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第1章

网友:7% 打分:0 [2019-09-12 12:00:30]

李存勖
生卒年:885年-926年(享年41岁)
在位时间:923年登基 (在位3年)
统治朝代:后唐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当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深得父亲宠爱。他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而且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但他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4  

[1楼] 网友: [2019-09-12 12:04:35]

唐明宗
生卒年: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享年66岁)
在位时间:926年登基 (在位7年)
统治朝代:后唐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933年在位),在位8年。他是沙陀人,姓名不详,名邈佶烈,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养子。
生平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嗣源,生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卒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五代时后唐皇帝,庙号明宗。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本名邈佶烈,无姓氏。其先祖为沙陀族,其父李霓为李国昌(李克用之父)爱将,曾镇守雁门(今山西代县)。
主要事迹
李嗣源自幼随其父长于军中,后隶属李克用帐下,曾于上源之难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为李克用所爱重,收为养子,赐名李嗣源。李克用镇守河东(今太原市)时,命他掌骑兵卫队,不久即升任蕃汉副将,所向克捷。他为人厚重寡言,临事谨慎,“英武独断,谦和下士,每有战功,未尝自伐。居常唯治兵仗,持廉处静;晏如也。武皇(李克用)尝试之,召平泉府(银钱库)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数缗而出。凡所赐予,分给部下。”
人物事件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近30年,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他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兖州之围,获得了“李横冲”称号,第二年又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主将,历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作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首将),又协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10余年,终于打败契丹,生俘燕王刘仁恭父子,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原。
当唐哀帝天佑二十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晋军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进位太尉,一时荣宠无比。
然而,李嗣源毕竟是“功高震主”;李存勖真正做起皇帝时,便昏暗骄矜,很快就对他起了疑忌,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并受到群小的飞语毁谤,“颇为谣言所属”。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带)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
李嗣源起初并无反意,遂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之下,才决心谋自立。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众叛亲离,为乱兵所杀。
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久即皇位,改元天成。
评价
行事作风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宫廷供应机构如此简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辟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
知过能改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正月,他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杀两名村童。当他审明真相后,“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罚了石敬瑭一月俸银,将浑公儿撤职,决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对冤死者“赐绢五十匹,栗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为政清廉
李嗣源厌恶吏治败坏,即位后即着手整顿吏治,禁止官吏徇私请托、荐引,买卖官告文书,限制各级官吏荐引和荫庇官员的数额,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对人民任意搜求苛敛,并对违犯者予以严厉的制裁。管理国家财政的度支使孔谦,横征暴敛,克剥百姓,民愤极大。李嗣源做监国时,即首先宣布孔谦的罪状,对孔处以极刑,全部籍没其家产,随即撤销度支司机构,一概废除孔谦所立的苛敛之法。他即位三个月后,即以“纵贪饕之意,除官受贿,树党循私”之罪,将出身名门、劝进有功的宰相豆卢革及其所荐引的另一宰相韦说黜贬为“长流百姓”,后又将豆卢革赐死,此外又令诸镇杀死后唐庄宗时所委派的监军宦官,并将曾助纣为虐替后唐庄宗干坏事的数百名宦官,也一并抓捕处死。
颁布政策
与此同时,李嗣源又通过表彰廉洁官员,来扭转吏治风气。新任宰相任圜管理国家财政,颇能建立制度,取得成效。在任圜等人的辅佐下,李嗣源针对后唐庄宗时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严格法制,禁止官吏科敛和贪墨,禁止富户投名影庇,逃免丁谣,禁止高利贷,禁止买卖人口,禁止虐杀奴仆,禁止虐待父母,禁止任意网罗、弹射、戈猎,禁止宰杀耕牛等。这样,一年之后,国家的政局即有了明显好转,吏治和社会风气也有所扭转,人民生活初步得到安定,以至“雁门以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休养生息
李嗣源为政宽仁,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诏今“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只纳农具钱三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如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饱读经书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任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由于李嗣源善于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因此粗暴的性情纠正了很多,虽然他也是马上得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后人评价
综上所述,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这主要是他的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所以当他晚年患病之时,变起仓猝,祸生肘腋,身膺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今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列陈于天津桥。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由于继位者唐愍帝李从厚昏庸无能,后唐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2   [投诉]

