赤壁本来就有好几处,哪处为真赤壁,古人也有不同看法,搞错并不可耻,你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比古人更多、更便捷的信息渠道,又凭什么这么高高在上看不起古人呢?
你这样拼命为罗贯中辩护,却又不客观、十分地有理有据,宣泄情绪并在其中夹带些似是而非的论据。而且提到苏轼就应该知道东坡志林关于三国的部分吗?这显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而且你这样的语气,知道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不知道东坡志林里三国相关部分,这很不应该吗?明明这首词是中学必背,知道的人多很正常,东坡志林却在教科书里没有出场,不知道也很正常。你这样看过东坡志林这部分内容,就高高在上地鄙夷那些没看过东坡志林的人,以为这是不正常的,难道这会显出那些不知道东坡志林这部分内容的人浅陋吗?
4 [投诉]
[10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1:02:07] 来自上海
回九楼,抱歉,我之前语气可能不好,表达不善,谢谢你指出我的问题。尤其东坡之林这一节,我本意并没有想要高高在上的鄙夷谁,可能东坡志林这一段出现在我的教科书上了,我说的时候想当然作为常识提出,没有考虑到各地教科书的不同。但是我说三国故事早有改编,这是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我除了提到东坡志林(其实这里已经很明显看出是民间改编故事了,我推测小儿听的不会是三国志,第一小儿听不懂那么简练的文言,第二听三国志会对曹刘在感情倾向上差这样多吗?),而且就算这些故事是三国志,我还提到了还提到了平话…演义有民间故事的基础本来就是公论。对念奴娇和演义的观点我的理解和您大体上不差,但是我不认可您所说的魔改和改动的分别,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个界线太主观。但对此不妨各自保留意见,无伤大雅。我说苏轼可能不懂赤壁在哪,也并不是批评苏轼的意思,我所希望表达的,只是“文学作品不必完全遵照历史,既不应该作为讨论历史的论据,也不应该因此被大肆批评(不论演义还是念奴娇)”,可能我水平有限,表达不清,所以造成了这类误解。我对历史上的周瑜很佩服,对演义和念奴娇,作为文学作品而言,也很欣赏。最后还是谢谢你指出我语气的问题。
3 [投诉]
[11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1:14:41] 来自上海
回八楼,您说的对,周瑜粉丝产生那样的理解和情感情有可原。那时我看了一些说罗贯中因为被周瑜后人监考,所以抹黑周瑜才写演义的互联网言论,很上头,我始终认为这样中伤一个文学作品是不能接受的,文学作品不应该作为历史依据,也不应该因为不符合历史就被骂甚至被造谣(不是说你们造谣的意思,我说的那些互联网言论),尤其是从演义的文学史发展来看,有很多情节不是演义首创。但当时我的发言不够能够换位思考,这是我的疏漏。自然周瑜粉丝产生情绪也是正常的。向你们道歉。
1 [投诉]
[12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6:14:55] 来自上海
再回复一下九楼,其他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写作目的、历史局限性及其文学、文化价值,比较学术的观点,可以参考北京大学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我所举《东坡志林》只是成书过程的一例,其他例子并不缺乏,我举这个例子只是因为我的教科书上有,就以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我的错误)。而我们谈论的演义周瑜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而已,如果仅以“魔改”、“黑”评之,是并不公允的。
1 [投诉]
[13楼] 网友:qwesrt [2024-03-13 16:17:59] 来自上海
再补一下上一句话,与此同时,念奴娇并不是我的中学必背篇目。各地教科书本来就是不同的。
1 [投诉]
[14楼] 网友:小满 [2024-04-08 00:45:37] 来自吉林
啊抱歉我当时也没考虑到各地教材不同的因素。“魔改”“改动”二词其实只是我含糊地表达改动幅度,不是很严谨,意思是谁改动的内容就要紧、更多,没找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就瞎选了二个。至于平话,我不了解,在我的反驳里也没有提及,只是针对东坡志林这一段及后面的语气问题发表的评论而已。
1 [投诉]
[15楼] 网友:筲言
100% [2025-08-05 01:35:31]
来自广东
突然想到林妹妹跟周瑜都一样被别人黑小气小心眼子啊哈哈哈哈,可怜又相配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