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阿九 打分:2 [2019-04-17 17:24:59]
县丞县令之类的官是不会在原籍当的,,以为统治者都没脑子吗 中国历史上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源远流长。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县丞是知县的辅佐之官,一般由举人、恩贡、拔贡副贡考取除授职衔。也有进士出身,官居御史,由于违忤上宪意旨,而被降调为县丞者,不过这是极个别的。县丞在县丞廨(也称“街道厅”)内办公,主管全县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也是朝廷命官,秩正八品,泛称其为“左堂”“二公”“少尹”等,手下设有攒典1人协助其办公。
1
[1楼] 网友:阿九 [2019-04-17 17:25:57]
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9-04-17 17:32:44]
这个我也有看过的,但是这种制度在清代才发展得最完备,我看的一本《中国古代衙门》里,就有相关的例子,以前的朝代还是有空子可钻,女主的爹就是举人,他没有考中进士。
[3楼] 网友:阿九 [2019-04-17 17:54:36]
哦这样啊
[4楼] 网友:阿九 [2019-04-17 17:56:01]
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吕建中
[5楼] 网友:青青子佩 [2019-04-17 18:10:17]
我记得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有谈到
[6楼] 作者回复 [2019-04-17 18:52:10]
亲,首先,这本书是架空,大庆朝都是我虚构出来的朝代。第二,我的设定中,朝廷律例中对县里的一把手和二把手规定不一样。一把手只能由进士担任,所以丰华县里三年一任知县,换了好几任;女主爹是县丞,他只是举人出身,打点了之后回归本地当县丞。第三,中国古代对这个回避制度的规定,每个朝代都不一样。东汉禁止使用京城人当京官,但到了清朝,多少满人直接就在京城当官了。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阿九 打分:2 [2019-04-17 17:24:59]
县丞县令之类的官是不会在原籍当的,,以为统治者都没脑子吗
中国历史上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源远流长。
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
县丞是知县的辅佐之官,一般由举人、恩贡、拔贡副贡考取除授职衔。也有进士出身,官居御史,由于违忤上宪意旨,而被降调为县丞者,不过这是极个别的。县丞在县丞廨(也称“街道厅”)内办公,主管全县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也是朝廷命官,秩正八品,泛称其为“左堂”“二公”“少尹”等,手下设有攒典1人协助其办公。
1
[1楼] 网友:阿九 [2019-04-17 17:25:57]
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9-04-17 17:32:44]
这个我也有看过的,但是这种制度在清代才发展得最完备,我看的一本《中国古代衙门》里,就有相关的例子,以前的朝代还是有空子可钻,女主的爹就是举人,他没有考中进士。
[投诉]
[3楼] 网友:阿九 [2019-04-17 17:54:36]
哦这样啊
[投诉]
[4楼] 网友:阿九 [2019-04-17 17:56:01]
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吕建中
[投诉]
[5楼] 网友:青青子佩 [2019-04-17 18:10:17]
我记得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有谈到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19-04-17 18:52:10]
亲,首先,这本书是架空,大庆朝都是我虚构出来的朝代。
第二,我的设定中,朝廷律例中对县里的一把手和二把手规定不一样。
一把手只能由进士担任,所以丰华县里三年一任知县,换了好几任;
女主爹是县丞,他只是举人出身,打点了之后回归本地当县丞。
第三,中国古代对这个回避制度的规定,每个朝代都不一样。东汉禁止使用京城人当京官,但到了清朝,多少满人直接就在京城当官了。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