[2楼] 网友: [2019-09-12 12:08:27]

石敬塘
生卒年: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享年50岁)
在位时间:936年登基 (在位6年)
统治朝代:后晋
石敬瑭(892年~942年)即后晋高祖,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936年~942年在位,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突厥部沙陀族,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后唐李嗣源帐下,后梁朱温与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
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得器重,成为其心腹,李嗣源还把永宁公主嫁予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李从珂,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并甘做“儿皇帝”,被世人唾弃。
随后,石敬瑭灭后唐,定都汴梁,国号“晋”。......

    [投诉]

[3楼] 网友: [2019-09-12 12:14:18]

郭威
生卒年:904年-953年(享年49岁)
在位时间:951年登基 (在位3年)
统治朝代:后周
郭威(904年-954年),别名郭雀儿,后周太祖,邢州尧山人(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西),汉族,五代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间951年—954年)。
郭威本为常氏子,幼时随母柴氏适郭氏,故冒姓郭,曾为后汉的螂都留守,后汉隐帝嫌“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叛变。
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王朝。
951年2月13日,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
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郭威封义子柴荣为晋王。
广顺四年(公元954)郭威逝世,在位实际只有三年零半个月,终年51岁,葬于嵩陵。
嵩陵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凤翔县郭店镇周庄村南约500米处。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千沟。冢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较好。
郭威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郭威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后来北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诉]

[4楼] 网友: [2019-09-12 12:20:47]

改错,郭威母亲是王氏,柴荣是郭威妻子柴氏的内侄
家世
高祖父:信祖睿和皇帝郭璟
高祖母:睿恭皇后张氏
曾祖父:僖祖明宪皇帝郭谌
曾祖母:明孝皇后申氏
祖父:义祖翼顺皇帝郭蕴
祖母:翼敬皇后韩氏
父亲:庆祖章肃皇帝郭简
母亲:章德皇后王氏
后妃
皇后:圣穆皇后柴氏(柴皇后)
杨淑妃
张贵妃
董德妃
子女
儿子
长子:周世宗柴荣,郭威养子(内侄),柴皇后的侄子
次子:剡王郭侗,初名青哥,为汉隐帝所害。□□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三子:杞王郭信,初名意哥,为汉隐帝所害。□□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女儿
三女: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1   [投诉]

[5楼] 网友: [2019-09-12 12:27:06]

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享年37岁),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
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
柴荣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亲属成员
祖父:柴翁
父母
生父:柴守礼
养父:郭威
养母:柴皇后
兄弟姐妹
剡王郭侗,初名青哥,为汉隐帝刘承祐所害。□□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杞王郭信,初名意哥,为汉隐帝所害。□□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后妃
贞惠刘皇后:元配
宣懿皇后符氏:继妻
宣慈皇后符氏:继妻,宣懿符皇后之妹
杜贵妃(南唐中主李璟献给柴荣的两个妃子)
秦贵妃(南唐中主李璟献给柴荣的两个妃子)
子嗣
越王柴宗谊,又名柴宜哥,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谊”,赠太尉,追封越王。
吴王柴宗诚(柴诚),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被杀的时候还小,还没有名字。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诚”,赠太傅,吴王。
韩王柴宗諴(柴諴),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被杀的时候还小,还没有名字。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諴”,赠太保,韩王。
恭帝柴宗训,北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
曹王柴熙让,赵匡胤登基后,不知所终。据说为了躲过赵匡胤的追杀,改姓宁。
纪王柴熙谨,后周灭亡后被丞相潘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
蕲王柴熙诲,后周灭亡后被其岳父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

1   [投诉]

[6楼] 网友:弥漫 [2021-08-23 14:04:57]

    [投诉]

[7楼] 网友:沅* [2023-03-16 06:43:30] 来自湖北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9 03:25:49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