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打分:2 [2018-08-06 21:21:09]
开篇便是苍凉的边塞军旅,回到朝堂的夺嫡之争亦是危机四伏。一方面是引人入胜几欲手不释卷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又因为其中暗含的信息需要掩卷沉思。作者的行文技巧非常高明,堪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指点江山,完全把读者的心绪拿捏掌握在书中方寸世界。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大概在第一百五十六回,开篇铺陈固城公主摄政吐蕃二十余载,外拒天竺,内政通达,人才济济,民丁兴盛,其胸襟抱负无可挑剔,后篇情节急转直下,至结尾点出固城幕后指使剑客刺杀郎怀以复兄仇。明明是配角刺杀主角这样出乎意料且严重性无可比拟的大事,却因着前文对其人其事铺垫充足,令大家感慨情理之中其心可悯,竟难生怨怼,徒留扼腕叹息。此文BE感极为浓郁,直到作者在评论中写下的作品初设:二人并未倾心相爱,明达不曾原谅郎怀,郎怀出战后的两年间才逐渐想开,在阳关城墙上待她归来,然后等到她的死讯……才终于了然,无怪乎读者们追问结局的留言贯穿全文,其实这走向亦是合情合理,只是我一定不敢去看不会去看,譬如同作者的第二部曲《折枝照江》。不过作者终究因为喜爱她们而心软了。这种与遍布阴谋陷阱的世界观不符的柔软,在文中随处可见。而这份柔软,也是我偏爱此文的原因。看评论区里热热闹闹纵横捭阖上下千年的是非功过,倒是往往一眼略过不想深究,其实现在的我对历史“事实”的态度可以说相当虚无了,少时沉迷历史故事,后来频频见到反转再反转;又如我们所意识到的几十年前、甚至正在经历的身边事,谁知道未来能留下几笔,什么历史真相,基本全靠想象。或许喜欢历史和喜欢文学差不多,终归是一个明悟己心。
1
[1楼] 作者回复 [2018-08-07 20:54:04]
其实看官们喜欢不喜欢,我都不是很在意。我在意的是,看完之后,有没有些许触动罢了。
[投诉]
[2楼] 网友:小凡出海 [2018-08-10 11:26:52]
楼主,作者的第二部《折枝照江》文笔功力依然深厚,布局恢宏,剧情看了以后才能定论,请您先不要那样说,容易误导别的读者,毕竟作者写的怎么样大家看了才能各有各的感受,这么好的文不能埋没。
[3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08-10 16:13:45]
在自己喜爱的作者、作品下面引起关于《折枝照江》这样的误会真的非常抱歉,是我表述的太不严谨了,“我一定不敢去看不会去看”,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状况而言,是我个人的问题,不具有大众参考性。看过《唐恍》的读者就知道作者的行文笔力、细节考据、架构布局、思想观念是何水准,这般六七十万字大作更需要经年累月耗费多少心力,而且记得温柔的作者还在《三年之痒七年之幸》里许了她们来世姻缘,埋了个小彩蛋。希望有机会接触作者其文的读者们无视我这个才写了几百字就引发歧义的评论……
[4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08-10 22:52:15]
感谢书友小凡出海的批评,中午看到留言,慌慌张张做了几句解释,但还是词不达意。不敢看什么的,确实是我的个人原因,原本想着单纯写个读后感,一来我一介读者的个人经历、心理状况肯定没人想知道;二来我对自己的这种情况也想无视、觉得没必要多提,所以就一句话带过了,现在看来真是弄巧成拙。一心只想着自己要有意识的去看些美好的故事,自己要有意识的去各处走走,却没想过这种所谓“强硬的自我保护”对产生交集的他人而言是一种傲慢和伤害,完全没有考虑到对作者、其他同好、潜在读者的影响。其实我时隔多年重新开始在网上留言,作者的冷门好文正是直接原因之一,不料这些年来太过习惯自言自语,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已经存在相当障碍而不自知,现在认真反省,非常惭愧,今后也会多加注意(在推广君那边留言我也是推的唐恍三部曲啊,呜呜呜)。
[5楼] 作者回复 [2018-08-11 17:50:41]
你们太客气了,我真不太在意啦。写文首先娱己,虽然我记不得具体细节。有小伙伴接受不来悲剧,我也觉得很正常啊,就像我有些题材绝对不碰,个人喜好罢了。不过非常感谢两位的长评论,唐恍已经完结有两年了,没想到还会认得新朋友。犹记当初连载唐恍之间,与个别读者相谈甚欢,风物第二卷已经开更,我在新坑等着你们。
[6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08-12 21:14:49]
谢谢……这样我就放心了T_T。文学作品没有保质期限制,两年不算久啊~~
[7楼] 作者回复 [2018-08-13 19:02:15]
这三部每一部写的时候心态都有变化,对我自己来说是恍如隔世了。
[8楼] 网友:秦天真 [2018-10-31 08:38:44]
“个别读者”之一来说,历史就是历史,没什么虚无的,我有时觉得,历史和推理没什么区别,皮里春秋嘛。江照君的心态我理解就是写文自娱,如果有人能看了开心就更好了,我看的开心,抚掌赞叹,还有什么不好的呢?另外,我最喜欢虐文了!
