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亲完我就放心了》  第4章

网友:北堂 打分:2 [2018-02-10 23:08:33]

小爷又来了。【一下科普多。】
严格说来,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但文中蜀道很可能是四川与古蜀道相连挨着的一些地方,往大了说就可能包含四川一半还要多的地方。
因为蜀道在古代是四川与外界交往唯一的道路,又是无比艰难险阻的地方,导致了四川与外界可以说不与外通人烟,虽有点夸张,但相差不大。
这也导致了多有商人进行走商,进行四川与外的独特物品的往来,进行赚差价。
因为有些闭塞,其地理特殊位置,导致了外人少有人以为四川有瓷器的,偶尔流出去的,也被当成了其他著名制窑地所产。
其实四川瓷器在古代瓷器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从汉、晋到唐、宋,中国古陶瓷逐步实现了由青瓷、白瓷、黑瓷到其它各种单色瓷、装饰瓷、花釉瓷、三彩瓷和高、低温釉上、釉下颜色瓷、彩绘瓷以及彩色雕塑陶瓷的突破性飞跃。在这一飞跃过程中,四川生产的陶瓷制品扮演了承上启下的创造性的角色、开拓性角色,其功不可没。
而四川古瓷的特殊成就就有一下特点:
单一颜色釉瓷、彩绘瓷、三彩瓷、窑变花釉瓷和胎装饰(刻
划花、陶模印花、贴花、镂空、雕塑、捏塑)瓷器等品种繁多,超过同时期全国任何瓷器窑口。
一生致力于巴蜀陶瓷考古研究的陈丽琼教授在《邛窑古陶瓷研
究》一书中这样写道:“邛窑最早烧制成功以铁、铜着色的多色彩釉,到唐、五代时期,釉色计有青绿、青黄、青灰、绿、深绿、浅绿、油绿、灰白、乳白、蓝色、酱褐、黑、黄、米黄、菜子黄,深浅不同的色彩近三十几种。据史料记载:‘棕釉面而有花纹,或釉彩如窑变者最难得’”四川各窑口生产的不同规格的唐宋“锅魁碟”灯盏,集中体现了唐宋时期四川的单颜色釉瓷种类的繁多。
说来可笑,06年的时候,巴蜀鉴赏名家张天琚老师把他收藏的十几种川瓷发到各大收藏网站,没想到的是无人能断瓷口甚至一些在网上被人们公认为鉴定高手的网友对张老师发的照片中的瓷器也感到迷惑,都是“老货”,器型是唐宋的,釉色又如此多样,如此艳丽,究竟是那些窑口的呢?有一个对全国瓷窑都比较熟悉的瓷器版版主发回帖,说张老师发的瓷器有汝窑的、临汝窑的、哥窑的、龙泉窑的、邢窑的、鲁山窑的、钧窑的、寿州窑的、建窑的等等。然而实际上是出自四川的邛窑。可见川瓷有多不为外人知。
好吧又变成科普了,我的错。
文中那几位用假货骗人的,何尝不是欺人,认为蜀道人是冤大头。而他们背后组织可不是一点点就可以说完的,比如要造假需要工具需要手艺人,并且需要出去销售,造假赚钱,而盗墓同样赚钱,随他们不可能不碰,还有设局的,可以说这个组织不是一点点可以说明的。而且设计的地方会很大,水很深。
我查过了很多种签法,上上签第九十八签并不是文中所说那样,要么秦老爷子骗人,要么就是青佛寺的签不一样。
其实查了也没用,说不定老大乱扯的。
最后表白大大(???`?)*??*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5 16:32:11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