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蝴蝶 扬羽 坠(大虐文)》  第37章

网友:柳沙 打分:2 [2008-11-27 17:58:04]

蝴蝶,扬羽,坠。很形象的一个过程,从中也可窥得作者行文风格之一二,清新优美,可以说是个比较成功的题目。从来宫廷争斗中的女子都比较薄命,这似乎是女人的悲哀,现实依附于男人,连盘算着的未来也摆脱不了男人,女主角织锦就是以这样一种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种局限让人扼腕,也让人怜惜。不过不去谈女主角是生活在唐代,就是现在,世界也本就是这样的,阴阳相合、五行生克,逃脱不了,只有尽力寻找平衡。
《蝴蝶 扬羽 坠》进行到现在,织锦的故事也展开到了可以掀起高潮的时候,在此对这一部分说些自己的看法,我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不喜欢一味赞扬,文中所提本文需要改进部分,作者若不赞同可以无视。
首先想说的是本文的背景基调。“谁都不要去奢望什么人会对你太好。大家都是彼此的过客,没有谁是谁的永恒,于你,于我。”这种悲哀让人有点不想承认,毕竟人世间活着是需要希望的。我觉得这是本文最虐人的地方,世态炎凉,在斗争激烈处显现尤深。情爱之虐过于虚幻,我总是难以为之感动,但这种尘世匆匆的悲凉,足让人驻足失神。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断定这种种的可能哪一个是对的,这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它永远为你指出一个可能的方向,让你悲伤或欣悦,延伸出无穷的期盼,并由此选择自己的方向。这是我的理解。
回到本文来说,想说的是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并不深刻,读到现在,在大多数人物身上我还是只能看见“算计”和“情爱”两个词,人物的形象比较模糊,诸般思量算计也没有个人鲜明的特点。就算是女主角织锦,也只不过多了一点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与责任。这样的人物层次显然比较单薄,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让读者一读到底。这可能与作者的阅历有关系,不过依然可以从文字中看出一份灵性,相信会随着作者的写作积累而越来越丰富。
关于本文的情节,个人认为也比较一般,有些经不起推敲。如身上的疤痕那一段,作者曾写过王妃让出每日服用的燕窝,以为王府稳固位置考虑,那么王妃显然还算是个有点心计的人,这样的人仅因为织锦不肯一起吃饭以及一些不恭敬而如此大动肝火,甚至把织锦打成那样,对于将之送进宫产生威胁,实在比较没有大脑,前后产生矛盾,也阻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王爷来说,织锦虽受伤,但第一时间断定她好不了,于是放弃把她送入宫,我认为也太快了一点,让人读着觉得疙瘩。类似的地方,稍加注意其实就可以改掉。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希望作者可以好好斟酌,将之与人物定位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
关于本文的行文。蒙太奇式的描写在小说中的存在可以起到点睛的效果,蕴意隽永而优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字素养。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并不一样,不过作者区分得比较好,并没有偏废,蝴蝶这个意象与织锦这个人物相结合,交互出现,有一份飘逸而凄凉的美意。
就文辞来说,文字的美在完全融入了小说的整体之后,应该是一种自然,无论华丽或朴素。作者的文风凄美而华贵,如同锦缎,但这种突现文笔的感觉还是太过强烈了一点,常常使文章陷于叙述的停顿中,情节进展因而有些缓慢。绝词美句看多了也会腻味,与人物的性灵结合才一起才能让人一再回味。对于这一点,我本人在写作时也经常犯,故尔比较敏感,作者若认为我说的是对的,我们可以共勉。
另,关于林逋的梅妻鹤子,作者在文中曾提到过,看了不禁想笑一笑。算是题外话吧,久远的传闻总是越传越美的,不过即使已经是这么远的事了,还有林逋求官不得而隐的一点瑕疵,也实在有点不完满。梅妻鹤子这四个字,第一眼看到就雷了一下,清高成这样,要是真的,恐怕心理也有点问题了。
最后,一点小小的疑问:织锦挨打的时候,她娘为什么一声也不出?如果是不敢出声的话,至少该有一句交代性的话来带过去,一句不提,让人觉得像是作者写忘了。
策论文学社区 书评组 柳沙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0-14 11:27:3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