[9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11-21 15:19:54]
啊,过了这么久才发现这条留言~~谢谢提供新的视角,我确实是在疑惑历史事实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陷入死胡同而放弃思考的。理论是这样,甚至作者写完之后的事情(比如读者如何评价)可以与作者无关了~~不过实际看到自己写了几百字表达不清的读后感之后的情况,因为只是在评论区、大家都怀着善意,可以解释误会,但将心比心,作者平常要面对的情况不是更多吗,每次想到这里都很想把我自己打出去。就……羡慕和敬佩喜欢看虐文的…………
[10楼] 网友:秦天真 [2019-03-16 01:07:13]
对我来讲,虐文非常令人动容,此书原版结局作者君也放在微博了,我个人觉得比这版好。。。虐的透彻。
[11楼] 作者回复 [2019-05-07 20:52:19]
哈哈哈,喜欢虐文的你
[12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9-06-02 21:03:27]
《唐恍一、二、三稿大纲结局》(作者:江照)读后记录我同样认为《唐恍一、二、三稿大纲结局》非常值得喜欢《唐恍》的读者去看~不过我只是从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欣赏的,作者将草稿设定公布,对读者的吸引力太大、也太有意义了。正如璞玉成器被大家赞颂了千百年。文学无形,成文过程总是更加神秘和震撼。文本阅读中,我喜爱极了那份灵动鲜活——不仅看作者写了什么,同样看作者没有写什么。以这篇大纲作为参照物,对比故事的发展在哪些位置出现了分歧,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正文现在的模样。实际上在《唐恍》正文里,这种隐秘的纠结、作者在文背后的欲言又止依然存在,也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此文BE感极为浓郁”和“与遍布阴谋陷阱的世界观不符的柔软”。说来这《大纲结局》,其实我也是第一时间在小照君的微博上看见的。看了几行开始哭,一路哭到尾。眼泪流到后来,自己也说不清是为明达与郎怀,李遇与郎怀,还是为李遇与抱琴,所有的情节发展一路往悲伤的结局直奔而去,只把最后一点浪漫留给了决意殉情的明达。甚至,在我心里它还能再残酷一点,比如它可以根本不成为一部百合小说。也许只剩下配角的不良人统帅与梁贵妃可以因为无需在大纲中提及而留在那个幸福的世界当中吧。由于是大纲式结局,平静无波的文字中含着到此为止、尘埃落定的气氛,更添心碎。将大纲与正文对照,几乎坐实了我在阅读《唐恍》时对它的所有想象。既然秦天真同学已经表达了更喜爱《大纲结局》的观点,我就在这里聊聊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我更乐于见到《唐恍》定稿是我们现在在晋江看到的样子。当然,如同上文所述,《唐恍》的纠结一直存在,而时隔多年小照君重新动手补完和公布大纲结局这件事本身,便是从创作论方面对秦同学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明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时隔多年的三个版本整合的大纲结局也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当年的原稿)。我真心佩服秦同学所说的“最爱虐文”、“令人动容”,因为这符合“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中,理想读者的状态:既能维持理性的距离感,又能体会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当细分到网络文学中的百合小说时,我观察到读者群体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在现状中,广义的“悲剧”、“BE”、“虐”……恰恰是大部分受众群体每天经历的真实生活、是长期持续的心理状态,读者阅读虐文的过程中,往往将小说与自己的日常经验结合,既然没有产生相应的距离感,又如何超越现实,更逞论产生审美愉悦呢?因此,在现有条件限定下,反倒是“顺理成章的HE”,需要作者主动的超越与升华,以理想来对抗现实。纯粹的抛开文本谈“甜”、“虐”太宽泛了,这里暂不讨论那些确实缺乏基本文笔或是逻辑难以自洽的作品,只是我个人觉得,目前大部分百合小说读者表现出的状态,也算是一种“文艺反映社会现实”的体现吧(即使这并不“高明”)。正如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其时代特征、俄罗斯文学与美国文学有其地域特性一样。我赞同《唐恍》的“BE”走向作为一种可能性的合情合理,但我更爱正文流露出的理想、浪漫与温柔。
1 [投诉]
[13楼] 作者回复 [2019-09-09 09:39:39]
我会延续在《风物》中。时隔这么久再看赠言,仍有戚戚然。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打分:2 [2018-08-06 21:21:09]
