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科举出仕(士)》  第9章

网友:风中絮语 打分:2 [2018-12-13 21:32:22]

我对造纸不熟悉,施胶的纸是不是更适合做成我们现在使用的请帖、卡片?
关于读书这个问题,去外面的学校,学费这个问题,一年三五两总是要的。
三五两银子的成本可以造出多少纸呢?
把这些纸免费送给族里的学堂,约定每年都送这么多纸给学堂免费使用,再低价给族里读书的人提供纸张,换两个已经能背诵默写三本蒙书的人去族学的读书名额有问题?
还不能背诵默写三本蒙书的也没必要送族学了——年纪大的明显就不是读书的料,年纪小的先在家里把蒙书给启蒙完,运气好的等主角考中秀才去县学读书的时候自然可以去填主角空出来的坑。
顺便说一下,秀才不是考出来就可以随便爽的,除非考中举人,否则优秀的秀才去府学,普通的秀才去县学,都是必须去读书的,只有明显年纪太大没前途、或者久试不第的才会放松些,不用天天去县学报到,只需要每年去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太差,碰到管理严格的,是有可能会被剥夺秀才功名的。

   

[1楼] 网友:风中絮语 [2018-12-13 21:47:10]

并不是所有秀才都可以去考举人的,县学府学会有选拔考试,只有名列前茅的秀才才可以去参加举人考试。
其实乡下这种地方,不大可能会有年轻的秀才当老师的(因为年轻的秀才应该在县学/府学里读书,努力或者被努力考举人——这可是县令的政绩!)会在乡下当老师的,一般都是科举无望的老秀才(或者倒霉毁容/致残/死了亲爹亲妈回来守孝的年轻秀才),绝大多数其实都是童生,凤毛麟角的举人/没有被派官职的进士(宋朝有很多考中进士没官做的年轻人会被要求回家依亲读书)或者致仕/丁忧的官员,不过这种人物就算收弟子,门槛也是很高的。

    [投诉]

[2楼] 网友:风中絮语 [2018-12-13 21:58:24]

这也就是为什么乡下孩子很难有出息的原因。
每个县都有县学,县学管理再严格也不像现在学校那样要上那么长时间的学,只要不是住县学宿舍,住外面的自然可以开班授课。
秀才和考不中秀才的童生的教学质量能比?
当然,住县学的也可以选择当家教。
至于账房,咳咳,家庭作坊不需要,自己算的清楚就可以了。
需要的都是生意做大了、自己开始当甩手掌柜的,这种人家还培养不出一个识字会算数的族人当跟班?
看红楼梦就知道了,贾家用的,不是家生子,就是自己的族人,要不就是买来的奴仆。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1 16:07:06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