开篇便是苍凉的边塞军旅,回到朝堂的夺嫡之争亦是危机四伏。一方面是引人入胜几欲手不释卷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又因为其中暗含的信息需要掩卷沉思。
作者的行文技巧非常高明,堪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指点江山,完全把读者的心绪拿捏掌握在书中方寸世界。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大概在第一百五十六回,开篇铺陈固城公主摄政吐蕃二十余载,外拒天竺,内政通达,人才济济,民丁兴盛,其胸襟抱负无可挑剔,后篇情节急转直下,至结尾点出固城幕后指使剑客刺杀郎怀以复兄仇。明明是配角刺杀主角这样出乎意料且严重性无可比拟的大事,却因着前文对其人其事铺垫充足,令大家感慨情理之中其心可悯,竟难生怨怼,徒留扼腕叹息。
此文BE感极为浓郁,直到作者在评论中写下的作品初设:二人并未倾心相爱,明达不曾原谅郎怀,郎怀出战后的两年间才逐渐想开,在阳关城墙上待她归来,然后等到她的死讯……才终于了然,无怪乎读者们追问结局的留言贯穿全文,其实这走向亦是合情合理,只是我一定不敢去看不会去看,譬如同作者的第二部曲《折枝照江》。
不过作者终究因为喜爱她们而心软了。这种与遍布阴谋陷阱的世界观不符的柔软,在文中随处可见。而这份柔软,也是我偏爱此文的原因。看评论区里热热闹闹纵横捭阖上下千年的是非功过,倒是往往一眼略过不想深究,其实现在的我对历史“事实”的态度可以说相当虚无了,少时沉迷历史故事,后来频频见到反转再反转;又如我们所意识到的几十年前、甚至正在经历的身边事,谁知道未来能留下几笔,什么历史真相,基本全靠想象。或许喜欢历史和喜欢文学差不多,终归是一个明悟己心。
1
[1楼] 作者回复 [2018-08-07 20:54:04]
其实看官们喜欢不喜欢,我都不是很在意。我在意的是,看完之后,有没有些许触动罢了。
[投诉]
[2楼] 网友:小凡出海 [2018-08-10 11:26:52]
楼主,作者的第二部《折枝照江》文笔功力依然深厚,布局恢宏,剧情看了以后才能定论,请您先不要那样说,容易误导别的读者,毕竟作者写的怎么样大家看了才能各有各的感受,这么好的文不能埋没。
[投诉]
[3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08-10 16:13:45]
在自己喜爱的作者、作品下面引起关于《折枝照江》这样的误会真的非常抱歉,是我表述的太不严谨了,“我一定不敢去看不会去看”,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状况而言,是我个人的问题,不具有大众参考性。看过《唐恍》的读者就知道作者的行文笔力、细节考据、架构布局、思想观念是何水准,这般六七十万字大作更需要经年累月耗费多少心力,而且记得温柔的作者还在《三年之痒七年之幸》里许了她们来世姻缘,埋了个小彩蛋。希望有机会接触作者其文的读者们无视我这个才写了几百字就引发歧义的评论……
[投诉]
[4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08-10 22:52:15]
感谢书友小凡出海的批评,中午看到留言,慌慌张张做了几句解释,但还是词不达意。
不敢看什么的,确实是我的个人原因,原本想着单纯写个读后感,一来我一介读者的个人经历、心理状况肯定没人想知道;二来我对自己的这种情况也想无视、觉得没必要多提,所以就一句话带过了,现在看来真是弄巧成拙。一心只想着自己要有意识的去看些美好的故事,自己要有意识的去各处走走,却没想过这种所谓“强硬的自我保护”对产生交集的他人而言是一种傲慢和伤害,完全没有考虑到对作者、其他同好、潜在读者的影响。
其实我时隔多年重新开始在网上留言,作者的冷门好文正是直接原因之一,不料这些年来太过习惯自言自语,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已经存在相当障碍而不自知,现在认真反省,非常惭愧,今后也会多加注意(在推广君那边留言我也是推的唐恍三部曲啊,呜呜呜)。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18-08-11 17:50:41]
你们太客气了,我真不太在意啦。写文首先娱己,虽然我记不得具体细节。有小伙伴接受不来悲剧,我也觉得很正常啊,就像我有些题材绝对不碰,个人喜好罢了。
不过非常感谢两位的长评论,唐恍已经完结有两年了,没想到还会认得新朋友。犹记当初连载唐恍之间,与个别读者相谈甚欢,风物第二卷已经开更,我在新坑等着你们。
[投诉]
[6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08-12 21:14:49]
谢谢……这样我就放心了T_T。
文学作品没有保质期限制,两年不算久啊~~
[投诉]
[7楼] 作者回复 [2018-08-13 19:02:15]
这三部每一部写的时候心态都有变化,对我自己来说是恍如隔世了。
[投诉]
[8楼] 网友:秦天真 [2018-10-31 08:38:44]
“个别读者”之一来说,历史就是历史,没什么虚无的,我有时觉得,历史和推理没什么区别,皮里春秋嘛。
江照君的心态我理解就是写文自娱,如果有人能看了开心就更好了,我看的开心,抚掌赞叹,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另外,我最喜欢虐文了!
[投诉]
[9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8-11-21 15:19:54]
啊,过了这么久才发现这条留言~~谢谢提供新的视角,我确实是在疑惑历史事实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陷入死胡同而放弃思考的。
理论是这样,甚至作者写完之后的事情(比如读者如何评价)可以与作者无关了~~不过实际看到自己写了几百字表达不清的读后感之后的情况,因为只是在评论区、大家都怀着善意,可以解释误会,但将心比心,作者平常要面对的情况不是更多吗,每次想到这里都很想把我自己打出去。
就……羡慕和敬佩喜欢看虐文的…………
[投诉]
[10楼] 网友:秦天真 [2019-03-16 01:07:13]
对我来讲,虐文非常令人动容,此书原版结局作者君也放在微博了,我个人觉得比这版好。。。虐的透彻。
[投诉]
[11楼] 作者回复 [2019-05-07 20:52:19]
哈哈哈,喜欢虐文的你
[投诉]
[12楼] 网友:执手将子拖走 [2019-06-02 21:03:27]
《唐恍一、二、三稿大纲结局》(作者:江照)读后记录
我同样认为《唐恍一、二、三稿大纲结局》非常值得喜欢《唐恍》的读者去看~不过我只是从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欣赏的,作者将草稿设定公布,对读者的吸引力太大、也太有意义了。
正如璞玉成器被大家赞颂了千百年。文学无形,成文过程总是更加神秘和震撼。文本阅读中,我喜爱极了那份灵动鲜活——不仅看作者写了什么,同样看作者没有写什么。
以这篇大纲作为参照物,对比故事的发展在哪些位置出现了分歧,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正文现在的模样。
实际上在《唐恍》正文里,这种隐秘的纠结、作者在文背后的欲言又止依然存在,也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此文BE感极为浓郁”和“与遍布阴谋陷阱的世界观不符的柔软”。
说来这《大纲结局》,其实我也是第一时间在小照君的微博上看见的。
看了几行开始哭,一路哭到尾。
眼泪流到后来,自己也说不清是为明达与郎怀,李遇与郎怀,还是为李遇与抱琴,所有的情节发展一路往悲伤的结局直奔而去,只把最后一点浪漫留给了决意殉情的明达。甚至,在我心里它还能再残酷一点,比如它可以根本不成为一部百合小说。也许只剩下配角的不良人统帅与梁贵妃可以因为无需在大纲中提及而留在那个幸福的世界当中吧。
由于是大纲式结局,平静无波的文字中含着到此为止、尘埃落定的气氛,更添心碎。
将大纲与正文对照,几乎坐实了我在阅读《唐恍》时对它的所有想象。
既然秦天真同学已经表达了更喜爱《大纲结局》的观点,我就在这里聊聊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我更乐于见到《唐恍》定稿是我们现在在晋江看到的样子。
当然,如同上文所述,《唐恍》的纠结一直存在,而时隔多年小照君重新动手补完和公布大纲结局这件事本身,便是从创作论方面对秦同学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明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时隔多年的三个版本整合的大纲结局也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当年的原稿)。
我真心佩服秦同学所说的“最爱虐文”、“令人动容”,因为这符合“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中,理想读者的状态:既能维持理性的距离感,又能体会到情感的共鸣。
但是,当细分到网络文学中的百合小说时,我观察到读者群体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在现状中,广义的“悲剧”、“BE”、“虐”……恰恰是大部分受众群体每天经历的真实生活、是长期持续的心理状态,读者阅读虐文的过程中,往往将小说与自己的日常经验结合,既然没有产生相应的距离感,又如何超越现实,更逞论产生审美愉悦呢?因此,在现有条件限定下,反倒是“顺理成章的HE”,需要作者主动的超越与升华,以理想来对抗现实。
纯粹的抛开文本谈“甜”、“虐”太宽泛了,这里暂不讨论那些确实缺乏基本文笔或是逻辑难以自洽的作品,只是我个人觉得,目前大部分百合小说读者表现出的状态,也算是一种“文艺反映社会现实”的体现吧(即使这并不“高明”)。正如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其时代特征、俄罗斯文学与美国文学有其地域特性一样。
我赞同《唐恍》的“BE”走向作为一种可能性的合情合理,但我更爱正文流露出的理想、浪漫与温柔。
1 [投诉]
[13楼] 作者回复 [2019-09-09 09:39:39]
我会延续在《风物》中。
时隔这么久再看赠言,仍有戚戚然。
1 [投诉]